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箱门栓防撞自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89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保险箱门栓防撞自锁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保险箱门栓防撞自锁机构,以使保险箱在门打开状态下确保门栓内缩,而在关门状态下又能确保门栓自动伸出与门框锁定。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险箱其结构主要包括带有门框的箱体、与箱体相配并轴销连接在门框上的门板、以及可将门板和门框锁定在一起的门栓机构。门栓机构中的门栓通常由手柄带动其动作,使其伸出或缩回。而目前的保险箱结构,在保险箱门开着时其手柄还可以转动,所以当门被打开后,门栓很可能依旧保持外伸状态。因此,这样当用户再次关门时,门栓会直接撞击门框,不仅会损坏内部门栓机构,还会造成门框外观(如箱体壁受损或破坏箱体油漆)被破坏,影响美观。

而公告号为CN202012254U所公开的“一种保险箱柜门闩启闭保护装置”,以及公布号为CN104727695A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保险箱门”均披露了一种用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相关结构。但从它们公开的结构来看,不管“一种保险箱柜门闩启闭保护装置”中的限位卡还是“改进的保险箱门”中的弹性阻挡片,它们均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伸出设在门板框上的开孔,并且上面设有可限止门栓板下移的限位结构。因为关门时,由该自由端直接与门框相碰,因此当碰撞次数多后,自由端难免会变形或损坏,这样最后就会影响到整个装置的动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性更好的保险箱门栓防撞自锁机构,通过该机构使保险箱的门栓只有在门关上时门栓能伸出并自动与门框锁定,而在开门状态下门栓始终保持内缩,避免门栓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结构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保险箱门栓防撞自锁机构,包括设在门板背面可以左右移动的栓板,横栓与该栓板联动能同步外伸或内缩,并且所述栓板上作用有使其始终具有朝向右侧移动趋势的弹簧,其特征是在所述门板背面位于栓板下方固定有一支架,支架上连接有一固定轴,一作用块能转动的设在该固定轴上;所述作用块的一头具有与栓板配合以限制栓板右移的卡止部,并且该卡止部通过设在固定轴上的扭簧作用保持与栓板相碰抵的趋势,另一头具有与箱体门框配合的碰撞部,另于门板的框板上设有可供该碰撞部外伸的通孔。

这样横栓(这里的横栓形式不限,可以是若干圆柱形栓头或整体的平板栓等)随栓板内缩状态下(也即门板打开状态),作用块的卡止部卡在栓板的卡孔内,以阻挡横栓外伸;而正常关门时,碰撞部经与厢体门框相碰而使碰撞部朝向门板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卡止部远离门板侧偏转,不再阻挡栓板右移,使栓板连同横栓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右移(该弹簧在横栓内缩时受压缩状态),实现自动锁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栓板下部右侧设有一卡孔,在门板打开状态下,所述的作用块上的卡止部陷卡在该卡孔内,形成用以限制栓板右移的卡制结构。

为了更利于作用块与栓板间的配合以及便于支架安装,对栓板的左右滑移不构成障碍,所述的支架与门板之间还设有一衬板,该衬板具有朝向门板侧外凸的中部和用以与支架连接用的两侧部。

所述作用块的碰撞部上装有柔性撞击头,以避免作用块的碰撞部与厢体门框之间因碰撞而相互造成损坏。

所述的扭簧其一头与支架或固定轴相抵,另一头经拉伸后卡抵在作用块的卡止部的背面。

所述的支架主体呈U形,并且两端水平外延形成有与所述的衬板连接用的板状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开门状态下,横栓随栓板内缩,作用块在扭簧力作用下卡止栓板,以限制栓板向右移动,也即阻挡了横栓外伸。此时不能转动手柄,即可使横栓始终保持内缩状态,故不会存在关门时栓头直接撞击门框的可能,避免了栓头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结构的损坏;正常关门时,作用块的碰撞部经与厢体门框相碰而使碰撞部朝向门板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卡制部远离门板侧偏转而脱离栓板,不再阻挡栓板右移。此时栓板就在弹簧力作用下右移,使横栓外伸而与门框自动锁定。本机构在开门状态下确保横栓内缩,而在关门状态下又能确保横栓能够伸出与门框锁定。本机构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性好,能有效避免门栓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机构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在保险箱中在开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横栓内缩)。

图2为主要反映本防撞自锁机构在作用块与栓板卡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不含栓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设在保险箱中在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示出了保险箱的一侧板)。

图5为主要反映本防撞自锁机构在作用块脱离栓板卡孔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机构包括装在门板2背面能左右滑移的栓板6,栓板6与横栓3相连,可同步外伸或内缩。而栓板6上作用有使其始终具有朝向右侧移动趋势的弹簧4,通过该弹簧4作用,达到关门时自动上锁的目的。而该弹簧4可以设在与本栓板联动的其它栓板5上,也可以直接设在本栓板6上。所述横栓3形式不限,可以是若干上下分布的圆柱形栓头,也可以是本实施例图中所示的整体的平板栓。由于前述栓板及横栓等结构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可以应用ATM机上的结构型式,那么还能提高整个保险箱的结构牢固性和安全性。在此该部分结构不再详述,图中也省略了该部分的结构。

本防撞机构还包括支架8、作用块9、扭簧7以及衬板11等,其中支架8固定在门板2背面的栓板6下方,衬板11位于门板2与支架8之间,三者通过连接件(如螺钉) 固定于一起。为了利于作用块9与栓板6间的配合以及便于支架8安装,对栓板6的左右滑移不构成障碍,衬板中部111朝向门板侧外凸,两侧部用以与支架8连接。

支架8的主体呈U形,并且两端水平外延形成有与衬板连接用的板状连接部。支架8内部的两侧板之间固定有一固定轴10,扭簧7套在固定轴10上,并且扭簧7的一头抵在支架8或固定轴10上,另一头经拉伸后抵在作用块9的卡止部91背面,对作用块9施以弹性作用力。作用块9通过限位套13、垫片14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轴10靠近栓板卡孔61的一侧,并且作用块9与扭簧7之间由限位套10隔开。

作用块9用以限制栓板6右移,本实施例的栓板6其一侧弯折形成有与横栓3连接用的侧部62,而在栓板5下部右侧与侧部之间有一缺口,形成与作用块上的卡止部91 配合的卡孔61。而作用块9其一头即是与栓板卡配的卡止部91,该卡止部91通过设在固定轴上的扭簧7作用始终保持与栓板6相碰抵的趋势。另一头设有与箱体1门框101 配合的碰撞部92,在门板的框板上设有可供该碰撞部穿出的通孔101。另外,为了避免作用块的碰撞部92与厢体门框101之间因碰撞而相互造成损坏,在碰撞部上装有柔性撞击头12。

在开门状态时,如图1、图2所示,横栓3随栓板6内缩,作用块9在扭簧力作用下其上的卡止部91卡在栓板的卡孔61内,阻挡栓板6右移,也即阻挡了横栓3外伸。这样在关门时,就不会存在横栓3撞击门框101的可能,避免了横栓撞击门框造成门框或门栓结构的损坏。

正常关门时,如图4、图5所示,碰撞部的柔性撞击头12经与厢体门框101相碰而使碰撞部92朝向门板侧偏转,同时带动另一头的卡止部91远离门板侧偏转而脱离卡孔 61,不再阻挡栓板6右移。此时栓板6就会在弹簧力作用下右移,使横栓3外伸而与门框101自动锁定。

正常开门时,转动手柄驱动栓板6左移,横栓3随同栓板6左移而解锁,同时作用块9由于扭簧7的作用其上的卡止部91自动落在栓板的卡孔61内,限制栓板6右移,保持前述的开门状态,此时所述的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改型和变化,而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