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密码挂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935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密码挂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的密码挂锁。



背景技术:

密码挂锁相对于传统挂锁而言,由于无需使用钥匙开锁,因而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也提高了锁具的防盗性。然现有密码挂锁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如下设计上的缺陷:

1、设定密码时,需要插入钥匙抵顶芯轴使其上离合套脱开与密码轮的配合,当密码设定完成拔出钥匙时,由于原拔叉的四只脚与离合套的平面部分充分接触,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导致离合套不能及时复位,容易造成乱码现象。

2、防盗性差,用一只薄插片从底封盖与密码轮的间隙插入一定深度,然后下压插片外端,即可撬起拔叉使拔叉脱离对锁舌的限位止挡,进而让锁打开。

3、临近设定密码时,原设计中拔叉的四只脚搭在离合套凸缘部与平面部的结合点处,拔叉受拔叉弹簧的拉力作用,对离合套施加压力,离合套复位时,拔叉又落在离合套的平面部上,使锁梁呈开锁状态,从而导致密码轮在邻近设定密码时不能闭锁,因此可靠性较差。

综上,有待于相关从业人员对其作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乱码现象,防盗性强、使用安全可靠的改良型密码挂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改良的密码挂锁,包括锁壳、内胆、密码组件、拔叉、拔叉弹簧、左锁舌、右锁舌及锁梁,其中,内胆套装于锁壳内,密码组件包括横向跨设在内胆下端的芯轴、并排且可转动设置在芯轴上的若干个密码轮、设置在芯轴上且与各密码轮对应配合的若干个离合套和用于使芯轴及其上离合套复位的复位弹簧,离合套的外缘包括平面部和凸缘部,内胆上端设有锁舌容腔,左、右锁舌可开合地设置在该锁舌容腔内,拔叉通过拔叉弹簧活动设置在内胆上,拔叉一端设置有与各离合套对应配合的若干个支脚,拔叉另一端设置为止挡端,该止挡端能在密码轮处于非设定密码时伸入左、右锁舌之间使二者不能合拢,并能在密码轮处于设定密码时从左、右锁舌之间脱出使二者能够合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对应于所述拔叉止挡端的外侧设置有一限位片,该限位片能限制所述拔叉止挡端向外侧运动的幅度,从而使所述拔叉的各个支脚与各所述离合套外缘的平面部均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拔叉的外侧面上设有能与所述锁壳内表面抵顶配合的防撬销。

进一步的,所述防撬销与所述锁壳内表面存有一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防撬销具有二个,其分设在所述拔叉中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套外缘的平面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平直部和斜面部,所述平直部与斜面部之间的夹角为170~180度,所述凸缘部具有二个,其分设在所述平面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平直部与斜面部之间的夹角为175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上端设有用于卡设所述限位片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拔叉弹簧垂直于所述拔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拔叉弹簧为圆柱弹簧,其一端挂设在所述拔叉中部,另一端钩接在所述内胆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罩盖于所述内胆底部的底封盖,所述底封盖上对应于各密码轮的位置处开设有镂空口,所述锁壳的底部设置为敞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通过增加拔叉限位片,使拔叉的各个支脚与各离合套外缘的平面部不再接触,从而消除摩擦力,有利于离合套及时复位,减少或杜绝乱码情况的发生,进而大大提高了密码挂锁的可靠性。

其次,通过在拔叉上设置能与锁壳内表面抵顶配合的防撬销,使得技术开启者无法借助插片类工具来撬起拔叉对锁舌的限位止挡,进而防止密码挂锁非正常打开,从而有效提高了其防盗性能。

再者,通过将离合套外缘中平面部的一段改设为斜面,使得密码轮在拨动到邻近设定密码时,拔叉的脚能完全搭在离合套外缘的凸缘处使锁梁呈闭锁状态,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密码轮邻近设定密码时不能闭锁的不良现象,进而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码挂锁正视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码挂锁背视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及其上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离合套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改良的密码挂锁,包括锁壳1、内胆2、密码组件3、拔叉4、拔叉弹簧5、左锁舌6、右锁舌7及锁梁8。其中,内胆2套装于锁壳1内,密码组件3包括横向跨设在内胆 2下端的芯轴31、并排且可转动设置在芯轴31上的若干个密码轮32、设置在芯轴31上且与各密码轮32对应配合的若干个离合套33和用于使芯轴31及其上离合套33复位的复位弹簧34,离合套33的外缘包括平面部 331和凸缘部332,内胆2上端设有锁舌容腔21,左、右锁舌6、7可开合地设置在该锁舌容腔21内,拔叉4通过拔叉弹簧5活动设置在内胆2 上,拔叉4一端设置有与各离合套33对应配合的若干个支脚41,拔叉4 另一端设置为止挡端42,该止挡端42能在密码轮32处于非设定密码时伸入左、右锁舌6、7之间使二者不能合拢,进而让锁梁8保持闭锁状态,并能在密码轮32处于设定密码时从左、右锁舌6、7之间脱出使二者能够合拢,进而让锁梁8处于可打开状态。

内胆2上对应于拔叉4止挡端42的外侧设置有一限位片9,该限位片9能限制拔叉4止挡端42向外侧运动的幅度,从而使拔叉4的各个支脚41与各离合套33外缘的平面部331均不接触,进而消除摩擦力,避免对离合套33复位时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的,内胆2上端设有用于卡设限位片9的卡槽22。

拔叉4的外侧面上设有能与锁壳1内表面抵顶配合的防撬销43,以防止偷盗者借助插片类工具来撬起拔叉4使其止挡端42脱开对左、右锁舌6、7的限位止挡,确保锁梁8处于闭锁状态。同时,防撬销43与锁壳1内表面存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以不影响拔叉4的正常操作为宜。优选的,防撬销43具有二个,其分设在拔叉4中部两侧。

离合套33外缘的平面部331包括相互连接的平直部3311和斜面部 3312,平直部3311与斜面部3312之间的夹角为170~180度,优选角度为175度。而凸缘部332具有二个,其分设在平面部331两侧。

拔叉弹簧5为垂直于拔叉4设置的圆柱弹簧,其一端挂设在拔叉4 中部,另一端钩接在内胆2上。

还包括一罩盖于内胆2底部的底封盖10,底封盖10上对应于各密码轮32的位置处开设有镂空口101,从而在不影响密码设置的基础上,达到了较好的防尘效果。而为了便于组装,锁壳1的底部设置为敞口结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