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式家用门自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7216发布日期:2018-06-19 11:5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式家用门自动机组。



背景技术:

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美国的超级市场开放,自动门开始在建筑物上使用,之后伴随着城市的建设,自动门技术的发展迅速。一开始,利用供给建筑物用的电源进行自动门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很难,只好进行油压、空压速度控制,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然而伴随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气式自动门逐渐成为主流。

现有技术中,电气式自动门主要应用于商场等大型场所,家用自动门的应用方面基本还是空白,商用自动门由于门体较重必须使用大功率电机带动,门体体积、电机能耗和噪音都较大,且安装较为麻烦,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式家用门自动机组,可以在现有的推拉门基础上加装本发明的自动机组使其达到自动化,无需改变原有门体结构,体积小巧,安装方便,适用于一般家庭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皮带式家用门自动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靠近其中一个端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皮带轮,所述底座上靠近另一个端部安装有张紧轮,所述皮带轮和张紧轮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皮带轮及张紧轮啮合的齿形皮带,所述齿形皮带上固设一个皮带夹,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一个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靠近皮带轮的位置还安装有一个皮带止脱装置,所述皮带止脱装置包括安装支板,所述安装支板上安装有一个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皮带轮外啮合的皮带外切。

优选的,所述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安装板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张紧轮安装板上设置有横向腰型槽,所述张紧轮的中心轴通过所述横向腰型槽及螺栓安装于所述张紧轮安装板上,所述张紧轮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一个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的端面与所述张紧轮的中心轴接触,通过旋转蝶形螺栓可以调整张紧轮的左右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左侧盖和右侧盖,所述左侧盖及右侧盖之间还安装有上盖。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直流有刷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功率可选为10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无需改变原有门体结构,可以在现有的推拉门基础上加装本发明的自动机组使其达到自动化;2、通过微型电机带动皮带传动,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安装方便;3、在皮带轮外增加皮带止脱装置,可防止齿型皮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打滑脱齿;4、通过侧盖和上盖隐蔽式安装,使自动机组的外观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皮带止脱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皮带夹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张紧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左侧盖,2、底座,3、皮带轮,4、皮带止脱装置,41、安装支板,42、滚动轴承,5、电机,6、控

制器,7、皮带夹,8、皮带,9、张紧轮,91、张紧轮安装板,

92、横向腰型槽,93、蝶形螺栓,10、右侧盖,11、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皮带式家用门自动机组,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靠近其中一个端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转轴上安装有皮带轮3,所述底座2上靠近另一个端部安装有张紧轮9,所述皮带轮3和张紧轮9之间设置与皮带轮3及张紧轮9啮合的齿形皮带8,所述齿形皮带8上固设一个皮带夹7,所述底座2上还安装有一个控制器6。

请参阅图3,所述底座2上靠近皮带轮3的位置还安装有一个皮带止脱装置4,所述皮带止脱装置4包括安装支板41,所述安装支板41上安装有一个滚动轴承42,所述滚动轴承42与所述皮带轮3外啮合的齿型皮带8接触相切。

请参阅图5,所述张紧轮9通过张紧轮安装板91安装于底座2上,所述张紧轮安装板91上设置有横向腰型槽92,所述张紧轮9的中心轴通过所述横向腰型槽92及螺栓安装于所述张紧轮安装板91上,所述张紧轮安装板91上还设置有一个蝶形螺栓93,所述蝶形螺栓93的端面与所述张紧轮9的中心轴接触,通过旋转蝶形螺栓93可以调整张紧轮9的左右位置。

所述底座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左侧盖1和右侧盖10,所述底座2上,左侧盖1和右侧盖10之间还安装有上盖11。

本实施例的自动机组使用时,只需将自动机组安装于门体上方合适位置,再将门体通过螺栓与皮带夹7连接,开启控制器6的电源,控制器6控制电机5带动皮带轮3和皮带8传动,使门体实现自动化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