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配件和/或门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703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窗配件和/或门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配件和/或门配件。



背景技术:

用于打开和关闭空间闭锁装置即窗和门的把手形状的配件经常构成为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借助于止挡机构例如管座、基座或此类物固定在窗框上或者门页上,以便通过设置在把手中的从动销,例如一种四边形件,来操作相应的关闭机构。

为防止未授权人员进行操作,已研发出不同的安全设备,主要为按钮锁和通常所说的儿童安全装置。例如DE 295 18 723U1描述了一种配件,所述配件具有位于外部把手上的滑板。需向一侧移动滑板,以便能够将轴向的力施加到加了弹簧的把手颈部上,这样所述把手颈部能够与引导所述四边形件的止挡衬套联接;与其啮合后所述把手才能够偏转。

在其他构造中能够将把手固定在所选择的位置中,例如在90度位置中。为释放这样锁止的把手的旋转运动,首先应操作相应的配件。但是若把手起初没有在给定的角度位置上,那么不能发生锁止并且所述把手—同样在外部作用下—会进行移动。由此产生入侵方法。对于具有将旋转操作转换为推杆的直线运动的传动装置的旋转倾斜部件,当窗户型材从外部被钻孔并且借助于工具通过所产生的孔移动推杆时,锁闭可能无效。当在外部以四边形件的高度钻孔所述框架,然后工具能够接触所述四边形件时,窗户也会被打开。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述四边形件是能够旋转的并且所述配件因此是能够解锁的。

一直对广泛的能够上锁的窗把手尝试解决方法,所述窗把手在锁定状态下不能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需要注意总是锁上把手。对此一般需要一把钥匙,所述钥匙不应随便提供给第三者;然而授权者在使用时难以获取的钥匙造成妨碍,以至于授权者出于方便经常不锁上所述窗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缺点,提供一种更好的把手,所述把手对外部作用有很大抗力并且在房间内部能够很容易操作。除简单的结构外力求低成本的制造和安装。也借助经济的手段实现形状设计、使用方式和/或运动过程方面更大的自由。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以操作关闭机构的窗配件和/或门配件来实现,包括形式为至少一个把手的手柄,所述把手借助于把手颈部轴向固定但能旋转地支撑在止挡体上或中,所述止挡体能够固定在平面承载件上,所述平面承载件尤其是空间闭锁元件如门页、窗框等,所述窗配件和/或门配件还包括嵌入所述止挡体中的或者穿过所述止挡体的多边形件,所述多边形件与所述把手扭转固定地连接以用于操作关闭机构,其中在所述把手和所述多边形件之间设有偶联装置,借助于所述偶联装置能够产生从所述把手到所述多边形件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阻止从所述多边形件到所述把手的扭矩传递,其中所述偶联装置具有两个设置在把手和多边形件之间的携动件,所述携动件能够在相邻的携动面之间的预给定的运动间隙下直接地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偶联件彼此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偶联,使得在所述把手上作用的扭矩能够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上,然而作用在所述多边形件上的扭矩中止多边形件的运动或所述关闭机构的操作,所述携动面至少部分地彼此形状适配,以及其中为中止所述多边形件的运动,在所述至少一个偶联件、把手携动件、多边形件携动件和/或空槽之间能够产生摩擦配合、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

利用这样一种用于窗和/或门的配件,以机械二极管的方式,根据操作方向而定要么允许把手的常规运动要么阻止其反向运动。由此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安全性的显著提高。总体来讲,设计的耗费是低的,使得所述由少量组件组成的装置能够容易制造和安装。

对于形式为至少一个把手的、具有例如构成为滑块的把手部件的配件,所述把手部件轴向固定但横向可移动地支撑在一个壳体、止挡体上或中,所述止挡体能够固定在一个平面承载件上,尤其是空间闭锁元件上,如门页、窗框或类似物,所述配件具有横向于所述止挡体设置的从动元件,所述从元件固定地与所述把手连接以用于操作关闭机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出,在把手和从动元件之间存在偶联装置,通过所述偶联装置,根据力作用在把手上还是从动元件上,能够释放或阻止把手运动。由于这样的装置通常是可移动的并且尤其也是能够直线移动,很明显此处并没有对旋转元件的限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细节和优点从根据附图的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得到。附图示出;

图1是配件的止挡体的仰视图;

图2是其他实施方案中可对照的仰视图;

图3是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的仰视图;

图4旋转把手的部分剖面的斜视图;

图5a,5b分别是所述窗把手构件的俯视和仰视的分解斜视图;

图6a至6c是一个其他实施方案的仰视图,分别在静止状态下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下;

图7a至7c是其他一个实施方案中配件的俯视图,分别在静止状态下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下;

图8是止挡体中空槽的单独图示;

图9是图8空槽的内环周的展开图;

图10a至10b分别是图7a到7c所述窗把手部件的分解斜视图;

图11a至11c分别是把手的滑块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可看到止挡体20的底面,所述止挡体借助于钻孔的凸轮23能够止挡在窗表面上或者门表面上(此处未示出)。四边形件30位于中心,所述四边形件能够围绕着和(此处未示出的)把手相同的轴线旋转,所述把手抗扭地与把手携动件15连接。四边形携动件35抗扭地与所述四边形件30连接,所述四边形件的主体由所述把手携动件15同中心地包围。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是偶联装置K的组成部分,所述偶联装置能够产生从所述把手到所述多边形件30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中止从所述多边形件30到所述把手的扭矩传递。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借助凸起33到达所述止挡体20的底部中的圆柱形的空槽24的内壁44上。

片簧40的主体贴靠在所述内壁44上并且同时包围所述把手携动件15。借助至端部的预定的小的距离,形成携动面17,所述弹簧40设有角端42,所述角端与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的所述凸起33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在示出的静止位置中位于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所述携动面17和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的携动面37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携动面17,37至少部分地彼此形状适配。

若旋转把手连同把手携动件15,那么一个携动面17会接触弹簧端部42。由此拉动弹簧端部,使得弹簧直径变小。所述之前配合精准的弹簧40现在能够稍微地沿所述内壁44运动。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进一步旋转下所述所提到的弹簧端部42被移动到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的所述携动面37上,由此旋转运动通过所述凸起33和携动件35被传递到所述四边形件上。基于形状适配确保最优的力传递。因此所述片簧40用作为偶联件,也就是说,所述片簧偶联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使得只要所述携动面17移动所涉及的弹簧端部42以及移动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作用在所述把手上的扭矩传递到所述多边形件30上。所述把手能自由转动。

然而当扭矩首先作用在所述四边形件30上时,所述携动件凸起33的携动面37紧靠所述弹簧40的相对应的角端42。所述弹簧由此在直径中扩大,即在相对应的所述弹簧端部42被微小地压缩时。因此所述弹簧40抵靠所述内壁44而卡紧,其结果是旋转运动立即并且完全被制止。

显而易见,所述把手携动件15、所述弹簧40和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对称于所述止挡体20的纵向中心L构建和设置,使得确保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功能独立性。此外重要的是位于两个携动件15和35之间的预定的旋转角间隙B,由位于携动面17和37之间的间隔和形状适配来确定该旋转角间隙,所述间隔应大于位于中间的所述弹簧元件42的厚度。借助这种尺寸,能够(在旋转角间隙B的范围内)旋转一个携动件,而不会将旋转运动传递到另一携动件上,其中但是会作用在作为偶联件的所述弹簧40上。弹簧通过摩擦配合——从所示出的静止位置出发——在一个方向上夹紧并且在相反方向上松开。

由附图2可知一种用于旋转把手的机械二极管的另外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偶联装置K的两个携动件35和15也围绕与四边形销30同中心的轴线能够旋转地设置。在环周方向上其间是偶联件36,例如两个辊销形式的偶联件,所述辊销分别由压力弹簧38彼此压开。所述双壳地构成的把手携动件15在每个壳体上具有中间件50,所述中间件具有弓形的翼52,所述翼的周向端部具有或形成推移面19。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所述推移面19成对、彼此相对、以一个角度倾斜且向内朝向多边形件30地定向。

所述携动件15,35还具有接合件,所述接合件构造成切入部51以及相应的凹部56,并且以旋转角间隙B彼此设置成,使得在所示出的静止状态下所述形状适配的携动面17或37呈锐角地彼此间隔。在所述辊销36之间的所述弹簧38沿着连接片46被引导,所述连接片沿着所述空槽24的内壁44延展。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所述弓形的翼52的端面19之间对称设置的所述连接片46会防止所述弹簧38在旋转运动期间在外部,即在所述空槽24上或在所述内壁44上的摩擦;这有助于窗把手的灵活性。

如附图2所示,在中间没有偶联件的情况下,所述携动件15,35的形状构造允许双方旋转运动的传递。然而在与四边形携动件35上的楔形面39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面17,37之间的旋转角间隙B确定下面所述的功能。

所述偶联件36位于大约梯形的基本形状的间隙55中,所述间隙由圆柱形的内壁44,所述推移面19以及所述楔形面39限定,并且所述间隙向弹簧38扩大。弹簧导致每对所述两个辊销36中的每一个始终尽可能远地被压入所述楔形的间隙55中。

若现在移动所述把手以及所述把手携动件15,那么可以首先在没有将旋转运动传递到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上时,实现所述携动面17,37之间的间隔跨接。所述弓形的翼52的所述推移面19克服所述弹簧38的力挤压相邻的辊销36并且将所述辊销以相切于所述环面44的方式从所述楔形间隙55中挤压出去。所述偶联件36在扩大的区域55中能自由移动。紧接着所述两个相对彼此可旋转的携动件15和35的所述携动面17和37相接触,由此外部的携动件15的进一步的旋转运动完全传递到内部的携动件35上。在所述弹簧38的相对端部上的所述辊销36通过在旋转运动时在所述内壁44上产生的摩擦同样从那里的所述楔形间隙55中移出。由此两个偶联件36自由移动。所述窗把手的旋转无阻碍地传递到所述四边形销30上。

与此相反若扭矩首先仅触及所述内部的携动件35,那么其楔形面39会作用在相应的辊销36上。辊销上的作用力基于所述的几何条件具有一个很小的切向分量的以及一个很大的轴向分量。由此所述辊销36被垂直朝向于所述内壁44的较大的力挤压,结果为,产生的强大的摩擦会阻碍旋转运动。显而易见,所述四边形销30的直接或间接的旋转在所述旋转角间隙B跨接后引起所述或每个偶联件36的夹紧并由此使进一步的旋转立即停止。

这可能是有利的,所述空槽24/44至少在边缘侧设置一种材料,所述材料相比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以及所述偶联件36的材料具有更大伸缩性。由此在旋转所述内部携动件35时挤压所述被驱动的辊销36至所述内壁44中,由此得到一种形状配合,所述形状配合允许四边形携动件35上更大的扭矩负载。

图3示出了一种类似于图2、但结构简化的另一实施例。此处只有一个在侧部安装的辊销对36,所述辊销对通过所述压力弹簧38加载并且在旋转所述把手携动件15时始终保持在楔形间隙55的较大的区域中,所述间隙在所述内壁44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的相对的边界之间借助其楔形面39形成。把手运动能够无阻碍地进行,而在作用于四边形件30时通过一起运动的多边形件携动件35在克服所述旋转角间隙B后相反地仅实现闭锁。通过门或者窗的作用侧的扭矩作用引起的所述内壁44的一种依赖于材料的持续变形作为把手操作的功能障碍对于使用者来说能感觉到。同时这也是进行所述把手10的替换、至少所述把手的“内部结构”和/或另外的安全措施的替换的标志。

图4的斜视图示出了一种局部剖面形式的把手10,所述把手10具有把手颈部12和凹部16,所述凹部轴向地作为螺纹孔14延伸。止挡体20具有导向轴套22以及钻孔的凸轮23,所述凸轮用于容纳固定螺钉26(为简单起见,未示出固定螺钉的螺纹)。所述挡板件20由盖板或覆盖帽21覆盖,所述盖板或所述覆盖帽经由压力弹簧13相对于把手颈部底侧可提起地支撑。所述止挡体20同中心于导向轴套22地在底侧上具有一个设有凹陷部86的空槽84,所述空槽形状配合地容纳卡环25形式的嵌入体88。在所述卡环内构成有空槽24,用于可旋转地容纳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抗扭地与多边形件(此处为四边形件)30连接。此外该多边形件30具有一个横孔32,所述横孔容纳止动销34,所述止动销横穿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辊销或滚柱36成对布置地保持在多边形件携动件35中或多边形件携动件35上的环周侧;优选地为4对,其中在每两个辊销36之间分别具有一个压力弹簧38。

所述把手携动件15借助于头部部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可旋转地在导向轴套22中被引导并且在端侧与所述把手颈部12中的凹部16形状配合。埋头螺钉18通过嵌接所述把手颈部12的螺纹孔14将所述把手携动件15固定所述把手10中,更确切地说,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上构成的环形法兰54的上侧可滑动地贴靠在所述止挡体20内部。所述环形法兰54背侧具有凸肩45,所述凸肩同中心地环绕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所述凸肩45的相应于所述辊销36的周向端部形成所述推移面19,所述推移面此处同样以一定角度倾斜地向内朝向多边形件30定向。

可看到,图示例中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具有四个轮辐形式的臂,所述臂具有用于滑动配合在所述卡环25中的周向倒圆部。凹部56借助于所述楔形面39与这些臂相连接,一旦消除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和所述把手携动件15之间预定的旋转角间隙B,所述楔形面就会同成对地加了弹簧的所述辊销36一起如上所述地引发自锁。

图5a以俯视的分解斜视图示出这样一种把手的组成部件,同时图5b展示了仰视的相应的斜视图。由此可知,在安装完单个部件后通过底板28能够锁住所述止挡体20,所述底板的支撑螺栓29能够锁止在所述止挡体20的相应的锁止孔49中。

图4或5a和5b中装置的功能基本上对应图2和图3的装置,当然在图2和图3中能通过摩擦配合与把手的任何优选位置无关地实现自锁。

由图6a到6c的仰视图可得知根据本实用新型配件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圆柱形空槽24内的把手携动件15同中心地包围四边形携动件35,然而在静止状态下(图6a)所述携动件15,35的侧面的携动面17,37不进行接触。与此处未示出的把手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双壳的把手携动件15具有中部部分50,所述中部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四边形件30的切入部51,所述四边形件轴向深入地位于内部的携动件35中,所述携动件设有与切入部51形状相似的凹部56。弓形的翼52连接到所述中部部分50上,翼的端部具有或构成推移面19,其中推移面以一个角度倾斜地向内朝向多边形件30定向。在所述推移面19之间设有单独的辊销或者滚柱36,在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中对所述辊销或者滚柱配设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同样形状的凹入部31。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两个半部的所述中部部分50引导压力弹簧38以及锁止球47,所述锁止球47具有与所述辊销36相同的外直径。锁止球通过弹簧38被加载在空槽24的内壁44上,在所述空槽内以相同间隔,优选地分别以90度角引入空槽或锁止凹陷部27。

图6b示出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中此装置通过所述把手以及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运动相对于上面所描述的位置向左旋转。此时,锁止球47通过空槽27的角区域的作用在贴靠在所述内壁44上的情况下向内移动,而所述辊销或偶联件36与把手携动件15的向内倾斜地指向旋转轴线D的推移面19相接触,在圆形轨道上沿着所述内壁44移动。若所述偶联件36之前处于空槽27中,基于所述推移面19的定向和所述空槽27的角构型,确保所述把手携动件15使所述辊销36离开所述锁止凹陷部27。

同时所述辊销36进入到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的凹入部31中,使得所述四边形携动件与所述把手携动件15强制偶联并被携动。被向内挤压的球47沿着所述内壁44滚动。

若尝试从按照图6a所示的静止位置起使四边形件30旋转(图6c),那么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的所述凹入部31的角区域会径向向外移动所述辊销36。所述辊销36到达所述止挡体20的所述空槽27中并且直接阻隔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任何进一步的运动。显而易见,所述四边形件30仅能够转过小的角度范围,所述角度范围由旋转角间隙B限定,直至所述自锁抑制每次进一步的旋转。此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这里在图示锁止位置中或借助图示锁止位置实现针对外部操作的保护。

为在所述把手10的图示锁止位置之外也能够阻止从所述多边形件30到所述把手10的扭矩传递,图7a到7b的结构形式设有一种空槽24,所述空槽具有四个锁定凹陷部66和四个锁止凹陷部67,具体如图8所示,所述锁定凹陷部和锁止凹陷部相对于所述把手10和所述携动件15,35的旋转轴线D成点对称并且优选地相对于所述止挡体20的纵轴线和横向轴线L、Q分别以30度角和60度角设置。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之间设置的偶联件36构成为锁销。借助压力弹簧68和锁止销47实现锁紧以用于找出所述窗配件的显著的位置,锁止销通过弹簧力被压在所述空槽24的内侧面44上或者被压入相同形状的锁止凹陷部67。从所述显著的位置起的所述把手的旋转引起所述锁止销47克服弹簧68的力从所述锁止凹陷部67中移出并且对于使用者来说扭矩增加。所述锁止销47的长度选择为,使得所述锁止销仅能够被挤压进锁止凹陷部67而不能够挤压进锁定凹陷部66中。对此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锁止凹陷部67相比所述锁定凹陷部既具有更大的直径也具有更大的长度尺寸。这同样的也适用于锁销36和锁止销47。由此确保,仅在所述把手/配件的显著的位置中对于使用者来说能感觉到增大的扭矩。而所述锁销36基于其尺寸大小既能够移入锁定凹陷部66又能够移入锁止凹陷部67。

图7a示出在所述把手的显著的位置中的装置。所述锁止销47通过弹簧力挤压进所述锁止凹陷部67中。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本身具有两个凹入部31,所述凹入部分别容纳偶联件36。偶联件以尽可能小运动间隙位于所述构成双壳的把手携动件15的两个推移面19之间,所述把手携动件15位于图8所示的起始点S处,使得在旋转所述把手携动件15时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的所述凹入部31和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所述推移面19之间产生形状配合。同样此处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所述推移面19以一定角度倾斜地向内朝向多边形件30定向。由此,除了由部件制造公差所引起的旋转角间隙,在两个携动件15,35之间不存在旋转角间隙。

在多边形件携动件35中对于每个偶联件36在盲孔71中固定一个压力弹簧70,相比用于锁止销47的弹簧68所述压力弹簧70的弹簧力较小。所述偶联件36通过弹簧力被挤压在所述空槽24的所述内壁44上或被挤压进凹陷部66,67中。由此确保,所述偶联件36在任何时候会自动移动至所述凹陷部66,67中。

在另一(未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偶联件36径向向外定向地由弹簧力加载,其中所述弹簧力由一个共同的弹簧70产生,所述弹簧径向穿过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或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由于对于这种结构形式所述偶联件同时用作为锁止元件,因此能够放弃使用额外的锁止销47和弹簧68。由此所述配件的结构得以简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若以符合功能的方式来操作把手,那么所述把手携动件15的向内倾斜定向的所述推移面19在一个圆形轨道上驱动所述偶联件36。在凹陷部66,67外部,尤其在所述把手的显著的位置中,所述偶联件36始终引起所述两个携动件15,35之间的形状配合,由此旋转运动无间隙地通过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传递到所述多边形销30上。所述把手的显著的位置对应于已连接的窗配件的显著的位置;因此通过无间隙性确保推杆的无瑕疵的定位以及窗的无故障的功能。

若在旋转运动期间将偶联件36挤压进所述锁定凹陷部66或锁止凹陷部67中,那么所述形状配合被取消并且在两个携动件15,35之间以及相应的在把手和多边形销之间就会产生旋转角间隙。然而通过所述把手的进一步旋转,偶联件36经由所述凹陷部66,67的用作功能面69的端部边缘或者面从所述凹陷部再次挤出,使得紧接着再次建立形状配合。在所述把手显著的位置之间短时间出现的旋转角间隙对窗的功能并非是不利的,因为所述显著的位置无间隙地传递到所述窗配件上。

在入侵情况下,所述把手的所述偶联装置K从多边形销30起被加载有扭矩。若窗把手在显著的位置中,如图7a所示,那么多边形件携动件35能在克服锁止扭矩后旋转。若到达如图7b中的位置,会通过压力弹簧70的弹簧力将偶联件36挤压进锁止凹陷部67中或者如图7c所示的锁定凹陷部66中,也就是说,所述锁止凹陷部67满足作为锁止凹陷部和锁定凹陷部的双重功能。两个携动件15,35之间的所述偶联件36的形状配合取消并且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0相对于所述把手携动件继续旋转。通过所述凹入部3及其作为功能面起作用的角区域39的推移,将所述每个偶联件36固定地挤压进锁定凹陷部66或者锁止凹陷部67中并且在进一步的旋转运动时不再能够向内返回到凹入部31中。现在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所述止挡体20的空槽24中的凹陷部66或67之间形成形状配合。若在所述把手携动件15和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的所述形状适配的携动面17,37之间存在的旋转角间隙这样大,使得两个携动件15,35的所述携动面17,37彼此接触,那么把手携动件15同样一同转动一定程度。然而通过所述偶联件36实现的把手携动件15和止挡体20之间的形状配合,阻止所述两个携动件15,35进而多边形销30的进一步旋转。该窗的擅自打开是不可能的。

所述自锁的所描述的形状配合的方案不需要很高的部件尺寸精确度,但是在所述把手的功能以及锁止位置之外始终确保在从所述多边形销到所述把手的扭矩传递时的有效的锁定功能。在所述把手的锁止位置中或锁止位置附近不存在把手和多边形销之间的旋转角间隙,使得能够有效避免配件的故障。有效地防止制造部件时的高成本。图10a以俯视的分解斜视图示出这样配件的组成部件,而图10b示出仰视的相应的斜视图。由此可知,所述偶联装置K能够在一个单独的嵌入体88中构成。由此该嵌入体具有一个圆柱形的空槽24,所需要的锁定凹陷部和锁止凹陷部27,66,67设置在空槽的内环周44上。所述嵌入体嵌入到所述止挡体20中的一个形状相同的容纳部89中并且向下封闭挡件体。因此不再需要底板28。所述偶联装置能够以简单和便捷的方式预安装并且接着嵌入到所述止挡体20中,这对制造成本产生有利影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另外一个非常有利的配件中规定,多边形件8沿着所述把手6的所述旋转轴线D能纵向移动地但无相对转动地在偶联装置10中被导向。

在偶联装置中能纵向移动地但无相对转动地被引导的多边形件在安装配件时自动的匹配所述分别给出的窗或门的框架厚度或者型材厚度,而不必存在具有不同长度的、必须被适当选择并且被相应嵌入的多边形销。所述配件的操作因此得以明确简化。不再需要保存多种不同长度的四边形件。此外确保,所述多边形件始终精准地嵌进窗或门的机械装置中,使得所述窗或所述门能够可靠地被操作。运行安全性明显提高。安装时尤其是在现场通过装配工造成的失误能够有效地避免。同时由于偶联装置的功能是完全保留的,因此在所述把手和所述多边形件之间构成的偶联装置提供保护以防止外部的未授权入侵。

为了能够自动匹配长度,所述多边形件8能够优选克服弹簧力纵向可移动地在所述偶联装置10中运动。所述弹簧在朝向窗或门持久挤压所述多边形件,使得多边形件能够安全可靠地嵌接进窗或门的机械装置中。当销太长时并且在安装时所述销——优选穿过所述偶联装置——向回移动到所述把手中时,同时所述弹簧弯曲。所述多边形件通过压力弹簧支撑在所述把手内是有利的。

所述偶联装置K的所述偶联件36能够构造成辊销、圆销、球或其他形式。就所述止挡体20的所述内壁44设有空槽27而言,该空槽具有适宜的与所述偶联件36匹配的形状;例如也能够通过图5a、图5b中的卡环25的交换来移动滑块或把手携动件15(图11b),那么球47会解除锁止,其中所述压力弹簧38被压缩,并且所述锁销36沿着壳体的内测滑动或滚动。可看到,所述壳体或止挡体20内的所述滑块可自由移动。

然而若力作用通过所述四边形件30作用在所述四边形携动件35上,那么所述四边形携动件以其作为楔形面起作用的角区域将所述锁销36向上提高到锁定槽27中。因此滑块携动件15被锁止在其通过锁止球47开始早已给出的位置中并且所述把手不能够移动(图11c)。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的任一种,而是能够以多种方式加以改变。因此抵抗来自外部的不期望的力作用的自锁能够通过摩擦配合、形状配合或者其组合借助偶联件或偶联元件在空槽24上或空槽24中的不同布置来实现。为此,所述空槽能够具有摩擦面和/或凹槽或凹陷部,其借助偶联件支持形状配合或者在任何情况下引起形状配合。互换地在空槽24上或中布置凸起或凸台,而在“内部”的携动件35上设置相对应的空槽,例如锁定槽,也在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内。可以设想可倾斜地支撑的锁止元件,其嵌接到在所述空槽24的所述内环周44中构成的齿结构中。例如定位凸起代替所述辊销或圆销36在弹簧负载下支撑在所述多边形件携动件35的外周中。锁止和偶联元件的数量可根据所述把手10和其止挡体20的构造来变化,所述锁止和偶联元件通常也能具有与圆柱和球的构型不同的形状。

同样根据负载情况能在结构上的规定偶联件36的“径向”锁止路径。在空槽和相应的携动连接件之间的偶联件的楔入、夹紧或者制动是重要的。

附图标记清单

B 运动间隙/旋转角间隙

D 旋转轴线

K 偶联装置

L 纵向中心/纵向轴线

Q 横向轴线

S 起始点

10 把手

12 把手颈部

13 压力弹簧

14 螺纹孔

15 把手携动件

16 凹部

17 携动面

18 (埋头)螺钉

19 推移面

20 止挡体

21 盖板/覆盖帽

22 导向轴套

23 凸轮

24 空槽

25 卡环

26 固定螺钉

27 空槽/锁定槽

28 底板

29 支撑螺栓

30 多边形件/四边形件

31 凹入部/容纳槽

32 横孔

33 凸起

34 止动销

35 多边形件携动件

36 偶联件/辊销/锁销

37 携动面

38 压力弹簧

39 面

40 偶联件/片簧

42 角端/弹簧端部

44 内壁

45 凸肩

46 连接片

47 锁止球

48 锁止槽

49 锁止孔

50 中部部分

51 切入部

52 翼

54 环形法兰

55 区域/间隙

56 凹部

57 凹部

66 锁定凹陷部

67 锁止凹陷部

68 压力弹簧(锁止)

69 功能面/侧板

70 压力弹簧(锁定装置)

71 钻孔

84 空槽

86 凹陷部

88 嵌入体

89 容纳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