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0674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链条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用以拆装链条的手工具结构有关,尤指一种容易携带且使用方便的链条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按,链条为一种在机械中常见的传动工具,透过链条的连结而可使轴与轴之间进行传动。在自行车领域中,是以链条套设在轮轴与曲柄的转轴所设的齿盘,而当曲柄因踩踏动作而带动轮轴转动时,即可透过链条传动而带动轮轴旋转,进而让自行车的车轮在路面行驶。

又,传统自行车使用的链条,是以多数的链节以销件组接构成,若欲拆卸维修或清洗时,必须以专用的工具将销件由二链节间拆离,传统的链条拆装不易,故有改良式可快速拆装的链节出现。

如图21所示,为已用的可快速拆装的链节,主要是于链条9扣合的两端设有二外链板91于对称的两侧,各外链板91分别具有一销件92与一穿孔93,且穿孔93具有一大径段931与一小径段932。

前述链条9两端以二外链板91组装时,各外链板91的销件92置入另一外链板91的穿孔93的大径段931,接着施力以使两侧链节的滚子95相互远离,即可令销件92由大径段931移至小径段932后固定,而完成链条9两端的扣合。

反之,当欲将扣后合的链条9两端拆离时,如图22所示,则需以一钳具96反向靠着前述外链板91两侧链节的滚子95,并对钳具96出力而使两侧链节的滚子95相互靠近,而使销件92由小径段932移至大径段931,即可将销件92由大径段931中退出,以完成链条9两端的拆卸工作。

然而,以骑乘自行车为例,骑乘者都是尽可能的希望能减少其骑乘时的负重,并不可能携带过多或体积较大的工具在身上,因此本案发明人遂于日前针对此一问题提出改良方案,即为一种「链条工具」,是由两个交叉枢接在一起的板型杆件所构成,且每一板型杆件分别包括有一第一端以及一与该第一端相反之第二端,并于第一端设有一可供插入于一链条之链节内的勾部,而于该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由开口,该开口可与另一板型杆件之开口相互扣接,使该板型杆件与另一板型杆件可以其相互扣接处为轴而相对枢摆,并进而即可对快拆式链节进行拆卸工作。惟,上揭链条工具虽确实具有轻便容易携带的优点,然而在实际使用上,由于该二板型杆件仅利用彼此的开口相互扣接在一起,该二板型杆件的开口之间并不具有任何可供定位的结构设计,因此会有该二板型杆件于相互组装扣接后,彼此之间容易分离脱落的问题产生,而不利于使用者的单手操作。

有鉴于此,故本案发明人乃秉于精益求精的精神,经过不断地苦思与试作后,才终于有本发明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链条拆卸工具,其具有可容易携带且便于使用者单手使用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链条拆卸工具,链条是复数对的外链板、内链板和一对快扣链板分别以链轴对接而相连,各链轴设有滚子,所述拆卸工具具有两个杆件,该二杆件可交叉枢接在一起,其中,每一杆件分别包括有一第一端以及一与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可供插入于该链条的快扣链板内的勾部,并于该二杆件的一第一侧边上分别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可供与另一杆件的开口相互扣接,使其中一杆件与另一杆件可以相互扣接处为轴而相对枢摆;

该二杆件分别于相反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上凹设有一与其开口呈相对间隔设置的凹槽,并于该开口与该凹槽之间横向凹设有一连通该开口与该凹槽的导槽,且该凹槽的深度略大于该导槽的深度,另于该二杆件的第一侧边上分别设有一凸肋,该凸肋沿着其第一侧边延伸并朝向该开口内凸伸形成有一突出部,且于其中一杆件与另一杆件分别以其开口相互扣接时,该二杆件的突出部即可分别沿着另一杆件的导槽而相对卡扣于另一杆件的凹槽中。

所述勾部是朝向一侧弯曲而形成有一可相对抵接于该快扣链板内的作动面,且每一杆件分别于其第一端开设有二平行间隔设置的沟槽,使该二沟槽的间形成有该勾部,并于该勾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与该勾部朝相同方向弯曲的辅助勾部。

定义所述第一侧边至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为杆件的宽度,而其开口的开设宽度约占该宽度的一半。

所述二杆件的第一端分别于邻近其开口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一斜导面,而该二杆件的第二端分别于邻近其开口的反侧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二斜导面,且该第一斜导面与该第二斜导面是朝同一倾斜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二杆件的第二端分别于其延伸末端形成有一呈勺状的挖勺部。

以每一杆件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为一水平基准面,而其第一端的延伸方向更相对该第二端向下倾斜而具有一夹角。

所述对快扣链板间有一第一间距,所述任一对内链板间有一小于该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各该杆件于一端具有复数前述的勾部,该复数勾部于所在的杆件的一端向同一侧弯出且并排而呈爪状,且各该杆件随该复数勾部弯出而在背侧形成一圆弧状的弯曲面,各该杆件的复数勾部中,有至少一第一勾部具有和该第一间距约略等宽的第一宽度,而可置入该对快扣链板间以抵住滚子;有一第二勾部具有和该第二间距约略等宽的第二宽度,而可置入在任一对内链板间以抵住滚子,该第一宽度并大于该第二宽度。

各所述扳体有一所述的第一勾部和一所述的第二勾部,且有一辅助勾部和该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并排,以该辅助勾部在该第一勾部或该第二勾部旁对所装的链条提供辅助定位。

各所述扳体有二所述的第一勾部和一所述的第二勾部,该二第一勾部的第一宽度为等宽,以对应所述第一间距相同的快扣链板的链条。

各所述扳体有二所述的第一勾部和一所述的第二勾部,该二第一勾部的第一宽度为一者较宽而另一者较窄,以对应所述第一间距不同的快扣链板的链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链条拆卸工具不但具有不耗占空间且方便携带的优点,且本发明所提供由二杆件所组成的链条拆卸工具,在二杆件之间更具有相互干涉定位的功能,因而更可确保二杆件于操作使用的过程中,二杆件彼此之间具有不易分离脱落的功效,而有利于使用者单手操作使用,使本发明所提供的链条拆卸工具具有极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杆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杆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装示意图,是用以显示突出部沿着导槽滑移时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以显示当突出部卡扣与凹槽中时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拆解链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于拆解链条的作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用的链条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杆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于具复数勾部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二杆件拆解链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二杆件组装链条时错开的使用状态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二杆件组装链条时,可见二杆件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别置入链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杆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于具复数勾部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二杆件组装链条时,可见二杆件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别置入链条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杆件更换另一第一勾部时的状态。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之杆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于具复数勾部的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二杆件组装链条时,可见二杆件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别置入9速的链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二杆件组装链条时,可见二杆件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别置入11速的链条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1是已用可快速拆装链条的组装示意图。

图22是已用以钳具拆离链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链条拆卸工具10,其主要由两个可快速相互枢接呈交叉状的杆件11所构成,其中:

二杆件11皆呈板片状,且每一杆件11分别包括有一第一端12以及一与该第一端12相反的第二端13,并于第一端12上设有一可供插入于一链条(图中未示)的快扣链板内的勾部14,且勾部14是朝向一侧弯曲而形成有一可相对抵接于快扣链板内的滚子上的作动面141。而于此实施例中,较佳地,每一杆件11是分别于其第一端12开设有二平行间隔设置的沟槽15,使二沟槽15之间形成有勾部14,并于勾部1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与勾部14朝相同方向弯曲的辅助勾部16。

并于每一杆件11的一第一侧边111上分别开设有一开口17,该开口17与外部连通而可供与另一杆件11的开口17相互扣接,使其中一杆件11与另一杆件11可以相互扣接处为轴呈交叉状地相对枢摆,而二杆件11于相反第一侧边111的一第二侧边112上则分别凹设有一与开口17呈相对间隔设置的凹槽18,并于开口17与凹槽18之间横向凹设有一连通开口17与凹槽18的导槽19,其中导槽19与凹槽18呈垂直相交状,且凹槽18的深度h1略大于导槽19的深度h2,另于二杆件11的第一侧边111上分别设有一凸肋21,凸肋21沿其第一侧边111延伸并朝向其开口17内凸伸形成有一突出部22,突出部22突出于该开口17内的长度约等于凹槽18的深度h1,且于其中一杆件11与另一杆件11分别以其开口17相互扣接时,二杆件11的突出部22即可分别沿着另一杆件11的导槽19而相对卡扣于另一杆件11的凹槽18中。

于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如图2所示,定义第一侧边111至第二侧边112的距离为杆件11的宽度d,而开口17的开设宽度d1约占宽度d的一半;另搭配参阅图3所示,二杆件11的第一端12于邻近其开口17的一侧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斜导面121,而二杆件11的第二端13于邻近其开口17的反侧端面上则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斜导面131,第一斜导面121与第二斜导面131是朝同一倾斜方向延伸设置,并于二杆件11的第二端13的延伸末端分别形成有一呈勺状的挖勺部132,并藉此即可使每一杆件11第二端13所形成的挖勺部132可各别作为自行车之挖胎棒使用,且当将杆件11作为挖胎棒使用时,其开口17即可供扣接定位于一轮圈幅条(图中未示)上,而其第一斜导面121及第二斜导面131则更可供轮圈幅条相对应抵靠。

接着继续参阅图3所示,以杆件11的第二端13的延伸方向为一水平基准面l,第一端12的延伸方向更相对第二端13向下倾斜而具有一夹角θ,于本实施例中,夹角θ约为8度,并藉此即可供二杆件11以其开口17相互扣接时,可令二杆件11第二端13之间以及二杆件11第一端12之间的张开角度更适合于使用者单手握持与操作使用。

而本发明所提供的链条拆卸工具于实际进行组装时,如图4、图5所示,是先将二杆件11以开口17对开口17的方式相互靠近扣接,并令二杆件11的突出部22分别沿着另一杆件11的导槽19滑移至另一杆件11的凹槽18中,之后二杆件11即可由本身的自重而使其突出部22可相对卡扣于另一杆件11的凹槽18,意即,杆件11的突出部22在滑移至另一杆件11的凹槽18后,即会因杆件11的自重而向下掉落至另一杆件11的凹槽18中,使突出部22可受凹槽18的内壁挡止而阻挡其侧向的位移动作,并藉此即可完成二杆件的组装,使杆件11与另一杆件11可以相互扣接处为轴呈交叉状地相对枢摆,且在完成二杆件11的组装后,杆件11突出部22与另一杆件11凹槽18之间的卡扣关系更可提供二杆件11之间相互干涉定位的效果,确保二杆件11于操作使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可具有不易分离脱落的功效,而有利于使用者单手操作使用,并大幅增加本发明链条拆卸工具10的实用性。

而藉由上述结构所组成的本发明于实际进行拆卸链节工作时,如图6至图8所示,链条30是复数对的外链板31、内链板32和一对快扣链板33分别以链轴34对接而相连,各链轴34设有滚子35,链条30的两端以快扣链板33快速拆装而可相扣合,此时若欲将快扣链板33拆解时,如图6、图7所示,仅需将相互卡扣而枢接在一起的二杆件11的勾部14置入链条30的外链板31中而分别位在二滚子35的外侧,接着再对二杆件11的第二端13施以一相对靠合的施力,二杆件11第一端12勾部14上的作动面141即会因枢摆作用,而抵靠驱使二滚子35朝相对靠近的方向位移,如此一来即可顺利完成拆解外链板31的工作。

经由上述说明不难发现本发明仅需以呈板片状的杆件11相互枢接后,即可组成用以拆解链条的拆卸工具10,且在不使用时更可将二杆件11以相迭方式收纳,因此在与已知用以拆解链条的钳具相较之下,本发明的链条拆卸工具10不但具有不耗占空间且方便携带的优点,且本发明所提供由二杆件11所组成的链条拆卸工具10,在二杆件11之间更具有相互干涉定位的功能,因而更可确保二杆件11于操作使用的过程中,二杆件11彼此之间具有不易分离脱落的功效,而有利于使用者单手操作使用,使本发明所提供的链条拆卸工具10具有极佳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9、图10,其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于本实施例中,对快扣链板33间有一第一间距d1,任一对内链板32间有一第二间距d2,第二间距d2小于第一间距d1(如图8所示)。杆件41于一端具有复数勾部,且具有可供对接的开口47,复数勾部于所在的杆件41的一端向同一侧弯出且并排而呈爪状,且杆件41随复数勾部弯出而在背侧形成一圆弧状的弯曲面422。杆件41的复数勾部中,有至少一第一勾部44具有和第一间距d1约略等宽的第一宽度w1,而可置入对快扣链板33间以抵住滚子35;有一第二勾部45具有和第二间距d2约略等宽的第二宽度w2而可置入在任一对内链板32间以抵住滚子35,第一宽度w1并大于第二宽度w2。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杆件41有一第一勾部44和一第二勾部45,且有一辅助勾部46和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并排,以辅助勾部46在第一勾部44旁对所装的链条30提供辅助定位。

上述实施例的工具,如图11所示用于链条30的拆开时,令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是和另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相对,并由二杆件41以开口47对接而可相对枢摆,此时,将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置入对快扣链板33一旁的内链板32间以抵住滚子35,而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则置入对快扣链板33另一旁的内链板32间以抵住另一滚子35,施力后可将所抵住的二滚子35相对靠近,链条30即可被拆开。

上述实施例的工具,如又用于链条30的组装时,将二杆件41反置,并如图12所示,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是和另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相背,且如图13所示,将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置入对快扣链板33间以抵住滚子35,而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则置入对快扣链板33一旁的内链板32间以抵住另一滚子35,此时二杆件41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并非对齐,而是错开让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对齐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此时二杆件41的弯曲面422相互抵靠着,施力后可将所抵住的二滚子35相对远离,链条30即可被固接。

上述链条30于组装时,其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置入对快扣链板33间以抵住滚子35,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则置入对快扣链板33一旁的内链板32间以抵住另一滚子35,本发明的二杆件41于组装链条30时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的距离近,故本发明的杆件41真正能提供滚子35相对远离的侧向分力较已用的二杆件91为大,故可相对减轻所施予的力量即可产生足够的侧向分力,而让二滚子35相对远离,故在链条30组装时,可达到省力节时而事半功倍的效果。

请参阅图14至图16,其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各杆件41有二第一勾部44和一第二勾部45,且二第一勾部44的第一宽度w1为等宽,以对应前述第一间距d1相同的快扣链板的链条。

本实施例的工具,用于链条30的组装时,同样是二杆件41在反置后,如图16所示将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是和另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和第二勾部45相背,将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置入对快扣链板33间以抵住滚子35,而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则置入对快扣链板33一旁的内链板32间以抵住另一滚子35,此时二杆件41同样是错开让一杆件41的第一勾部44对齐另一杆件41的第二勾部45,且同样是藉由二杆件41的弯曲面422相互抵靠着,施力后同样可将所抵住的二滚子35相对远离,链条30即可被固接。

于本实施例中除了可达到和一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功效外,由于杆件41具有二第一勾部44,故操作者在组装链条30时,可在二第一勾部44之中择一使用(如图16的实线和虚线所分别表示),可进一步地增加工具操作的灵活度。

再请参阅图17至图20,其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杆件41有二第一勾部44、23a和一第二勾部45,二第一勾部44、23a的第一宽度,系第一勾部44较宽而仍为第一宽度w1,第一勾部44a则较窄而为第一宽度w3,以对应第一间距不同的快扣链板的链条30。换言之,当链条30有宽度不同的情况时,最常见的即为链条因不同的速别而有宽窄之分,较高速的链条有较窄的宽度,而较低速的链条则有较宽的宽度,此时因第一勾部44和第一勾部44a有不同的第一宽度,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勾部44的第一宽度w1是适合9速的快扣链板33的第一间距d1的链条30,另如图20所示,第一勾部44a的第一宽度w3是适合11速的快扣链板33之第一间距d3的链条30,便能由二杆件41即可拆开或组装11速或9速的链条,除可达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功效外,因可适用不同规格的链条,亦可进一步地增加工具操作的灵活度。

惟,以上实施例的揭示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举凡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发明的范畴。

综上所述,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发明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故依法提出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