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用工具周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402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施工用工具周转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用具的转用领域,具体是指高层建筑施工用工具周转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施工时会使用到多种型号的工具,以完成相应的施工要求,如各类钻头、刀具等,而在高层脚手架上摆放众多的使用工具,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高空坠落等现象,大大提高了高空作用的风险。对此,本行业内利用周转箱也称物流箱,广泛用于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电子等行业,由于其能耐酸碱腐蚀、耐油污、无毒无味,因此也可用于盛放食品等,另外周转箱还具有清洁方便,零件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等优点,所以周转箱是能够将众多的工具集中收纳,方便施工人员的使用。为了便于周转箱的生产和运输,周转箱一般做成可折叠式的。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周转箱,四周的侧板与底板之间要采用铰接结构,则在周转箱的底部会有多个安装孔,若在周转箱的使用过程中地上有水或其他液体,则会浸湿周转箱内部的物品,而且一般的周转箱底部不防滑,不适合在雨天使用;并且折叠式的两个盖板在运输少量工具时,盖板与框体之间的铰接使得盖板半固定,同时具有一定的移动能力,在周转箱出现一侧倾斜或是两端受力不平衡时,该侧的盖板会发生移动,进而使的周转箱的侧壁出现较大的间隙,使得工具,特别是球状或是杆状的工具直接由该间隙中滑出,影响工具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层建筑施工用工具周转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达到稳定快速实现工具转移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高层建筑施工用工具周转结构,包括底板、四边外缘向下设置有凸起的矩形框体以及两个铰接设置在矩形框体短边内壁的盖板,底板铰接设置有一个折叠板,矩形框体长边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另一个折叠板,且两个折叠板相互铰接,在所述矩形框体短边的底部开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设置有滚轮,滚轮转轴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a、连杆b,连杆a的末端延伸至凸起的下方,在盖板的底部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内滑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块,且滑块与连杆b的末端铰链连接;还包括调节筒和固定在凸起内壁的弹簧,且弹簧的活动端与连杆a连接,在所述凸起的中部开设有卡槽,且连杆a的末端置于卡槽内,所述调节筒的一端铰接在卡槽侧壁上,调节筒的另一端开有相对于调节筒轴线偏心的盲孔,且盲孔内滑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连杆a铰接,伸缩杆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左限位块、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的径向宽度大于右限位块的径向宽度,在在盲孔上端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右限位块卡接的缺口,且在盲孔下端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左限位块配合的缩口。本发明工作时,盖板沿其铰接点向下旋转90度后,弹簧处于初始位置,且滚轮以及滑块分别位于凹槽的最外端、梯形槽的最上端,将工具置于周转箱内,当周转箱发生侧移或是一端受力不平衡时,盖板沿周转箱的中部发生偏移,即使得周转箱的侧壁产生一定的间隙,而盖板通过滑块以及连杆a、连杆b连接,而连杆a与弹簧连接,盖板移动则会带动弹簧被牵引拉伸,弹簧在回复形变时会产生一个与盖板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进而使得盖板重新回到其装载时的初始位置,避免工具侧滑出周转箱内;并且工具运输至目的地时,通过搬运拣选后,周转箱被腾空,此时需要对周转箱进行收集整理以减小运输车辆内的空间占用,人工推动连杆a的末端,使其沿周转箱的中部移动,滚轮在矩形凹槽内自由滑动,进而带动连杆b以及滑块移动,实现盖板绕其铰接点逆时针旋转,当滚轮移至矩形凹槽的最里端以及滑块移至燕尾槽的最下端时,两个盖板与矩形框体的位置保持水平,再用力向周转箱的中部挤压位于矩形框体长边下方的折叠板,使得矩形框体与底板接触闭合,即完成周转箱的收集整理,通过折叠后周转箱体积与之前相比,减小了五分之四,极大减小了周转箱的空间占用率;

并且在连杆a移动过程中,由于连杆a的末端设置在卡槽内,使用时肉眼不能及时观看其工况,仅仅依靠弹簧对连杆a的牵引力度不足以保证盖板的稳定开闭。因此在卡槽的侧壁上铰接设置调节筒,调节筒的下端开设盲孔,伸缩杆通过左限位块与右限位块分别与盲孔内的缩口以及缺口配合,使得伸缩杆可在盲孔内上下自由滑动;同时伸缩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连杆a上,使得连杆a在移动前,通过伸缩杆为其提供支撑,而盲孔与相对于调节筒偏心,且左限位块的径向宽度大于右限位块的径向宽度,移动时调节筒随连杆a的移动而发生倾斜,此时右限位块逐渐与缺口发生脱离,当右限位块完全与缺口脱离时,伸缩杆在盲孔内自由滑动,始终保持对连杆a施加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拉力,保证连杆a的移动稳定进行,在盖板完全关闭时,滑块到达燕尾槽的极限位置,此时左限位块与缩口配合,以防止伸缩杆弹出盲孔,同时避免盖板的开闭忽快忽慢。

其中,在小件工具搬运时,通常采用人工进行上下装载,针对于周转箱的搬运,现有技术中为人工手持上框体的外缘施力,该种搬运方式十分费力且容易使得手指受伤,本发明中在凸起的中部设置有适合操作人员手部形状的卡槽,在周转箱搬运时,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卡槽将周转箱卡持柱,同时连杆a的末端置于卡槽内,使得无论是周转箱在搬运或是折叠式,操作人员均能快速方便地调节盖板的位置,节省工具搬运时间,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杆a的末端固定有推动板,伸缩杆的端部与推动板上端面铰接。作为优选,在连杆a的末端固定有推动板,使得在调整盖板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使用手指即可实现其调节目的,同时避免手部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右限位块的底端沿盲孔轴线向右下方倾斜形成一个卡接面,且所述卡接面与缺口的腰所在的平面相配合。右限位块与缺口处的卡接,通过右限位块下端面上的卡接面与缺口的腰所在的平面相互接触以实现,同样的实施方式还可采用两个水平的平面相互配合,但作为优选,本发明采用两个倾斜的接触面相贴合,使得伸缩杆在盲孔内的移动缓慢进行,即使得伸缩杆对连杆a的调节作用力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以保证连杆a的移动平稳进行,相对而言,两个水平的接触面则无法实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盖板沿其铰接点向下旋转90度后,弹簧处于初始位置,且滚轮以及滑块分别位于凹槽的最外端、梯形槽的最上端,将工具置于周转箱内,当周转箱发生侧移或是一端受力不平衡时,盖板沿周转箱的中部发生偏移,即使得周转箱的侧壁产生一定的间隙,而盖板通过滑块以及连杆a、连杆b连接,而连杆a与弹簧连接,盖板移动则会带动弹簧被牵引拉伸,弹簧在回复形变时会产生一个与盖板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进而使得盖板重新回到其装载时的初始位置,避免工具侧滑出周转箱内;

2、本发明在凸起的中部设置有适合操作人员手部形状的卡槽,在周转箱搬运时,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卡槽将周转箱卡持柱,同时连杆a的末端置于卡槽内,使得无论是周转箱在搬运或是折叠式,操作人员均能快速方便地调节盖板的位置,节省工具搬运时间,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本发明在连杆a的末端固定有推动板,使得在调整盖板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使用手指即可实现其调节目的,同时避免手部受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矩形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底板、2-矩形框体、3-卡槽、4-盖板、5-折叠板、6-推动板、7-燕尾槽、8-弹簧、9-连杆a、10-滚轮、11-矩形槽、12-连杆b、13-滑块、14-左限位块、15-调节筒、16-右限位块、17-伸缩杆、18-盲孔、19-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板1、四边外缘向下设置有凸起的矩形框体2以及两个铰接设置在矩形框体2短边内壁的盖板4,底板1铰接设置有一个折叠板5,矩形框体2长边的底部铰接设置有另一个折叠板5,且两个折叠板5相互铰接,在所述矩形框体2短边的底部开有矩形槽11,矩形槽11内滑动设置有滚轮10,滚轮10转轴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a9、连杆b12,连杆a9的末端延伸至凸起的下方,在盖板4的底部开设有燕尾槽7,燕尾槽7内滑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块13,且滑块13与连杆b12的末端铰链连接;还包括固定在凸起内壁的弹簧8,且弹簧8的活动端与连杆a9连接。

本发明工作时,盖板4沿其铰接点向下旋转90度后,弹簧8处于初始位置,且滚轮10以及滑块13分别位于凹槽的最外端、梯形槽的最上端,将工具置于周转箱内,当周转箱发生侧移或是一端受力不平衡时,盖板4沿周转箱的中部发生偏移,即使得周转箱的侧壁产生一定的间隙,而盖板4通过滑块13以及连杆a9、连杆b12连接,而连杆a9与弹簧8连接,盖板4移动则会带动弹簧8被牵引拉伸,弹簧8在回复形变时会产生一个与盖板4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进而使得盖板4重新回到其装载时的初始位置,避免工具侧滑出周转箱内;并且工具运输至目的地时,通过搬运拣选后,周转箱被腾空,此时需要对周转箱进行收集整理以减小运输车辆内的空间占用,人工推动连杆a9的末端,使其沿周转箱的中部移动,滚轮10在矩形凹槽内自由滑动,进而带动连杆b12以及滑块13移动,实现盖板4绕其铰接点逆时针旋转,当滚轮10移至矩形凹槽的最里端以及滑块13移至燕尾槽7的最下端时,两个盖板4与矩形框体2的位置保持水平,再用力向周转箱的中部挤压位于矩形框体2长边下方的折叠板5,使得矩形框体2与底板1接触闭合,即完成周转箱的收集整理,通过折叠后周转箱体积与之前相比,减小了五分之四,极大减小了周转箱的空间占用率。

并且在连杆a9移动过程中,由于连杆a9的末端设置在卡槽3内,使用时肉眼不能及时观看其工况,仅仅依靠弹簧8对连杆a9的牵引力度不足以保证盖板4的稳定开闭。因此在卡槽3的侧壁上铰接设置调节筒15,调节筒15的下端开设盲孔18,伸缩杆17通过左限位块14与右限位块16分别与盲孔18内的缩口19以及缺口配合,使得伸缩杆17可在盲孔18内上下自由滑动;同时伸缩杆17的下端铰接连接在连杆a9上,使得连杆a9在移动前,通过伸缩杆17为其提供支撑,而盲孔18与相对于调节筒15偏心,且左限位块14的径向宽度大于右限位块16的径向宽度,移动时调节筒15随连杆a9的移动而发生倾斜,此时右限位块16逐渐与缺口发生脱离,当右限位块1完全与缺口脱离时,伸缩杆17在盲孔18内自由滑动,始终保持对连杆a9施加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拉力,保证连杆a9的移动稳定进行,在盖板4完全关闭时,滑块13到达燕尾槽7的极限位置,此时左限位块14与缩口19配合,以防止伸缩杆17弹出盲孔18,同时避免盖板4的开闭忽快忽慢。

其中,在小件工具搬运时,通常采用人工进行上下装载,针对于周转箱的搬运,现有技术中为人工手持上框体的外缘施力,该种搬运方式十分费力且容易使得手指受伤,本发明中在凸起的中部设置有适合操作人员手部形状的卡槽3,在周转箱搬运时,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卡槽3将周转箱卡持柱,同时连杆a9的末端置于卡槽3内,使得无论是周转箱在搬运或是折叠式,操作人员均能快速方便地调节盖板4的位置,节省工具搬运时间,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述缺口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右限位块16的底端沿盲孔15轴线向右下方倾斜形成一个卡接面,且所述卡接面与缺口的腰所在的平面相配合。右限位块16与缺口处的卡接,通过右限位块16下端面上的卡接面与缺口的腰所在的平面相互接触以实现,同样的实施方式还可采用两个水平的平面相互配合,但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倾斜的接触面相贴合,使得伸缩杆17在盲孔18内的移动缓慢进行,即使得伸缩杆17对连杆a9的调节作用力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以保证连杆a9的移动平稳进行,相对而言,两个水平的接触面则无法实现。

作为优选,在连杆a9的末端固定有推动板6,伸缩杆17的端部与推动板6上端面铰接。使得在调整盖板4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使用手指即可实现其调节目的,同时避免手部受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