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48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单舌执手锁由于锁体小,对安装空间要求低,便于安装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单舌执手锁本身强度不高,容易外界破坏,比如安装酒店或者其他一些娱乐产所的卫生间门上,就更遭到人为蓄意破坏,执手锁通常包括外执手、内执手、外方条、内方条及锁体,外执手的通过外方条与锁体联动连接,旋转外执手驱动锁体的锁舌伸缩,内执手的通过内方条与锁体联动连接,旋转内执手驱动锁体的锁舌伸缩,执手锁在正常状态下可通过旋转外执手和内执手均可以开启锁体,而在门内进行反锁状态时,外执手和内执手均需要在解锁的状况下才能旋转开锁,并且锁体在反锁状态下外执手不能转动,当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时,会导致锁体内部结构的损坏,同时也会导致门容易被暴力开启,也降低其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包括与内执手相连接的方条以及外执手相连接的单向平面齿轮,所述方条设有分离器,所述单向平面齿轮与分离器相对设置;所述分离器的外侧壁开设有分离轨道槽,所述分离器一侧设有分离导杆,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置于分离轨道槽内;当方条带动分离器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内相对移动,使得所述分离器与单向平面齿轮相分离或者相扣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离轨道槽沿分离器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内移动时,驱使分离器远离单向平面齿轮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离轨道槽分别连通有旋转轨道槽,旋转轨道槽沿分离器的切线方向水平设置,当所述分离导杆从分离轨道槽进入旋转轨道槽内时,所述单向平面齿轮和分离器相扣合,此时外执手可以带动分离器的旋转,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在旋转轨道槽内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离器的一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楔形部,若干个第一楔形部首尾相连圆周分布,所述单向平面齿轮的一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楔形部,若干个第二楔形部首尾相连圆周分布,所述第一楔形部和第二楔形部可相扣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导向柱,所述单向平面齿轮的一端面设有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方条设有安装块,所述分离器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安装块的安装槽,所述分离器通过封盖把安装块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块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当安装块在安装槽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交替与安装槽的侧壁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人们在房间内时,只需要旋转与内执手相连接的方条,当方条带动分离器逆时针旋转时,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内移动,旋转中分离器会在分离导轨作用下,会朝远离单向平面齿轮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分离器与单向平面齿轮相分离,此时再通过外执手旋转单向平面齿轮时,单向平面齿轮无法带动方条旋转,从而无法驱使安装在方条上锁体启闭,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单向平面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方条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方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方条;11、安装块;111、第一平面;112、第二平面;2、单向平面齿轮;21、第二楔形部;22、导向孔;3、锁体;4、分离器;41、分离轨道槽;42、旋转轨道槽;43、凹槽;431、第一楔形部;44、导向柱;45、安装槽;46、凸起部;5、分离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机械分离单舌锁的分离机构,包括与内执手相连接的方条1以及外执手相连接的单向平面齿轮2,其中锁体3安装在方条1上,旋转方条1可带动锁体3的锁舌伸缩,跟传统方条驱使锁体3的锁舌原理相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所述的方条1设有分离器4,所述单向平面齿轮2与分离器4相对设置,所述分离器4的外侧壁开设有分离轨道槽41;分离器4的一侧设有分离导杆5,所述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置于分离轨道槽41内;当方条1带动分离器4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41内相对移动,使得所述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相分离或者相扣合。

其中所述分离导杆5为两个,并且对称分布在分离器4的两侧上,所述分离器4上设有与两个分离导杆5相对应的分离轨道槽41,使得旋转的分离器4在分离导杆5作用下前后移动时,更加稳定可靠。

其中所述分离轨道槽41沿分离器4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分离轨道槽41分别连通有旋转轨道槽42,旋转轨道槽42沿分离器4的切线方向水平设置,当方条1带动分离器4逆时针旋转,所述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41内相对移动时,同时会驱使分离器4远离单向平面齿轮2方向移动,当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置于分离轨道槽41一端部时,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完全分离,外执手无法通过单向平面齿轮2带动方条1旋转带动锁体3的锁舌伸缩,不能打开房门,当方条1带动分离器4顺时针旋转时,所述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41内相对移动时,同时会驱使分离器4靠近单向平面齿轮2方向移动,当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从分离轨道槽41进入旋转轨道槽42内时,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完全扣合,使得打开房门同时也实现解除反锁,便于操作,可以实现快速开启房门,同时也解决使用者出门后忘记解除反锁的问题。

此时外执手可以带动分离器的旋转,所述分离导杆的一端部在旋转轨道槽内相对移动,分离导杆5旋转轨道槽42内移动不会驱使分离器相对单向平面齿轮2前后移动,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始终处于扣合状态,转动外把手也会带动锁体3的锁舌伸缩,可以从门外正常打开房门。

其中所述分离器4的一端面设有凹槽43,所述凹槽43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楔形部431,若干个第一楔形部431首尾相连圆周分布,所述单向平面齿轮2的一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楔形部21,若干个第二楔形部21首尾相连圆周分布,当分离器4和单向平面齿轮2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楔形部431和第二楔形部21可相扣合,实现分离器4和单向平面齿轮2相扣合,当分离器4和单向平面齿轮2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楔形部431和第二楔形也会相互分离,使得单向平面齿轮2无法带动分离器4旋转,来实现分离器4相对单向平面齿轮2靠近或者远离,能实现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快速的相扣合和分离。

其中所述凹槽43的底部设有导向柱44,所述单向平面齿轮2的一端面设有与导向柱44相配合的导向孔22,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相扣合和分离,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发生偏移。

所述方条1设有安装块11,所述分离器4的另一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安装块11的安装槽45,所述分离器4通过封盖把安装块11固定在安装槽45内,所述安装块11的高度小于安装槽45的深度,并且所述安装块11的端面为圆弧形面,便于安装块在安装槽内转动。

所述安装块1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平面111和第二平面112,当安装块11在安装槽45内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一平面111会与安装槽45的侧壁相抵触,带动分离器4也逆时针旋转,实现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的分离,在复位扭簧作用下,安装块11复位顺时针旋转时,此时第一平面111会与安装槽45的侧壁相分离,当需要解锁时,内执手带动方条1顺时针旋转,所述安装块11在安装槽45内顺时针转动过程中,第二平面112会与安装槽45的侧壁相抵触,带动分离器4也顺时针旋转,实现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重新扣合,避免方条1在复位扭簧作用下复位旋转,安装块11与分离器4发生干涉。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或者房间内无法带动方条1时,使得在门外的人可以进行紧急情况下开启门锁,在所述分离器4的外侧壁设有凸起部46,所述外面板与凸起部46相对应的位置出开设有通孔,置于门外的人只需通过专门工具插入通孔内,通过通孔拨动凸起部46,驱使分离器4转动,使得分离器4在分离轨道槽41和分离导杆5作用下,会朝向单向平面齿轮2移动,使得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相扣合,为了便于拨动凸起部46,可以在所述凸起部46朝向通孔的端面设有若干齿牙。

当分离器4和单向平面齿轮2相扣合时,人们可以在房间外通过外执手,旋转单向平面齿轮2来驱动方条1旋转,驱使安装在方条1上锁体3的锁舌的伸缩,来达到开启门的目的,在房间内可以直接通过内执手直接驱使锁体3的锁舌的伸缩,也可以达到开启门的目的,当人们在房间内时,需要反锁避免外执手开启门时,只需要通过内执手旋转与内执手相连接的方条1,当方条1带动分离器4逆时针旋转,所述分离导杆5的一端部在分离轨道槽41内移动,旋转中分离器4会在分离导轨作用下,会朝远离单向平面齿轮2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分离器4与单向平面齿轮2相分离,单向平面齿轮2无法带动方条1旋转,从而无法驱使安装在方条1上锁体3启闭,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同时只需要通过内执手转动方条1,驱使方条1和单向平面齿轮2分离,实现门内反锁目的,代替在传统门锁上安装反锁装置来实现反锁,结构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