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57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该转矩接头一般介于套筒 与操作手柄之间而使用,该套筒嵌合在螺栓头部或螺母上,该操 作手柄使该套筒旋转。
背景技术
不用说,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是公知的,比如有下述结构的
制品在与一端面上设置了卡止操作手柄的突起(传动装置(drive)) 的驱动用孔的接头主体的上述一端面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上,设置 将该另一端面作为开放端的装置室,在该装置室中嵌插驱动轴, 该驱动轴上设有与装置室的里端部的截锥形凹部卡合的截锥形突 部,在上述截锥形突部和上述截锥形凹部之间介设滚针,另外, 在与上述截锥形凹部邻接的上述收纳室的等径部中,容纳由上述 滚针按压的复位弹簧,将该复位弹簧的承压体安装于上述开放端 部,并且在通过上述承压体从上述收纳室突出的上述驱动轴的前 端设置螺栓或螺母用套筒的卡止突起。(比如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1-239468号文献

发明内容
上述文献所记载的现有结构的接头,是将设于接头主体侧的 截锥形凹部形成为六棱台形,在其平坦状的倾斜面按压滚针,以
期待驱动轴的高转矩,规定以上的高转矩不通过套筒负栽给比如 螺栓头部或螺母,但是产生最高转矩的位置为六棱台形的平坦面 (锥面)的中央(最接近轴线的部分),高转矩在平时集中于该部位, 故促进磨耗,转矩下降。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现有实例中转矩接头的缺点,尽可能地 防止磨耗的进展,由此,本着提供一种耐用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 头的目的而首创出来的。
一种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在与一端面上设置了卡止操作手 柄的突起的驱动用孔的接头主体的上述一端面相对应的另一端面 上,设置将该另一端面作为开放端的装置室,在该装置室中嵌插 驱动轴,该驱动轴上突设有进入里端部的截锥形凹部的截锥形突 部,在截锥形突部和上述截锥形凹部之间介设滚针,另外,在与 上述截锥形凹部邻接的上述装置室的等径部中,收纳设置由上述 滚针按压的弹簧,将该弹簧的承压体安装于上述开放端部,并且 在通过该承压体从上述装置室突出的上述驱动轴的前端设置螺栓 用套筒的卡止突起,其基本手段为,将上述滚针卡合于隔开同等 间隔而设置在圆台状的上述截锥形凹部的倾斜槽中,而且在圓台 状的上述截锥形突部的外周面上,隔开同等间隔设置上述各滚针 同时进出的倾斜开口,在该基本手段中,再加上通过螺栓拧松方 向侧的倾斜面和螺栓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构成倾斜开口 ,按照使
深幅度大的角度,使两倾斜面交叉的特征,由此,可提供一种作 为进一步解决螺栓侧的氧化等随时间变化的螺栓拧松用的合适的 转矩接头,以在用于螺栓的拧松时能获得比紧固时更高转矩。
根据本发明,在向螺栓的紧固方向旋转时,将多余的转矩负 载给螺栓的话,滚针将与倾斜开口错位,因此,在平时能够以固 定的转矩进行螺栓的紧固操作是肯定的,而且在滚针接触圓台状
的截锥形突部的锥面(外侧面)时可获得高转矩,即,可在滚针在截 锥形突部的外表面上的移动中期待最大转矩值,故高转矩不会集 中产生在特定部位(线上),因此,可提供一种避免由集中而产生的 磨耗的耐用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


图1为纵剖视图。
图2为使用时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用时截锥形突部与滚针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截锥形突部与滚针的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接头主体的纵剖视图。 图6是接头主体的仰视图。 图7是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8是驱动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的一个实施例,图1 是纵剖视图,图2是使用时的部分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使用时 截锥形突部与滚针的关系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截锥形突部与滚 针的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5是接头主体的纵剖视图,图6是接 头主体的仰视图,图7是驱动轴的主视图,图8是驱动轴的俯视 图。
本发明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A用于螺栓或螺母的紧固或拧 松,其将设于操作手柄3的前端部的卡止突起4,卡合于设置在接 头主体1的一端面l'上的驱动用方孔2中,使驱动突起6按照卡 合于套筒7的方式介于操作手柄3和套筒7之间,所述驱动突起6 设于嵌插于上述接头主体1中的驱动轴5的,从与接头主体1的
上述一端面i,相对应的另一端面r,突出的前端,使操作手柄3旋
转,通过由此而旋转的上述驱动轴5,使套筒7旋转。
上述接头主体i如前所述,在一端面r具有上述驱动用方孔
2,另外具有将另一端面l"作为开放端的装置室8,装置室8是将 等径部8c介于里端部侧的圓台状的截锥形凹部8a与开放端侧的 螺紋部8b之间而构成,按照使前端的圆台状的截锥形突部9与上 述截锥形凹部8a卡合的方式,通过螺合到上述螺紋部8b上而关 闭装置室8的承压体10,将上述驱动轴5嵌插于该装置室8中, 将接头主体1与驱动轴5相互组装,构成上述接头A。
在装置室8的圆台状的上述截锥形凹部8a的倾斜状内周面 的,在圆周方向具有同等间隔的三处设置与装置室8的上述等径 部8c连通的倾斜槽11,以旋转且可纵向运动的方式将滚针12卡 合组装到该倾斜槽11中。
在通过该滚针12卡合于截锥形凹部8a的圓台状的上述锥台 形突部9的锥状(倾斜状)的周面上,与上述滚针12或倾斜槽11相 对应,在圆周方向具有同等间隔的三处设置倾斜开口 13,按照可 与其离合的方式,使沿轴线从上述倾斜槽11部分突出的滚针12 的一半侧卡合。
倾斜开口 13由一对倾斜面13a、 13b,即螺栓柠松方向侧的倾 斜面13a和螺栓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13b构成,两倾斜面13a、 13b 按照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13b的进深幅度比拧松方向侧的倾斜面 13a的进深幅度大的角度关系构成上述倾斜开口 13,由此,与拧 松方向侧的倾斜面13a侧相比,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13b侧以更 低的转矩即能满足卡合于该倾斜开口 13上的上述滚针12从倾斜 开口 13的脱离。
另外,在上述驱动轴5上组装有与上述截锥形突部9邻接的 承压环14,按照在该承压环14与上述承压体IO之间巻绕到驱动 轴5上的方式配置螺旋弹簧(板簧也无妨)15,收纳设置于上述装置 室8的内部。
进而,通过承压体IO从上述装置室8突出的驱动轴5的前端 设有卡止(卡合)于套筒7的上述驱动突起6。
并且,将卡合、组装于驱动突起6上的套筒7,比如与螺栓(的 头部)组合,将操作手柄3(扳手)的卡止突起4卡合于驱动用方孔2 中,使操作手柄3旋转的话,则该旋转方向为上述螺栓的紧固方 向时,伴随操作手柄3(卡止突起4)旋转的接头主体1侧的(与倾斜 槽11卡合的)滚针12,按压倾斜开口 13的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 13b,使驱动轴5旋转,套筒7通过驱动突起6向紧固方向旋转, 可进行螺栓的紧固操作。
该螺栓紧固操作时,通过操作手柄负载规定以上的转矩的话, 则在倾斜面13b侧各滚针12同时从倾斜开口 13脱离,在与截锥 形突部9的外周面9'接触时产生高转矩,并且,规定以上的转矩 的产生将被限制,通过旋转操作的继续,同时与通过螺旋弹簧15 的作用而邻接的其他的(下一排的)倾斜开口 13卡合,通过重复该 操作,不会通过驱动突起6或套筒7给螺栓负载多余的转矩,由 此,可防止对螺栓负载多余的转矩。
另外,在旋转方向为上述螺栓(当然螺母的场合也可以)的拧松 方向时,滚针12按压柠松方向侧的倾斜面13a,与根据和其他的 倾斜面13b的相对的形态关系按压该倾斜面13b时相比,将给螺
栓负载更高的转矩,可通过针对螺栓锈住等问题的高转矩进行该 螺栓的柠松操作,与紧固方向的场合相同,在倾斜面13a侧各滚 针12同时从倾斜开口脱离,在截锥形突部9的外周面9'上移动时
为最大转矩。
另外,如果形成为使滚针12无法从倾斜面13b侧与倾斜开口 13的脱离的角度的话,经使用,该接头将破损,因此应适当考虑 倾斜面13a、 13b的角度关系。
在实施例中,滚针12(倾斜开口 13或倾斜槽ll)配设于在圆周 方向具有同等间隔的三处,^旦也可为实施例以外的多个,不过应 该在圆周方向具有同等间隔地进行配设。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其在与一端面上设置了卡止操作手柄的突起的驱动用孔的接头主体的上述一端面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上,设置将该另一端面作为开放端的装置室,在该装置室中嵌插驱动轴,该驱动轴上突设有进入里端部的截锥形凹部的截锥形突部,在截锥形突部和上述截锥形凹部之间介设滚针,另外,在与上述截锥形凹部邻接的上述装置室的等径部中,收纳设置由上述滚针按压的弹簧,将该弹簧的承压体安装于上述开放端部,并且在通过该承压体从上述装置室突出的上述驱动轴的前端设置螺栓用套筒的卡止突起,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滚针卡合于隔开同等间隔而设置在圆台状的上述截锥形凹部的倾斜槽中,并且在圆台状的上述截锥形突部的外周面上,隔开同等间隔设置上述各滚针同时进出的倾斜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通过螺栓拧松 方向侧的倾斜面和螺栓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构成倾斜开口 ,按照 使紧固方向侧的倾斜面的进深幅度比拧松方向侧的上述倾斜面的 进深幅度大的角度,使两倾斜面交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用的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其在紧固时不会使多余的转矩负载给螺栓,可通过一体的转矩进行紧固操作,在拧松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转矩而进行螺栓的拧松,可防止在特定部位产生高转矩。设置装置室,在该装置室中嵌插驱动轴,该驱动轴上突设有进入里端部的截锥形凹部的截锥形突部,在截锥形突部和上述截锥形凹部之间介设滚针,在与上述截锥形凹部邻接的上述装置室的等径部中,收纳设置由上述滚针按压的弹簧,将该弹簧的承压体安装于上述开放端部。在通过承压体从上述装置室突出的上述驱动轴的前端设置螺栓用套筒的卡止突起,将上述滚针卡合于设置在上述截锥形凹部的倾斜槽中,在上述截锥形突部的外周面上设置上述滚针进出的倾斜开口。
文档编号B25B23/142GK101096084SQ20061013976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铃木庄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