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装置及带有该滑轮装置的推拉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76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滑轮装置及带有该滑轮装置的推拉门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的零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滑轮装置及带有该滑轮装置的推拉门窗。



背景技术:

在推拉门窗设计中,为了增加采光面积以及美观,通常会增大门扇规格,导致滑轮承载性能日趋变大;其次,在实际安装施工中,型材下方内左右两端的滑轮与型材均为刚性连接,在调节过程中难以实现同步调节,容易出现高低不平,导致扇材倾斜,增加了施工难度;再者,实际安装施工中,门窗抬入框后还需要调节滑轮高度来调整型材下方与滑轨的搭接量,而由于门窗的重力作用,使得调节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现同步调节且有效保证每个滑轮均匀受力的滑轮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滑轮装置的推拉门窗。

一种滑轮装置,其设置于推拉门窗的扇体与框体之间,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缸、调节组件以及滑轮组件,所述第一压力缸设置于所述扇体上且包括第一密闭缸体、驱动活塞以及第一调节活塞,所述驱动活塞的一端滑动收容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内,并将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分隔形成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一腔及未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二腔;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外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调节活塞的一端滑动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滑轮组件连接第一调节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外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缸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驱动活塞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滑动收容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内;所述第二开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上,所述第一调节活塞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滑动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活塞沿所述扇体相对所述框体的推拉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内,所述第一调节活塞沿垂直所述扇体相对所述框体的推拉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所述驱动活塞外露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的一端沿所述驱动活塞相对所述第一密闭缸体滑动方向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并与所述驱动活塞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活塞提供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节件配合的挡块,所述第一压力缸包括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连接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开设有安装孔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直槽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驱动活塞滑动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收容部的两端并与所述驱动活塞上所述调节孔对准连通,所述直槽腔沿垂直所述安装孔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上,且贯穿连通于外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所述调节件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驱动活塞螺纹驱动连接,所述挡块收容于所述直槽腔内并沿所述驱动活塞的移动方向抵挡于所述调节件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的一端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壳体、滑轮、连接件、连接块、滑轮轴以及中间轴,所述滑轮包括两个,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中间孔及对称位于所述中间孔两侧的两个边孔,两个所述滑轮分别通过所述滑轮轴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孔内,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所述中间轴铰接于所述中间孔内,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调节活塞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二压力缸及连接管,所述第二压力缸包括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二密闭缸体及第二调节活塞,所述第二密闭缸体上开设有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滑轮组件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二调节活塞连接,所述第一密闭缸体上开设有连接所述第一腔的第五开口,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密闭缸体上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二密闭缸体上所述第三开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一腔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活塞与所述第一腔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且所述驱动活塞与所述第一腔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调节活塞与所述第二密闭缸体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填充于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密闭缸体内的流体介质均为液压油。

一种推拉门窗,其包括扇体、滑动装置以及框体,所述滑动装置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扇体与所述框体之间,且所述滑动装置为上述所述的滑轮装置。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轮装置及推拉门窗中,滑轮组件与设置于第一腔内的第一调节活塞连接,通过调节组件对驱动活塞相对第一密闭缸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改变第一腔体积,从而位于第一腔内第一调节活塞在流体介质的作用下带动滑轮组件相对第一密闭缸体移动,进而调节滑轮组件的高度。如此,一方面在滑轮组件与扇体之间设置第一压力缸,滑轮组件可被同步同量调节,保证受力均匀且调节高度一致,避免高低不均;另一方面,在将门窗抬入框后可直接通过调节组件对滑轮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调整扇体与框体的搭接量,调节省力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滑轮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滑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滑轮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滑轮装置100设置于推拉门窗的扇体与框体之间,用于实现扇体沿框体滑动。滑轮装置100包括第一压力缸10、调节组件30以及滑轮组件50。

第一压力缸10包括第一密闭缸体11、驱动活塞13以及第一调节活塞15。驱动活塞13的一端滑动收容于第一密闭缸体11内,并将第一密闭缸体11分隔形成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一腔110及未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二腔112。调节组件30连接驱动活塞13位于第一密闭缸体11外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活塞13沿第一密闭缸体11滑动的驱动力。第一调节活塞15的一端滑动收容于第一腔110内,滑轮组件50连接第一调节活塞15位于第一密闭缸体11外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腔110和第二腔112均为体积大小变化的动态腔,其由驱动活塞13位于第一缸体11内的一端相对第一缸体11的位置而定,以实现第一密闭缸体11内压力大小的动态变化;即当驱动活塞13相对第一缸体11缩入时,第一腔110的体积变小,第二腔112的体积增大,第一密闭缸体11内压力增大;而当驱动活塞13相对第一缸体11伸出时,第一腔110的体积增大,第二腔112的体积变小,第一密闭缸体11内压力减小。

如上所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滑轮装置100中,滑轮组件50与设置于第一腔110内的第一调节活塞15连接,通过调节组件30对驱动活塞13相对第一密闭缸体11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改变第一腔110体积,从而位于第一腔110内第一调节活塞15在流体介质的作用下带动滑轮组件50相对第一密闭缸体11移动,进而调节滑轮组件50的高度。如此,在将门窗抬入框后可直接通过调节组件30对滑轮组件50的高度进行调节,以调整扇体与框体的搭接量,调节省力且方便;另一方面采用压力缸的形式对滑轮组件50进行调节时,滑轮组件50可被同步同量调节,保证受力均匀且调节高度一致,避免高低不均。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填充于第一腔110内的流体介质为液压油,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于第一腔110内的流体介质亦可为高压气体,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压力缸1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扇体下方,其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7及第二开口19。驱动活塞13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17滑动收容于第一密闭缸体11内,且其延长方向的两端抵顶于第一密闭缸体11的内腔壁上,以将第一密闭缸体11分隔形成有油的第一腔110和无油的第二腔112。第二开口19贯穿设置于第一腔110上,匹配数量的第一调节活塞15的一端一一对应地通过第二开口19滑动收容于第一腔110内,以当第一腔110体积变化时在其内流体介质的作用下相对第一密闭缸体11伸缩。

优选地,驱动活塞13沿扇体相对框体的推拉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密闭缸体11内,第一调节活塞15沿垂直扇体相对框体的推拉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腔110内,以便于操作人员对与驱动活塞13连接的调节组件30进行调节操作,实现第一调节活塞15带动滑轮组件50沿垂直扇体相对框体的推拉方向升降,以对扇体与框体搭接量进行调节。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活塞13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密闭缸体11内,第一调节活塞1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腔110内。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活塞13与第一调节活塞15两者之间的设置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两者可平行设置等,在此不作限定。

调节组件30包括调节件31,驱动活塞13外露于第一密闭缸体11的一端沿驱动活塞13相对第一密闭缸体11滑动方向开设有调节孔130,调节件31的一端穿设于调节孔130内并与驱动活塞13连接,用于为驱动活塞13提供驱动活塞13沿第一密闭缸体11滑动的驱动力。

请具体参看图1,进一步地,调节组件30包括与调节件31配合的挡块33,第一压力缸10包括与第一密闭缸体11连接的收容部12,收容部12位于第一密闭缸体11外露有驱动活塞13的一侧,且收容部12开设有安装孔121及与安装孔121连通的直槽腔123。安装孔121沿驱动活塞13滑动方向贯穿开设于收容部12的两端并与驱动活塞13上调节孔130对准连通。直槽腔123沿垂直安装孔121的方向设置于收容部12上,且贯穿连通于外部与安装孔121之间。调节件31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安装孔121内并通过调节孔130与驱动活塞13螺纹驱动连接,挡块33收容于直槽腔123内并沿驱动活塞13的移动方向抵挡于调节件31收容于安装孔内121的一端外。

请具体参看图2,调节件3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的杆部穿过安装孔121螺纹连接于调节孔130内,调节螺钉的头部收容并限位于安装孔121内。挡块33沿垂直安装孔121的方向收容于直槽腔123内,并抵挡于调节螺钉头部远离杆部的末端。挡块33收容于安装孔121内的一端开设有与安装孔121连通的配合孔330,配合孔330的孔径小于调节螺钉中头部的外径而大于调节工具(例如,用于旋转调节螺钉的起子)的外径。此时,调节螺钉被限位于挡块33与安装孔121之间可转动而无法沿轴向移动,操作人员通过调节工具穿过配合孔330抵顶于调节螺钉的头部以旋转调节螺钉,驱动活塞13在其与调节螺钉中杆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杆部移动,从而改变第一腔110体积的大小,实现对第一腔110内压力大小进行调节。采用转动调节螺钉带动驱动活塞13沿调节螺钉杆部移动的调节方式,有利于减小调节时的操作空间(由于调节螺钉无需移动而只需原地转动即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请具体参看图1,滑轮组件50包括壳体51、滑轮53以及连接件55,滑轮53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51上,连接件55连接于壳体51与第一调节活塞15之间,用于实现滑轮53与第一调节活塞15的连接。具体地,滑轮组件50包括连接于连接件55与壳体51之间的连接块57、滑轮轴58以及中间轴59。滑轮53包括两个,壳体51上开设有中间孔510及对称位于中间孔510两侧的两个边孔512。两个滑轮53分别通过滑轮轴58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边孔512内,连接块57的一端通过中间轴59铰接于中间孔510内,连接块5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5与第一调节活塞15连接。如此,将滑轮组件50分块式设计,有利于后续分块式拆分维护。更具体地,连接件55为螺纹连接于连接块55与第一调节活塞15之间的螺栓。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55可为其它连接部件,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滑轮组件50还包括滑轮垫56,滑轮垫56设置于滑轮53与滑轮轴58之间,用于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压力缸10包括一个驱动活塞13及与驱动活塞13配合的两个第一调节活塞15,对应地,第一开口17为用于收容驱动活塞13的一个,第二开口19为用于收容第一调节活塞15的两个,滑轮组件50为分别与两个第一调节活塞15连接的两组。如此,操作人员可通过对驱动活塞13的操作可同时进行两个第一调节活塞15的调节,以实现两组滑轮组件50高度的同步调节,调节方便快捷。

请参看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滑轮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压力缸20以及连接管40。第二压力缸20包括填充有流体介质的第二密闭缸体21及第二调节活塞23。第二密闭缸体21上开设有第三开口212及第四开口214。数量匹配的滑轮组件50通过第四开口214一一对应的与数量匹配的第二调节活塞23连接。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密闭缸体11上开设有连接第一腔110的第五开口18,连接管40连通于第一密闭缸体11上第五开口18与第二密闭缸体21上第三开口212之间,实现第一密闭缸体11与第二密闭缸体21等压连通。如此,当通过伸缩驱动活塞13时,即可同步调节设置于第一密闭缸体1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调节活塞15,亦可同步调节设置于第二密闭缸体2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调节活塞23,实现对滑轮装置100中第一密闭缸体11和第二密闭缸体21上多个滑轮组件50的同步调节。其中,第五开口18可为独立于第二开口19外,亦可为未设置有第一调节活塞15的第二开口19,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连接管40为橡胶软管。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驱动活塞13与第一腔110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大于第一调节活塞15与第一腔110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且驱动活塞13与第一腔110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大于第二调节活塞23与第二密闭缸体21内流体介质的接触面积,依据等量原理,实现对调节件31调节一小段,滑轮组件50被调节一大段的效率,调节省力,且调节高度精确可控。

优选地,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填充于第二密闭缸体21内的流体介质亦为与第一腔110内相同的液压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该滑轮装置100的推拉门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