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刀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折叠刀。
背景技术:
折叠刀在开启后,容易在刀背受到意外撞击时闭合,对使用者造成意外伤害。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设计了一些防止意外闭合的机构,但是根据力学原理,这些机构都不能完全阻止刀片意外闭合,降低了刀片锁止机构的稳定性。而且,上述防止意外闭合的机构都仅仅是针对折叠刀意外这一个问题而设计的,可扩展性较差。此外,现有折叠刀都不具备开启助力功能,如果再在刀体上增加开启助力机构,会使折叠刀的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更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又同时具有稳定防止意外闭合与开启助力功能的折叠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刀,以解决现有折叠刀的防意外闭合机构的功能单一并且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刀,包括:刀柄,具有刀片收纳槽,刀片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轴;刀片,位于刀片收纳槽内,且刀片的后端与第一轴枢接;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施力转矩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施力部,施力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面;刀片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施力面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受力面,受力面和施力面在刀片绕第一轴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分别相互对应地配合以使施力部对刀片进行锁止或助力。 进一步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靠近刀柄的刀背侧的第二轴;施力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轴枢接,施力部的第二端沿第二轴的径向伸出。进一步地,施力面包括由施力部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受力面包括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过盈配合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位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沿第二轴旋转的旋转轨迹上,且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配合时的接触面与旋转轨迹相切。进一步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位于刀柄的刀背侧的第三轴,第三轴上套设有解锁摆杆,解锁摆杆以第三轴为支点两端可摆动地设置,且解锁摆杆的第一端指向施力部的第一端,解锁摆杆的第二端形成解锁按压部;施力部的第一端形成有沿第二轴的切向伸出的解锁凸缘,当施力部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与刀片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抵接时,解锁摆杆的第一端位于解锁凸缘的下方。进一步地,解锁摆杆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防止解锁摆杆过度旋转的限位柱。进一步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用于给解锁摆杆的解锁按压部施加支撑力的弹性支撑件。进一步地,施力面还包括由施力部的第二端的朝向刀片的弧形顶角形成的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受力面还包括与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相配合的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位于刀片的刀刃侧的后部并由刀刃边缘向第一轴倾斜地形成。进一步地,刀片的刀刃侧的根部靠近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处还形成有避让施力部的弧形避让缺口。进一步地,施力面还包括由施力部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受力面包括与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配合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位于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的靠近第一轴的一端,并在刀片处于闭合位置时与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相抵接。进一步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弹性施力件,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刀柄的侧壁固定连接,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与施力部相连以使施力部的施力转矩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进一步地,弹性施力件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二轴上,且扭簧的第一伸出臂形成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扭簧的第二伸出臂形成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施 力部上用于套设在第二轴上的轴孔为截面呈椭圆形的直槽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刀,该折叠刀包括具有刀片收纳槽的刀柄及位于刀片收纳槽内的刀片,其中,刀片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轴,且刀片的后端与第一轴枢接;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施力转矩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施力部,该施力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面;刀片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施力面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受力面,受力面和施力面在刀片绕第一轴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分别相互对应地配合以使施力部对刀片进行锁止或助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刀,利用一个具有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转矩的施力部,通过施力面与受力面的配合,就能够将施力部的扭矩传递给刀片,实现对刀片的锁止或助力,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加工和制作,在增加折叠刀功能的同时又会减低折叠刀的成本。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施力部对刀片的打开锁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施力部解除对打开的刀片的锁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施力部对刀片开启的助力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施力部对刀片的闭合锁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施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刀,该折叠刀包括具有刀片收纳槽的刀柄10以及位于刀片收纳槽内的刀片30,其中,刀片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轴11,刀片30的后端与第一轴11枢接;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施力转矩的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施力部21,该施力部21具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面;刀片30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施力面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受力面,既如果施力部21具有一个施力面,那么刀片30的后端就一一对应地具有一个受力面,如果施力部21具有多个施力面,那么刀片30的后端就具有同样数量的受力面;当刀片30绕第一轴11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受力面和施力面分别相互对应地配合(既一个刀片30旋转到一个位置,就有一个受力面与一个施力面相互配合)以使施力部21对刀片30施力,进而对刀片30进行锁止或助力。实际上,刀柄10分为两片,用螺钉锁紧之后形成了刀片收纳草。一般情况下,第一轴11是完全穿过左右两片手柄,在最外侧拧紧。实际上,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靠近刀柄10的刀背侧的第二轴22,刀柄10的第二侧形成刀片30的出入侧,刀柄10的刀背侧与第二侧相对;施力部21的第一端与第二轴22枢接,施力部21的第二端沿第二轴22的径向伸出。施力部21以第二轴22为轴在刀片收纳槽内可旋转,这样,施力部21的运动轨迹就是以第二轴22为圆心的圆形。施力部21的一个功能,就是在刀片30打开时,能够对刀片30进行锁止,防止刀片30在使用过程中意外闭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施力部21的施力面包括由施力部21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 ;刀片30后端的受力面包括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过盈配合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具体地说,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位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沿第二轴22旋转的旋转轨迹上,且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配合时的接触面与旋转轨迹相切。刀片30打开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与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之间过盈配合相互抵接,防止刀片30 被意外打开。刀片30处于工作位置时,其后端与挡钉13抵顶,防止刀片30旋转过度。此外,还可以在刀片30的后端面形成第一阻挡面30a,该第一阻挡面30a在刀片30处于工作位置时位于施力部21的转动轨迹上以阻挡施力部21继续转动,第一阻挡面30a靠近刀刃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起部31。此时,第一凸起部31的朝向第二轴22的侧面形成上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刀片30打开到工作位置时,刀片30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对施力部21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与两个面的接触点与施力部21的旋转轴心连线方向应该一致,以使刀片30的锁止更加牢固。为了使刀片30能够在使用完毕后顺利地收入到刀片收纳槽中,该折叠刀还设置有解锁结构。具体地说,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位于刀柄的刀背侧的第三轴23,第三轴23上套设有解锁摆杆24,解锁摆杆24以第三轴23为支点两端可摆动,且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指向施力部21的第一端,解锁摆杆24的第二端形成解锁按压部24c ;施力部21的第一端形成有沿第二轴22的切向伸出的解锁凸缘211,当施力部21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与刀片30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抵接时,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位于解锁凸缘211的下方。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形成了一个台阶,施力部21的第一端的解锁凸缘211恰好搭在该台阶上。[0032]为了防止解锁摆杆24在刀片收纳槽内任意摆动与刀片30发生干涉,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防止解锁摆杆24过度旋转的限位柱25。由于限位柱25的限制,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无法向刀片收纳槽的第二侧摆动,需要解除施力部21对刀片30的锁止时,只要按压解锁摆杆24的解锁按压部24c,使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向外翘起,进而将施力部21的解锁凸缘211向外推出,施力部21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与刀片30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分离,解除施力部21对刀片30的锁止。为了保证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在工作时能处于施力部21的解锁凸缘211的下方,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用于给解锁摆杆24的解锁按压部24c施加支撑力的弹性支撑件26。当需要解锁时,按下解锁按压部24c,弹性支撑件26被压缩,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向刀片收纳槽的外侧翘起实现解锁。如图3和图4所示,施力面还包括由施力部21的第二端的朝向刀片30的弧形顶角形成的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21c ;受力面还包括与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21c相配合的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位于刀片30的刀刃侧的后部并由刀刃边缘向第一轴11倾斜地形成。打开刀片30时,施力部21绕第二轴22沿刀片30的开启旋转方向转动,施力部21的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21c与刀片30的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接触,施力部21将转动 扭矩传递给刀片30,使刀片30具有绕第一轴11的开启扭矩,实现助力功能。为了避免施力部21与刀片30在开启过程中发生干涉,刀片30的刀刃侧的根部靠近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处还形成有避让施力部21的弧形避让缺口 30e。施力部21除了能够在刀片30打开时对刀片进行锁止,还能够在刀片30闭合时对刀片30进行锁止。具体地说,施力面还包括由施力部21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 ;受力面包括与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配合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30f,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30f位于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的靠近第一轴11的一端,并在刀片30处于闭合位置时与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相抵接。刀片30关闭时,施力部21绕第二轴22顺时钟的扭矩通过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与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30f的接触传递到刀片30,使刀片30具有绕第一轴11逆时针的扭矩,刀片30得到固定。实际上,施力部21之所以能够具有与刀片30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扭矩,是由于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弹性施力件,该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与刀柄10的侧壁固定连接,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与施力部21相连以使施力部21的施力转矩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施力件为扭簧27,扭簧27的第一伸出臂形成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扭簧27的第二伸出臂形成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如图5所示,实际上,为了使施力部21能够顺利地绕第二轴22旋转以实现对刀片30的锁止及助力,施力部21上用于套设在第二轴22上的轴孔为截面呈椭圆形的直槽轴孔21g。这样,施力部21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直槽轴孔21g与第二轴22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隙,施力部21可以沿直槽轴孔21g的长度方向有一定的位移,避免施力部21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空间的变化而与刀片30之间发生干涉,进而保证刀片30能够顺利地闭合与开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刀,包括: 刀柄(10),具有刀片收纳槽,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轴(11); 刀片(30),位于所述刀片收纳槽内,且所述刀片(30)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轴(11)枢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施力转矩方向与所述刀片(30)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施力部(21),所述施力部(21)具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面; 所述刀片(30)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所述施力面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受力面,所述受力面和所述施力面在所述刀片(30)绕所述第一轴(11)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分别相互对应地配合以使所述施力部(21)对所述刀片(30)进行锁止或助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靠近所述刀柄(10)的刀背侧的第二轴(22); 所述施力部(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22)枢接,所述施力部(21)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轴(22)的径向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面包括由所述施力部(21)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 所述受力面包括与所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过盈配合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所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位于所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沿所述第二轴(22)旋转的旋转轨迹上,且所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与所述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配合时的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轨迹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刀柄的刀背侧的第三轴(23),所述第三轴(23)上套设有解锁摆杆(24),所述解锁摆杆(24)以所述第三轴(23)为支点两端可摆动地设置,且所述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指向所述施力部(21)的第一端,所述解锁摆杆(24)的第二端形成解锁按压部(24c); 所述施力部(21)的第一端形成有沿所述第二轴(22)的切向伸出的解锁凸缘(211),当所述施力部(21)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施力面(21a)与所述刀片(30)的刀片工作位置锁止受力面(31a)抵接时,所述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解锁凸缘(21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摆杆(24)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防止所述解锁摆杆(24 )过度旋转的限位柱(25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用于给所述解锁摆杆(24)的解锁按压部(24c)施加支撑力的弹性支撑件(2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面还包括由所述施力部(21)的第二端的朝向所述刀片(30)的弧形顶角形成的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21c); 所述受力面还包括与刀片开启辅助施力面(21c)相配合的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所述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位于所述刀片(30)的刀刃侧的后部并由刀刃边缘向所述第一轴(11)倾斜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30)的刀刃侧的根部靠近所述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处还形成有避让所述施力部(21)的弧形避让缺口(30e)。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面还包括由所述施力部(21)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 所述受力面包括与所述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配合的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30f),所述刀片闭合位置锁止受力面(30f)位于所述刀片开启辅助受力面(30c)的靠近所述第一轴(11)的一端,并在所述刀片(30)处于闭合位置时与所述刀片闭合位置锁止施力面(21f)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弹性施力件,所述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刀柄(10)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21)相连以使所述施力部(21)的施力转矩方向与所述刀片(30)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施力件为扭簧(27),所述扭簧(27)套设在所述第二轴(22)上,且所述扭簧(27)的第一伸出臂形成所述弹性施力件的第一端,所述扭簧(27)的第二伸出臂形成所述弹性施力件的第二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21)上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轴(22)上 的轴孔为截面呈椭圆形的直槽轴孔(21g)。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刀。该折叠刀包括刀柄,具有刀片收纳槽,刀片收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轴;刀片,位于刀片收纳槽内,且刀片的后端与第一轴枢接;刀片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施力转矩的方向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施力部,施力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面;刀片的后端面形成有与施力面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受力面,受力面和施力面在刀片绕第一轴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分别相互对应地配合以使施力部对刀片进行锁止或助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刀,利用一个具有与刀片的开启旋转方向相同的转矩的施力部,通过施力面与受力面的配合,就能够将施力部的扭矩传递给刀片,实现对刀片的锁止或助力,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加工和制作。
文档编号B26B1/02GK203109962SQ20132011001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许立求, 梁兵, 于国新, 刘冠棚 申请人:广东百源实业有限公司, 阳江市纳丽德工贸有限公司, 阳江市卫富百源警用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