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09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侧刀片组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例如国际专利WO94/23913或日本特开平9-253353中所示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外侧刀片组件包括主刀片、狭缝刀片和外侧刀片支架。这些刀片能够自由上下浮动地安装在外侧刀片支架上。
在上述传统的电动剃须刀中,其构造成从狭缝刀片的各端部沿纵向凸出形成的钩挂件与在外侧刀片支架的纵向各端壁上形成的钩挂槽相接合,这样钩挂件可自由地上下移动。
然而,因为钩挂件仅在纵向上与钩挂槽相接合,所以在狭缝刀片倾斜浮动导致狭缝刀片的一端下降的比另一端更低时,由于钩挂件在纵向上的钩挂尺寸不足,狭缝刀片可能会从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
可选择地,为了防止狭缝刀片的钩挂件从外侧刀片支架的钩挂槽中脱开,必须减少狭缝刀片在浮动运动中的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减少了狭缝刀片在浮动运动中的位移,结果导致对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的随动性能变差,这样皮肤的触感将变差。
此外,即使将钩挂件在纵向上的钩挂尺寸加大以防止钩挂件在狭缝刀片倾斜浮动时的脱离,但是这势必使钩挂槽的深度加深。结果,外侧刀片支架在纵向上的端壁将变得更厚,以致外侧刀片支架变得更大。进而与人的皮肤相接触的外侧刀片支架的表面区域可能加大,以致皮肤的触感变得更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电动剃须刀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在该往复式电动剃须刀中,当狭缝刀片倾斜浮动时,该狭缝刀片不会沿其纵向从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这样用户可以安全地使用;该狭缝刀片在浮动运动中的位移可增加,由此可以改善皮肤的触感;且该狭缝刀片和该外侧刀片支架可小型化,由此可以改善对皮肤的随动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案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具有可从主体上拆卸的外侧刀片组件,该外侧刀片组件包括主刀片,其由外侧刀片和内侧刀片构成,该外侧刀片具有多个刀片孔,该内侧刀片在与该外侧刀片的内面接触的同时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纵向往复移动;狭缝刀片,其由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构成,该固定刀片基本为梳形,该活动刀片在与该固定刀片的内侧面接触的同时沿纵向往复移动;外侧刀片支架,其用于能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下浮动地固持该主刀片和该狭缝刀片;连接构件,其用于沿纵向能上下浮动地将狭缝刀片连接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以及固定构件,其形成在该连接构件上,用于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横向将该狭缝刀片固定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以在该狭缝刀片倾斜地上下浮动时防止该狭缝刀片从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
与传统电动剃须刀中狭缝刀片仅沿纵向固持在外侧刀片支架上相比,通过这种构造,该狭缝刀片不仅通过该连接构件沿纵向固持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而且通过该固定构件沿横向固持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这样即使该狭缝刀片倾斜浮动时,也能更可靠地防止该狭缝刀片从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由此,可安全地使用该电动剃须刀,且该狭缝刀片在浮动运动中的位移可加大,这样可改善刀片对用户皮肤的触感。再有,无需为了防止该狭缝刀片从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而加大该接合结构在纵向上的钩挂尺寸,这样也可缩短该狭缝刀片和该外侧刀片支架在纵向上的长度。结果,该狭缝刀片和该外侧刀片支架可小型化,由此改善所述刀片对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的随动特性。再有,该狭缝刀片和该外侧刀片支架的端部在纵向上很少接触到皮肤,这样更加改善了所述刀片对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的随动特性,且可更好地增加皮肤触感。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外侧刀片组件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上述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示出包括有外侧刀片组件的上述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部分构造的主剖视图;图4是示出上述往复式电动剃须刀构造的侧剖视图;图5A至图5C分别是上述外侧刀片组件的俯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图6是上述外侧刀片组件的主剖视图;图7A至图7C分别是上述外侧刀片组件的外侧刀片支架的俯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图8是示出上述外侧刀片支架的内壁的附近处的详细构造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了用于防止狭缝刀片从外侧刀片支架上脱落的钩挂件与钩挂槽的接合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具有钩挂槽的连接构件的详细构造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狭缝刀片倾斜浮动情况下的主剖视图;图12A是示出在狭缝刀片倾斜浮动状态下外侧刀片组件的一个端部状态的侧剖视图;以及图12B是示出在狭缝刀片倾斜浮动状态下外侧刀片组件的另一个端部状态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2A和图2B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100构造成头部组件101能自由摆动地与主体102连接。外侧刀片组件110可拆卸地连接于头部组件101,该外侧刀片组件110包括头罩111、外侧刀片支架8、用于粗剃(rough shaving)的狭缝刀片112以及设置在狭缝刀片112两侧的两个主刀片113。
图1示出了外侧刀片组件110的构造。各主刀片113包括内侧刀片支架10和外侧刀片9,外侧刀片9为薄片(foil)形且连接于内侧刀片支架10。内侧刀片支架10具有接合凸起13,其从内侧刀片支架10的侧面凸出,以与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侧面上形成的接合凹槽18相接合;以及导向凸起24,其从外侧刀片组件110的纵向上两个端面凸出,以与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端面上的导向槽25相接合。各内侧刀片支架10安装到外侧刀片支架8内部(form within),由此在内侧刀片支架10的导向凸起24和外侧刀片支架8的导向凹槽25之间的间隙内,各内侧刀片支架10可相对于外侧刀片支架8上下浮动。
如图1和图3所示,狭缝刀片112包括固定刀片1,其基本为梳形;以及活动刀片2,其在与固定刀片1的内侧面接触的同时往复移动。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主刀片113包括外侧刀片9,其具有多个刀片孔;以及内侧刀片11,其与外侧刀片9的内侧面接触的同时往复移动。狭缝刀片112和主刀片113能上下浮动地分别固持在外侧刀片支架8上。此外,狭缝刀片112和主刀片113通过电动机14的驱动力分别进行往复运动。狭缝刀片112由浮动弹簧6和浮动弹簧7的向上压力来支撑。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固定刀片1下方设有支撑元件5,而且在支撑元件5的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支撑元件5和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其两侧上形成的热密封凸台33。另一方面,固定刀片1和活动刀片2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其两侧上形成的多对钩部34。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的所述热密封凸台33熔化,以使在固定刀片1的所述钩部34与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的所述热密封凸台33相接合的情况下,固定刀片1固定在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上。类似地,支撑元件5的热密封凸台33熔化,以使在活动刀片2的所述钩部34与支撑元件5的所述热密封凸台33相接合的情况下,活动刀片2固定在支撑元件5上。
如图6所示,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弹簧支撑凸台50,其从底面41向上凸出;以及第二弹簧支撑凸台37,其从顶面42向下凸出。类似地,从支撑元件5的沿纵向的两端部向下凸出地形成第三弹簧支撑凸起51。此外,在支撑元件5的两侧面上的对角(counter-cornered)位置形成一对钩挂凸起40,在活动刀片2的两侧面上形成与所述钩挂凸起40相对应的钩挂孔15。在每个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的第一弹簧支撑凸台50与支撑元件5的第三弹簧支撑凸台51之间各支撑有浮动弹簧6。由此,支撑元件5和活动刀片2的联合体通过所述浮动弹簧6的压力压至固定刀片1,且沿纵向可移动地固持在狭缝刀片接头3和4与固定刀片1之间的内部空间中。
如图1和图6所示,狭缝刀片接头3和4各具有钩挂件19,钩挂件19在面向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表面的端部处向下凸出。在钩挂件19的外表面上还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凸部22。图9示出了钩挂件19与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表面上形成的钩挂槽16相接合的状态。在凸部22接触于或接近于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表面8a时,可防止或减少钩挂件19在由箭头E所示的纵向上产生咔哒声。在由箭头F所示的外侧刀片组件110的横向上钩挂件19与凸部22相对应的各侧面19c接触于或接近于钩挂槽16的侧壁16a时,可防止或减少钩挂件19在横向上产生咔哒声。
从与狭缝刀片接头3和4的第二弹簧支撑凸台37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外侧刀片支架8的底面向上凸起地形成一对第四弹簧支撑凸台31。在每个狭缝刀片接头3和狭缝刀片接头4的第二弹簧支撑凸台37和外侧刀片支架8的第四弹簧支撑凸台31之间各自支撑有浮动弹簧7。由此,狭缝刀片112作为固定刀片1、狭缝刀片接头3和4、活动刀片2、支撑元件5和所述浮动弹簧6构成的联合体而通过所述浮动弹簧7的压力被向上压,以使狭缝刀片112能上下浮动地固持在外侧刀片支架8上。另外,在邻近第四弹簧支撑凸台31的外侧刀片支架8的底面上形成一对孔32,剃下的胡须碎屑经由该对孔32落下。由此,可防止剃屑的堆积,这样狭缝刀片112可平稳地浮动。
另一方面,如图5A至图5C以及图7A至图7C所示,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纵向两侧设有一对操作按钮12,该对操作按钮12作为使结构连接和拆卸的元件并用于将外侧刀片支架8从外侧刀片组件110上拆下。外侧刀片支架8还包括一对弹性支架23,这对弹性支架23设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前侧和后侧且可沿箭头E所示的纵向和箭头F所示的横向弹性变形。弹性支架23通过从纵向两侧推动操作按钮12而变形,这样外侧刀片支架8可从外侧刀片组件110上整个卸下。
由此,通过在各狭缝刀片接头3和4上形成的钩挂件19以及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表面8a上形成的钩挂槽16,来构成用于将狭缝刀片112能够上下浮动地连接在外侧刀片支架8上的连接构件120。如图8和图9所示,构成钩挂槽16的一对侧壁16a形成为从外侧刀片支架8的内表面8a向内凸出。从所述侧壁16a内端部沿箭头F所示的横向还凸出地形成一对彼此面对的装配凸起17。另一方面,在钩挂件19的两侧上还形成有一对适于安装所述装配凸起17的装配凹槽20。在该实施例中,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纵向两侧上设置的两个连接构件120具有相同的结构并设置为相对于狭缝刀片112在横向上的中心线对称。此外,各连接构件120设置成相对于狭缝刀片112在纵向上的中心线对称。
在外侧刀片支架8上形成的所述装配凸起17和在狭缝刀片接头3和4上形成的所述装配凹槽20用作固定构件130,在狭缝刀片112上下浮动、尤其是倾斜浮动时,该固定构件130用于防止狭缝刀片112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如图10所示,所述装配凹槽20形成为在狭缝刀片接头3和4的所述钩挂件19的两侧19c的上半部分沿图9的箭头F所示的横向凹入。从横向看时,各装配凹槽20为在高度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另一方面,所述装配凸起17形成在钩挂槽16的所述侧壁16a的上端。装配凹槽20在箭头G所示的外侧刀片组件11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稍大于装配凸起17在该方向上的尺寸,这样通过装配凹槽20和装配凸起17之间的尺寸差异,狭缝刀片112可相对于外侧刀片支架8而上下浮动。
此外,如图9所示,所述装配凸起17沿箭头F所示的横向安装在所述装配凹槽20中,由此即使狭缝刀片112倾斜浮动时,也可防止钩挂件19从钩挂槽16上脱开。在此,图11给出了狭缝刀片112倾斜浮动的状态。在图11中,点划线N表示在狭缝刀片112不浮动(即狭缝刀片112平行于外侧刀片支架8的上缘)时的参照线。在狭缝刀片112仅在邻近其端部位置接触人的皮肤时,狭缝刀片112的该端相对另一端下降。因为所述装配凹槽20由侧壁封闭,所以在狭缝刀片112倾斜浮动时,所述装配凸起17的侧面与所述装配凹槽20的侧壁接触。由此,可防止狭缝刀片112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
如上所述,通过所述狭缝刀片接头3和4的所述钩挂件19钩挂在外侧刀片支架8的所述钩挂槽16上,可防止狭缝刀片112沿箭头E所示的纵向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此外,通过将在所述钩挂槽16的所述侧壁16a上形成的所述装配凸起17和在所述钩挂件19上形成的所述装配凹槽20进行安装,可防止狭缝刀片112沿箭头F所示的横向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再有,所述装配凸起17和所述装配凹槽20可用作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用于防止狭缝刀片112沿箭头G所示的高度方向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因此,即使狭缝刀片112倾斜浮动时,狭缝刀片112也很少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这样可增加狭缝刀片112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移。结果,可改善皮肤的触感。此外,钩挂件19在纵向上的钩挂尺寸可缩短,这样狭缝刀片112和外侧刀片支架8在纵向上的长度也可缩短。结果,狭缝刀片112和外侧刀片支架8可小型化,这样所述刀片对于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的随动特性得以改善,且更改善了皮肤的触感。再有,由于狭缝刀片112和外侧刀片支架8在纵向上的端部很少接触皮肤,这样所述刀片对于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的随动特性更加改善,且更改善了皮肤的触感。
如图9和图10所示,装配凹槽20的侧壁19a和19b形成为沿箭头F所示的横向凸出,换句话说,钩挂件19在横向上的厚度部分地制得更厚,这样钩挂件19的机械强度增加。结果,确保了狭缝刀片112的整体强度,这样可减少对狭缝刀片112的冲击,甚至减少在电动剃须刀100摔落时对狭缝刀片112的冲击。再有,因为通过增加钩挂件19的强度进一步限制在剃须过程中狭缝刀片112在箭头F所示的横向上的整体翘曲,所以狭缝刀片112可更平稳地浮动,且狭缝刀片112和所述主刀片113之间的间隙保持得更均匀。结果,可防止所述刀片更深地切入皮肤。
在通过手指沿纵向向内推外侧刀片支架8的操作按钮12时,外侧刀片支架8弹性变形,这样外侧刀片支架8容易地从头罩111上卸下。由此,可容易地清洗或更换狭缝刀片112和所述主刀片113。再有,由外侧刀片支架8的弹性可减少由于该电动剃须刀摔落而施加到所述刀片上的冲击。再有,由外侧刀片支架8的弹性可防止剃屑从外侧刀片支架8的纵向两侧漏出。
再有,因为两个装配凸起17在沿横向彼此面对地形成各钩挂槽16上,所以通过所述装配凸起17可防止钩挂件19沿纵向和横向上从所述钩挂槽16上脱开。由此,防止狭缝刀片112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的效果可极大地增强。再有,在狭缝刀片112安装到外侧刀片支架8上时,所述装配凸起17将作为设置在狭缝刀片112的纵向两侧处的所述狭缝刀片接头3和4的所述钩挂件19的定位导向件,这样所述钩挂件19平滑地插入到外侧刀片支架8两侧上的所述钩挂槽16中。结果,可防止所述钩挂件19和/或所述钩挂槽16的所述侧壁16a的塑性变形。再有,可降低在狭缝刀片112安装于外侧刀片支架8上时狭缝刀片112相对于外侧刀片支架8的倾斜,这样所述浮动弹簧7可容易地且同时连接在狭缝刀片112和外侧刀片支架8之间。结果,可增加该电动剃须刀的外侧刀片组件110的装配可操作性。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固持所述主刀片113的所述外侧刀片9的内侧刀片支架10与所述钩挂槽16的两个侧壁16a相接触。由此,由于狭缝刀片112的浮动运动而导致所述钩挂槽16的所述侧壁16a弹性变形。结果,可防止狭缝刀片112的咔哒声。此外,在狭缝刀片112在剃须过程中浮动时,即使应力反复地施加到钩挂槽16的横向侧壁16a上,也可防止由于蠕变而导致包括所述钩挂槽16在内的外侧刀片支架8的连接构件120的变形。由此,可更可靠地防止狭缝刀片112从外侧刀片支架8上脱开。
再有,可在狭缝刀片112和外侧刀片支架8的钩挂面(例如钩挂件19的下边缘)上形成平的或圆的倒角。由此,在狭缝刀片112连接于外侧刀片支架8上时,该倒角用作导向部件,以减小所述钩挂件19相对于所述钩挂槽16的位移。结果,可增加电动剃须刀100的外侧刀片组件110的装配可操作性。再有,在装配外侧刀片组件110时,可防止损伤外侧刀片支架8的外表。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一个狭缝刀片112和两个主刀片113的外侧刀片组件110作为实例给予说明。而狭缝刀片112和主刀片113的数量不限于上述说明。例如,可将外侧刀片组件构造成具有一个狭缝刀片和一个主刀片。
本申请基于2004年12月28日在日本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81386,其内容通过援引在此合并。
尽管参照附图以实例的方式充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换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种变化和修改脱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这些变化和修改将解释为由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具有可从主体上拆卸的外侧刀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侧刀片组件包括主刀片,其由外侧刀片和内侧刀片构成,该外侧刀片具有多个刀片孔,该内侧刀片在与该外侧刀片的内面接触的同时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纵向往复移动;狭缝刀片,其由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构成,该固定刀片基本为梳形,该活动刀片在与该固定刀片的内侧面接触的同时沿纵向往复移动;外侧刀片支架,其用于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下浮动地固持该主刀片和该狭缝刀片;连接构件,其用于沿纵向将狭缝刀片上下浮动地连接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以及固定构件,其形成在该连接构件上,用于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横向将该狭缝刀片固定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以在该狭缝刀片倾斜地上下浮动时防止该狭缝刀片从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该外侧刀片组件还包括连接和拆卸构件,通过该连接和拆卸构件该外侧刀片支架连接于该外侧刀片组件,且通过该外侧刀片支架的弹性变形该外侧刀片支架从该外侧刀片组件上拆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由形成在该狭缝刀片上的一对装配凹槽和形成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的一对装配凸起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件包括钩挂槽,其形成在该外侧刀片支架的各纵向内表面上;和钩挂件,其形成在该狭缝刀片的各纵向侧面上,且沿高度方向与该钩挂槽接合;所述装配凸起形成为从该钩挂槽侧壁的内端部沿横向彼此面对地凸出;以及所述装配凹槽,其形成在该钩挂件的两侧面上,用于配合所述装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一对弹簧支撑凸台,其形成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用于支撑浮动弹簧,所述浮动弹簧对该狭缝刀片施加向上的压力以使该狭缝刀片浮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该主刀片的该外侧刀片固持在内侧刀片支架上;以及具有该内侧刀片的该内侧刀片支架容置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中,以通过该内侧刀片支架减少该狭缝刀片在浮动运动中的咔哒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在该狭缝刀片上形成有用于防止该狭缝刀片相对于该外侧刀片支架发出咔哒声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在邻近于所述弹簧支撑凸台附近的该外侧刀支架片上形成有一对孔,剃屑经由该对孔落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电动剃须刀,其具有可从主体上拆卸的外侧刀片组件,该外侧刀片组件包括主刀片、狭缝刀片、和用于能上下浮动地固持主刀片和狭缝刀片的外侧刀片支架。用于将该狭缝刀片连接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的连接构件具有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用于沿该外侧刀片组件的横向将该狭缝刀片与该外侧刀片支架相接合,以防止该狭缝刀片倾斜地上下浮动时该狭缝刀片从该外侧刀片支架上脱开。该固定构件为形成在该狭缝刀片上的一对装配凹槽和形成在该外侧刀片支架上的一对装配凸起。
文档编号B26B19/28GK2866031SQ20052003737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8日
发明者福谷诚, 柴武志, 小森俊介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