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00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动扳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转的活动扳手。
背景技术
:参照美国专利号第6336384号「AdjustableWrench」,其具有一个本体、一个第一颚、两个第二颚与一个握柄,第一颚组设于第二颚,第二颚滑设于本体且枢设于握柄,该握柄设有一个定位件且该握柄可在一个固定位置以及一个枢转位置之间移动,当位于固定位置,该定位件是抵顶于本体的一个定位部使第二颚无法相对第一颚移动,当位于枢转位置,该定位件脱离定位部,该第二颚可相对第一颚移动。该第一颚受到螺杆的带动而能够相对本体移动,该第二颚与握柄之间需要通过定位件与定位部的抵顶才能够达到第二颚相对握柄固定或移动的功效,利用定位件与定位部抵顶具有结构强度不足而无法确实达到定位的功效,以及当扳动力量过大时,容易发生定位件与定位部发生自动脱离的现象,这样的设计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而有待加以改进。因此,本发明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遇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快转的活动扳手。所述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包括—个驱动头,该驱动头包括一个枢接端与一个套接端,该枢接端形成一个容槽,该容槽内设有一个弹性件,该套接端包括一个第一滑槽、一个第二滑槽与一个蜗杆;一个第一颚,该第一颚包括一个第一挟持面,该第一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滑移于该第一滑槽;一个第二颚,该第二颚包括一个枢接部、一个限位部与一个第二挟持面,该枢接部与该第二挟持面分别位于该第二颚相对的两端,该限位部穿设且被限制于该第二滑槽,该限位部能够滑移于该第二滑槽;一个握柄,该握柄包括一个握持端与一个连接端,该握持端为使用者提供持握功能,该连接端连接该驱动头与该第二颚,该连接端包括一个连接槽、一个第一结合件与一个第二结合件,该连接槽套接该枢接部,该第一结合件穿设于该连接端与该容槽,该弹性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该第二结合件穿设于该连接端与该第二颚的枢接部,该握柄与该第二颚之间能够产生枢摆关系;该握柄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一颚与该第二颚能够驱动待锁固件转动,该第一挟持面与该第二挟持面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用以夹固待锁固件;该握柄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远离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待锁固件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与该活动间距,使该活动扳手达到快转的功效。本发明主要改进的技术手段为,其第一颚仅受到该蜗杆的驱动而横向移动于该驱动头的第一滑槽,该第一颚无需相对该驱动头摆动,该第一颚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该第二颚受到该第二滑槽的限位,且同时枢设于该握柄,该第二颚利用滑移的方式而形成该活动间距。本发明次要改进的技术手段为,该第一颚滑设于该驱动头,该第二颚滑设于该驱动头,且该第一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移动,该驱动头与该第二颚分别枢设于该握柄,且该第二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移动。该握柄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向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用以夹固待锁固件;该握柄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远离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大于该啮合间距的活动间距用以使活动扳手与待锁固件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与该活动间距之互相搭配,该活动扳手可达到快转的功效。本发明另一要改进的技术手段为,弹性件与第一结合件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使该弹性件受到该第一结合件的推抵而自动复位。图1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夹持着待锁固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沿着第一方向扳动待锁固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沿着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表活动扳手相对待锁固件空转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沿着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表活动扳手回复至扳动位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的控制件扳动至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的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图十一的延续,表活动扳手朝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第二个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表弹性件固定于容槽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活动扳手图16的延续,表活动扳手沿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活动扳手10驱动头101枢接端102套接端11第一抵接部12滑孔13凹容部14容槽141第一段142第二段15弹性件16第一滑槽17第二滑槽18容室19蜗杆191固定销20第一颚21齿部22第一挟持面3O第二颚31枢接部311枢孔32限位部33第二挟持面40握柄401握持端402连接端41连接槽411第二抵接部42第一结合件421扣件43第二结合件431扣件44容孔45控制件451凹抵部452孔453拨动部46顶掣装置461弹性体462定位件47第一定位部48第二定位部14a容槽141a第一区142a第二区143a第一端144a第二端145a底部1弹性件151a第一脚152a第二脚153a迫紧件Dl啮合间距D2活动间距Ll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A待锁固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与图3,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ι包括一个驱动头10、一个第一颚20、一个第二颚30与一个握柄40。该第一颚20滑设于该驱动头10,该第二颚30滑设于该驱动头10,且该第一颚20能够相对该驱动头10横向移动,该驱动头10与该第二颚30分别枢设于该握柄40,且该第二颚30能够相对该驱动头10横向移动。该握柄40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40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30向该第一颚20移动,该第二颚30与该第一颚20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Dl(见图6)用以夹固待锁固件A(见图6);该握柄40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30远离该第一颚20移动,该第二颚30与该第一颚20之间形成一个大于该啮合间距Dl的活动间距D2(见图8)用以使活动扳手1与待锁固件A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Dl与该活动间距D2的互相搭配,该活动扳手1可达到快转的功效。同时参见图4与图5,为本发明可快转的活动扳手的示意图与剖视图。如图所示,该驱动头10包括一个枢接端101与一个套接端102,该枢接端101枢设于该握柄40,且该驱动头10与该握柄40能够相对枢摆。该套接端102套设该第一颚20与该第二颚30,且该第一颚20与该第二颚30分别能够相对该驱动头10横向移动。该枢接端101的厚度小于该套接端102的厚度,该枢接端101相反于该套接端102—端的端部形成一个平直的第一抵接部11,该枢接端101的外周缘包括一个滑孔12与一个凹容部13,该滑孔12呈内凹弧状且位于该第一抵接部11,该凹容部13邻接该套接端102。该枢接端101还设有一个容槽14,该容槽14包括一个第一段141与一个第二段142,该第一段141的长度小于该第二段142的长度,且该第一段141与该第二段142之间形成一个弯折角。该第二段142内设有一个弹性件15,该弹性件15设为压缩弹簧。该套接端102包括一个第一滑槽16、一个第二滑槽17与一个容室18。该第一、第二滑槽16、17与该容室18呈连通状,该第二滑槽17邻近该凹容部13,该容室18位于该第一滑槽16与该容槽14之间。该容室18容设有一个蜗杆19,该蜗杆19通过一个固定销191固定于该套接端102,且该蜗杆19被限制于该容室18并能够相对该固定销191转动。该第一颚20包括一个齿部21与一个第一挟持面22,该齿部21滑设于该第一滑槽16,该蜗杆19啮合于该齿部21,转动该蜗杆19能够带动该第一颚20的齿部21相对该驱动头10横向滑移于该第一滑槽16。该第二颚30包括一个枢接部31、一个限位部32与一个第二挟持面33。该枢接部31与该第二挟持面33分别位于该第二颚30相对的两端。该枢接部31的外周缘呈弧状,其对应该驱动头10的凹容部13,该枢接部31设有一个枢孔311。该限位部32穿设于该第二滑槽17,且该限位部32被限制于该第二滑槽17,且能够滑移于该第二滑槽17。该握柄40包括一个握持端401与一个连接端402,该握持端401为使用者提供握持的功能,该连接端402连接该驱动头10与该第二颚30。该连接端402包括一个连接槽41、一个第一结合件42、一个第二结合件43、一个容孔44、一个控制件45、一组顶掣装置46、一个第一定位部47与一个第二定位部48。该连接槽41与该容孔44呈连通状,该连接槽41相通该容孔44一端形成一个平直的第二抵接部411,该容孔44和该第一与第二定位部47、48相通,该容孔44位于该连接槽41与该第一、第二定位部47、48之间。该连接槽41套接该驱动头10的枢接端101,该第一抵接部11与该第二抵接部411能够相互抵设。该第一结合件42穿设于该连接端402与该容槽14的第一段141,该第一结合件42能够在第一段141与第二段142之间移动,该弹性件15与该第一结合件42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令该弹性件15受到该第一结合件42的推抵而复位至第一段141。该第一结合件42—端设有一个扣件421,其能够防止该第一结合件42脱离该握柄40。该第二结合件43穿设于该连接端402与该第二颚30枢接部31的枢孔311,该握柄40与该第二颚30之间能够产生枢摆关系,该第二结合件43—端设有一个扣件431,其能够防止该第二结合件43脱离该握柄40。该容孔44对应该滑孔12,且该容孔44与该滑孔12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形,该控制件45呈圆柱状,其设于该容孔44,且该控制件45能够相对该容孔44转动。该控制件45一侧形成一个凹抵部451,该控制件45另一侧形成一个孔452,该控制件45—端的端面突设一个拨动部453,该拨动部453朝向相反于该凹抵部451的一端。该顶掣装置46设于该控制件45的孔452,该顶掣装置46包括一个弹性体461与一个定位件462,该定位件462设为钢珠,该定位件462能够定位于该第一与第二定位部47、48。该控制件45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改变,该控制件45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控制件45的凹抵部451与该连接槽41的第二抵接部411形成一直线,该凹抵部451对应于该驱动头10的滑孔12,该驱动头10能够相对该握柄40滑动。该控制件45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控制件45的凹抵部451与该第二抵接部411形成错位,通过该控制件45的外周缘抵设于该滑孔12,进一步限制该驱动头10与该握柄40无法相对滑动。该活动扳手1的第一颚20能够通过该蜗杆19的旋动而相对该驱动头10产生横向移动,进一步调整该第一颚20的第一挟持面22与该第二颚30的第二挟持面33之间的啮合间距Dl。参见图6与图7,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沿着第一方向扳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握柄40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进一步达到快速扳动待锁固件A的目的。该握柄40沿着第一方向扳动时,该握柄40的第二抵接部411抵设于该驱动头10的第一抵接部11,且该第一结合件42抵设于该容槽14第一段141远离第二段142的丨端,因此该握柄40带动该驱动头10向第一方向转动,该驱动头10的第二滑槽17套设并限制该第二颚30无法相对该驱动头10枢转,进一步连动该第二颚30随着该驱动头10向第一方向转动,此时该活动扳手1能够达到驱动待锁固件A的目的。本发明的活动扳手的第一结合件42受到该弹性件15的推抵而位于第一段141时,该第二颚30的限位部32朝向该第一颚20的周缘与该驱动头10的第二滑槽17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一距离Li。且此时,该第一结合件42抵设于该第一段141。参见图8八与图9,为本发明的活动扳手沿着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控制件45位于第一位置时,该顶掣装置46的定位件462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47,使该控制件45不会自动脱离第一位置。该握柄40沿着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一结合件42向第二段142移动,该第一结合件42抵设于该弹性件15,持续扳动时,该弹性件15弹性释放而推动该第一结合件42复位于该第一段141,使该驱动头10相对该握柄40枢转,该驱动头10的第二滑槽17同时相对该第二颚30滑移,使该驱动头10的凹容部13脱离该第二颚30的枢接部31,且该第二颚30的限位部32朝向该第一颚20的周缘与该驱动头10的第二滑槽17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距离L2,而能够明显发现该第二颚30位置的改变。此时该第一颚20的第一挟持面22与该第二颚30的第二挟持面33之间形成该活动间距D2,该活动间距D2能够允许该活动扳手1向第二方向扳动且通过待锁固件A而形成空转。通过该活动扳手1往返的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而能够达到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待锁固件A,向第二方向转动时与待锁固件A形成空转,通过再次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再次驱动待锁固件A,进一步达到快速扳动待锁固件A的目的。本发明活动扳手的第一颚20仅受到该蜗杆19的驱动而横向移动于该驱动头10的第一滑槽16,该第一颚20无需相对该驱动头10摆动,该第一颚20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该第二颚30限位于该第二滑槽17,且同时枢设于该握柄40,令该第二颚30能够利用滑移的方式相对该驱动头10平移,而形成该活动间距D2。参见图10、图11与图12,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的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扳动该控制件45的拨动部453,令该控制件45切换于第二位置,该凹抵部451与该第二抵接部411形成错位,该顶掣装置46的定位件462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48,该弹性体461弹性顶掣于该定位件462,使该定位件462无法自动脱离该第二定位部48。此时,该活动扳手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该滑孔12抵顶于该控制件45的外周缘,进一步限制该握柄4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该驱动头10同时被抵顶于该控制件45,该驱动头10无法相对该握柄40摆动。使该活动扳手1能够向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待锁固件A。参见图13三、图14与图15,为本发明活动扳手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容槽Ha与该弹性件15a,其它结构特征均相同,在此不多作赘述。如图所示,该容槽1包括一个第一区141a与一个第二区142a,该第一区141a与该第二区14呈连通状,该第一区141a呈弯弧状且穿透该驱动头10,该第一区141a包括第一端143a与第二端144a,该第一结合件42穿设于该容槽14a的第一区141a,且该第一结合件42能够对应于第一端143a与第二端IMa。该第二区14呈扇状,其包括一个底部145a,该弹性件1设为扭转弹簧,其包括第一脚151a与第二脚15加。该弹性件15a的第一脚151a压抵于该第一结合件42,该弹性件1的第二脚15压抵于该第二区14的壁面。该弹性件1通过两个迫紧件153a穿设且迫紧的对接在一起。参见图16与图17,为本发明活动扳手沿第二方向扳动的示意图。该握柄40沿着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一结合件42向第二端14移动,该第一结合件42抵设于该弹性件15a的第一脚151a,持续扳动时,该弹性件15a的第一脚151a弹性释放而推动该第一结合件42复位于该第一端143a,使该驱动头10相对该握柄40枢转,该驱动头10的第二滑槽17同时相对该第二颚30滑移,使该驱动头10的凹容部13脱离该第二颚30的枢接部31,此时该第一颚20的第一挟持面22与该第二颚30的第二挟持面33之间形成该活动间距D2,该活动间距D2能够允许该活动扳手1向第二方向扳动且通过待锁固件A而形成空转。通过该活动扳手1往返的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而能够达到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待锁固件A,向第二方向转动时与待锁固件A形成空转,通过再次向第一方向转动而再次驱动待锁固件A,进一步达到快速扳动待锁固件A的目的。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第一颚仅受到该蜗杆的驱动而横向移动于该驱动头的第一滑槽,该第一颚无需相对该驱动头摆动,该第一颚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该第二颚受到该第二滑槽的限位,且同时枢设于该握柄,该第二颚利用滑移的方式而形成该活动间距。2.本发明提供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该第一颚滑设于该驱动头,该第二颚滑设于该驱动头,且该第一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移动,该驱动头与该第二颚分别枢设于该握柄,且该第二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移动。该握柄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向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用以夹固待锁固件;该握柄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远离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大于该啮合间距的活动间距用以使活动扳手与待锁固件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与该活动间距的互相搭配,该活动扳手可达到快转的功效。3.本发明提供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该弹性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令该弹性件受到该第一结合件的推抵而自动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驱动头,其包括一个枢接端与一个套接端,该枢接端形成一个容槽,该容槽内设有一个弹性件,该套接端包括一个第一滑槽、一个第二滑槽与一个蜗杆;一个第一颚,其包括一个第一挟持面,该第一颚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滑移于该第一滑槽;一个第二颚,其包括一个枢接部、一个限位部与一个第二挟持面,该枢接部与该第二挟持面分别位于该第二颚相对的两端,该限位部穿设且被限制于该第二滑槽,该限位部能够滑移于该第二滑槽;一个握柄,其包括一个握持端与一个连接端,该握持端为使用者提供持握功能,该连接端连接该驱动头与该第二颚,该连接端包括一个连接槽、一个第一结合件与一个第二结合件,该连接槽套接该枢接部,该第一结合件穿设于该连接端与该容槽,该弹性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该第二结合件穿设于该连接端与该第二颚的枢接部,该握柄与该第二颚之间能够产生枢摆关系;该握柄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一颚与该第二颚能够驱动待锁固件转动,该第一挟持面与该第二挟持面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用以夹固待锁固件;该握柄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远离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待锁固件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与该活动间距,使该活动扳手达到快转的功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接端的外周缘包括一个凹容部,该凹容部邻接该套接端,该枢接部的外周缘呈弧状,其对应该凹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接端相反于该套接端一端的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抵接部,该连接槽一端形成一个第二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能够相互抵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槽包括一个第一段与一个第二段,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形成一个弯折角,该第一结合件穿设于该第一段,该第一结合件能够在该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移动,该弹性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之间能够产生推抵关系,使该弹性件受到该第一结合件的推抵而复位至该第一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段的长度小于该第二段的长度,该弹性件设为压缩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槽包括一个第一区与一个第二区,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呈连通状,该第一区呈弯弧状且穿透该驱动头,该第一区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结合件穿设于该容槽的第一区,且该第一结合件能够对应于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二区呈扇状,其包括一个底部,该弹性件设为扭转弹簧,其包括第一脚与第二脚,该弹性件的第一脚压抵于该第一结合件,该弹性件的第二脚压抵于该第二区的壁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件通过两个迫紧件穿设且对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接端的外周缘包括一个滑孔,该滑孔呈内凹弧状且位于该第一抵接部,该连接端包括一个容孔、一个控制件、一组顶掣装置、一个第一定位部与一个第二定位部,该连接槽与该容孔呈连通状,该容孔和该第一与第二定位部相通,该容孔位于该连接槽与该第一、第二定位部之间,该容孔对应该滑孔,且该容孔与该滑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形,该控制件呈圆柱状,其设于该容孔,且该控制件能够相对该容孔转动,该顶掣装置设于该控制件,该顶掣装置能够定位于该第一与第二定位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件一侧形成一个凹抵部,该控制件一端的端面突设一个拨动部,该拨动部朝向相反于该凹抵部的一端,该控制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改变,该控制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控制件的凹抵部与该连接槽的第二抵接部形成一直线,该凹抵部对应于该滑孔,该驱动头能够相对该握柄滑动,该控制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控制件的凹抵部与该第二抵接部形成错位,通过该控制件的外周缘抵设于该滑孔,进一步限制该驱动头与该握柄无法相对滑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掣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体与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设为钢珠,其能够定位于该第一与第二定位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转的活动扳手,包括一个驱动头、一个第一颚、一个第二颚与一个握柄。该第一、第二颚分别能够相对该驱动头横向移动,该驱动头与该第二颚分别枢设于该握柄,该握柄能够往返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扳动,该握柄向第一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向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啮合间距用以夹固待锁固件;该握柄向第二方向扳动时,该第二颚远离该第一颚移动,该第二颚与该第一颚之间形成一个大于所述啮合间距的活动间距用以使活动扳手与待锁固件相对旋转,通过该啮合间距与该活动间距的互相搭配,该活动扳手可达到快转的功效。文档编号B25B23/16GK102398240SQ20101028241公开日2012年4月4日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发明者郑凯文申请人:亚洲丹纳赫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