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930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芯。



背景技术:

门锁芯是人们常用的防盗用品,是门锁防盗性能好坏的核心部分,人们传统普遍使用的是机械结构锁芯,防盗性能弱,钥匙容易被复制。目前,智能门锁逐步发展,由于防盗性能好且便于使用,而被广泛接受。如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187269.9”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内外独立双系统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的内系统和外系统均由智能模块驱动,采用遥控、蓝牙、密码等信号传输方式驱动智能模块,即可控制智能门锁的开启和关闭。但目前考虑到智能门锁的应急开启问题,国家标准规定智能门锁必须带有机械锁芯。也因此,申请人基于在先产品进行研发、改进,并做如下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芯,该智能门锁芯将机械锁与智能锁结合,在保留智能锁的方便性和防盗性同时,机械锁用以应急使用,提供防范措施,并符合国家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锁芯,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上的内系统、外系统和拨轮,所述内系统包括内智能模块,以及由所述内智能模块所控制的电机,以及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的内传动组件;所述外系统包括外机械锁头,以及与所述外机械锁头相连接的外传动组件;所述内传动组件的内端部与拨轮周向相联动,所述电机驱动内传动组件,使内传动组件内端部轴向移动并能够与外传动组件的内端部周向联动;外机械锁头驱动外传动组件,使外传动组件内端部轴向移动并能够与内传动组件的内端部周向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外传动组件包括外锁芯杆,以及用于与内传动组件卡接联动的外传动杆;所述外传动杆与所述外锁芯杆的内端部周向固定,且轴向能够相对移动,外传动杆与外锁芯杆之间设有驱动所述外传动杆轴向移动的外弹簧;所述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连接外传动杆并使外弹簧产生形变;当外机械锁头打开后,外弹簧的势能驱使外传动杆产生轴向位移。该技术方案,外传动杆与外锁芯杆之间只能轴向能够相对移动,在锁止状态时,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连接外传动杆,将外传动杆拉住,使外弹簧产生形变;在打开状态时,外弹簧将外传动杆向外顶出实现内系统与外系统的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与外传动杆通过连接组件相连;连接组件包括调节套和连接杆,调节套设置在外锁芯杆内,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与调节套类螺纹连接,调节套与外锁芯杆周向固定、轴向能够相对移动;所述连接杆的杆体穿过外弹簧,调节套轴与连接杆的外端部相连接,连接杆的内端部对于外传动杆轴向单侧限位卡接。该技术方案中,调节套与外锁芯杆只能轴向相对移动,外机械锁头旋转过程中,通过类螺纹连接方式驱动调节套轴向移动;调节套轴向移动时,外弹簧的形变随之发生改变。其中,连接杆的内端部对于外传动杆轴向单侧限位卡接,连接杆对于外传动杆产生单向约束,外传动杆仅能相对连接杆的另一侧移动相对连接杆移动;轴向单侧限位卡接的好处在于:当外传动杆与内系统在第一时间没有对准的情况下,旋转外手柄可带动外传动杆旋转,此时外传动杆转动调试会产生轴向微调,对准后外弹簧再将外传动杆向外顶住使其保证与内系统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斜槽,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上设有外销轴适配于所述螺旋斜槽。该技术方案是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与调节套类螺纹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外锁芯杆的内端部设置在锁壳内,外锁芯杆的外端部设置在外手柄内;外锁芯杆的杆体内部从外至内设有依次相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外机械锁头设置在第一腔室内,调节套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外机械锁头的输出端处于第二腔室内并与调节套类螺纹连接;外弹簧和外传动杆处于第三腔室内,外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外传动杆、第三腔室内侧壁面相抵;所述外锁芯杆的第一腔室处于外手柄内,外手柄上设有与第一腔室相通的锁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传动组件包括与拨轮周向相联动的内锁芯头,以及用于与外传动组件卡接联动的内传动杆;所述内传动杆设置在内锁芯头内,且与内锁芯头周向固定,且轴向能够相对移动;所述内传动杆内部设有内弹簧,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内弹簧,并控制所述内弹簧的形变程度。该技术方案中,内弹簧的形变程度决定内传动杆的轴向移动,电机的输出端则控制内弹簧的形变程度,进而可控制内传动杆的轴向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内销轴,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内传动杆内,内销轴设置在内弹簧的节距间隙内,内销轴与内弹簧之间类螺纹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带动内销轴周向旋转,内销轴旋转过程中与内弹簧实现类螺纹配合;外外销轴作用于第一弹簧并将内弹簧分为挤压区域和放松区域,旋转过程中调整挤压区域和放松区域所占比例,放松区域能够轴向推动外传动杆使其进行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外传动杆和内传动杆的相邻端面槽口对接,两端面的对接处于同一圆周线上,该圆周线以外传动杆和内传动杆的共用轴线为圆心。

作为优选,所述内锁芯头处于锁壳内,锁壳内部还设有与内锁芯头周向相联动的内锁芯杆,内锁芯杆的外侧端部连接有内手柄。

作为优选,内智能模块设置在内手柄的内部,外系统还包括输入模块,输入模块无线信号连接内智能模块。该技术方案中,智能门锁芯将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识别控制技术有机结合。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智能门锁芯,该智能门锁芯包括内系统、外系统和拨轮,内系统的内传动组件与拨轮连接,内传动组件和外传动组件均可轴向移动,并实现内传动组件与外传动组件的对接。其中,内系统采用智能驱动方式控制内传动组件,外系统采用机械锁方式驱动外传动组件,平时使用时主要以内系统驱动为主,使用方便;当需要应急使用时,可通过钥匙打开外系统,从而打开门锁。该智能门锁芯将机械锁与智能锁结合,在保留智能锁的方便性和防盗性同时,机械锁用以应急使用,提供防范措施,并符合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锁芯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调节套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外机械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智能门锁芯,包括锁壳1,以及设置在锁壳1上的内系统、外系统和拨轮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系统是指安装后处于门内侧的系统,外系统是指安装后处于门外侧的系统。

所述内系统包括内智能模块31,以及由所述内智能模块31所控制的电机32,以及与电机32输出端相连接的内传动组件。所述内传动组件的内端部与拨轮2周向相联动,所述电机32驱动内传动组件,使内传动组件内端部轴向移动并能够与外传动组件的内端部周向联动。具体来说,所述内传动组件包括与拨轮2周向相联动的内锁芯头33,以及用于与外传动组件卡接联动的内传动杆34。所述内锁芯头33处于锁壳1内,锁壳1内部还设有与内锁芯头33周向相联动的内锁芯杆35,内锁芯杆35的外侧端部连接有内手柄36,内智能模块31设置在内手柄36的内部。所述内传动杆34设置在内锁芯头33内,且与内锁芯头33周向固定,轴向能够相对移动。

所述内传动杆34内部设有内弹簧37,电机32的输出端连接内弹簧37,并控制所述内弹簧37的形变程度。内弹簧37的形变程度决定内传动杆34的轴向移动,电机32的输出端则控制内弹簧37的形变程度,进而可控制内传动杆34的轴向位置。具体来说,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上设有内销轴38,电机32的输出轴穿设在内传动杆34内,内销轴38设置在内弹簧37的节距间隙内,内销轴38与内弹簧37之间类螺纹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32带动内销轴38周向旋转,内销轴38旋转过程中与内弹簧37实现类螺纹配合。外外销轴作用于第一弹簧并将内弹簧37分为挤压区域和放松区域,旋转过程中调整挤压区域和放松区域所占比例,放松区域能够轴向推动外传动杆使其进行轴向移动。

所述外系统包括外机械锁头41,以及与所述外机械锁头41相连接的外传动组件和输入模块,输入模块无线信号连接内智能模块31。该智能门锁芯将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识别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使用者操作外部的输入模块将输入指令信号发送至内智能模块31,内智能模块控制内系统工作。

所述外机械锁头41驱动外传动组件,使外传动组件内端部轴向移动并能够与内传动组件的内端部周向联动。具体地,所述外传动组件包括外锁芯杆42,以及用于与内传动组件卡接联动的外传动杆43。所述外传动杆43和内传动杆34的相邻端面槽口对接,两端面的对接处于同一圆周线上,该圆周线以外传动杆43和内传动杆34的共用轴线为圆心。所述外锁芯杆42的内端部设置在锁壳1内,外锁芯杆42的外端部设置在外手柄44内。外锁芯杆42的杆体内部从外至内设有依次相通的第一腔室421、第二腔室422和第三腔室423,且所述外锁芯杆42的第一腔室421处于外手柄44内,外手柄44上设有与第一腔室421相通的锁孔441。

所述外传动杆43与所述外锁芯杆42的内端部周向固定,且轴向能够相对移动,外传动杆43与外锁芯杆42之间设有驱动所述外传动杆43轴向移动的外弹簧45。所述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连接外传动杆43并使外弹簧45产生形变。当外机械锁头41打开后,外弹簧45的势能驱使外传动杆43产生轴向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与外传动杆43通过连接组件相连。连接组件包括调节套46和连接杆47,调节套46设置在外锁芯杆42内,所述调节套4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斜槽461,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上设有外销轴411适配于所述螺旋斜槽461,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与调节套46采用上述结构实现类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46与外锁芯杆42周向固定、轴向能够相对移动。所述连接杆47的杆体穿过外弹簧45,调节套46轴与连接杆47的外端部相连接,连接杆47的内端部对于外传动杆43轴向单侧限位卡接。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机械锁头41设置在第一腔室421内,调节套46设置在第二腔室422内,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处于第二腔室422内并与调节套46类螺纹连接。外弹簧45和外传动杆43处于第三腔室423内,外弹簧45的两端部分别与外传动杆43、第三腔室423内侧壁面相抵。

该外系统中,外传动杆43与外锁芯杆42之间只能轴向能够相对移动,在锁止状态时,外机械锁头41的输出端连接外传动杆43,将外传动杆43拉住,使外弹簧45产生形变。在打开状态时,外弹簧45将外传动杆43向外顶出实现内系统与外系统的对接。调节套46与外锁芯杆42只能轴向相对移动,外机械锁头41旋转过程中,通过类螺纹连接方式驱动调节套46轴向移动。调节套46轴向移动时,外弹簧45的形变随之发生改变。其中,连接杆47的内端部对于外传动杆43轴向单侧限位卡接,连接杆47对于外传动杆43产生单向约束,外传动杆43仅能相对连接杆47的另一侧移动相对连接杆47移动。轴向单侧限位卡接的好处在于:当外传动杆43与内系统在第一时间没有对准的情况下,旋转外手柄44可带动外传动杆43旋转,此时外传动杆43转动调试会产生轴向微调,对准后外弹簧45再将外传动杆43向外顶住使其保证与内系统的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智能门锁芯,该智能门锁芯包括内系统、外系统和拨轮2,内系统的内传动组件与拨轮2连接,内传动组件和外传动组件均可轴向移动,并实现内传动组件与外传动组件的对接。其中,内系统采用智能驱动方式控制内传动组件,外系统采用机械锁方式驱动外传动组件,平时使用时主要以内系统驱动为主,使用方便。当需要应急使用时,可通过钥匙打开外系统,从而打开门锁。该智能门锁芯将机械锁与智能锁结合,在保留智能锁的方便性和防盗性同时,机械锁用以应急使用,提供防范措施,并符合国家标准。

上述智能门锁芯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1,在待机状态或智能系统输入信息不正确时,外传动杆43和内传动杆处于分离状态,转动外手柄44不能带动拨轮转动,外手柄44处于空转状态,不能开启门锁。

2,当外系统的输入模块所得到的输入信息正确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信号传输到门内app智能系统(即内智能模块),门内app智能系统供电到电机,电机转动,电机轴上的内销钉带动内弹簧37推动内传动杆前移穿过拨轮与外传动杆43咬合,此时转动外手柄44可带动拨轮进行开启或锁闭动作。当超过智能系统设定好的时间后电机自动反向转动,带动内传动杆与外传动杆43分离,外手柄44又处于空转状态。

3,当内外智能系统都不能工作时,可用应急磁感应钥匙解码开启外机械锁头41,锁头带动调节套46转动,调节套46做向前轴向运动,调节套46与连接杆47之间出现空间,外传动杆43在外弹簧45的作用下向拨轮方向运动与内传动杆咬合,此时转动外手柄44可带动拨轮进行开启或锁闭动作。

4,内智能模块还可以与移动终端的手机app相连接,手机app能够将输送指令输送至内智能模块中,内智能模块对指令进行合法性判断;当输入指令正确后,内系统可开启。另外,基于手机app的连接方式,手机app还可以读取内系统中存储信息(如开门次数、每次开门时间和方式)、远程操控、或发送单次开启授权信息等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