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37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
背景技术
挤压加工是现今生产铝合金管材的主要方法。加工时,将铝合金空心铸锭放在密 闭的挤压筒内,一端施加压力,使铝合金管材从规定的模孔中挤出而得到一定形状和尺寸 的成品。 其具体加工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l为典型的挤压加工设备原理图。所述挤压加 工设备包括挤压筒内套10a、模10b、挤压针10c、挤压垫片10d、挤压轴10e、铸锭10f、针 支承10g。在生产管材时,所述铸锭10f在挤压垫片10d前进的作用下,填充完挤压筒内套 10a、挤压针10c、以及模10b形成的型腔后,从所述模10b与挤压针10c形成的圆形间隙间 向前挤出,形成金属圆管。 在实际加工生产中,为固定挤压针针支承与压杆背帽,需要为所述针支承10g配 套安装针支承背帽。 参照图2a和图2b,分别为典型的针支承背帽正视图和侧视图。所述挤压针针支承 背帽为一个特殊的大型螺母,其内螺纹与针支承相连,外螺纹与挤压机上的压杆相连。沿所 述针支承背帽圆周方向均匀开有三个销孔。安装所述背帽时,可以将三根插杆插入所述销 孔里,通过插杆推动所述针支承背帽旋转。 现有技术中,采用作业人员手工操作的方式实现针支承背帽与针支承外螺纹之间 的装配工作。其具体过程为将所述针支承放置在地面上,通过钢丝绳兜住所述针支承背 帽,用天车吊起,由两位作业人员两边扶住所述针支承背帽,将所述针支承背帽的内螺纹部 分与所述针支承的外螺纹对中,然后旋转所述针支承背帽进行安装。 由于所述针支承背帽比较重,一般重量约95Kg,用钢丝绳悬吊背帽比较危险,很容 易滑落,危害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两位作用人员左右扶持所述背帽, 浪费人力;而且将所述针支承背帽的内螺纹部分与所述针支承的外螺纹对中时,完全凭借 作业人员的经验判断,费时费力且精确度不高,工作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能够 快速、高效、安全的实现针支承背帽与针支承的装配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所 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整体式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下方的4个高度 可调整的地脚螺钉;其中, 所述整体式框架包括第一 U形板、第二 U形板、第一 L形板、第二 L形板;所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 L形板和第二 L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 U形板和第 二 U形板之间,且二者配合设置;[0011]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平行放置在所述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 L形板和第二 L形板结构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 L形板包括垂直板和水平板;所述垂直板和水平板垂直连接形成L形,且 二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地脚螺钉包括第一地脚螺钉、第二地脚螺钉、第三地脚螺钉、及第四 地脚螺钉;其中, 所述第一地脚螺钉和所述第二地脚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 L形板的水平板的 两端;所述第三地脚螺钉和所述第四地脚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 L形板的水平板的两
丄山顺。 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结构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 U形板包括第一竖板、横板、以及第二竖板;所述横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 和第二竖板之间,三块板依次连接形成U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 U形板的横板和 第二U形板的横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均为可转动的辊道;所述辊道呈圆柱体,能够绕 其中心轴线自由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为柱体,其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优选地,分别在所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上端开设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包括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整体式 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下方的4个高度可调整的地脚螺钉;其中,所述整体式框 架包括第一 U形板、第二 U形板、第一 L形板、第二 L形板;所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平 行设置;所述第一 L形板和第二 L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之间,且二者配 合设置;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平行放置在所述述第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之间。 通过采用所述托架,在实现所述针支承背帽与所述针支承外螺纹的装配时,可以 将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在托架上的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上进行安装,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 丝绳悬吊、由作业人员手工扶持安装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且能够很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当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 在所述托架上时,可以通过调整4个地脚螺钉的高度调节所述针支承背帽内螺纹与所述针 支承外螺纹之间的对中性,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作业人员单纯凭借经验对中相比,其对中效 果更加准确,保障所述针支承背帽与所述针支承外螺纹的快速装配。

图1为典型的挤压加工设备原理图; 图2a为典型的针支承背帽正视图; 图2b为典型的针支承背帽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能够 快速、高效、安全的实现针支承背帽与针支承的装配工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正视图和俯 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10、第二托杆11、整体式框架、以及安 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下方的4个地脚螺钉13。 所述整体式框架包括第一 U形板121、第二 U形板、第一 L形板123、第二 L形板 124。 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 L形板123和第二 L形板 124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之间,且二者配合设置。 所述第一 L形板123和第二 L形板124结构相同。在此,以所述第一 L形板123为 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一 L形板123包括垂直板123a和水平板123b。所述垂直板123a 和水平板123b垂直连接形成L形,且二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 L形板123和第二 L形板124配合设置是指所述第一 L形板123 的横板和第二 L形板124的横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结构相同。在此,以所述第一 U形板121为例 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一 U形板121包括第一竖板121a、横板121b、以及第二竖板121c,所 述横板121b位于所述第一竖板121a和第二竖板121c之间,三块板依次连接形成U形。 所述第一托杆10和第二托杆11平行放置在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之 间,其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的横板上。采用本 实用新型所述托架时,为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需要将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杆 IO和第二托杆11上。 所述第一托杆IO和第二托杆11结构相同,其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杆10和第二托杆11均采用可转动的圆 柱形辊道,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辊道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的横板上,且能够绕其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由于所述针支承背帽重量一般比较大,当 作业人员旋转所述针支承背帽时,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可转动 的圆柱形辊道作为第一托杆10和第二托杆11,当将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在所述可转动辊 道上并旋转时,所述可转动辊道会跟随所述针支承背帽的转动而转动,由此能够大大节省 作业人员的体力,使转配工作更加轻松、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时,应使所述第一U形板121的横板和第二U形板的横板的 长度大于等于带放置的针支承背帽的外径;所述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1的长度大于等 于带放置的针支承背帽的外径。 同时,需要注意,所述第一 L形板123的横板和第二 L形板124的横板与所述第一 辊道10和第二辊道11之间为平行关系,其长度与所述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1的长度相等,其宽度应小于所述第一辊道10与所述第一 L形板123的竖板之间的最小间距。由此 保证,所述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1的下方为空。 所述地脚螺钉共4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12下底面的4个边角上。 其具体位置为第一地脚螺钉131和第二地脚螺钉132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 L形板123的 水平板123b的两端;第三地脚螺钉133和第四地脚螺钉134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 L形板 124的水平板的两端 所述地脚螺钉的高度能够自由调整。通过调整4个地脚螺钉的高度可以自由调整 整个托架的高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分别在所述第一 U形板121和第二 U形板122的第 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上端开有圆孔。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时,可以将钢丝绳分别固 定在所述圆孔上,然后通过吊车搬运,这样既安全又省力。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实现针支承背帽与针支承 的装配时,只需将所述针支承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2下方,使其需要 套接针支承背帽的外螺纹恰好位于所述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2中间;在将所述针支承 背帽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辊道10和第二辊道12上,其中,所述针支承背帽的放置方向为 使其轴心轴线竖直;通过调整4个地脚螺钉的高度调节所述托架的高度,使所述针支承背 帽的内螺纹部分与所述针支承的外螺纹对中;然后顺时针旋转所述针支承背帽,实现所述 针支承背帽与所述针支承外螺纹的装配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所述托架,在实现所述针支承背帽与所述针支承外螺纹 的装配时,可以将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在托架上进行安装,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丝绳悬吊、 由作业人员手工扶持安装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能够很 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当所述针支承背帽放置在所述托 架上时,可以通过调整4个地脚螺钉的高度调节所述针支承背帽内螺纹与所述针支承外螺 纹之间的对中性,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作业人员单纯凭借经验对中相比,其对中效果更加准 确,保障所述针支承背帽与所述针支承外螺纹的快速装配;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采用 可可转动的辊道,所述针支承背帽被放置在所述可转动的辊道上,当顺时针旋转所述针支 承背帽时,所述辊道会随所述针支承背帽一起转动,能够大大节省作业人员的体力,使转配 过程更加省力、快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 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整体式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下方的4个高度可调整的地脚螺钉;其中,所述整体式框架包括第一U形板、第二U形板、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之间,且二者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平行放置在所述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形板 和第二L形板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 L形板包括垂直板和水平板;所述垂直板和水平板垂直连接形成L形,且二者 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钉 包括第一地脚螺钉、第二地脚螺钉、第三地脚螺钉、及第四地脚螺钉;其中,所述第一地脚螺钉和所述第二地脚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 L形板的水平板的两端; 所述第三地脚螺钉和所述第四地脚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 L形板的水平板的两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板 和第二U形板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 U形板包括第一竖板、横板、以及第二竖板;所述横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和第 二竖板之间,三块板依次连接形成U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 和第二托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 U形板的横板和第二 U形板的横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 和第二托杆均为可转动的辊道;所述辊道呈圆柱体,能够绕其中心轴线自由转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杆 和第二托杆为柱体,其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第 一 U形板和第二 U形板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上端开设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挤压针针支承背帽的安装托架,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第二托杆、整体式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整体式框架下方的4个高度可调整的地脚螺钉;其中,所述整体式框架包括第一U形板、第二U形板、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之间,且二者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平行放置在所述述第一U形板和第二U形板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能够快速、高效、安全的实现针支承背帽与针支承的装配工作。
文档编号B25H1/06GK201471415SQ2009201620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玉春, 方清万, 陈庆 申请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