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6128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包括一立杆、圆环杆、角度刻度尺、指针、弹性画针、连杆和横杆;立杆顶端一侧设置有横杆,横杆一端与圆环杆顶部活动连接;立杆中间位置设置有一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圆环杆活动连接;与立杆上与连杆平行的设置有角度刻度尺,连杆的上部设置有指针,指针上部与角度刻度尺相重合;圆环杆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画针。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通过设置角度刻度尺以及相应的设备,实现角度放样,省去繁杂计算,并且放样线准确、平滑,误差小,避免多次修割,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角度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

【背景技术】
[0002]在钢材管道项目工程中,有很多弯头转角。这些弯头角度大小由线路决定,往往都不是图集上的角度值。弯头制作时,由于参考图集没有类似数据,需要经过复杂的角度函数计算,算出放样尺寸,再经过现场放样,划线,然后切割,制作,程序繁杂,计算量大,容易出错,过程也复杂,通常普通工人不会计算。此外,通过运用角度函数计算出的放样数值,随管径越大,这组数据应越多,否则误差大。一旦其中有一组计算值有误,就得重新计算,造成工作的重复和效率低下。
[0003]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钢管角度测量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钢管角度测量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简化角度计算过程,节省人力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包括一立杆、圆环杆、角度刻度尺、指针、弹性画针、连杆和横杆;
[0006]所述立杆顶端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一端与所述圆环杆顶部活动连接;
[0007]所述立杆中间位置设置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环杆活动连接;
[0008]与所述立杆上与所述连杆平行的设置有角度刻度尺,所述连杆的上部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上部与所述角度刻度尺相重合;
[0009]所述圆环杆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画针。
[0010]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在所述立杆的两端活动设置有调节支撑。
[0011]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在所述圆环杆的外部设置有导轨和电动行走装置,所述弹性画针设置在所述电动行走装置上,沿着所述导轨运动。
[0012]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所述横杆和连杆与圆环杆相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活动轴套和第一活动轴套,所述第二活动轴套和第一活动轴套分别与设置在圆环杆顶部和中间位置的轴销配合实现活动连接。
[0013]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与所述连杆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立杆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立杆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轴套,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
[0014]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所述圆环杆的内部设置有圆环杆十字架。
[001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通过设置角度刻度尺以及相应的设备,实现角度放样,省去繁杂计算,并且放样线准确、平滑,误差小,避免多次修割,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装置各组件可拆卸,重量轻,便于携带,工厂车间和野外都方便使用;还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支撑,实现各种管径管道的角度放样;适用于Φ800(含800)至Φ2000的钢管,使用范围广;该装置可以通过旋转螺杆,控制铝合金圆环杆角度,而角度直接可以通过刻度尺读取,避免了以往复杂的函数计算,任何人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使用;不同管径的弯头角度放样,可通过更换可调节支撑实现;由于采用电动装置,一人操作就可以,达到速度快,效率高及降低了人工投入的效果。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1-1方向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I1-1I方向剖视图;
[0021]图中标记含义:1.立杆,2.调节支撑,3.螺杆,4.圆环杆,5.角度刻度尺,6.指针,
7.电动行走装置,8.弹性画针,9.第一活动轴套,10.第二活动轴套,11.活动套环,12.旋转手柄,13.内螺纹轴套,14.连杆,15.横杆,16.导轨,17.圆环杆十字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包括立杆1、调节支撑2、螺杆3、圆环杆4、角度刻度尺5、指针6、电动行走装置7、弹性画针8、第一活动轴套9、第二活动轴套10、活动套环U、旋转手柄12、内螺纹轴套13、连杆14、横杆15、导轨16和圆环杆十字架17。立杆I顶端一侧设置有横杆15,横杆15 —端与圆环杆4顶部活动连接;立杆I中间位置设置有一连杆14,连杆14的一端与圆环杆4活动连接;与立杆I上与连杆14平行的设置有角度刻度尺5,连杆14的上部设置有指针6,指针6上部与角度刻度尺5相重合,连杆14通过活动套环11与螺杆3相连接;圆环杆4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画针8。根据使用的钢管尺寸不同,在立杆I的两端活动设置有不同尺寸的调节支撑2。
[0025]如图3所不在圆环杆4的外部设置有导轨16和电动行走装置7,弹性画针8设置在电动行走装置7上,沿着导轨运动。横杆15和连杆14与圆环杆4相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活动轴套10和第一活动轴套9,第二活动轴套10和第一活动轴套9分别与设置在圆环杆4顶部和中间位置的轴销配合实现活动连接。
[0026]如图2所不与连杆14相连接的一端,穿过立杆I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3,螺杆3与立杆I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轴套13,螺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12,在圆环杆4的内部还设置有圆环杆十字架17,用于加强圆环杆4的强度。其中圆环杆4为轻质铝合金圆环板4。
[0027]启动圆环杆4上的电动行走装置7,随着电动行走装置7在圆环杆4上作圆周运动,弹性画针8则在管道上划出一道平滑的圆弧线,该线就是相应角度的下料放样线;转动旋转手柄12,连杆14上的指针6随着移动,直至指针6指在需加工的刻度上为止。通过转动中间的螺杆3,带动圆环杆4形成角度变换,而角度的值,则可以通过角度刻度尺5直接读取;通过圆环杆4,变立体运动为两个步骤分开进行,先轴向运动,后平面运动。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杆(I)、圆环杆(4)、角度刻度尺(5)、指针(6)、弹性画针(8)、连杆(14)和横杆(15); 所述立杆(I)顶端一侧设置有横杆(15),所述横杆(15) —端与所述圆环杆(4)顶部活动连接; 所述立杆⑴中间位置设置有一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一端与所述圆环杆⑷活动连接; 与所述立杆(I)上与所述连杆(14)平行的设置有角度刻度尺(5),所述连杆(14)的上部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6)上部与所述角度刻度尺(5)相重合; 所述圆环杆(4)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画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杆(I)的两端活动设置有调节支撑(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环杆(4)的外部设置有导轨(16)和电动行走装置(7),所述弹性画针(8)设置在所述电动行走装置(7)上,沿着所述导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5)和连杆(14)与圆环杆(4)相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活动轴套(10)和第一活动轴套(9),所述第二活动轴套(10)和第一活动轴套(9)分别与设置在圆环杆(4)顶部和中间位置的轴销配合实现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杆(14)相连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立杆(I)中间位置设置有螺杆(3),所述螺杆(3)与立杆(I)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轴套(13),所述螺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转手柄(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式钢管虾米弯头下料放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杆(4)的内部设置有圆环杆十字架(17)。
【文档编号】B25H7/00GK204019523SQ20142039745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晏磊, 王育 申请人: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