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35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



背景技术:

在坐具当中,马扎是最早出现的,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衍变成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现代工业中,使用的凳子凳子统称为工作凳。根据公告为CN202086065U一种电力安全检修工作凳,四根角钢立柱呈长方形布置,其中两根长角钢立柱位于长边上,两根短角钢立柱位于另一长边上,相邻的长角钢立柱和短角钢立柱之间焊接有斜柱角钢;四根水平角钢作为一组水平支撑焊接在四根角钢立柱之间,至少有两组水平支撑,其中上方的一组水平支撑上固定有一个绝缘板工作台。

虽然电力安全检修工作凳通过水平角钢和角钢立柱进行组合,使用绝缘工作台安全性能好,但是工作凳相对一般的家用型凳子尺寸偏大不易进行正常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其在于使得高大的工作凳能够进行滑动推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包括凳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凳板上的凳腿,所述凳腿包括支杆,所述支杆包括与所述凳板固定连接的主杆和与所述主杆固定连接的副杆,所述副杆底部掏空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滚轮,所述副杆上设置有调节上下位置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穿透所述副杆且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空腔内的滚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凳腿通过支杆连接,副杆进行支撑,通过在副杆上设置调节装置,在副杆内部底部掏空设置形成空腔,调节装置连接空腔内的滚轮,通过使用调节装置调节上下位置,带动滚轮在空腔内的位置调节,在需要移动时,调节至滚轮露出与地面接触,克服了由于工作凳相对于普通家用凳子更高更大不易移动的缺点,通过滚轮进行推动工作凳可以使得工作凳可以轻易的进行移动,在不需要要移动时还能收起滚轮在空腔内,达到了滚轮隐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副杆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和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盘带动螺纹杆在副杆上进行上下移动,实现了螺纹杆带动滚轮上下移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滚轮和所述螺纹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的滚轮,所述固定板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与所述滚轮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固定板实现了螺纹杆与滚轮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滚轮均设置在所述副杆的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滚轮能够一同收起在空腔内,实现了不使用滚轮以及固定板时的隐形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调节装置包括转轮、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的转动杆、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螺纹连接的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连接着所述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转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第二斜齿轮转动带动与第二斜齿轮螺纹连接的输出杆上下移动,实现了与输出杆连接的滚轮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出杆和所述滚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杆,所述连接板的另一面与所述滚轮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固定板实现了输出杆与滚轮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齿轮镶嵌在所述副杆上,所述副杆上开设有便于所述输出杆移动的行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与副杆转动连接可以使得在副杆上转动,第二斜齿轮镶嵌在副杆上可以保证第二斜齿轮转动时稳定不动,通过设置行动槽可以保证输出杆进行上下范围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连接板与滚轮均设置于所述副杆的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和滚轮能够一同收起在空腔内,实现了不使用滚轮以及连接板时的隐形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每条所述凳腿上设置有两根所述支杆,两根所述支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踏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踏杆便于使用工作凳的工作人员能够踩踏踏杆轻易登上凳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杆与所述凳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杆在支杆和凳板之间,使得工作凳结构更为稳定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进行推行移动的效果,也能方便工作人员轻易登上工作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调节装置处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整体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调节装置处的截面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凳板;2、凳腿;3、防护栏;31、第一竖杆;311、第一卡钩;312、第一锁链;32、第二竖杆;321、第二卡钩;322、第二锁链;33、护杆;34、固定杆;4、支杆;41、主杆;42、副杆;421、空腔;422、行动槽;5、踏杆;6、加强杆;7、调节装置;71、螺纹杆;72、转盘;73、转轮;74、转动杆;75、第一斜齿轮;76、第二斜齿轮;77、输出杆;8、滚轮;81、固定板;8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为实施例1实施方式。

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包括凳板1、凳腿2和防护栏3。凳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凳腿2,防护栏3设置在凳板1上面。

本工作凳凳腿2设置有两条,凳腿2包括支杆4和焊接在两根支杆4之间的踏杆5,支杆4焊接在凳板1底部。支杆4与凳板1底部之间焊接有加强杆6,通过加强杆6使得凳杆、加强杆6以及凳板1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使得工作凳承重时更为牢固。

每根支杆4均包括主杆41和与主杆41一体连接的副杆42,副杆42内部掏空设置有空腔421。副杆42上设置有调节装置7,调节装置7连接有滚轮8。调节装置7包括与副杆42螺纹连接的螺纹杆71和与螺纹杆71连接的转盘72,螺纹杆71一端焊接转盘72,螺纹杆71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板81,固定板81的底部铰接着滚轮8,固定板81与滚轮8均设置在副杆42的空腔421内。需要移动时,转动转盘72,使得螺纹杆71在副杆42内向下移动,螺纹杆71位于空腔421内焊接固定板81,固定板81底部铰接滚轮8,使得螺纹杆71的向下移动带动了滚轮8滚轮8的向下移动,使得使得滚轮8露出在空腔421外,与地面接触,使得工作可以方便的进行推动而进行移动;不移动时,通过调节装置7将滚轮8调节收起, 使用副杆42与地面接触作为支撑。

防护栏3包括焊接在凳板1上的第一竖杆31、焊接在凳板1上第二竖杆32、焊接在第一竖杆31和第二竖杆32上的护杆33、焊接在第一竖杆31的端部和第二竖杆32的端部之间的固定杆34,通过护杆33进行能够都在工作凳上作业的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防摔落保护,固定杆34对防护栏3整体起到一定固定作用。

凳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同的防护栏3,两个第一竖杆31上均焊接有第一卡钩311,两个第一卡钩311上套接设置有第一锁链312;两个第二竖杆32上均焊接有第二卡钩321,两个第二卡钩321上套接设置有第二锁链322。通过设置第一锁链312和第二锁链322具有一定的防摔落的作用,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凳板1上工作时四周都有防护设置。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大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调节装置7上的设置。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作凳,如图3至5所示,调节装置7包括转轮73、与转轮73焊接的转动杆74、与转动杆74焊接的第一斜齿轮75、与第一斜齿轮75啮合的第二斜齿轮76,与第二斜齿轮76螺纹连接的输出杆77,转动杆74与副杆42转动连接,第二斜齿轮76镶嵌在副杆42上,副杆42上开设有便于输出杆77移动的行动槽422,输出杆77焊接连接板82,连接板82底部铰接滚轮8,输出杆77通过在行动槽422和空腔421内的移动带动滚轮8进行移动。需要移动时,通过转动转轮73带动转动杆74转动,转动杆74带动焊接的第一斜齿轮75一同转动,第一斜齿轮75转动带动啮合的第二斜齿轮76转动,第二斜齿轮76转动带动了螺纹连接的输出杆77进行向下的移动,输出杆77通过在行动槽422和空腔421内的移动带动了在空腔421内的滚轮8一同向下移动,露出滚轮8与地面接触,通过滚轮8方便工作凳进行推移;不移动时,通过调节装置7向下调节滚轮8位置,收起滚轮8在空腔421内,通过副杆42与地面接触作为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