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61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使内刃与大致圆盘状的外刃滑动接触并且旋转,用内刃切割进入外刃的缝隙的胡须。
背景技术
:在这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中,公知的有以外刃可上下游动(可陷入)来提高剃须感受的电动剃须刀。这种情况下,如果使外刃不仅在上下方向上而且在任意方向上倾斜,通过模仿剃须面的曲面来倾斜外刃,则能提高外刃与剃须面的密接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剃须感受。专利文献1特表平9-503424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5625950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有如上所述的外刃可在上下方向上游动且可在任意方向上倾斜的电动剃须刀。这里,在电动剃须刀中,设置有包围外刃外周边的皮肤支撑镶边(外刃环),在该皮肤支撑镶边上设置有向外刃的外径侧凸出的凸部,使该凸部可旋转地与外刃支架(外刃框)侧的结合面结合。即,保持包围外刃的皮肤支撑镶边(外刃环)相对于外刃支架和外刃两者可摇动(pivotable)。该皮肤支撑镶边具有以下功能防止了在用力使外刃压向皮肤时,外刃的外周边深陷皮肤中、进行过度地深剃而损伤皮肤的情况。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电动剃须刀为将包围外刃外周边的皮肤支撑镶边的外径一侧可旋转地结合到外刃支架。即皮肤支撑镶边是以通过外刃中心的、与外刃上表面平行的轴(用K、A、A1、A2表示)为中心转动的部件。另外,外刃被可上下移动地保持在皮肤支撑镶边上,以旋转轴上压内刃的恒定力上压外刃。一般地,外刃的上压力会对剃去胡须后皮肤上留有的刺痛感和深剃的发生产生影响,其所期望的压力根据个人喜好和皮肤状态等有很大变化,所以不能统一设定。但是现有的电动剃须刀中,该压力(外刃的上压力)对于每个机种已被恒定地设定,所以不一定符合使用者的喜好。因此,使用者产生对该压力过大或过小的不满。因此,限制了使用舒适感的提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设定朝向外刃的上压力而防止产生深剃和对皮肤的刺痛感,可以提高使用舒适感。本发明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其目的,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具有刃单元,在该刃单元中,将大致圆盘状的外刃保持在安装于内设有电机的本体部的上部处的外刃框内,内刃从下方装填到该外刃内侧,通过由上述电机旋转驱动的驱动轴,使内刃有弹性地压向外刃,同时旋转驱动内刃;其中,包括摇动壳,其固定外刃,并可与外刃一体自由地上下移动和摇动;可动板,通过恢复弹簧上压该摇动壳;上压机构,改变该可动板的高度;可通过上述上压机构改变上述可动板的高度,控制朝向上述外刃的上压力。将外刃固定在可上下自由移动和自由摇动的摇动壳上,通过恢复弹簧用可动板将该摇动壳上压,同时通过上压机构可控制该可动板的高度,从而可以控制朝向外刃的上压力。因此,通过上压机构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适当地设定朝向外刃的上压力,从而可以预防深剃,并防止产生皮肤刺痛感。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如该实施方式所述,外刃的外圆周被外刃环包围,两者被一体地固定于摇动壳,如果进一步使它们相对于刃承板和刃承台上下移动,就不会发生外刃的外圆周边缘深入皮肤形成深剃以及产生皮肤刺痛感。另外,如果将外刃环以及外刃固定在从下方覆盖外刃和内刃下方的摇动壳的上部边缘,使该摇动壳滑动接触位于外刃·内刃下方的刃承板的壳支撑部并保持可向任意方向摇动,那么在上述壳支撑部的球面上,摇动壳向任意方向摇动。一个外刃通过被驱动轴向上方弹压的内刃和上压摇动壳的恢复弹簧被向上弹压,所以外刃环和外刃可与内刃同时上下移动。因此,外刃以及外刃环可按照皮肤的凹凸滑动,提高剃须感受。尤其,由于外刃、外刃环、摇动壳和刃承板被恢复弹簧向上弹压,所以根据驱动轴向内刃上方的弹压力与相对于外刃向上的弹压力没有关系,可以自由设定。即可以分别设定内刃和外刃的接触压与外刃向上的复原力(或沉入时的弹力)。因此,增大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在本发明中,恢复弹簧压缩安装在被可上下移动地保持在刃承台的可动板和摇动壳之间,通过上压机构调节可动板的高度,所以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自由设定外刃的上压力(向上的复原力、沉入时的弹力)。外刃被固定在位于其下方的摇动壳,该摇动壳可摇动地被保持在位于其下方的刃承板上,所以刃单元的外刃的径向尺寸没有变大。即壳支撑部不在外刃的径向外侧而是位于外刃的径内下方。因此,可以实现刃头部的小型化。另外,在具有多个刃单元的情况下,如果减小刃单元的间隔、使头部小型化,则能够提高使用舒适感。另外,刃承板相对于刃承台在规定范围内被可上下移动地保持,所以在没有向外刃上表面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外刃、外刃环以及摇动壳被恢复弹簧向上压,刃承板被摇动壳向上引导并静止在相对于刃承板的刃承台的可动范围的上限位置。在均匀地向外刃的上表面的全部表面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外刃、外刃环、摇动壳以及刃承板压缩恢复弹簧,同时在相对于刃承板的刃承台的可动范围内以及在摇动壳和刃承台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游动范围内下降。因此,外刃全体可向下沉入,所以防止了施加给皮肤的压力过大,可以提高使用舒适感。这时,由于内刃压缩驱动轴,所以其反力通过内刃施加到外刃。摇动壳的摇动中心即刃承板的壳支撑部所在的半球面的中心,优选位于外刃的表面中心附近(权利要求3)。这种情况下,外刃以其表面中心附近的支点(P)为中心摇动,所以外刃的摇动是圆滑的。刃承板具有球面板部,该球面板部大致沿着朝向上方开口的半球面向内径方向延伸;在摇动壳上形成有舌状钩,该舌状钩从内径侧结合到上述球面板部的下表面(权利要求4)。这种情况下,驱动轴向上方弹压外刃的反力被该钩接受,所以可以使外刃的可动范围变大而进行顺滑的运动。如果设置于刃承板的壳支撑部是沿着位于半球面上的半径方向的圆弧的条轨状,那么与摇动壳滑动接触的部分就沿着摇动壳的转动方向,使摇动壳的摇动进一步圆滑(权利要求5)。如果摇动壳设有通过刃承板的球面板部的内径侧向下方突出的圆筒部,并且将作为使摇动壳回复的恢复弹簧的圆锥卷簧装填在该圆筒部下端和可动板之间,那么恢复弹簧施加到摇动壳的复原力又被摇动壳的摇动球面(承载壳支撑部的球面)施加到下方,所以适于产生充分的复原力,以极其简单的结构回复该摇动壳的倾斜并使其复原到直立位置(权利要求6)。如果在摇动壳上设有从内径侧向上方突出且端部以钩状向内径侧弯曲的多个钩,而且这些钩可以防止内刃从摇动壳向上方脱离,那么当将外刃从摇动壳拆下并清理内刃附近时,内刃可以被保持在摇动壳上。由此,可以将内刃保持在摇动壳的同时清理刃尖,操作性良好(权利要求7)。如果在外刃框上保持有多个刃单元,使各刃单元的外刃、外刃环以及摇动壳分别独立地可上下自由移动且可向任意方向自由摇动,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剃须(权利要求8)。由于各刃单元在径向方向上较小,所以能够减小各外刃的间隔,使刃头部的剃须面变小,实现刃头部的小型化,从而易于使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在多个刃单元中具有的刃承台一体形成(权利要求9)。如果将刃承台一体成型,那么可以减少部件个数,不但组装、分解容易,构造也变得简单。上压机构最好是上压可动板并保持在规定高度的构造,但也可以采用各种机构。例如可以考虑使可上下移动的上压部件抵接在可动板的下表面,通过凸轮机构等将该上压部件上下定位。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如下构造设置从侧面向上压部件的下方进退的进退部件,将上压部件的下表面和该进退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作为凸轮面,通过操作部件改变进退部件的进退位置(权利要求10)。使进退部件进退移动的机构例如可以是设置通过操作部件可转动的偏心轮,在进退部件的一端设置可滑动地包围该偏心轮的外轮(权利要求11)。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其刃头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三个刃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刃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一个刃单元的侧面剖视图;图6是图5分解后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拆除了外刃和内刃所表示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图7的分解剖视图;图9是表示摇动壳和刃承板的组合状态的俯视透视图;图10是分解各个部件后所表示的俯视图;图11是拆下头部后表示上压机构的视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沿图11中的XIII-XIII线的截面图;图14是工作说明图。主要附图标记10、本体部12、头部14、外刃16、刃单元18、外刃框26、驱动轴40、内刃48、摇动壳50、刃承板58、壳支撑部60、球面板部62、舌状钩68、圆筒部70、圆锥卷簧(恢复弹簧)72、端部为钩状的钩76、外刃环82、固定环90、刃承台92、可动板94、上压机构94a、上压部件94b、支架94c、转动板(操作部件)94f、进退部件94i、94j、凸轮面P、刃单元摇动中心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其刃头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三个刃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刃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是一个刃单元的侧面剖视图;图6是图5分解后的侧面剖视图;图7和图8是拆除了外刃和内刃所表示的侧面剖视图和分解剖视图;图9是表示摇动壳和刃承板的组合状态的俯视透视图;图10是分解各个部件后所表示的俯视图。图11~图14是为说明上压机构的附图。图11是表示拆下头部12后的状态的附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沿图11中的XIII-XIII线的截面图;图14是工作说明图。本实施例基本是同一申请人的专利申请2005-145013中所记载的发明的改良,与其已提出的发明不同的是,用可动板92支撑向上弹压摇动壳48的圆锥弹簧,该可动板92的高度可根据上压机构94而变化。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本体部、12表示在其上部以可开关或可拆装地安装的刃头部。该刃头部12内设3组由外刃14、下述摇动壳48、刃承板50等形成的刃单元16(参照图3、图5)。与三个刃单元16对应的三个外刃14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刃头部12具有相对于本体部10可向上方开关或拆装的外刃框18。在外刃框18上形成有可使外刃14突出的三个外刃安装孔20(参照图2)。外刃14用金属板制成,并为大致圆盘形的帽状。在外刃14的圆形部分,以大致放射状形成有多个缝隙22(图3、图4、图5)。在本体部10的上表面嵌有大致三角形的基板24(参照图5、图11~图13)。在该基板24的下方另外嵌有下基板25。位于各外刃14的中心轴下方的三根驱动轴26从这些基板24、25向上方突出(参照图5、图6)。图11~图13表示了该驱动轴26穿过的开口26A。如图5所示,驱动轴26具有旋转轴30,通过内设于本体部10的电动机(未图示)被驱动旋转;下联轴器32,被固定在该旋转轴30上;上联轴器34,可摇动地结合于该下联轴器32;压缩卷簧36,向上弹压该上联轴器34;联轴器罩38,包裹上述下联轴器32和上联轴器34的结合部。这里,上联轴器32的上部是在扩径后的圆筒上沿轴向形成多个槽32a的部件。上联轴器34的下部进入该圆筒内,从内径一侧使突设于该进入部分外圆周的多个突起34a与槽32a结合。卷簧36的下部,被在下联轴器32的圆筒内突出的旋转轴30的外圆周引导并抵接于圆筒的内底面。卷簧36的上部抵接于形成在上联轴器34的弹簧装填室34b的内顶面。联轴器罩38包围下联轴器32的圆筒的外圆周,并且与圆筒的下表面以及开口边缘结合而限制轴向的移动。其结果,限制上联轴器34的突起34a从槽32a向上方脱离。并且,在上联轴器34的上端,形成有从侧面观察大致球形且从上面观察大致四边形的结合头部34c。附图标记40表示内刃,该内刃40具有树脂制成的凸起部42,以向下开口的帽状形成;多个刃体44,包围该凸起部42而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被固定成环状。多个刃体44也可以是连接成环状的部件。如图5、图6所示,在上述外刃14的内表面(下表面)上形成有直径不同的两个环状路径14a、14b,内刃14的刃体44的上部分歧成双峰状,该分歧的部分即两个小刃44a、44b,分别从下方与路径14a、14b滑动接触。并且,在外刃14的中央部固定有具有向下方开口的结合孔的罩46,内刃40的凸起部42的上端结合进该结合孔,以防止内刃40的轴偏摆。在凸起部42上,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俯视为四边形的结合孔42a,在上述驱动轴26的上联轴器34上形成的四边球状的结合头部34c从下方结合进上述结合孔42a。附图标记48表示摇动壳、50表示刃承板、90表示环状的刃承台、92表示可动台。如图4~图8所示,摇动壳48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大致碗状,分别分配给每个刃单元16。即具有三个摇动壳48。与三个刃单元16相对应的三个刃承台90被连接并被一体化。与刃承台90相同,与三个刃单元16相对应部分的三个可动板92被连接并被一体化。该可动板92具有下圆筒部92a,其与刃承台90的内圆周表面结合;上扩径部92b,与下圆筒部92a连续,且直径扩大,并抵接于刃承台90的上表面。该可动板92通过上压机构94壳改变高度,关于该上压机构94将在以下说明。刃承台90以及可动板92被在本体部10上固定的外刃框18保持成与驱动轴26同轴。即在刃承台90以及可动板92的中央,贯通有固定旋钮52,在该旋钮52上一体形成或固定有端部为从上面观察(图9表示了图5的A-A截面)为三角形的结合部52a。该结合部52a从下方进入突设于外刃框18的中央内表面的、从上面观察为三角形的柱部18a,并可与设置于该柱部18a的侧壁的三个结合孔18b结合。即夹紧旋钮52,使结合部52a的三角形与柱部18a的三角形一致并插入其中,通过旋转约60°,可以使结合部52a的三角形顶点附近与柱部18a的结合孔18b结合。并且,在柱部18a内部装填卷簧54,在使结合部52a结合到结合孔18b的状态下,该卷簧54向下方弹压结合部52a,从而防止旋钮52从柱部18a脱离。在旋钮52的上端,形成有从下向上贯通刃承台90以及可动板92的中央、并结合于可动板92的上表面的爪52b。在该旋钮52的外圆周上形成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三个突起52c(图4、图5)。其结果,可动板92以被夹持在爪52b和突起52c之间的状态被保持在旋钮52。另外,通过将刃承台90的外圆周边缘夹持在突设于外刃框18的内表面的多个筋18a和突设于基板24的突起24a之间,而固定刃承台90(图5、图6)。如上所述被保持在本体部10一侧的刃承台90上,刃承板50以只在上下方向(与驱动轴26平行的方向)上可游动的方式被保持。环状的刃承台90具有从其对角位置以圆弧状立起的一对立起壁90a、90a。在这些立起壁90a、90a的外侧上,对每个立起壁分别形成有两处(相对于一个刃承台90共计四处)向下开口的结合槽90b(图4、图6、图8)。另外,刃承台50为大致环状,只可游动地结合于该刃承台90的立起壁90a、90a的外侧。该刃承板50的内圆周表面上,突设有与刃承台90的结合槽90b结合的四处结合爪50a。因此,将刃承板50组装到刃承台90的立起壁90a、90a的外圆周时,结合爪50a结合到结合槽90b,从而刃承板50不从刃承台90脱落。此时,刃承板50设定结合爪50a的位置和结合槽90b的深度,使其相对于刃承台90只能在上下方向(与驱动轴26平行的方向)上游动。在刃承板50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壳支撑部58(参照图4、图8),该壳支撑部58位于以驱动轴26的中心线的上方即外刃14的中央上表面附近的支点P(图5、图7)为中心的半球面上。即刃承台50具有一对夹持中心线并从对象位置向内径方向延伸的、从上面观察为弧状且球面状的球面板部60,两球面板部60的圆周方向的两边缘形成只向上方突出的突条,该合计为四个的突条形成壳支撑部58。因此,壳支撑部58沿半径方向且沿球面板部60的球表面上的圆弧而形成。这些壳支撑部58在外刃14的直径内并位于其下方。上述摇动壳48从上方被安装在刃承板50上。其下表面形成为大致半球面状,该大致半球面状的面以可滑动的方式被四个壳支撑部58支撑。另外,在该摇动壳48上形成有舌状钩62,该舌状钩62从刃承板50的球面板部60的内径一侧结合到该球面板部60的下表面。该钩62相对于每个球面板部60各一个,合计形成两个。摇动壳48从上方插入刃承板50,在将一个钩62插入一个球面板部60的下表面并使其沿着球面向一侧大幅倾斜的状态下、将另一个钩62插入另一个球面板部60的下表面,由此将摇动壳48安装到刃承板50。在该状态下,摇动壳48利用两个钩62可以防止向上方拔出脱落,同时从上方滑动连接于壳支撑部58而在球面上滑动。并且,在摇动壳48的下表面,形成有限制摇动壳48在圆周方向上过大转动的突部66(图4)。即这些突部66、66抵接于刃承板55的球面板部60的圆周方向的边缘(壳支撑部58的圆周方向外侧的边缘),以限制刃承板50的圆周方向的转动。摇动壳48具有通过刃承板50的球面板部60的内径侧向下方突出的圆筒部68(图4~图8),在该圆筒部68的下部边缘和可动板92的上扩径部92b之间装填有圆锥卷簧70。该卷簧70赋予了使摇动壳48在垂直位置(图5)上回复的复原力。另外,在摇动壳48的圆筒部68的上端边缘,向上方突出有四根钩72。该钩72具有向外径方向的弹性并可弯曲,其端部以钩状向内径一侧弯曲,该端部与形成在内刃40的凸起部42的下部外圆周上的环状凸部74(图5、图6)之间具有充分的间隙并与其相向,从而防止内刃40从摇动壳48脱落。在摇动壳48的上部开口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外刃14以及外刃环76。外刃环76从上方与设置在外刃14的外圆周的凸缘14c(图6)结合并包围外刃14的外圆周,将突设于外刃环76的下部边缘的两根钩78从上方与设置于摇动壳48的外圆周(突部66的外圆周)的弯曲结合槽80结合,由此将外刃环76安装到摇动壳48(图4、图10)。即弯曲结合槽80向上方开口,其下部以L字型向圆周方向弯曲,同时将外刃环76的钩78的下端从上方结合进该弯曲结合槽80,使外刃环76沿着弯曲结合槽80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并且,在外刃14的凸缘14c和摇动壳上部边缘之间安装固定环82,从而将外刃14固定在外刃环76以及摇动壳48上。然后,参照图5、图6、图11~图14说明上压机构94。该上压机构94通过使从下方抵接上述固定旋钮52的上压部件94a升降,而使可动板92升降,从而使圆锥卷簧70的压缩力(即反弹力)变化,以调整外刃14的上压力。上压部件94a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安装在基板24的上表面的支架94b。支架94b从基板24的中央向一侧延伸,其端部扩展成半圆状并抵接于从基板24的周缘立起的凸缘部分。作为操作部件的转动板94c通过垂直的销94d以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该半圆状部分上。转动板94b的一部分突出于本体部10的侧面,使用者用指尖可使其转动(参照图1、图11、图13)。如图5、图6所示,上述上压部件94a在设置于基板24的开口内可上下移动,其上部贯通支架94b而向上方突出,并抵接于固定旋钮52的下表面。并且,上压部件94a的下部被扩径成凸缘状,并结合于支架94b的下表面而防止其脱落。在上压部件94a的下表面,形成有穿过中心的槽94e,该槽94e和下基板25的上表面之间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有进退部件94f。该进退部件94f的另一端形成有外轮94h,该外轮94h包围了在上述转动板94c的下表面形成的偏心轮94g的外圆周(图12~图14)。因此,通过使转动板94c转动而使进退部件94f以上压部件94a为支点仅一边摇动一边进退移动。在进退部件94f的上表面和上压部件94a的槽94e内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凸轮面94i、94j,根据进退部件94f的进退移动,上压部件94a升降。即,上压部件94a的升降量由凸轮面94i和94j的结合量而定。图14的(A)和(B)表示使转动板94c的转动位置变化的状态,(B)是表示将转动板94c从(A)的位置转动角度θ的状态。并且,图13中形成于支架94b的内表面的凹部94k是以销94d为中心的圆弧状,这里通过使其结合突设于转动板94c的突起941(图12),而限制转动板94c的转动范围。另外,转动板94c的一部分通过基板24的凸缘而邻接于本体部10的侧面就是如上所述的“穿过”(图1、图11、图13)。然后,说明该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在图5的状态下,即没有向外刃14施加外力时,驱动轴26的上联轴器34通过卷簧36向上方被弹压,则内刃40、外刃14被向上弹压。外刃14的凸缘14将外刃环76、摇动壳48向上弹起。摇动壳48的钩62结合于刃承板50的球面板部60的下表面,因此通过该钩62限制刃单元16向上方突出而维持在图5的位置。并且,该刃承板50的结合爪50a卡合于刃承台90的结合槽90b,刃承台90被突起24a和筋18a夹持,所以刃承板50不向上方移动。通过驱动轴26的旋转使内刃40旋转,进入外刃14的缝隙22的胡须被内刃40切割。向外刃14的中央或全表面施加图5中的垂直向下的外力时,外刃14压缩上联轴器34,并相对于刃承台90在一定范围内下降。即,由于外刃14的凸缘14c被固定于外刃环76上,所以外刃14的下降量在摇动壳48相对于刃承板50的上下方向的游动范围内。刃承板50在相对于刃承台90的可移动范围内分别下降,这时卷簧70被压缩。向外刃14的外圆周的一部分(从中央偏位的位置)施加向下的外力时,外刃14倾斜,这时摇动壳48与外刃环76同时摇动。即摇动壳48的下表面在刃承板50的壳支撑部58上滑动。这时外刃14以外刃14的上表面中央附近的支点P为中心将圆锥卷簧70向半径方向压缩,同时摇动。因此,外刃14忠实地按照皮肤的凹凸而倾斜,可以得到完美的剃须感受。如上所述地对于外刃14,当摇动壳48倾斜时,驱动轴26的上联轴器34向相反方向倾斜。在该状态下,驱动轴26的旋转传递到内刃40,内刃40的小刃40a、40b滑动接触外刃14的路径14a、14b内表面(下表面)而旋转,从而胡须被切割。当施加于外刃14的外力消失时,通过圆锥卷簧70摇动壳48向恢复方向被压回。这时驱动轴26也向图4的垂直位置恢复。其结果,回到图4的状态。由圆锥卷簧70提供的朝向外刃14的上压力可通过上压机构94调节。即如果使转动板94c转动,进退部件94f就在上压部件94a的槽94e内进退移动。因此,通过凸轮面94i、94j的滑动,上压部件94a升降。凸轮面94i、94j由相互可结合的斜面形成,进退部件94f进入槽94e内,由此上压部件94a上升,相反地进退部件94f从槽94e中后退(退出)时,上压部件94a下降。即,通过使进退部件94f的凸轮面94i和上压部件94a的凸轮面94j的结合量变化,将上压部件94a的高度位置设定在期望的位置上。上压部件94a上升时,卷簧70被压缩,外刃14的下压力(下压时的复原力)变大。相反地上压部件94a下降时,外刃14的下压力变小。这样,外刃14的下压力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适当地设定,从而可以防止深剃和刺痛感的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具有刃单元,在该刃单元中,将大致圆盘状的外刃保持在安装于内设有电机的本体部的上部处的外刃框内,内刃从下方装填到该外刃内侧,通过由上述电机旋转驱动的驱动轴,使内刃有弹性地压向外刃,同时旋转驱动内刃;其特征在于,包括摇动壳,其固定外刃,并可与外刃一体自由地上下移动和摇动;可动板,通过恢复弹簧上压该摇动壳;上压机构,改变该可动板的高度;可通过上述上压机构改变上述可动板的高度,控制朝向上述外刃的上压力。2.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中,上述刃单元包括刃承台,其被保持在上述外刃框,并同轴贯通有上述驱动轴;刃承板,其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在规定范围内被保持在该刃承台,并具有位于从上述外刃的下方向上方开口的半球面上的壳支撑部;大致碗状的摇动壳,滑动接触上述刃承板的壳支撑部并以可向任意方向摇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刃承板上,并且围绕着上述内刃的下方;外刃环,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固定在该摇动壳的上部边缘,并将上述外刃的外圆周边缘固定在摇动壳的上部边缘;恢复弹簧,被压缩安装在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刃承台的可动板和上述摇动壳之间,并使上述摇动壳恢复到与上述驱动轴同轴的位置;通过使上述摇动壳与上述刃承板的壳支撑部相滑动,而可与上述外刃同时摇动,并且可使上述摇动壳与上述刃承板同时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刃承板的壳支撑部所在的半球面的中心位于外刃的表面中心附近。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刃承板具有球面板部,该球面板部大致沿着朝向上方开口的半球面向内径方向延伸;在摇动壳上形成有舌状钩,该舌状钩从内径侧结合到上述球面板部的下表面。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设置于刃承板的壳支撑部是沿着位于半球面上的半径方向的圆弧的条轨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摇动壳具有通过刃承板的球面板部的内径侧向下方突出的圆筒部;恢复弹簧为被装填在该圆筒部下端和可动板之间的圆锥卷簧。7.如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在摇动壳上突设有从内径侧向上方突出且端部以钩状向内径侧弯曲的多个钩,当从摇动壳拆下外刃时这些钩与内刃的凸起部结合,而防止内刃从摇动壳脱落。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在外刃框上保持有多个刃单元,各刃单元的外刃分别独立地可上下自由移动且可在任意方向上自由摇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与多个外刃相对应的多个刃承台以及多个可动台分别一体形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其特征在于,上压机构包括上压可动板的上压部件;进退部件,从侧面向该上压部件的下方进退移动,并通过凸轮面与上述上压部件的下表面抵接;操作部件,改变该进退部件的进退位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操作部件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外刃框且与偏心轮一体形成,在进退部件的一端形成有可自由滑动地包围上述偏心轮的外轮。全文摘要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设定外刃的上压力,不会发生深剃和皮肤的刺痛感,从而提高使用舒适感。该剃须刀具有刃单元(16),在所述刃单元中,将大致圆盘状的外刃(14)保持在安装于内设有电机的本体部(10)的上部处的外刃框(18)内,内刃(40)从下方装填到外刃内侧,通过由上述电机旋转驱动的驱动轴(26),使内刃有弹性地压向外刃(14),同时旋转驱动内刃;其中包括摇动壳(48),其固定外刃(14),并可与外刃(14)一体自由地上下移动和摇动;可动板(92),通过恢复弹簧(70)上压摇动壳(48);上压机构(94),改变可动板(92)的高度。可通过上述上压机构(94)改变上述可动板(92)的高度,控制朝向上述外刃(14)的上压力。文档编号B26B19/28GK1958248SQ200610149828公开日2007年5月9日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5日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发明者志水哲彦申请人: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