自动弹开的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691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弹开的剪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刀的相关构造设计,尤其指一种当剪刀闭合后能够利用自动弹开装置将两刀身张开而便于再次进行剪切操作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剪刀系以二剪体相互对合后,再以一铰销穿枢结合所构成,其中位于剪刀的前端部分形成具刀刃且相互对合的刀身,于剪刀的后端部分形成供握持操作的握把;在操作使用时,使用者单手握住两握把,利用手掌与手指的力量来操控剪刀将两刀身的开启与闭合,藉以让剪刀进行剪切动作。
其中,根据人体手部的施力操作习惯,透过两握把将剪刀的两刀身闭合施力较为简便,透过两握把将剪刀的两刀身张开施力较为困难,不仅操作使用麻烦费力,并且在长时间操作使用后,容易出现手部僵痛的情形,这种操作使用困难不便的现象,对于修容用的小型剪刀最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自动弹开装置的剪刀,提供剪刀闭合后足够的回复弹力,让剪刀的操作使用变得顺畅便利,提升剪刀自动弹开装置的实用效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弹开的剪刀,包含有该剪刀前端形成刀刃部位的刀身,剪刀的后端部位形成第一握把、第二握把,弹性桿一端铰链在第二握把上,当剪刀闭合时所述弹性桿的另一端顶靠第一握把。
本实用新型运用前述的具自动弹开装置的剪刀,其弹性桿件系由金属线桿一体弯折构成,结构强度相当良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供剪刀足够的回复弹力,让弹力的操作施力变得便利容易。弹性桿件以可转摆移动态结合于握把所设的枢座,使用时可以直接折出使用,有效地让剪刀保持张开的备用状态,并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收合于握把的后端,让剪刀保持最小的收合体积。本实用新型让剪刀的操作使用变得轻便省力、顺畅便利,并有效确保剪刀的完整美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部件包含刀身1、轮管2、弹性桿3、抵柱4、第一握把5、枢座6、第二握把7。
该剪刀系以二剪体相互对合后,再以一铰销穿枢结合所构成,其中位于该剪刀前端形成刀刃相互对合部位的刀身1,剪刀的后端部位形成供使用者握持操作的第一握把5、第二握把7。弹性桿3一端铰链在第二握把7上,当剪刀闭合时所述弹性桿3的另一端顶靠第一握把5。
第二握把7的内侧面位置设有可抵靠第一握把5的凸型抵柱4,利用该抵柱4让两握把不致于过度靠合而影响两刀身1的对合状态。弹性桿3作用在于把剪刀两握把自动弹开,该自动弹开装置系于第二握把7的中段位置设有枢座6,供弹性桿3以可转摆型态结合于该枢座6,枢座6上铰链可转摆型态的弹性桿3,弹性桿3远离枢座6端折弯成横向桿体的连结部位形成一顶推部,该顶推部套设有一呈管状型态的轮管2,该轮管2可以为金属管材、硬度较大的非金属管材,或为管状螺旋弹簧制作;轮管2当刀身1闭合时顶靠第一握把5的内侧面。当该弹性桿3转摆移动到铰销与枢座6之间时,该弹性桿3能够以套设的轮管2的顶推部顶靠于第一握把5的内侧面,利用弹性桿3的弹性将两握把相对顶开而让剪刀的两刀身1可以保持张开的备用状态,藉以便于再次进行剪切操作。
弹性桿3系由金属线材一体折弯成八字形,弹性桿3远离枢座6端的连结部位形成弹性桿3的顶推部。八字形弹性桿3设有一连结于枢座6的直桿段,第二握把7于该枢座6的内侧面设有可供弹性桿3直桿段抵靠的凸顶部。枢座6设有一枢孔,弹性桿3的自由端相对向内弯伸分别形成一扣桿,利用两扣桿对正插扣枢设于枢座6的枢孔,该弹性桿3以可转摆型态结合于枢座6。
在操作使用时,可以将弹性桿3转摆移动到剪刀的铰销与枢座6之间,并且利用弹性桿3的弹力自动将第一握把5与第二握把7弹开,而让两刀身1保持张开备用状态,使用者可以直接进行剪切操作;由于弹性桿3的顶推部系透过轮管2抵靠于第一握把5的内侧面,在使用者以手部将两握把相对压合的过程中,弹性桿3的顶推部可以顺畅地于第一握把5的内侧面滑移,不会造成操作使用时额外的不当阻力,并且弹性桿3会利用折弯部及直桿段的变形而畜积产生足够回复弹力,当使用者放开施力时,即可迅速地将剪刀回复成两刀身1,保持张开的的备用状态,藉以便于再次进行剪切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成结构相当地精简,并且收合或展开使用极为便利,特别是利用套设于弹性桿件的轮管及弹性桿直桿段的可变形设计,在有效地提供绝佳的回复弹力之余,能够进一步降低弹性桿件与握把间的摩擦阻力。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范畴,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作各种简单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包含在以上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弹开的剪刀,包含有该剪刀前端形成刀刃部位的刀身(1),剪刀的后端部位形成第一握把(5)、第二握把(7);其特征在于弹性桿(3)一端铰链在第二握把(7)上,当剪刀闭合时所述弹性桿(3)的另一端顶靠第一握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把(7)的中段位置设有枢座(6),枢座(6)上铰链可转摆型态的弹性桿(3),所述弹性桿(3)远离枢座(6)端设有顶推部,所述顶推部套设有轮管(2),所述轮管(2)当刀身(1)闭合时顶靠第一握把(5)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把(7)的内侧面设有可抵靠第一握把(5)的抵柱(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桿(3)系由金属线材一体折弯成八字形,弹性桿(3)远离枢座(6)端的连结部位形成弹性桿(3)的顶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座(6)设有一枢孔,所述弹性桿(3)端部各相向内弯伸形成可正对插扣于该枢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管(2)系为管状螺旋弹簧或金属管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弹开的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八字形弹性桿(3)设有一连结于所述枢座(6)的直桿段,第二握把(7)于该枢座(6)的内侧面设有可供弹性桿(3)直桿段抵靠的凸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自动弹开装置的剪刀,提供剪刀闭合后足够的回复弹力,让剪刀的操作使用变得顺畅便利。本实用新型包含有该剪刀前端形成刀刃部位的刀身,剪刀的后端部位形成第一握把、第二握把,弹性桿一端铰链在第二握把上,当剪刀闭合时所述弹性桿的另一端顶靠第一握把。本实用新型让剪刀的操作使用变得轻便省力、顺畅便利,并有效确保剪刀的完整美观。
文档编号B26B13/00GK2683338SQ2004200438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张晓光 申请人:张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