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5290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门锁合金属柜锁中,往往采用机械锁或钥匙电锁,有钥匙孔,或者钥匙丢失或复制,容易被不法分子搞开,给人们带来损失;或者主人准备开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或者在房内的主人不知道房门什么时间被打开等都可能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锁,包括一外壳、设于该外壳内的一内壳、固定于内壳上的电池、与该电池电连接的驱动模组、设于该电池一侧的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及可锁扣至该壳体上的一扣钩,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有ROM、RAM及CPU,用于控制智能锁的整体动作,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天线,所述天线用于与一电子解锁设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锁扣机构,该锁扣机构用于驱动扣钩与壳体进行锁合或解锁的状态。优选方案为,所述锁扣机构包括与驱动模组连接的升降体及4个球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收容球体的水平通道,所述升降体位于4个球体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驱动模组带动升降体上下运动而使球体抵靠或远离扣钩的卡槽。优选方案为,所述天线为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导体模块。优选方案为,所述外壳的底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内壳的底端具有一抵靠板,该内壳穿设至外壳内并使抵靠板抵靠于外壳的底端。优选方案为,所述外壳为金属壳,所述内壳为非导电性壳体。优选方案为,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马达。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无需钥匙孔,防止盗贼通过钥匙等工具打开,提高安全性能,且可远程操控,可通过手机及电话的密码控制锁线路导通或断开,解决RF滚动码遥控器丢失,不法分子拾到或偷盗后能开锁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锁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智能锁的功能模块图。图中:100、智能锁;20、电池;30、驱动模组;50、第一印刷电路板;60、第二印刷电路板;11、外壳;12、内壳;110、开口;120、抵靠板;70、扣钩;71、卡槽;80、锁扣机构;81、升降体;82、球体;31、马达;13、水平通道;40、控制模块;61、天线;200、电子解锁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智能锁100包括一外壳11、设于该外壳11内的一内壳12及设于该内壳12上的电池20、设于该电池20上方并与电池20电连接的驱动模组30、设于该电池20一侧的第一印刷电路板50、设于该电池20下方并与第一印刷电路板50电连接的第二印刷电路板60及可锁扣至该壳体上的一扣钩70。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外壳11的底端具有一开口110,该外壳11为金属壳。所述内壳12的底端具有一抵靠板120,所述内壳12为树脂壳或其他非导电性的壳体。所述电池20、驱动模组30、第一印刷电路板50及第二印刷电路板60均设置于内壳12上。所述内壳12由开口110穿设置外壳11内,并使抵靠板120抵靠于外壳11的底端使其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50上安装有ROM(只读内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及CPU(中央处理器)等,其用于控制智能锁的整体动作。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60上形成天线,该天线是第二印刷电路板50上形成的导体模块。具体实施时,所述天线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其也可为金属棒式的天线或其他无线连接的天线。该天线用于与一电子解锁设备无线通信连接。该电子解锁设备可为利用手机上的IC标签的设备,还可为能与智能锁的天线进行无线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扣钩70与现有锁中扣钩相同,其为U形。该扣钩7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槽71。该壳体10内还设有锁扣机构,该锁扣机构80包括与驱动模组30连接的升降体81及4个球体82。所述驱动模组30包括马达。所述壳体10内形成收容球体82的水平通道13,所述升降体81位于4个球体82下方的中间位置,通过驱动模组30带动升降体81上下运动而使球体82抵靠或远离扣钩70的卡槽71,从而实现智能锁100的锁合及解锁。请同时参阅图4,为智能锁100的功能模块图。该智能锁100包括电池20、与该电池20电连接的控制模块40、与控制模块40分别电连接的天线61及锁扣机构80。该控制模块40相当于智能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50部分,其包括ROM、RAM及CPU等。所述锁扣机构80中包括驱动模组30,驱动模组30包括马达31。所述控制模块40用于控制智能锁的整体动作,具体为,通过控制锁扣机构80中的马达31来控制其处于锁合状态或解锁状态,并通过ROM等进行记录。控制模块40用于对由天线61获取的电子解锁设备200的ID信息及RAM等记录的智能锁100的ID信息进行认证,当电子解锁设备的ID信息与智能锁的ID信息一致时,锁扣机构80再进行相应的动作,即使锁扣机构80处于锁扣状态或解锁状态。该智能锁100无需钥匙孔,防止盗贼通过钥匙等工具打开,提高安全性能,且可远程操控,可通过手机及电话的密码控制锁线路导通或断开,解决RF滚动码遥控器丢失,不法分子拾到或偷盗后能开锁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