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8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的稳压器的管段上,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沿竖直方向位移的竖直调整架、设置于所述竖直调整架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竖直调整架在水平面上位移的水平调整架、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水平延伸段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上的水平抱箍组件、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竖直延伸段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上的竖直抱箍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对准精准、调整过程中风险低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安装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稳压器的管段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核电站的波动管与稳压器的对接管段安装及组对时,需要将管段竖立、组对。传统的波动管与稳压器管段的安装和组对方法为采用吊耳、倒链和千斤顶配合实现,并需要搭设大量脚架和手架,对工人的经验及技能要求很高,且容易发生磕碰导致坡口损坏的情形。并且由于波动管的重量较大,波动管与稳压器管段组对及调整难度大,难以实现精确组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稳压器的管段的安装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的稳压器的管段上,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沿竖直方向位移的竖直调整架、设置于所述竖直调整架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竖直调整架在水平面上位移的水平调整架、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水平延伸段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上,并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的水平抱箍组件、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竖直延伸段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上,并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的竖直抱箍组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用于移动所述支撑架的滑轮。
[0005]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微调所述波动管末端的坡口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的相对位置的微调结构。
[0006]优选地,所述微调结构包括用于环绕固定在所述稳压器的管段上的抱箍以及设置于所述抱箍的侧壁上并沿着平行所述抱箍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四根支杆,所述支杆的末端设置有螺纹孔以及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用于垂直抵持所述波动管的侧壁的顶丝。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脚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脚顶端的两根互相平行的横梁,所述竖直调整架通过至少四个竖直顶丝连接在该两根横梁上,所述竖直顶丝垂直于所述两根横梁并且每根横梁上至少螺接有两个所述竖直顶丝。
[0008]优选地,所述每根横梁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供所述竖直顶丝螺接的螺纹套筒。
[0009]优选地,所述竖直调整架包括两根水平延伸且互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杆,该两根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连接杆;
[0010]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向上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上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向设置有第一顶丝,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向的方向设置有第二顶丝,所述第二立板以及所述第一立板之间形成安装位,所述水平调整架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中并夹持在所述第一顶丝和所述第二顶丝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水平调整架包括两根水平延伸且平行且正对的第二支撑杆,该两根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杆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邻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
[0012]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朝下设置有两个连接夹具,所述水平抱箍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夹具上,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朝上设置有轴支撑,所述竖直抱箍组件安装在所述轴支撑上。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四根水平加强杆,所述水平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脚的中部。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支撑架的滑轮。
[0015]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减小所述支撑架对所述滑轮的压力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滑轮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
[0016]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机构具有水平调整架、竖直调整架、水平抱箍组件以及竖直抱箍组件,使用水平抱箍组件和竖直抱箍组件配合,可以方便地将波动管固定在水平调整架上,通过水平调整架以及竖直调整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波动管与稳压器管段的对准、调整以及安装,具有安装方便、对准精准、调整过程中风险低的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竖直调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平调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水平抱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竖直抱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微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安装机构包括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的稳压器的管段上,具有安装容易、调整过程中风险低、对接精确的有益效果。该波动管包括水平延伸段100和竖直延伸段200,并且水平延伸段100和竖直延伸段200之间通过圆弧管段过渡。
[0026]该安装机构包括支撑架10、竖直调整架20、水平调整架30、水平抱箍组件40、竖直抱箍组件50、微调结构60、滑轮70、底座80。
[0027]该支撑架10用于提供支撑。竖直调整架20设置在支撑架10顶部,并可相对于支撑架10沿着竖直方向位移。水平调整架30设置在竖直调整架20上部,并可相对于竖直调整架20在水平面上位移。水平抱箍组件40用于将波动管的水平延伸段100固定并连接到水平调整架30上,并与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竖直抱箍组件50用于将波动管的竖直延伸段200固定并连接到水平调整架30上,并与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微调结构60用于微调波动管末端的坡口与稳压器的管段对接处的相对位置。滑轮70和底座80并排安装在支撑架10的底部。滑轮70用于移动支撑架10。底座80用于减少支撑架10对滑轮70的压力。
[0028]同时参照图2,该支撑架10包括四根支撑脚11、两根横梁12以及四根水平加强杆13。该四根支撑脚11分成两组,每组的两根支撑脚11呈八字形地连接在横梁12底部。该两根横梁12互相平行。该四根水平加强杆13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脚11的中部。该四根水平加强杆13包括一对互相平行的水平加强杆13,该一对水平加强杆13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水平支撑面13a,该一对水平加强杆13的另一个设置有倾斜支撑面13b。该水平支撑面13a和倾斜支撑面13b用于在将波动管安装到该安装机构上时,给波动管提供一个支撑,以便于水平抱箍组件40和竖直抱箍组件50将波动管吊接到水平调整架30上。可以理解地,支撑脚11、横梁12以及水平加强杆13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
[0029]每根横梁12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竖直螺纹套筒121以及至少两个限位销122。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横梁12上有两个竖直螺纹套筒121以及两个限位销122。该两个竖直螺纹套121筒分别位于横梁12的两端并且开口朝上。该两个限位销122分别位于横梁12的两端并与套筒121并排。竖直螺纹套筒121内设置有内螺纹结构。
[0030]如图3所示,竖直调整架20包括两个水平延伸且平行的第一支撑杆21以及垂直于该两根第一支撑杆21的第一连接杆22、四个竖直顶丝23。该第一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一支撑杆21上。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座24。该连接座24包括一水平的底板241、垂直连接在底板241上的第一立板242以及倾斜地连接在底板241和第一立板242上的加强板243。
[0031]底板241上设置两个第一穿孔(未标号),其中一个第一穿孔与横梁12上的竖直螺纹套筒121正对,另一个第一穿孔与限位销122正对。该四个竖直顶丝23分别穿过第一穿孔螺接在竖直螺纹套筒121中,通过旋转竖直顶丝23,以实现竖直调整架20相对于支撑架1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限位销122穿过对应的穿孔以实现竖直调整架20与支撑架10之间的对位。该第一穿孔、竖直螺纹套筒121以及限位销122的数目不限于此。
[0032]第一立板242上设置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中穿置有沿着平行于第一支撑杆21轴向的方向的第一顶丝25。该第一支撑杆21的中部设置有两块第二立板26。每块第二立板26沿着第一支撑杆21的外缘竖直朝上延伸。第二立板26设置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中穿置有第二顶丝27,该第二顶丝27垂直于第一支撑杆21的轴向并朝向竖直调整架20的内侧延伸。
[0033]该两个第一立板242以及四个第二立板26围成可供水平调整架30水平位置可调地安装的安装位。水平调整架30安装在该安装位中。该四个第一顶丝25和四个第二顶丝26分别夹持在水平调整架30的外侧。通过旋转该四个第一顶丝25和四个第二顶丝26,以实现水平调整架30相对于竖直调整架20在水平面上位移。
[0034]如图4所示,该水平调整架30包括两根水平延伸且互相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1,该两根第二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垂直于两根第二支撑杆31的第二连接杆32。该第二支撑杆31呈纵长的长方体结构。第二连接杆32邻近第二支撑杆31的端部。第二连接杆32上朝下设置有连接夹具33,水平抱箍组件40可拆卸地连接在该连接夹具33上。第二支撑杆31上远离该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朝上设置有轴支撑34,该竖直抱箍组件50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轴支撑34上。该轴支撑34上设置有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1轴向的安装孔(未标号)。该安装孔用于供竖直抱箍组件50安装。
[0035]如图5所示,水平抱箍组件40包括水平抱箍41以及设置在水平抱箍41上的两个挂环42。该两个挂环42—体成型于水平抱箍41上。该两个挂环42用于与连接夹具33配合,以将水平抱箍41可拆卸地安装到水平调整架30上。该水平抱箍471大致呈圆形。该挂环42大致呈耳状。并且该挂环42的穿孔朝向平行于该水平抱箍41的切向。
[0036]如图6所不,竖直抱箍组件50包括竖直抱箍51以及设置在竖直抱箍51上的两个连接轴52。该竖直抱箍51大致呈圆形。该两个连接轴52的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该同一条直线穿过竖直抱箍51的圆心。该两个连接轴52插接于水平调整架30上的轴支撑34的安装孔中。
[0037]如图7所示,该微调结构60包括用于环绕固定在稳压器的管段上的抱箍61以及设置于抱箍61的侧壁上并沿着平行所述抱箍61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四根支杆63。每一根支杆63的末端设置有螺纹孔(未示出)以及螺接在该螺纹孔内并用于垂直抵持波动管的侧壁的顶丝62。通过旋转该四根顶丝62以实现微调波动管末端的坡口与稳压器的管段对接处的相对位置。
[0038]该抱箍61大致呈圆形,其与稳压器的管段的形状相适配。该四根支杆63均匀分布,使得设置在该四根支杆63上的顶丝62均指向抱箍61的轴心线并且相邻两个顶丝62间隔90度圆心角。
[0039]使用方法:先将水平抱箍组件40和竖直抱箍组件50分别环绕设置在波动管的水平延伸段100和竖直延伸段200上,然后用倒链将波动管安放到水平支撑面13a和倾斜支撑面13b上,然后抬升该波动管将水平抱箍组件40和竖直抱箍组件50分别安装到连接夹具33和轴支撑34上。通过旋转竖直顶丝23调整竖直调整架20的高度,也即是调整了波动管的高度,通过旋转第一顶丝25和第二顶丝27来调整水平调整架30的水平位置,也即是调整了波动管的水平位置,当通过调整竖直调整架20和水平调整架30将波动管调整到差不多的位置的时候,将微调结构60的抱箍61安装到稳压器的管段上,微调结构60的顶丝62垂直抵持在波动管的侧壁上。通过旋转顶丝62微调波动管末端的坡口相对于稳压器的管段的相对位置,直到完全对准,然后再升高竖直调整架20的高度,使得波动管与稳压器的管段准确对接。
[004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机构,用于将核电站的波动管对接到核电站的稳压器的管段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10)沿竖直方向位移的竖直调整架(20)、设置于所述竖直调整架(20)上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竖直调整架(20)在水平面上位移的水平调整架(30)、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水平延伸段(100)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30)上,并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的水平抱箍组件(40)、用于将所述波动管的竖直延伸段(200)固定并连接到所述水平调整架(30)上,并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相互对准以便对接的竖直抱箍组件(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微调所述波动管末端的坡口与所述稳压器的管段的相对位置的微调结构(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结构(60)包括用于环绕固定在所述稳压器的管段上的抱箍(61)以及设置于所述抱箍(61)的侧壁上并沿着平行所述抱箍(61)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四根支杆(63),所述支杆(63)的末端设置有螺纹孔以及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用于垂直抵持所述波动管的侧壁的顶丝(6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支撑脚(1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脚(11)顶端的两根互相平行的横梁(12),所述竖直调整架(20)通过至少四个竖直顶丝(23)连接在该两根横梁(12)上,所述竖直顶丝(23)垂直于所述两根横梁(12)并且每根横梁(12)上至少螺接有两个所述竖直顶丝(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横梁(12)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供所述竖直顶丝(23)螺接的螺纹套筒(121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调整架(20)包括两根水平延伸且互相平行的第一支撑杆(21),该两根第一支撑杆(21)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杆(21)的第一连接杆(22); 所述两根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立板(242),所述第一立板(242 )上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轴向设置有第一顶丝(25 ),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26),所述第二立板(26)上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轴向的方向设置有第二顶丝(27),所述第二立板(26)以及所述第一立板(242)之间形成安装位,所述水平调整架(30 )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中并夹持在所述第一顶丝(25 )和所述第二顶丝(2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整架(30)包括两根水平延伸且平行的第二支撑杆(31),该两根第二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杆(31)的第二连接杆(32),所述第二连接杆(32)邻近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端部; 所述第二连接杆(32 )上朝下设置有两个连接夹具(33 ),所述水平抱箍组件(40 )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夹具(33 )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1)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朝上设置有轴支撑(34),所述竖直抱箍组件(50)安装在所述轴支撑(34)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架(10)还包括四根水平加强杆(13),所述水平加强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支撑脚(11)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所述支撑架(10)的滑轮(70)。
10.根据权利要求9 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减小所述支撑架(10 )对所述滑轮(70 )的压力的底座(80 ),所述底座(80 )与所述滑轮(70 )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底部。
【文档编号】B25B11/02GK203566606SQ20132072508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谭文良, 聂岩, 彭杰, 徐剑, 林弘毅, 陈章冰, 史庆军, 李广军, 刘建群 申请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