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头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41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头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手工具有关,具体涉及一种头部可以固定于不同角位置的摆头扳手。
背景技术
传统扳手的头部与握柄为固定连接,在狭隘空间或某些场合,螺帽位于不易触
及的角落,传统扳手难以使用。为解决此缺失,发明人曾提出台湾申请号第93102729 号"工具的改良结构"发明专利及台湾申请号第94136391号"手工具的转折结构" 发明专利,使扳手的握柄与头部可相对摆动,以便于狭隘空间使用。
台湾申请号第93102729号发明专利是在扳手的头部设一齿孔,而握柄前端设 一齿柱,将握柄的齿柱插入头部的齿孔时,使齿柱与齿孔的齿相啮合,即可使用。 要变换头部与握柄的角度时,将握柄往上提,由握柄带动齿柱一起移动,使齿柱与 齿孔不再啮合,即可调整头部与握柄的相对角度。调整后再重行将齿柱移入齿孔, 使齿柱与齿孔再次啮合,握柄及头部即固定于该角度。
台湾申请号第94136391号发明专利同样在扳手的头部设一齿孔以及在握柄前 端设一齿柱,齿柱完全移入齿孔时,可使齿柱的齿与齿孔的齿啮接,使握柄与头部 保持于固定的角度。同样的,将握柄往上提时,握柄带动卡柱移动,使齿柱的齿与 齿孔的齿脱离,达到调整头部与握柄相对角度的目的。
以上专利要调整扳手的头部与握柄的相对角度时,须移动握柄,即,使握柄与 头部产生相对移动,才能解除头部与握柄的啮合状态,此种操作方式须使用双手, 一手握住握柄而另一手则固定头部,使用上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头扳手,可容易解除扳手的头部与握柄 的啮合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摆头扳手,它包括有 一握柄与至少一头部,该握柄与该头部以一第一端
与一第二端连接,使该握柄与该头部可调整其相对角度;该头部的另一端为一套接
4山—
顿5
所述第一端具有上下并列的一上垣部与一下垣部;该二垣部间形成一空间;一 第一齿孔,设于上垣部,其周壁具有多数齿; 一通孔,设于该下垣部,与该第一齿孔相对应;
一第二齿孔,设于该第二端,其周壁具有多数齿;该第二端伸入该空间,位于 该二垣部的间;该第二齿孔位于该第一齿孔及该通孔间;
一卡柱,其周面设有多数齿,该卡柱装设于该二齿孔中,可于该二齿孔中位移, 该卡柱可上移至一卡啮位置或下移至一释放位置;该卡柱位于该卡啮位置时,该卡 柱的齿同时与该二齿孔的齿啮接;该卡柱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卡柱的齿与该第一 齿孔的齿脱离,仅与该第二齿孔的齿啮接。
所述卡柱底侧周面设有至少一弹性定位件;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该 弹性定位件弹性抵住所述通孔的孔壁。
所述通孔的孔壁设一凸环;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所述弹性定位件抵 于该凸环。
所述卡柱的周面设一抵缘,该抵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齿孔的内径;所述卡柱 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该抵缘抵于所述第二齿孔的底面。
一C形扣,扣设于所述卡柱周面,该C形扣形成所述抵缘。 所述通孔的周面设一凸环;所述卡柱下移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受所述凸缘所定位。
所述卡柱的周面设一抵缘;所述卡柱下移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抵环抵于所 述凸环的顶面。
所述卡柱的齿只形成于所述卡柱顶侧的周面。
所述第二齿孔的底侧具一孔径较大的孔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使用者以一手即可解除扳手握柄与头部的卡固状态,无需使用双手,提高 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作动确实,操作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剖面图4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6是图5显示卡柱下移至一释放位置图;图7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査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 下列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l、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扳手1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具有 一握柄12,本实施例的握柄二端各连接一头部14。各头部14与握柄12以一第一 端20与一第二端30连接,并可调整其相对角度。
该第一端20可为握柄12的一端,而第二端30可为头部14的一端。可以理解 为,该第一端与第二端可互换,使第一端20为头部14的一端,而第二端则为握柄 12的一端。头部14的另一端为一套接端16,用以套接螺帽,套接端16可为一开 口端(openend)或封闭端(boxend),封闭端可为一多角形的套孔;封闭端亦可为棘轮 结构,设有棘轮(mtchet);套接端16也可具有一凸柱(例如台湾申请号第93102729 号专利图2标号25所示),用以插接套筒。套接端为习知结构,容不赘述。
请参阅图3,该第一端20具有一上垣部21与一下垣部22,上下并列,该二垣 部间形成一空间24。 一第一齿孔25,设于上垣部22,其周壁具有多数齿26; —通 孔27,设于该下垣部22,与该齿孔25上下对应。 一限位凸环28,设于该通孔27 的孔壁。
该第二端30设有一第二齿孔32,其周壁具有多数齿34。该第二端30伸入该 空间24,位于该二垣部21、 22之间。该第二齿孔32位于该第一齿孔25及该通孔 27之间,相互对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孔32的底缘并未制作齿,制成 一孔部36,但是该孔部36并非一必要构造。
一卡柱40,周面设有多数齿42,该齿42于本实施例仅制作于卡柱的顶侧周面。 实施上,该齿42也可制成于卡柱的顶侧与底侧的周面,不限于顶侧的周面。该卡 柱40装设于该二齿孔25、 32及该通孔27中,如图4、图5,使第一端20与第二 端30产生结合。
该卡柱40可上移至图5所示的一卡啮位置,也可下移至图6所示的一释放位 置。具体的,卡柱的周面设一抵缘44,该抵缘由一C形扣所形成,并扣设于卡柱周 面所设的环槽45。该抵缘44的外径大于第二端30的第二齿孔32内径,因此,抵 缘44可抵住该齿孔32的底面,如图5,使卡柱上移时不会脱出齿孔25、 32。卡柱 40下移至图6的释放位置时,通过抵缘44抵住该凸环28(或通过齿42的底壁抵住 凸缘28,使卡柱不会脱出。至少一弹性定位件46,例如由一弹簧及一钢珠所构成,埋设于该卡柱的底侧,位于该抵缘44下方。弹性定位件弹性凸露于卡柱周面。
使用时,请参阅图l、图5,当卡柱40位于卡啮位置时穿入第一齿孔25与第 二齿孔32中,卡柱的齿42同时与该二齿孔25、 32的齿啮接,使第一端20与第二 端30啮合固定,无法相对转动。如此,扳动握柄12时即可由头部14转动螺帽。 卡柱40的弹性定位件46抵于凸环28顶面,使卡柱保持位于卡啮位置。较佳地, 该抵缘44并同时抵于第二端30底壁,使卡柱位于卡啮位置时不会上下晃动。
将卡柱40往下按压,使其下移至图6的释放位置时,卡柱40离开第一齿孔25, 此时,卡柱仅与第二齿孔32啮接,并未与第一齿孔25啮合,第一端20与第二端 30不再咬合固定,并形成可相对转动的状态,头部14与握柄12即可以卡柱40为 旋转中心而相对转动,如图7假想线所示。将头部14转动至所需的角位置后,再 将卡柱40按回图5的卡啮位置,即可使该二端20、 30重行咬合固定。
卡柱40由卡啮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或由释放位置复归卡啮位置时,弹性定 位件46滑越凸缘28。
将第一端与第二端由图5的啮合状态解除成图6的释放状态时,只须使卡柱40 于齿孔25、 32间移动即可,不须使握柄及头部相对位移,因此,使用者以握住握 柄12的手的拇指按压卡柱40即可解除握柄与头部间的啮接状态,也就是说,以一 手即可解除握柄与头部的卡固状态,无需使用双手,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另外,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作动确实,操作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摆头扳手,它包括有一握柄与至少一头部,该握柄与该头部以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连接,使该握柄与该头部可调整其相对角度;该头部的另一端为一套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具有上下并列的一上垣部与一下垣部;该二垣部间形成一空间;一第一齿孔,设于上垣部,其周壁具有多数齿;一通孔,设于该下垣部,与该第一齿孔相对应;一第二齿孔,设于该第二端,其周壁具有多数齿;该第二端伸入该空间,位于该二垣部的间;该第二齿孔位于该第一齿孔及该通孔间;一卡柱,其周面设有多数齿,该卡柱装设于该二齿孔中,可于该二齿孔中位移,该卡柱可上移至一卡啮位置或下移至一释放位置;该卡柱位于该卡啮位置时,该卡柱的齿同时与该二齿孔的齿啮接;该卡柱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卡柱的齿与该第一齿孔的齿脱离,仅与该第二齿孔的齿啮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底侧周面设有至少 一弹性定位件;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该弹性定位件弹性抵住所述通孔的 孔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壁设一凸环; 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所述弹性定位件抵于该凸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周面设一抵缘, 该抵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齿孔的内径;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啮位置时,该抵缘抵 于所述第二齿孔的底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一C形扣,扣设于所述卡柱 周面,该C形扣形成所述抵缘。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面设一凸环; 所述卡柱下移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受所述凸缘所定位。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周面设一抵缘; 所述卡柱下移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抵环抵于所述凸环的顶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齿只形成于所述 卡柱顶侧的周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孔的底侧具一孔 径较大的孔部。
专利摘要一种摆头扳手,该扳手的握柄与一头部以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端具有保持间隔的一上垣部与一下垣部;一第一齿孔,设于上垣部;一通孔,设于该下垣部;一第二齿孔,设于该第二端;该第二端伸入该上、下垣部之间,使第二齿孔位于该第一齿孔及该通孔间;一卡柱,装设于该二齿孔中,并可于该二齿孔中位移,该卡柱位移至一卡啮位置时,同时与该二齿孔啮接,使该握柄与该头部固定;该卡柱下移至一释放位置时,该卡柱脱离该第一齿孔,仅与该第二齿孔啮接,使该头部与该握柄可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者以一手即可解除扳手握柄与头部的卡固状态,无需使用双手,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且结构简单、作动确实,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25B13/48GK201350607SQ2009201052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9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