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密码防盗锁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538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指纹密码防盗锁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密码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既可以利用指纹和/或密码开锁又可以用钥匙开锁的指纹密码防盗锁芯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密码锁是以指纹和/或密码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指纹密码锁是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于一体的结合体,所以目前市面的指纹密码锁质量及稳定性等还不够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扫描表面面积大且为塑料材质,容易被恶意破坏,导致不能正当开锁;二是比对指纹信息在锁具中,一旦锁具被恶意破坏,很容易盗取指纹密码信息,而每个人的生物特征是独有的,一旦失窃,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一旦遇到手指划破、污渍、起皮等原因,就无法识别开锁;四是电池寿命有限,如果不及时更换电池,往往会造成把用户拒之门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解决以上意外不能及时、方便开锁的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满意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指纹密码锁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指纹及钥匙兼备、既能用指纹和/或密码自动开锁又能在发生意外时用钥匙开锁的指纹密码防盗锁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前护罩、锁芯、后护罩、后把手组件、指纹密码控制器、固定座,锁芯通过串钉固定在前护罩与后护罩之间,锁芯上设有与锁体配合的锁芯拨块,所述的后把手组件包括电机驱动机构、电池架、电池、后线路板、盖板、后把手,电机驱动机构包括微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控制线路板、转轴,控制线路板、电池架、后线路板及盖板依次固定连为一体并固定在固定座上,电池对应安装在电池架上,电池的两端对应与控制线路板及后线路板电连接,微电机固定在控制线路板上,主动齿轮固定在微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控制线路板,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并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前端穿过锁芯后部与锁芯拨块固定,转轴的后端穿过电池架、后线路板及盖板并通过旋钮与后把手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指纹密码控制器上设有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以及与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电连接的无线发射器,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可接收无线发射器信号的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接收到无线发射器发出的指纹开锁或闭锁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板控制微电机完成开锁或闭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后把手转动感应器,后把手转动感应器感应到后把手开锁或闭锁的转动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板控制微电机完成开锁或闭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锁芯的前端设有与钥匙配合的钥匙孔,前护罩上设有与锁芯钥匙孔相对应的钥匙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充电接插座,固定座上设有与充电接插座相对应的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微电机、电池架、电池、后线路板及盖板设置在后把手的容腔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指纹密码控制器采用无线控制,锁芯结构机械开闭锁与指纹和/或密码开闭锁技术并存,即使遭到恶意的破坏或发生意外都能及时开锁,操作使用更加方便。二是安装调换简单方便、快捷,通用性好,可直接替换现有防盗门上的防盗锁。三是防盗门的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把手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护罩,2锁芯,3螺钉,4后护罩,5后把手组件,6指纹密码控制器,7固定座,8电机驱动机构,9电池架,10电池,11后线路板,12盖板,13后把手,14旋钮, 16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17锁芯拨块,18钥匙插孔,81微电机,82主动齿轮,83充电接插座,84从动齿轮,85无线接收器,86控制线路板,87转轴,88后把手转动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纹密码防盗锁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前护罩1、锁芯2、后护罩4、后把手组件5、指纹密码控制器6、固定座7,锁芯2通过螺钉3固定在前护罩1与后护罩4之间,锁芯2上设有与锁体配合的锁芯拨块17,固定座7固定在后护罩4上,所述的后把手组件5包括电机驱动机构8、电池架9、电池10、后线路板11、盖板12、后把手13,电机驱动机构8包括微电机81、主动齿轮82、从动齿轮84、控制线路板86、转轴87,控制线路板86、电池架9、后线路板11及盖板12依次固定连为一体并固定在固定座7上,电池10对应安装在电池架9上,电池10的两端对应与控制线路板8及后线路板11电连接,微电机81固定在控制线路板86上,主动齿轮82固定在微电机81的输出轴上,转轴87可转动地设置在控制线路板86,从动齿轮84与主动齿轮82啮合并固定在转轴87上,转轴87的前端穿过锁芯2后部与锁芯拨块17固定,转轴87的后端穿过电池架9、后线路板11及盖板12并通过旋钮14与后把手13固定。所述的微电机81、电池架9、电池10、后线路板11及盖板12设置在后把手13的容腔内。当需要更换电池10时,转动旋钮14,从转轴87拆下后把手13,即可快速更换电池10。微电机81转动开锁或闭锁时,微电机81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82通过从动齿轮84带动转轴87旋转,转轴87又带动锁芯拨块17实现开锁或闭锁工作。

为了便于指纹密码控制器6安装以及损坏调换,所述的指纹密码控制器6上设有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16以及与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16电连接的无线发射器,控制线路板86上设有可接收无线发射器信号的无线接收器85,当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16感应到开锁或闭锁指纹和/或密码信号时,与设定的用户指纹和/或密码信息比较,如果与预存的指纹和/或密码信息相符,指纹及密码识别装置16通过无线发射器发出开锁或闭锁的无线信号,无线接收器85接收到无线发射器发出的指纹开锁或闭锁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板86控制微电机81完成开锁或闭锁工作。

为了方便室内开锁,所述的控制线路板86上设有后把手转动感应器88,当在室内开锁或闭锁时,用手转动后把手13正转或反转约1/5圈,给予电机驱动机构8正转或反转的转动信号,从动齿轮84通过主动齿轮82带动微电机81正向或反向转动,后把手转动感应器88感应到开锁或闭锁的转动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板86控制微电机81随之自动转动,并通过转轴87带动锁芯拨块17完成开锁或闭锁工作。开启状态后,门只需要推拉,并不需要再次旋转后把手。

为了防止指纹密码控制器6意外损坏而不能开锁,所述锁芯2的前端设有与钥匙配合的钥匙孔,前护罩1上设有与锁芯钥匙孔相对应的钥匙插孔18,用钥匙插入钥匙插孔18及锁芯2的的钥匙孔,就能带动锁芯拨块17旋转开锁。

为了便于电池10充电,所述的控制线路板86上设有充电接插座83,固定座7上设有与充电接插座83相对应的充电接口。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