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用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971阅读:3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线用墨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线用墨斗。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尤其是木工作业时经常会用到放线用墨斗,一般都是采用手摇式,放线速度比较慢,压墨效果不理想,并且很容易伤到墨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放线速度快,压墨效果好的一种放线用墨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放线用墨斗,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外侧固定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轴与设于齿轮箱外的摇柄连接,所述被动齿轮转轴横穿过架体,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的直径,所述被动齿轮转轴上套设有绕线筒,所述架体中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设有限位柱,所述架体的另一端设有墨盒,所述墨盒沿墨斗延伸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线孔及出线孔,所述墨盒盖体上方设有压墨装置,所述压墨装置包括压墨按钮,位于压墨按钮下方且穿过盖体的螺栓,套设于螺栓上的缓冲弹簧及固定于翻盖的内侧且与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墨盒内设有压墨区,所述压墨区铺设有弹性胶垫,所述螺栓的端部设有与压墨区配合的弹性压墨垫。

所述进线孔及出线孔为塑胶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放线用墨斗,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外侧固定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轴与设于齿轮箱外的摇柄连接,所述被动齿轮转轴横穿过架体,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的直径,这样设置,可以加快放线速度,所述被动齿轮转轴上套设有绕线筒,所述架体中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设有限位柱,这样当放线时墨线沿着既定的方向运动,防止发生绞线,并且防止墨线在进线孔及出线孔处磨损,所述墨盒盖体上方设有压墨装置,所述压墨装置包括压墨按钮,位于压墨按钮下方且穿过盖体的螺栓,套设于螺栓上的缓冲弹簧及固定于盖体的内侧且与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墨盒内设有压墨区,所述压墨区铺设有弹性胶垫,所述螺栓的端部设有与压墨区配合的弹性压墨垫,当需要压墨时,只要用手旋转压墨按钮,螺栓就会带动弹性压墨垫向下运动至压墨区进行压墨,非常方便,且压墨效果好,所述进线孔及出线孔为塑胶线孔,这样可以防止墨线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架体,2. 齿轮箱,3. 被动齿轮,4. 主动齿轮转轴,5. 主动齿轮,6. 摇柄,7. 限位柱,8. 导向杆,9. 进线孔,10. 压墨区,11. 出线孔,12. 墨盒,13. 弹性压墨垫,14. 缓冲弹簧,15. 压墨按钮,16. 螺栓,17. 螺母,18. 绕线筒,19. 被动齿轮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放线用墨斗,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外侧固定有齿轮箱2,所述齿轮箱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5及被动齿轮3,所述主动齿轮转轴4与设于齿轮箱外的摇柄6连接,所述被动齿轮转轴19横穿过架体,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的直径,所述被动齿轮转轴上套设有绕线筒18,所述架体中部设有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两端设有限位柱7,所述架体的另一端设有墨盒12,所述墨盒沿墨斗延伸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线孔9及出线孔11,所述墨盒盖体上方设有压墨按钮15,所述压墨按钮包括穿过盖体的螺栓16,套设于螺栓上的缓冲弹簧14及固定于盖体的内侧且与螺栓配合的螺母17,所述墨盒内设有压墨区10,所述压墨区铺设有弹性胶垫(未示出),所述螺栓的端部设有与压墨区配合的弹性压墨垫13。

所述进线孔及出线孔为塑胶线孔。

由于一种放线用墨斗,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外侧固定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轴与设于齿轮箱外的摇柄连接,所述被动齿轮转轴横穿过架体,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被动齿轮的直径,这样设置,可以加快放线速度,所述被动齿轮转轴上套设有绕线筒,所述架体中部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设有限位柱,这样当放线时墨线沿着既定的方向运动,防止发生绞线,并且防止墨线在进线孔及出线孔处磨损,所述墨盒盖体上方设有压墨装置,所述压墨装置包括压墨按钮,位于压墨按钮下方且穿过盖体的螺栓,套设于螺栓上的缓冲弹簧及固定于盖体的内侧且与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墨盒内设有压墨区,所述压墨区铺设有弹性胶垫,所述螺栓的端部设有与压墨区配合的弹性压墨垫,当需要压墨时,只要用手旋转压墨按钮,螺栓就会带动弹性压墨垫向下运动至压墨区进行压墨,非常方便,且压墨效果好,所述进线孔及出线孔为塑胶线孔,这样可以防止墨线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