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291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具体为一种钢桥制造时采用的工具,应用于制造钢桥板单元时所需的角钢加劲肋的安装中,起支撑作用。
背景技术
近几年钢桥制造量很大,其中以角钢结构作为纵向加劲肋的钢桥也不少,在钢桥板单元制造工序中,对于角钢加劲肋的组装定位目前没有针对性的合适工具,一般是在需组装定位的部位先划基准线,然后在基准线两侧对称点焊一定数量的支撑板,再将角钢加劲肋采用行车吊起来后放置在支撑板间,以确保角钢加劲肋保持直立不倒。这种施工方法必须组装、焊接及切除支撑板,并且须打磨被焊接的母材表面,增加了多道施工工序,不但影响制造进度,还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不仅能够保持角钢加劲肋直立不倒,而且还可重复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对母材不造成任何影响,还能减少组装、焊接、切除及打磨等多道施工工序。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至少包括弯板,弯板呈倒V字型,形成倒 V字型弯板的两侧板的底边相互平行,两侧板上均开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L形卡槽,L形卡槽的横槽与侧板的底边平行,竖槽与侧板的底边垂直,两个L形卡槽的横槽和竖槽的位置分别对应。L形卡槽的竖槽下端两侧及上端内侧设有倒角,两侧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L形卡槽位于两侧板的中部。倒V字型弯板的顶端安装有提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结构简单,容易制作, 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并能重复使用,使用时不需与板单元焊接,减少了常规方法中采用撑板连接必须进行的组装、焊接、切除和清磨等工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及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提手,2-弯板,3-L形卡槽,4-角钢加劲肋,5_钢桥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由提手1 和弯板2组成,弯板2呈倒V字型,倒V字型弯板2的顶端安装有槽形圆钢提手1,如图2所示。形成倒V字型弯板2的两侧板的底边相互平行,两侧板为大小和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板。 两侧板上均开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L形卡槽3,L形卡槽3的横槽与侧板的底边平行,竖槽与侧板的底边垂直,两个L形卡槽3的横槽和竖槽的位置分别对应,均位于侧板的中部,竖槽下端的两侧及上端内侧均设有倒角,如图3所示。L形卡槽3的宽度略大于角钢加劲肋4 的厚度。该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的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应用时,将角钢加劲肋4竖立在钢桥板单元5上,然后将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从角钢加劲肋4的一端穿入,在角钢加劲肋4的两端各放置一个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就能将角钢加劲肋4稳定地支撑在钢桥板单元5上。施工完后,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工具沿角钢加劲肋4移动到端头就可将其取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代替点焊的支撑板保持角钢加劲肋直立不倒,实用性强,安全可靠;且可以沿着角钢加劲肋移动,始终保持很好的直立性,安装定位容易,提高效率;尤其是能够便于单人操作,节省了劳动力;并且其结构轻巧,整个装置制造容易且造价低,利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弯板,弯板呈倒V字型,形成倒V字型弯板的两侧板的底边相互平行,两侧板上均开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 L形卡槽,L形卡槽的横槽与侧板的底边平行,竖槽与侧板的底边垂直,两个L形卡槽的横槽和竖槽的位置分别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L形卡槽的竖槽下端两侧及上端内侧设有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两侧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L形卡槽位于两侧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倒V 字型弯板的顶端安装有提手。
专利摘要一种钢桥板单元角钢加劲肋安装用支撑工具,具体为一种钢桥制造时采用的工具,应用于制造钢桥板单元时所需的角钢加劲肋的安装中,起支撑作用。由弯板和提手组成,弯板呈倒V字型,两侧板开有L形卡槽,弯板的顶端安装有槽形圆钢提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并能重复使用,使用时不需与板单元焊接,减少了常规方式中采用撑板连接必须进行的组装、焊接、切除和清磨等工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及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1970223SQ20112000436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刘乾俊, 宋雄文, 张海波, 朱本芳 申请人:海波重型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