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024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



背景技术:

大多数门锁上都设有猫眼,用于方便观察门外的情况,同时屋内直接下压把手实现开门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同时也就让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如小偷可以利用工具,将工具伸进猫眼中,然后将工具搭在把手上,从门外用力下压工具,门就被打开了,所以这种门锁的防盗性能不高。所以当前高级的门锁都具有防猫眼开锁的功能,通常该种门锁是通过按下把手内的按钮进行开锁,未按下按钮时,无论怎么样转动把手都不会开锁,但是按下按钮后,如果忘记退出把手内的按钮,则这时门锁跟普通的门锁无异,可以转动把手进行开锁,所以该种门锁的防盗性能也不是很突出的,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论是否按下按钮都能达到上提把手实现反锁,防盗性能突出的门锁。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包括锁面、把手、按钮、弹簧、扭簧、限位盖、限位螺钉、方条套筒和限位块;

所述锁面的背部设置有安装容腔;所述安装容腔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有按钮容腔和转轴容腔;

所述按钮的一端为触按端,所述按钮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根长凸筋,且多根所述长凸筋朝触按端背部延伸;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把手的按钮容腔中,所述弹簧设置于多个长凸筋之间,其一端顶在所述按钮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按钮容腔的端面;

所述限位盖包括盖面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盖面底面的中部,所述盖面底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动作凸筋,所述转轴的外缘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卡槽与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内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离合通孔;

所述方条套筒包括圆柱筒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圆柱筒的一端,且与圆柱筒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置为阻挡端,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随动凸筋,所述随动凸筋垂直于所述限位板,所述随动凸筋朝所述圆柱筒的另一端延伸;所述圆柱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离合槽;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盖的盖面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180°;

所述限位螺钉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扭簧套在所述安装容腔外侧,所述扭簧的两个引脚卡在所述限位螺钉上,所述限位盖的转轴穿过所述安装容腔和转轴容腔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且其盖面上的动作凸筋卡在所述扭簧的两个引脚之间;所述圆柱筒的另一端端部不越过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端部;

所述圆柱筒设置于所述离合通孔中,所述方条套筒的限位板一端被压在所述盖面上但不压死;所述随动凸筋也卡在所述扭簧的两个引脚之间,所述限位板的阻挡端抵靠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离合槽处于限位盖的卡槽的径向后方,相互对应。

优选的,还包括压板;

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圆柱筒的一端的非端部;

所述压板的中部设置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筒的直径;所述压板的圆形通孔套在所述圆柱筒的一端上,所述压板的两端与所述限位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盖的转轴与所述把手通过杯头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衬套;

所述衬套分别套在转轴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容腔中。

优选的,所述锁面的背部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处于所述安装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180°。

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柄和把手盖,所述按钮容腔和转轴容腔设置于所述把手柄的一端,所述把手柄和把手盖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面的边缘处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包括上凸起和下凸起。

优选的,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设置于所述盖面的同一侧半圆的外缘上,即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之间的角度小于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以防猫眼开锁的门锁,只有在按下按钮的情况下,下压把手才能够开门,而其他情况是均不能开门,所述按钮的长凸筋与所述方条套筒的离合槽之间的相互咬合过程实际上实现了离合的作用,相互咬合便能够开门,不相互咬合无论怎样都不会开门。除此之外,无论是否按下按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方条套筒上的阻挡端的相互抵靠,上提把手能够使得门锁反锁,人们可以不用担心按钮此时是否按下或者未按下,因为在按下按钮并下压把手开门,开门松开把手后,在弹簧的顶出作用下,按钮是会自动弹出的,所以该门锁的防盗性能优越,无论在何时上提把手都能达到反锁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锁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限位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条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未按下按钮时的把手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按下按钮时的把手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锁面1,安装容腔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13,把手2,按钮容腔21,转轴容腔22,把手柄23,把手盖24,按钮3,触按端31,长凸筋32,弹簧4,扭簧5,限位盖6,盖面61,转轴62,动作凸筋63,卡槽64,离合通孔65,上凸起66,下凸起67,限位螺钉7,方条套筒8,圆柱筒81,离合槽811,限位板82,阻挡端821,随动凸筋822,限位块9,压板91,杯头螺丝92,衬套93,圆形通孔9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包括锁面1、把手2、按钮3、弹簧4、扭簧5、限位盖6、限位螺钉7、方条套筒8和限位块9;

所述锁面1的背部设置有安装容腔11;所述安装容腔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2;

所述把手2的一端设置有按钮容腔21和转轴容腔22;

所述按钮3的一端为触按端31,所述按钮3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根长凸筋32,且多根所述长凸筋32朝触按端31背部延伸;所述按钮3设置于所述把手2的按钮容腔21中,所述弹簧4设置于多个长凸筋32之间,其一端顶在所述按钮3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按钮容腔21的端面;

所述限位盖6包括盖面61和转轴62,所述转轴6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盖面61底面的中部,所述盖面61底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动作凸筋63,所述转轴62的外缘上设置有多个卡槽64,卡槽64与转轴62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62内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离合通孔65;

所述方条套筒8包括圆柱筒81和限位板82,所述限位板82设置于所述圆柱筒81的一端,且与圆柱筒8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限位板82的一端设置为阻挡端821,所述限位板8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随动凸筋822,所述随动凸筋822垂直于所述限位板82,所述随动凸筋822朝所述圆柱筒81的另一端延伸;所述圆柱筒81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离合槽811;所述限位块9设置于所述限位盖6的盖面61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2相对180°;

所述限位螺钉7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中,所述扭簧5套在所述安装容腔11外侧,所述扭簧5的两个引脚卡在所述限位螺钉7上,所述限位盖6的转轴62穿过所述安装容腔11和转轴容腔22与所述把手2固定连接,且其盖面61上的动作凸筋63卡在所述扭簧5的两个引脚之间;所述圆柱筒81的另一端端部不越过所述转轴62的另一端端部;

所述圆柱筒81设置于所述离合通孔65中,所述方条套筒8的限位板82一端被压在所述盖面61上但不压死;所述随动凸筋822也卡在所述扭簧5的两个引脚之间,所述限位板82的阻挡端821抵靠在所述限位块9上;所述离合槽811处于限位盖6的卡槽64的径向后方,相互对应。

不按下按钮3时,所述按钮3处于所述按钮容腔21中,其上的长凸筋32可以插进所述转轴62上的卡槽64,长凸筋32与卡槽64轴向有行程空间,由于这时方条套筒8的轴向未被压死,这时方条套筒8和限位盖6之间是可以相互独立运动的。这时当按下把手2时(向下按下把手为开门动作),因为所述限位盖6与把手2之间是固定连接的,所以把手2的向下运动带动所述限位盖6顺时针转动,限位盖6上的动作凸筋63带动扭簧5的一个引脚顺时针转动,但是方条套筒8保持不动,所以此时并不能实现开门的动作,所以这时就算小偷能够用工具压下把手2也不能开门的。松开手之后,扭簧5的一个引脚便复位,带动所述限位盖6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扭簧5的两个引脚重新卡在所述限位螺钉7上,把手2重新复位。当上提所述把手2时,所述限位盖6随把手2逆时针转动,此时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方条套筒8的阻挡端821继续相互抵靠,所述方条套筒8逆时针翻转,方条套筒8内装有方条,方条亦称为方芯,方条反转,从而使得锁体能够反锁,因此不按下所述按钮3时上提把手2能够实现反锁。

按下按钮3时,所述按钮3的长凸筋32便穿入所述限位盖6的卡槽64中,所述弹簧4受到压缩,两端顶在所述按钮容腔21的端面和按钮3上,完成按钮3与转轴62的咬合,除此之外,还完成了按钮3与所述方条套筒8的离合槽811的咬合。这时当按下所述把手2时(向下按下把手为开门动作),把手2的顺时针转动带动按钮3和限位盖6顺时针转动,所述按钮3也带动了所述方条套筒8顺时针转动,从而限位盖6的动作凸筋63和方条套筒8的随动凸筋822带动扭簧5的一个引脚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了开门的动作。松开手后,扭簧5的一个引脚便复位,带动所述限位盖6和方条套筒8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扭簧5的两个引脚重新卡在所述限位螺钉7上,把手2重新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这时弹簧4恢复伸长,使得按钮3的长凸筋32退出与所述方条套筒8的离合槽811的咬合。当上提所述把手2时,所述限位盖6随把手2逆时针转动,此时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方条套筒8继续相互抵靠,所述方条套筒8逆时针翻转,方条套筒8内装有方条,方条亦称为方芯,方条反转,从而使得锁体能够反锁,因此不按下所述按钮3时上提把手2也能够实现反锁。

所以防猫眼开锁的门锁,只有在按下按钮3的情况下,才能够开门,而其他情况是均不能开门,所述按钮3的长凸筋32与所述方条套筒8的离合槽811之间的相互咬合过程实际上实现了离合的作用,相互咬合便能够开门,不相互咬合无论怎样都不会开门。除此之外,无论是否按下按钮3,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方条套筒8上的阻挡端821的相互抵靠,进门后随意上提把手能够使得门锁反锁,人们可以不用担心按钮3此时是否按下或者未按下,因为在按下按钮3并下压把手2开门,开门松开把手2后,在弹簧4的作用下,按钮3是会自动弹出的,所以该门锁的防盗性能优越,无论在何时都能达到反锁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板91;

所述限位板82设置于所述圆柱筒81的一端的非端部;

所述压板91的中部设置为圆形通孔91,所述圆形通孔91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筒81的直径;所述压板91的圆形通孔91套在所述圆柱筒81的一端上,所述压板91的两端与所述限位盖6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91并非是压住所述方条套筒8,所述圆柱筒81的一端还是能够越过所述圆形通孔91的,但是所述限位板82会得到所述压板91的限制,从而只是能够限制住所述方条套筒8的轴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盖6的转轴62与所述把手2通过杯头螺丝92固定连接。

旋出所述杯头螺丝92即可解除所述限位盖6和把手2的固定连接,解除固定的方式简单快捷,利于实现快速安装和零件的快速更换。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衬套93;

所述衬套93分别套在转轴62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容腔11中。

衬套93能够避免限位盖6的转轴62和按钮3直接对安装容腔11的对磨,减少了对转轴62和按钮3的损害,起到保护轴的作用,使得轴在衬套93内作往复旋转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面1的背部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第二固定孔13处于所述安装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2相对180°。

所述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13均是用于给所述限位螺钉7固定所在的位置。把手2左右换向时,需将限位螺钉7从第一固定孔12拧出,转动把手2角度180°到另一侧,限位盖6的动作凸筋63带动扭簧5转动,扭簧5的两个引脚夹住方条套筒8的随动凸筋822从而带动方条套筒8转动,转动位置后在将限位螺钉7安装在第二固定孔13中,扭簧5的两个引脚还是卡在限位螺钉7上。然后将限位块9从所述盖面61上取下,然后将限位块9安装到限位板82的阻挡端821另一侧,整个把手2换向已经完成,能够实现快速换向,方便不同的方向门锁的安装。

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手2包括把手柄23和把手盖24,所述按钮容腔21和转轴容腔22设置于所述把手柄23的一端,所述把手柄23和把手盖24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把手2分为两个部分,拆出把手盖24能够方便将按钮3和弹簧4取出,在安装时也可以方便将按钮3置于按钮容腔21当中,对准所述限位盖6的卡槽64。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面61的边缘处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包括上凸起66和下凸起67。

上凸起66和下凸起67用于限制所述把手2的摆动角度,方便开锁和关锁,同时也限制了扭簧5的两个引脚的张紧角度,避免扭簧5过度张紧,复位时把手2摆动快。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凸起66和下凸起67设置于所述盖面61的同一侧半圆的外缘上,即所述上凸起66和下凸起67之间的角度小于180°。

把手2开锁和关锁的摆动幅度小,方便开锁和关锁。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