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抓瓶机械手,包括一安装座,所述的机械手还包括一齿条和两个卡爪,所述的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一滑轨和两个转轴,所述的两个转轴设置在所述的滑轨的两侧,所述的卡爪包括一齿轮和一控制臂,所述的齿轮的中心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控制臂与所述的齿轮相连接,所述的转轴孔与所述的转轴滑动连接。本发明所公开的抓瓶机械手的优点是,带有齿轮和齿条,能够精确控制卡爪的开合,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较长。
【专利说明】抓瓶机械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手,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抓瓶机械手。
【背景技术】
[0002]在医药、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加工工厂,必须使用机械手来抓取各类瓶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寿命较短,不利于机械手的推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带有齿轮和齿条,能够精确控制卡爪的开合,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较长的抓瓶机械手。
[000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抓瓶机械手,包括一安装座,所述的机械手还包括一齿条和两个卡爪,所述的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一滑轨和两个转轴,所述的两个转轴设置在所述的滑轨的两侧,所述的卡爪包括一齿轮和一控制臂,所述的齿轮的中心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控制臂与所述的齿轮相连接,所述的转轴孔与所述的转轴滑动连接。
[0005]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机械手还包括一弹簧和一挡板,所述的挡板与所述的齿条相连接,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安装座及所述的挡板相连接。
[0006]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卡爪还包括一弧形卡槽,这种结构可以更加牢固的抓握瓶身。
[0007]因此本发明的抓瓶机械手的优点是,带有齿轮和齿条,能够精确控制卡爪的开合,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较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发明的抓瓶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卡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安装座;11、滑轨;12、转轴;
2、齿条;3、弹簧;4、挡板;
5、卡爪;51、转轴孔;52、齿轮;53、控制臂;54、弧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齿轮和齿条,能够精确控制卡爪的开合,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较长的抓瓶机械手。
[0012]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抓瓶机械手,包括一安装座1,该机械手还包括一齿条2和两个卡爪5,该安装座I的底部设置有一滑轨11和两个转轴12,该两个转轴12设置在该滑轨11的两侧,该卡爪5包括一齿轮52和一控制臂53,该齿轮52的中心设置有转轴孔51,该控制臂53与该齿轮52相连接,该转轴孔51与该转轴12滑动连接。
[0013]如图1所示,该机械手还包括一弹簧3和一挡板4,该挡板4与该齿条2相连接,该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该安装座I及该挡板4相连接。
[0014]如图2所示,该卡爪5还包括一弧形卡槽54。
[0015]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抓瓶机械手,包括一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手还包括一齿条(2)和两个卡爪(5),所述的安装座(I)的底部设置有一滑轨(11)和两个转轴(12),所述的两个转轴(12)设置在所述的滑轨(11)的两侧,所述的卡爪(5)包括一齿轮(52)和一控制臂(53),所述的齿轮(52)的中心设置有转轴孔(51),所述的控制臂(53)与所述的齿轮(52)相连接,所述的转轴孔(51)与所述的转轴(12)滑动连接,所述的机械手还包括一弹簧(3)和一挡板(4),所述的挡板(4)与所述的齿条(2)相连接,所述的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安装座(I)及所述的挡板(4)相连接,所述的卡爪(5)还包括一弧形卡槽(54)。
【文档编号】B25J15/08GK103786158SQ201210420233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国良 申请人:陈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