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波板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88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波板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画线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防波板复杂曲面的画线装置。
背景技术
防波板是影响船体线型的一个重要部件,船只在行进的时候,其作用为导流,因此防波板的线型必须与整个船体线型吻合。如果其安装质量有缺陷,导致线型与船体线型不吻合,其必然导致流场变化,从而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其与设备的前盖具有联动关系。当设备前盖开启的时候,防波板也必须开启;当设备前盖关闭的时候,防波板关闭,此时防波板的线型和船体线型一致。由于有这两种限制,因此防波板的安装精度要求就格外高。由于防波板的外型尺寸不是设备直接投影而得,而是以设备前盖盖口端面引出的锥度线与船体的曲面形成相贯线,因此防波板外形很不规则,似圆而不是圆。由于设备前盖口与船体曲面的距离较远,因此用常规的滑针画线特别困难;由于放样样板和实际线形出现一定的误差,而且在工人操作画线中又会产生样板与船体帖合的误差,因此累计误差无法估量,鉴于防波板的精度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波板画线装置,来替代传统的人工画线, 而且保证能保证防波板的精度。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波板画线装置,包括固定于圆管内的定位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于定位组件中心穿过,且相对于定位组件转动,在露于圆管外的转轴一端上固定设有伸出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射出的激光线、转臂中心线、 与转轴中心线共面。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内设轴承,并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外圆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嵌一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还与轴承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套筒、焊接垫套、和支撑螺杆,所述支撑套筒上设有第一通孔,焊接垫套固定于第一通孔上,支撑螺杆旋入焊接垫套内与焊接垫套螺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支顶螺栓,支撑套筒上还设椭圆形的第二通孔,轴承外圈上设第二环形凹槽,支顶螺栓穿过第二通孔,支顶螺栓顶部直径与环形凹槽的宽度相等。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和轴承各有两个,转轴外套有轴承套筒,所述轴承套筒两端分别插入轴承扩孔端的内圈,其中一个轴承上不扩孔的一端与限位卡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设配重块。进一步地,所述转臂包括调节杆、和调节卡套,调节卡套上设有第三通孔,调节杆通过第三通孔,支撑螺栓沿转轴中心线方向从调节卡套侧边插入,将调节杆与调节卡套顶紧,限位螺栓沿转臂中心线方向穿过调节卡套,并对调节杆定位。
优选地,所述调节卡套有两个,分别在转轴中心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转轴头,所述转轴头上沿转轴中心线方向设有第四通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转轴中心调节功能;2)激光角度调节功能;3)激光位置调节功能;4)装置可拆装功能。本发明利用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激光角度调节功能可将激光调节到任何角度;通过转轴中心调节螺栓,可将转轴调节到需要的位置;通过激光位置调节功能,可将画线的范围扩大和缩小。


图1为防波板的外形形成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支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分别为图7中沿A-A向、B-B向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激光定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调节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为调节卡套套入调节杆中进行调节和固定的两个状态。
图15为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中轴端照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调节激光角度时验证锥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防波板的外型形成如图1所示。防波板的外型是由圆管23前盖中线面的地方放出锥度线100与船体复杂曲面102形成相交,相交线即是防波板的外型曲线101。管口到船体曲面102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大约为2米,这个距离比较长,采用传统的划针画线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发明涉及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即能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远距离地放锥度线和画线。见图2-3,为本发明涉及的画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于圆管23内的定位组件和转轴9,所述转轴9于定位组件中心穿过,且相对于定位组件转动。所述定位组件有两个,均设于圆管23内。在露于圆管23外的转轴9 一端上固定设有伸出转臂,当转臂转动, 能带动转轴9在定位组件中一起转动。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激光发射组件,激光发射组件包括激光定位头15和激光定位头15上的激光头10 (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射出的激光线、转臂中心线31、与转轴中心线30应共面。也就是说,转臂中心线 31应穿过转轴中心线30,当转臂转动时,激光头10到转轴中心线30的距离始终是保持相等的。而且可以为激光定位头15调节角度,使发射出的激光代替锥度线投影到船体上。
4
所述定位组件内设轴承6,并通过轴承6与转轴9连接。转轴9外套有轴承套筒 20,轴承套筒20两端车削成细筒。轴承6内孔一端扩孔,细筒外圈直径等于轴承6扩孔的内圈直径,将轴承6套在轴承套筒20的两端细筒上并固定。轴承套筒20的作用是加固装置,更重要的是使两个轴承6的轴线保持一致。转轴9套在轴承套筒20及轴承6内,与轴承6紧密贴合,与轴承套筒20间留有空隙,转轴9可在轴承6内灵活转动。见图4,所述转轴9外圆上车削有第一环形凹槽观,第一环形凹槽28内嵌一限位卡环13,该限位卡环13厚度与第一环形凹槽洲宽度相等。所述限位卡环13还与轴承6侧面固定连接。限位卡环13为不完整的环形,内弧半径与转轴9上第一环形凹槽观半径相等,厚度与第一环形凹槽观宽度相等,可内嵌于第一环形凹槽观内,限位卡环13上开有螺孔,大小及位置对应其中一个轴承6侧面(不开扩孔一端)的螺孔,限位卡环13紧贴轴承 6后用螺栓14固定,此时限位卡环13可限制转轴9位置,防止转轴9轴向滑动。见图3和图5,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套筒5、焊接垫套4、支撑螺杆2、和支顶螺栓 7,所述支撑套筒5上设有第一通孔M (大孔)和椭圆形的第二通孔25 (小孔),第一通孔M 与第二通孔25各有四个,交替并等间隔地设在支撑套筒5上。焊接垫套4为圆筒状结构, 内圈车有螺纹,固定于第一通孔M上。支撑螺杆2为一圆棒,一端车削为细圆杆,另一端车削为螺纹杆;靠近支撑螺杆2的中段磨成四棱柱,可用扳手工具加紧旋动,螺纹端旋有锁紧螺母3,螺纹端可旋入焊接垫套4。锁紧螺母3与焊接垫套4旋在支撑螺杆2的螺纹端,二者相向旋紧后可固定支撑螺杆2。支撑螺杆2的细圆杆端安装垫套1,细圆杆端可在垫套1 内旋转。当转轴9套上定位组件后,先通过调节支撑螺杆2进行粗调对心。支顶螺栓7螺杆端车削成细圆杆。见图6,在轴承6的另一端均勻开有螺孔(只有靠近转轴9的转头一侧的轴承6才开有螺孔,用来安装限位卡环13),外圈中间车削出第二环形凹槽29,宽度与支顶螺栓7细端直径相同。支撑套筒5套在轴承6上,支撑套筒5内孔与轴承6外圈间留有足够空隙,通过支顶螺栓7调节轴承6处在支撑套筒5内的位置,拧紧后固定其位置。因此,支顶螺栓7可限制轴承6的位置并可微调。所述转臂包括调节杆11和调节卡套17。所述转轴9在装有转臂的一端上设有转轴头21,见图4,调节杆11可穿过转轴头21,并由螺栓12固定,即将调节杆11顶于转轴头 21的内壁上。调节杆11横截面为一顶部尖顶的T形,如图7-8,调节杆11上有两处与调节卡套17连接。因此在这两处上的两侧等距开有凹槽,此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如图9。由图可知,调节杆11的各横截面为对称形状,因此其中心线(也就是转臂中心线31)在其对称面上。当调节杆11固定在转轴9 一端时,应保持调节杆中心线与转轴中心线30对准(即调节杆中心线应与转轴中心线30相交,优选地,调节杆中心线应垂直于转轴中心线30)。调节杆11 一端设有螺钉16,用于连接激光定位头15,另一端车削成细螺杆,用于固定配重块 18。配重块18为当中穿有螺孔的圆柱块。由于激光发射组件有一定的质量,而且离转轴中心线30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设配重块18可根据需要增减配重块18数量,平衡调节杆11。见图10-11,激光定位头15的固定螺孔为椭圆形,因此可微调;激光定位头15上可固定激光头10,也可调整激光头10发射角度。而螺钉16用于将激光定位头15固定在调节杆端(见图10,为长圆形螺孔),同时夹紧激光头10。调节卡套17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定位调节杆11。见图12,调节卡套17正面开有第三通孔沈(类十字孔),正面窄端(左端)开有限位螺孔,第三通孔沈一端(调节卡套17右端,也是调节卡套17侧面)开有支撑螺孔,调节杆11可穿过第三通孔沈,这样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调节杆11约束。第三通孔沈的形状设计是根据调节杆11的截面形状的。包括左端矩形部(该部分与调节杆11的长方形横截面配合)、中间T形部(顶部为锥形,该部分与调节杆11的T形截面配合),和右端矩形部。当调节杆11穿入调节卡套17时,先是沿着中间T形部通过,见图13,直到调节杆11的凹槽部位进入第三通孔沈,此时可通过拧紧支撑螺孔19的螺丝将调节杆11沿转轴中心线30方向往里推,使调节杆11矩形横截面进入第三通孔沈的左端矩形部中,由此调节卡套17与调节杆11固定牢固,见图14,再通过限位螺孔的限位螺栓22将调节卡套17固定在转轴头21上,从而起到对调节杆11的限位作用。由此可见,支撑螺栓19用于调节杆11沿转轴中心线30方向上的约束,而限位螺栓22 则用于调节杆11沿转臂中心线31方向上的微调和约束。所述调节卡套17有两个,并关于转轴中心线30对称分布。见图15,转轴9的两端均设有轴端照光头8,轴端照光头8旋紧在转轴9两端。所述轴端照光头8上沿转轴中心线30方向设有第四通孔27,即轴端照光头8当中开有小孔, 两小孔连线处于转轴9的轴线。具体画线操作如下A、钢丝线穿过两轴端照光头,由此利用钢丝线拉出管子中心线;B、将两个支撑套筒支于管内壁,保证两个支撑位置的距离为轴承的距离;C、将两个轴承与支撑套筒连接成一体,利用支撑套筒上的调节螺栓,将轴承的中心调节到管子中心;D、将转轴穿入轴承,装好防轴串动挡板;E、将调节杆插入转轴轴端插口,套入调节卡套,将调节杆固定在转轴上;F、利用调节螺丝调节激光的角度,当激光角度满足要求后将激光头用固定螺钉锁紧;G、利用转臂上的调节螺栓将激光头调节到所需要的位置。H、根据激光与船体曲面的交点,用划针画出交点。I、转动转轴,画出激光点的行动轨迹,此轨迹即为防波板的外型曲线。在操作时应
注意见图16,调节激光角度的时候,需进行激光角度的校正。通过在激光前端设立两个激光校验板,板的距离Li、L2可根据现场情况定。根据现场定的板的距离推算激光此处的轨迹大小,在校验板上画出激光轨迹。如果激光打在两个校验板上的轨迹符合理论的轨迹要求,说明激光角度调节正确,可进行激光画线。具体讲验证锥度通过需安装的防波板位置得知锥度线比例。设锥度为θ,通过激光水平射出及θ/2角分别在校验板上的投影,测量距离,用tan θ/2值来验证锥度。校验板不同距离测量能够更准确验证锥度。本发明利用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功解决远距离曲面的画线问题。由于本发明的大部分零件都采用的是卡套设计,因此使用完毕后,可以进行装置的拆卸,方便保存。本发明经过了实船验证,各项功能满足预期效果,成功地完成了防波板的画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于圆管内的定位组件和转轴(9),所述转轴(9)于定位组件中心穿过,且相对于定位组件转动,在露于圆管外的转轴(9) 一端上固定设有伸出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射出的激光线、转臂中心线(31)、与转轴中心线(30)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组件内设轴承(6),并通过轴承(6)与转轴(9)连接,所述转轴(9)外圆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观),第一环形凹槽 (28)内嵌一限位卡环(13),所述限位卡环(13)还与轴承(6)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套筒 (5)、焊接垫套G)、和支撑螺杆O),所述支撑套筒( 上设有第一通孔(M),焊接垫套(4) 固定于第一通孔04)上,支撑螺杆( 旋入焊接垫套内与焊接垫套(4)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支顶螺栓 (7),支撑套筒( 上还设椭圆形的第二通孔(25),轴承(6)外圈上设第二环形凹槽(四), 支顶螺栓(7)穿过第二通孔(25),支顶螺栓(7)顶部直径与环形凹槽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04)与第二通孔 (25)各有四个,交替并等间隔地设在支撑套筒(5)圆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组件和轴承(6)各有两个,转轴(9)外套有轴承套筒(20),所述轴承套筒OO)两端分别插入轴承(6)扩孔端的内圈,其中一个轴承(6)上不扩孔的一端与限位卡环(1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设配重块(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臂包括调节杆(11)、和调节卡套(17),调节卡套(17)上设有第三通孔(沈),调节杆(11)通过第三通孔( ),支撑螺栓(19)沿转轴中心线(30)方向从调节卡套(17)侧边插入,将调节杆(11)与调节卡套 (17)顶紧,限位螺栓02)沿转臂中心线(31)方向穿过调节卡套(17),并对调节杆(11)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卡套(17)有两个,分别在转轴中心线(30)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波板画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9)的两端均设有轴端照光头(8),所述轴端照光头(8)上沿转轴中心线(30)方向设有第四通孔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波板画线装置,包括固定于圆管内的定位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于定位组件中心穿过,且相对于定位组件转动,在露于圆管外的转轴一端上固定设有伸出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发射出的激光线、转臂中心线、与转轴中心线共面。本发明利用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激光角度调节功能可将激光调节到任何角度;通过转轴中心调节螺栓,可将转轴调节到需要的位置;通过激光位置调节功能,可将画线的范围扩大和缩小。
文档编号B25H7/04GK102554907SQ2010106113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丁丽珏, 邹超, 陈方 申请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