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锁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9382阅读:10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锁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件,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锁扣。



背景技术:

行李箱的开口处常设有两个密码锁以用于其锁合。对于尺寸较大的行李箱,两个密码锁相距较远。由于把手只安装于行李箱的开口处的其中一侧,在行李箱装有重物的情况下,若需依靠把手提起整个箱体时,往往会导致把手所在位置受力而形成开口,影响行李箱使用的可靠性。对此,在尺寸较大的行李箱靠近把手位置的开口处两侧,常加设锁扣以实现加固。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手持续按住锁扣的滑块,才能使锁扣处于解锁的状态,导致在对尺寸较大、箱盖较重的行李箱进行开盖的过程中,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行李箱锁扣,其能使行李箱的开盖操作更便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锁扣,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滑动块,第一卡接件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第二卡接件和滑动块均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第二卡接件可相对行李箱的箱体摆动,滑动块可相对于行李箱的箱体滑动,第二卡接件能与第一卡接件卡接以实现所述行李箱锁扣的上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的逆止块,滑移块具有第一钩部,逆止块具有第二钩部,在锁扣解锁的过程中,推动滑移块向第二卡接件的方向滑动,滑移块与第二卡接件抵接,并且滑移块带动第二卡接件摆动至第二卡接件不与第一卡接件卡接,此时第二钩部钩住第一钩部,使滑移块暂时不能逆向滑动。

具体地,逆止块可相对行李箱的箱体摆动,在锁扣解锁的过程中,滑移块带动第二卡接件摆动至第二卡接件不与第一卡接件卡接,并且第一钩部带动逆止块摆动至第二钩部钩住第一钩部。

具体地,逆止块具有触发部,第一卡接件具有凸出部,在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相互脱离的过程中,凸出部拨动触发部,从而使逆止块摆动至第二钩部不钩住第一钩部,使得滑移块能够逆向滑动至复位。

具体地,还包括第二壳体,滑移块内置于第二壳体且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滑移块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使滑动块复位的复位弹性件。

具体地,逆止块与第二壳体铰接,逆止块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使逆止块自动复位的逆止弹性件。

具体地,滑移块具有推动部,推动部具有第一传动斜面,第二卡接件具有拨动部,拨动部具有与第一传动斜面对应的第二传动斜面。

具体地,第一卡接件具有两个卡爪,第二卡接件具有能与所述两个卡爪卡接的卡块。

具体地,卡爪具有第三传动斜面,卡块具有与第三传动斜面对应的第四传动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锁扣,包括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和滑动块,第一卡接件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第二卡接件和滑动块均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第二卡接件可相对行李箱的箱体摆动,滑动块可相对于行李箱的箱体滑动,第二卡接件能与第一卡接件卡接以实现所述行李箱锁扣的上锁,还包括设于所述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的逆止块,滑移块具有第一钩部,逆止块具有第二钩部,在锁扣解锁的过程中,推动滑移块向第二卡接件的方向滑动,滑移块与第二卡接件抵接,并且滑移块带动第二卡接件摆动至第二卡接件不与第一卡接件卡接,此时第二钩部钩住第一钩部,使滑移块暂时不能逆向滑动。即操作者可以在不持续按住滑移块的情况下,使行李箱锁扣处于解锁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锁扣使开盖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行李箱锁扣与行李箱开口处的组合状态视图;

图2为一种行李箱锁扣分解状态视图;

图3为第二卡接件的立体视图;

图4为第一卡接件的立体视图;

图5为一种行李箱锁扣在卡接状态下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6为一种行李箱锁扣在解锁状态下的内部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行李箱开口处、 21. 第一卡接件、

22. 卡爪、 23. 第三传动斜面、

24. 凸出部、 25. 第一面壳、

31. 底板、 32. 第二面壳、

33. 限位部、 4. 第二卡接件、

41. 拨动部、 42. 复位扭簧、

43. 第二传动斜面、 44. 卡块、

45. 第四传动斜面、 5. 滑移块、

51. 第一钩部、 52. 推动部、

53. 复位弹簧、 54. 第一传动斜面、

6. 逆止块、 61. 第二钩部、

62. 触发部、 63. 逆止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锁扣,包括用于分别固接在行李箱开口处1两侧的第一卡接件21和第二壳体(结合图5)。第一卡接件21外固接有第一面壳25。第二壳体由底板31和第二面壳32固接而成,底板31具有限位部33。

见图2,第二壳体内铰接有第二卡接件4,第二卡接件4具有拨动部41。第二壳体内设有滑移块5,滑移块5与第二壳体可滑动地连接且局部外露于第二壳体(见图1)。滑移块5具有第一钩部51和推动部52。推动部52具有第一传动斜面54。拨动部41具有与第一传动斜面54相对应的第二传动斜面43(见图3)。第二卡接件4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复位扭簧42,复位扭簧42使第二卡接件4的拨动部41有向壳体内侧摆动的趋势(沿图2中方向D)。滑移块5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作为复位弹性件的复位弹簧53,复位弹簧53使滑移块5有向外侧滑动的运动趋势,即沿图2中方向C。

见图2,第一卡接件21具有两个卡爪22,每个卡爪22的外侧都具有一个凸出部24(图2只示一个凸出部24)。第二卡接件4具有卡块44。卡爪22具有第三传动斜面23(见图4),卡块44设有与第三传动斜面23相对应的第四传动斜面45。

见图2,第二壳体内铰接有逆止块6,逆止块6具有第二钩部61和触发部62。逆止块6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作为逆止弹性件的逆止扭簧63。逆止扭簧63使逆止块6的第二钩部61有向外侧摆动的趋势,即沿图2中方向A及方向B。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锁扣的运动过程如下:

在行李箱处于闭合时,见图5,拨动部41在复位扭簧42的作用下与限位部33相抵,此时卡块44与卡爪22保持卡接。当需要开启行李箱锁扣,推动滑移块5向第二壳体内侧滑动,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斜面54与第二传动斜面43的传动(结合图3),推动部52带动第二卡接件4摆动至卡块44不与卡爪22卡接(见图6)。在此过程中,第一钩部51带动逆止块6的第二钩部61有向内侧摆动,从而第一钩部51移动至与第二钩部61相对应的位置,第二钩部61随即在逆止扭簧63的作用下向外侧摆动(即沿图2中方向A及方向B),从而钩住第一钩部51(结合图6),使滑移块5暂时不能逆向滑动。此时,由于逆止块6限制滑移块5,使得卡块44保持不与卡爪22卡接,故行李箱锁扣处于解锁状态。即操作者将滑移块5按动至第一钩部51与第二钩部61相互钩住,即可以在不持续按住滑移块5的情况下,使行李箱锁扣处于解锁状态。

在行李箱锁扣处于解锁状态下,操作者将行李箱打开,使第一卡接件21和第二卡接件4相互脱离。在此过程中,卡爪22的凸出部24带动逆止块6的触发部62向外侧摆动(沿图2中方向A的反方向及方向B的反方向),使第二钩部61摆动至不钩住第一钩部51。在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滑移块5沿图2中方向C移动至复位。第二卡接件4在复位扭簧42的作用下沿图2中方向D摆动至拨动部41与限位部33相抵(结合图5)。

当需要再次使行李箱锁扣形成卡接,操作者将行李箱闭合。卡爪22伸进第二壳体内,并且,通过第三传动斜面23(结合图4)与第四传动斜面45的传动,卡爪22带动第二卡接件4摆动,直至卡爪22离开卡块44,第二卡接件4在复位扭簧42作用下摆动至拨动部41与限位部33相抵。此时,卡块44与卡爪22再次形成卡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