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舌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4851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舌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舌锁。



背景技术:

用于保险箱和类似安全箱柜的锁,通常采用方舌锁(呆锁)或转舌锁。这类锁与用于住宅或房间的门锁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通过锁舌的伸出阻挡和缩回控制门的闭锁和开启,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房间门锁的锁舌阻挡面(或受力面)与门板平行,直接控制门的闭锁和开启;而用于保险箱的方舌锁或转舌锁的锁舌阻挡面或(受力面)则垂直于门板,它不直接阻挡或锁定门板,而是通过控制对保险箱的拉挡机构的阻挡来控制箱门关闭和开启的。

申请人Lock II公司公开的美国专利US2012/0180536,揭示了一种用于保险箱的方舌锁,它包括与齿轮组联动的方舌以及可以齿轮啮合的旋钮,在未获开锁授权时,旋钮脱离与齿轮的啮合,转动旋钮不能将锁舌收回,在输入了正确的开锁密码后,旋钮与齿轮组啮合,此时转动旋钮可以将锁舌从伸出锁位置回收到锁壳内。采用方舌锁的优点在于:首先它的机械强度好,锁舌受力面与锁壳缺口的接触面积大,在受到破坏性冲击时,可以将所受之力较均匀地传递至锁壳和安装螺钉,所以它承受破坏性冲击力的能力强。其次,方舌具有对称的两个受力面,无论保险箱的拉挡机构位于其上还是其下,都不用调整锁的安装位置。用于保险箱的方舌锁最突出的缺点就是,这种方舌锁在解除锁定后,不能由保险箱拉挡机构将锁舌推至回收位置,需要人手将锁舌收回,而采用转舌锁则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申请人Sargent and Greenleaf公司公开的美国专利US20130033045揭示了一种用于保险箱的转舌锁,它包括一个扇形锁舌,锁舌后端设有一个缺口,在缺口对应位置设有一个可绕轴转动的顶杆和设在顶杆侧面的凸起,在锁定位置顶杆的头部嵌入缺口,阻挡锁舌收回。在获得开锁授权后,马达带动套在丝杠上的致动块位移至顶杆凸起,使顶杆旋转一个角度后其头部脱离锁舌缺口,此时拉挡机构动作将锁舌推进锁壳。该专利采用顶杆作为锁舌收回的阻挡元件,当锁舌受到强力冲击时,该冲击力直接传递至与锁舌接触面积很小的顶杆,顶杆的机械强度能否承受起破坏性冲击力值得商榷。

申请人Klaus·W·Gartner公开的PCT/US2006/043879专利申请揭示了另一种用于保险箱的转舌锁,这种技术方案已在市售的Lagard的转舌锁中得以体现。它包括与转动螺线管连接的凸轮,凸轮的配合装置包括转动盘和突片,锁舌侧边缘设有可容纳突片的接纳槽,在锁定位置,突片进入接纳槽阻挡锁舌向壳体内转动;获得开锁授权后,控制马达转动凸轮,使转动盘转动,突片脱离锁舌接纳槽,解除锁舌对阻挡,此时转动拉挡机构手柄,将不再受阻挡的锁舌推入锁壳。由于突片较薄,接纳槽也较小,为了减少突片和凸轮所受冲击力,在锁壳缺口的一个面以及与该面相对应的锁舌边缘位置设置了可相互啮合的齿,同时将锁舌轴设置成可弹性偏心的轴。当遇到强力非法开锁时,锁舌轴受外力偏心,使锁舌边缘的齿与锁壳缺口上的齿啮合,从而将部分外力传递至锁壳。

此外,为了提高保险箱的防护性能,在有些转舌锁上会设置重锁机构,例如Kaba Mas公司获得授权的美国专利US8826709揭示了一种转舌锁的重锁机构,它包括卡设在锁盖上两个相互垂直的槽内的一个用钢丝折成的偏置元件,附近设有一个柱体,偏置元件的一端卡在在锁舌末端附近,另一端卡在锁壳穿线孔附近,在锁盖靠近锁舌的位置,设有一段较薄弱的防护槽,偏置元件跨过该防护槽。通常,来自外部破坏首先对准穿线孔位置钻孔,此位置没有防钻钢板保护,门板和锁壳会被钻通,然后通过该孔用钢钎之类的工具冲击锁体,此时钢钎的着力点落在锁盖上,当锁盖受到破坏力冲击后,会沿较薄弱的防护槽断裂,导致偏置元件在穿线孔附近一端脱落,偏置元件释放弹性,它的另一端卡住锁舌末端将锁舌重锁。同时钢钎失去着力点,不能再对锁体其它部分实施破坏。由于锁舌仍处在锁定位置,保险箱门未被打开,因此实现了对保险箱的安全防护。遗憾的是,装有该重锁机构的转舌锁只能以锁壳贴着门板安装,若锁盖贴着门板安装,则因锁盖被钻通,钢钎的着力点落在锁壳上,锁壳比锁盖厚,而且没有设防护槽,当锁壳巨大震动或冲击损毁后会使锁舌脱离,导致保险箱门被打开。

由于用于保险箱的转舌锁只有一个阻挡面(或受力面),对于一些已经在保险箱内确定了位置的拉挡机构来说,所配置的转舌锁可能需要反面安装。上述几个转舌锁专利以及现有技术范畴内的其它转舌锁,有的没有提供反面安装的选择(只有三个安装孔),有的虽然声称提供了锁体的两个面都可以与门板接触安装的安装方式(锁体有四个安装孔),但由于锁内部的关键零部件不是对称结构,因此不同的两种安装方式在锁体防撬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若将强度较弱的一面贴门板安装将会明显降低锁的抗破坏性冲击的性能。

综上所述,需要继续改进转舌锁的结构,使转舌的安全防护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对称的、可将锁舌所受冲击力较均匀地分散传递至壳体的,可以做到正反两面八方向随意安装而抗冲击能力无差别的、可靠性高的高安全转舌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舌锁,包括:一个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的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个可从第一缺口转出至锁定位置和转进至开启位置的锁舌,一个可控制的阻挡锁舌从锁定位置向开启位置转出的锁定装置,以及一个可使锁舌从开启位置复位至锁定位置的第一弹性元件,其特征是:

锁定装置包括:摆柱,挡块和电动装置,以及设在壳体内可容纳摆柱并容许摆柱在其内转动的第一凹盘;还包括设在摆柱上的第一轴槽和第二轴槽,设在锁舌上的与第一轴槽相配合的第一轴柱,设在挡块上的与第二轴槽相配合的第二轴柱;电动装置包括:马达,与马达的传动轴连接的滑块,该滑块由设在壳体内的滑槽容纳并可在滑槽内滑动,在锁定位置,滑块位于滑槽末端空间并与挡块相抵,阻止锁舌转进壳体;在获得开启授权后,马达驱动滑块使滑块脱离与挡块相抵,锁舌受外力后推动摆柱,摆柱再推动挡块,使挡块转进至滑槽末端空间,锁舌转进至开启位置。

进一步的,摆柱包括两个同轴对称设置的圆柱体和连接该两个圆柱体的一个横梁,两个圆柱体之间具有可容纳部分锁舌和部分挡块的第二缺口,第一轴槽和第二轴槽平行地设在两个圆柱体的柱面上,第一轴柱对称地设在锁舌的两个平面上,挡块形状为部分环形体,第二轴柱对称地设在该环形体的两个平面上。

进一步的,横梁偏于圆柱体圆心设置,横梁与两个圆柱体的柱面连接的面与该两个圆柱体的柱面处在同一圆柱面上,横梁的长度大于锁舌的厚度, 挡块的厚度与锁舌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第一轴槽和第二轴槽均为半圆形槽,第一轴槽和第二轴槽在摆柱的柱面上位置角度差为170度-190度。

进一步的,挡块包括挡块头部和向下弯曲的挡块尾部,在锁舌锁定状态,挡块头部与滑块头部相抵,还包括设在壳体内与挡块尾部相抵的第一凸缘。

进一步的,在锁舌的两个平面上对称地设有凸起的圆弧条,在摆柱对应位置相对地设置有与圆弧条相配合的凹陷的圆弧面。

优选的,锁舌为扇形,扇形的夹角为 80 度至 100 度,锁舌设有第一轴孔,在壳体内设有与第一轴孔滑动配合的第一轴,第一弹性元件为一偏压弹簧,该偏压弹簧套装于第一轴,偏压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设在壳体内的第二凸缘,偏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锁舌末端的颈部。

进一步的,偏压弹簧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圈簧和第二圈簧,第一圈簧和第二圈簧的外侧端沿圈簧切线延伸,弯折后形成搭钩在第二凸缘的第一搭钩,第一圈簧和第二圈簧的内侧端沿圈簧切线延伸,然后直角弯折形成第二搭钩,第一圈簧和第二圈簧内侧的距离可以容纳锁舌的厚度。

进一步的,包括对称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第一缺口、第一凹盘和滑槽,以及还包括对称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体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相同的厚度。

进一步的,包括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四个角上的相同的锁体安装孔,该安装孔具有相同的沉孔,进而可以选择锁体两面中任一一面与门板接触安装。

进一步的,包括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凹盘的位置的第五锁体安装孔。

进一步的,在第一壳体设置至少两个与锁体安装孔同轴的圆台形凸止口,在第二壳体对应于圆台形凸止口位置设置有圆台形凹止口。

进一步的,包括设在马达附近的圆台形凸止口周围的环状引线槽。

进一步的,包括对称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防护槽,壳体在受暴力破坏时,设有防护槽的部分壳体先断裂,以及还包括重锁装置,所述重锁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设在摆柱上与第二弹性件位置相对应的第三缺口,在壳体受破坏致使被防护槽封闭的部分壳体断裂时:第二弹性件进入第三缺口阻挡摆柱转动。

进一步的,包括设在第二壳体的防护槽内的第三凸缘,设在第二壳体的防护槽外的第二轴,以及靠近第二轴的定位孔,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圈簧、止动部,延伸部,以及第三圈簧的自由端和延伸部的自由端,第三圈簧套装于第二轴,第三圈簧的自由端固定于定位孔,延伸部的自由端搭钩在第三凸缘上并使第三圈簧偏置,止动部与摆柱的第三缺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第二弹性件是用弹簧钢丝制成的整体件,所述止动部形状为U形,延伸部的自由端为L形钩,第三凸缘的横截面形状是与L形钩相扣的倒L形钩,在壳体相对应于第三圈簧的位置设有限定第三圈簧轴向位移的凸台。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用于侦测锁舌转进转出的位置开关,位置开关的弹性触臂弹性地触压在摆柱横梁上,在锁舌转进位置,弹性触臂脱离横梁致使开关电信号发生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摆柱和挡块与锁舌以旋转方式配合的结构,各配合零件之间的受力面积大,不仅使锁定装置运行平稳,而且还可将锁舌承受的外力以圆弧面接触的方式分解和传递到壳体较坚固的部位,使转舌锁抗冲击能力得到加强,从整体上提高了转舌锁的安全性能。

2.本发明的摆柱、挡块和锁壳及其安装孔,以及重锁机构都采用了对称结构,使得无论选择锁体两个面的任何一面与门板接触安装,其抗冲击能力和防撬能力都不存在差异,从而提高了锁的安全可靠性和适用性。

3.与D形锁舌相比,本发明的锁舌的体积小,显著地节省了锁内空间。

4.本发明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而且机电结合紧密。

附图说明

图1和 图2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和 图4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去掉第二壳体后处于上锁状态和开锁状态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摆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锁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分别是本发明所述的锁体以正面方式和反面方式装在门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和图15分别是本发明所述的重锁机构动作前和动作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结合以下优选实施例和附图,予以说明。

图1和 图2以及 图3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还包括锁舌40、第一弹性元件即偏置弹簧70、摆柱50、挡块60以及电动机构30和电路板100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下半部分装在第一壳体10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结合后,这些零部件的上半部分就装入了第二壳体20。锁舌40的第一轴孔42套装在第一壳体20内的第一轴12上,锁舌可以在90度左右范围内绕第一轴12旋转,锁舌的前端面49(也是承受力面)可以从锁定位置转进到壳体的第一缺口11,或者从第一缺口11转出到锁定位置。锁舌上的第一轴柱41设在锁舌末端46附近,其轴心与锁舌40的第一轴孔轴心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一轴柱41从锁舌40的两个平面延伸出,与摆柱50上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轴槽51啮合,摆柱50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轴槽52与挡块60上对称的两个第二轴柱62啮合,锁舌40和摆柱50以及挡块60这三个零件装配后,锁舌40的一部分和挡块60的一部分处在摆柱50的第二缺口53中;偏置弹簧70的第一搭钩75钩在壳体的第二凸椽17上,第二搭钩76卡设在锁舌的颈部44;重锁机构的第二弹性件80的第三圈簧81套在第二壳20的第二轴37上;电动机构30和电路板100以及位置开关90分别装入壳体对应位置。

从 图3和 图4中可以看到,电动机构30包括马达31,与马达31连接并受马达31驱动可以在滑槽34内滑动的滑块33,滑块头部35位于挡块60下方,在锁定状态,滑块头部35位于滑槽末端36,与挡块头部63相抵。在未获开锁授权情况下,若转动手柄使锁舌40向开启位置转动,由于滑块33没有向马达31方向滑动,仍占据滑槽末端36位置与挡块头部63相抵,挡块60不能向下转动,使得摆柱50不能转动,于是实现了对锁舌40的锁定。当获得开锁授权,即收到正确的开锁密码时,马达31驱动滑块33向马达31方向滑动,滑块头部35脱离与挡块头部63相抵,空出滑槽末端36空间。此时转动手柄可带动锁舌40从锁定位置顺时针地向开启位置转进,同时,第一轴柱41将此作用力传递于第一轴槽51,推动摆柱50逆时针转动,使第二轴槽52带动挡块60的第二轴柱62逆时针转动,使挡块头部63进入滑槽末端36的空间,转舌40锁收进锁壳第一缺口11,处在开启状态。在开锁过程结束后,施加于锁舌的外力撤销,被偏压的第一弹性元件--偏置弹簧70使锁舌40从开锁状态向锁定状态转动,同时,第一轴柱41经过锁舌平面凸起圆弧条47的导向滑入到第一轴槽51,在第一轴柱41的推动下摆柱50顺时针转动,第二轴槽52带动挡块60的第二轴柱62逆时针转动,挡块头部63从滑槽末端36退出,此时,马达31受电反转,推动滑块33进入滑槽末端36,滑块头部35再次与挡块头部63相抵,使转舌锁进入锁定状态。

图5和 图6以及图5分别示出了摆柱50、锁舌40以及挡块60的结构。可以看出,摆柱50是用一根横梁56将两个对称的圆柱体55连接而成的,横梁的长度略大于锁舌40的厚度,它的位置偏于一侧,就相当于把一个长的圆柱中间挖空,只留下一小部分带有柱面的部分,摆柱中部的空间就是第二缺口53,它可以容纳部分锁舌和挡块。摆柱50的第一轴槽51和第二轴槽52,很接近半圆,只是半圆弧向外延伸了一些。第一轴槽51和第二轴槽52基本上是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轴槽51和第二轴槽52在摆柱50柱面上的角度差在180度左右。显然,第一轴槽51与第一轴柱41,第二轴槽52与第二轴柱62具有滑动配合关系。摆柱50的外圆柱面装在设在壳体内的第一凹盘13内,该凹盘为圆盘形,它的内壁面与摆柱的两个圆柱体的柱面滑动配合。挡块60包括挡块体61和两个对称的第二轴柱62,挡块体61是一个厚度与锁舌40相同,形状是部分环形体(约四分之一圆环),第二轴柱62从挡块体61两侧的平面延伸出来与摆柱50的两个第二轴槽52配合;挡块60还包括挡块头部63和下弯的档块尾部64,在第一壳体1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挡块尾部64相抵的第一凸缘16,当挡块60在锁定位置时,该凸缘16将挡块60抵住,阻止挡块60顺时针转动,使挡块头部63不会阻碍滑块头部35进入到滑槽末端36。在锁舌40处于锁定位置,锁舌第一轴柱41周围的部分正好位于摆柱50第二缺口53的上半部分,挡块60位于摆柱第二缺口53的下半部分。由于在锁开启时,锁舌40的末端和锁舌上凸起的圆弧条47进入到摆柱第二缺口53,而此时挡块60已经位移到滑槽末端36的位置,因此在第二缺口53内锁舌40和挡块60没有交集。

从 图6结合 图1和 图2可以看出,锁舌40呈扇形,其扇形夹角接近但小于90度,与现有的D形锁舌相比尺寸具有明显的减少,在同样的锁体外形尺寸条件下,提供了更大的壳体内空间,便于设置更多的零部件和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到,锁舌包括两个平面48、一个锁舌前端面49、和锁舌轮毂43以及锁舌末端46。锁舌前端面49是阻挡面,也是在承受外力的面。在锁舌40的第一轴柱41与锁舌轮毂43之间设有一个凹陷的锁舌颈部44,其作用是固定偏置弹簧70的第二搭钩76。在锁舌40的平面上有对称镂空的两个区域,这是为了在不影响机械强度的情况下采取的减少锁舌40重量的措施。在锁舌40的两个平面上对称地设有凸起的圆弧条47,在摆柱50对应位置相对地设置与圆弧条47相配合的凹陷的圆弧面57,该圆弧条47和圆弧面57滑动配合,在摆柱50随锁舌40转动时起到了导轨的作用,不仅能使摆柱更平稳的转动,而且当锁舌40完全转进,摆柱50的第一轴槽51脱离锁舌40的第一轴柱41时,该配合结构可以阻止摆柱50的位移。

图8示出了第一弹性元件即偏压弹簧的结构,偏压弹簧70是由一根弹簧钢丝绕制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圈簧,也就是对称的第一圈簧71和第二圈簧72,第一圈簧71和第二圈簧72的外侧端74折弯后形成第一搭钩75,内侧端73向内90度折弯后形成第二搭钩76,第一圈簧71和第二圈簧72内侧的距离比锁舌40的厚度稍大,以便于将锁舌夹在其间。可以看出,第二搭钩76形状是半个矩形框,平行的两条竖边贴在锁舌40的平面上,一条横边卡在锁舌颈部44上。第一搭钩75外侧端的两条竖边弯折成半圆弧后再折横边,这个半圆弧正好与设在壳体对应位置的第二凸缘17形状吻合。第一搭钩75和第二搭钩76在偏压弹簧70处,其处于自由状态时,具有一个预设的角度,偏压弹簧70装好后,该角度被压小,使偏压弹簧70对锁舌40施加向逆时针方向(锁定方向)旋转的力。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从厚度上均等地分为两部分,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从外形上看基本上是相同的,从内部构造看也是基本对称的和相互配合的,如安装马达31的腔体32,安放滑块33的滑槽34和滑槽末端36、第一缺口11、第一轴12以及第一凹盘13都属于对称的结构,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结合后,它们组成完整的腔或其它形状的空间,比如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结合后的第一凹盘13就是一个与摆柱50相配的圆柱腔;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结合后的第一缺口11,形成与锁舌40相配的矩形,如此等等。对称地设在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上的防护槽18不形成腔体,它的作用是将壳体的一部分封闭起来,使这一局部壳体24在锁体受到外部暴力开锁冲击时,其首先被破坏并与壳体其它部分断裂脱离,这样一来,破坏者就无法从门正面相应位置对锁体重要部位继续施加破坏,使锁体仍保持锁定状态。

从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到,两个壳体结合的定位采用止口定位方式,具体地说,在第一壳体10的两个处于对角位置的安装孔26上同轴地设置圆台形凸止口15,在第二壳体20的两个同样处于对角位置的安装孔上同轴地设置圆台形凹止口25(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在第二壳体设置凸止口,在第一壳体设置凹止口),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壳体结合后的定位准确。

此外,在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的螺孔27及其沉孔,以及在第一轴12根部周围设置了可容纳偏压弹簧70的第一圈簧71和第二圈簧72的第一环槽14,使偏压弹簧70得到更好的定位。在第一壳体10马达安装腔32附近的圆台形凸止口15的周围设置了固定马达引出线的环状引线槽39,解决了马达引出线的固定问题,又避免在锁具受到技术开启攻击时马达引线被刺穿通电的情况发生。此外,与挡块尾部64相配合的第一凸缘16和与设在第一壳体内的偏压弹簧70的第一搭钩75相配合,第二凸缘17在两个壳体内都有设置,为的是受力均衡。在本实施例中,设在第一凹盘附近的安装孔29在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内被设置成两段圆管,第二壳体20内的圆管外圆被设置成第二轴37,第一壳体内的圆管外圆被设置为第三轴38。

图11和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安装在门板2上的情形,与其它形式的锁相同,每个锁都需要设置将锁安装在门板上的安装孔。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设置了五个安装孔,其中四个锁体安装孔26均布在壳体的四个角,还有一个第五锁体安装孔29同心地设在第二轴37和第三轴38上。对于锁体安装到门板方式来说,设置五个安装孔不仅增加了转舌锁的安装形式,还对于加强锁的抗破坏性冲击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设置靠近的锁舌的安装孔29,若使用了该安装孔,在锁壳受到巨大的破坏性冲击时,即使锁体的后半部分遭到损毁,前半部份由于三个安装螺钉固定,其机械强度超过锁体本身的机械强度不会因后半部份的损毁而脱离,又因锁体后半部损毁脱离,破坏力失去着力点,无法继续破坏锁体前半部分,锁舌40依旧会保持在锁定状态,以保证箱门不被打开。此外,与常见的采用三个安装孔的转舌锁相比,还有一个优点是便于客户替换原有旧锁具,因为壳体四个角上都有孔,不论原来的旧锁哪一面贴着门板,本发明的锁都能在原来的位置上安装。如此一来,锁体对于保险箱门板2而言,可以做到正反两面八方向随意安装,无论采用何种方向安装于门板上,该锁具在受到破坏性攻击时它的抗破坏性能力是同等的,即锁的安装形式对锁的抗破坏能力不产生影响。

图13示出了重锁机构的第二弹性件80结构,重锁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20上的第二弹性件80,该第二弹性件80也是一个用一根弹簧钢丝绕制成的偏置弹簧,该偏置弹簧的第三圈簧81的一端沿圈簧外圆切线延伸,然后折弯成一个U形的止动部82,该U形折返的部分继续延伸后再折弯便形成止动部82自由端的L形钩84,第三圈簧81的另一端沿圈簧轴线方向折弯90度形成第三圈簧的自由端83。参见 图2和图9,设在第二壳体20上的第二轴37的位置靠近第一凹盘13,第三圈簧81套在第二轴37上并可自由转动(在未被偏置的情况下),在第二轴37附近设置了可将第三圈簧81的自由端83插进的定位孔23,固定L形钩84的第三凸缘22是设在第二壳体20的防护槽18的边缘,第三凸缘22是从被防护槽18封闭区域延伸,并跨过防护槽的倒L形钩,此倒L形钩是相对于止动部自由端L形钩84而言的,它们相互搭扣配合, L形钩84钩在第三凸缘后,第三圈簧81就被偏置,此状态下,第二弹性件80的止动部82对准摆柱横梁56下沿(该下沿在摆柱第二缺口53范围内)。

图14示出了重锁机构未动作前的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除第三凸缘22外,其它结构如第一凹盘13和第二轴37以及摆柱50都设在防护槽18之外(图中防护槽18的左侧),第二弹性件80预先被偏置,止动部82对准摆柱50的第三缺口也就是横梁56的下沿的第二缺口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弹性件80不会动作,不妨碍锁的正常闭锁和开启。

图15示出重锁机构动作后的状态,在壳体受到不可避免的破坏时(如在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钻孔后使用钢钎破坏的情形),第二壳体20或第一壳体10上被防护槽18封闭的区域会首先发生断裂脱落,从图15已看不到沿防护槽18右面已经断裂的区域,但可以看到防护槽18断裂后的边缘18’。由于第三凸缘22在断裂区域内,故会同时脱落,第二弹性件80的L形钩84从第三突椽22脱钩,被偏置的第三圈簧81被释放,止动部82进入摆柱横梁56下沿阻挡住摆柱50顺时针转动,也就是阻止了锁舌40进从锁定位置向开启位置转动,实现发生暴力破坏时的重锁功能。由此可见,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除了壳体、摆柱和挡块采用对称结构外,设在两个半壳体上防护槽是完全对称的,无论锁体的哪一面贴门板安装,当受到通过钻孔进入的钢钎所施加的巨大破坏力时,受力的半锁壳都会从防护槽断裂,使第二弹性件的止动部82进入摆柱50,因此本发明锁体的两个面在受到破坏性攻击时抗破坏性能力是同等的,即锁的安装形式对锁的抗破坏能力不产生影响。

从 图1、 图3及 图4可以看到,在摆柱50附近还设置了一个位置开关90,以通过获取摆柱60动作状态进而获得锁舌40开启和锁定状态。本实施例的位置开关90采用常见的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有一个弹性触臂91,当以一定的幅度拨动弹性触臂91,则微动开关会闭合或断开。微动开关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上,安装后其高度不超过第一壳体10的结合面。开关的弹性触臂91被偏压在摆柱横梁56上,当锁舌40从锁定位置转到开启位置,推动摆柱50转过一个角度,开关的弹性触臂91离开横梁56支撑进入第三缺口(横梁下沿),向下恢复自由状态,同时改变其开关状态。反之,当锁舌40从开启位置转回锁定位置,推动摆柱50回转,横梁56将开关的弹性触臂91从横梁56下沿位置推到横梁56上,恢复弹性触臂91的偏置状态,开关状态又发生改变。需要指出,第二弹性件80的位置和位置开关90的位置在壳体厚度方向是错开的,互不干扰。此外,为限定第二弹性件80轴向位移,在壳体的第三轴38上设置三条立筋28,该立筋的端面与第三轴的端面平齐形成一个凸台,正好阻挡第三圈簧81的轴向位移。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其它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