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刻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966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自动刻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羽毛线制造技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自动生产羽毛线的自动刻线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年龄与地心引力作用,皱纹、鱼尾纹或法令纹等皮肤老化现象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明显,若皮肤老化状况不显著,可以通过勤加保养或是美容的疗程来加以调整,但如果老化程度较为明显,导致皮肤松弛严重,势必得通过拉皮手术才能有效改善。传统的拉皮手术虽然可以改善皮肤老化所造成的松弛与下垂,但是手术当中所使用的全身麻醉、术后恢复的时间慢及手术完成后所留下的疤痕等问题,即使拉皮效果再好,仍然无法让人放心去尝试。

为了解决传统拉皮手术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目前有一种拉皮技术是经由注射针头将一至多条带有倒勾的缝线(俗称羽毛线)埋入皮下组织,使其拉住下垂的真皮层来达到拉皮的效果。整个疗程相较于传统拉皮手术具有较小的伤口及较短的恢复时间,而且手术过程中不需全身麻醉,手术过后也不容易留下疤痕,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

然而,前述拉皮技术当中所使用的羽毛线通常都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制作,但是因为线径非常细,再加上倒勾的翘曲角度及分布位置必须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而有不同的态样,所以用人工方式颇为费时费力而不易大量生产,同时也会连带造成生产效率低落及产品良率欠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刻线设备,其采用自动化作业,以符合大量生产的需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包含有一工作台、一线材固定单元及一刀具单元。该线材固定单元具有一平移驱动源、一支撑架及二相对的线材固定管,该平移驱动源设于该工作台,该支撑架设于该平移驱动源,使得该支撑架能通过该平移驱动源的驱动而相对该工作台水平位移,该二线材固定管设于该支撑架的两相对端且能跟着该支撑架同步位移,使得该二线材固定管能够将一线材固定在彼此之间;该刀具单元具有一刀具驱动源及一刀具,该刀具驱动源设于该工作台,该刀具设于该刀具驱动源,使得该刀具能通过该刀具驱动源的驱动而相对该线材固定单元移动,该刀具的移动方向相对于该线材固定单元的线材固定管的轴向具有一小于90度的倾斜角。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通过该平移驱动源带动该线材相对该刀具水平移动,在该线材每移动一预定距离的后控制该刀具对该线材的表面切削一次,如此反复的操作即能使该线材的表面形成多个呈间隔排列的倒勾,进而完成羽毛线的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线材固定单元还具有一旋转驱动马达、二相对的主动齿轮、一连接轴及二相对的从动齿轮,该旋转驱动马达设于该支撑架的一端,该二主动齿轮设于该支撑架的两相对端且其中一该主动齿轮连接该旋转驱动马达,该连接轴连接该二主动齿轮,使该二主动齿轮能同步转动,该二从动齿轮分别套接于一该线材固定管且分别啮接于一该主动齿轮,使得该二从动齿轮能通过该二主动齿轮的驱动而带动该二线材固定管旋转一预定角度。由此,在该线材每移动一预定距离的后,该二线材固定管会进一步带动该线材旋转一预定角度,如此在切削完成的后,该线材的倒勾会以不同轴线位置的方式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自动刻线设备还包含有一监控单元,该监控单元具有一影像撷取器、一承架及一屏幕,该影像撷取器设于该工作台且位于该二线材固定管之间,该承架位于该影像撷取器的正下方,该屏幕电性连接该影像撷取器,用以显示该影像撷取器所撷取的影像,该刀具具有一切削端,该切削端位于该影像撷取器与该承架之间。由此,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该屏幕随时掌控该刀具的切削状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刀具单元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该两刀具单元以该影像撷取器为中心且位于该影像撷取器的两侧。由此,在该线材每前进一预定距离时,可以先操作其中一该刀具对该线材的表面进行切削,在该线材每后退一预定距离时,可以操作另外一该刀具对该线材的表面进行切削,如此在切削完成的后,该线材的倒勾会以不同翘曲方向的方式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工作台具有一顶板、一底板、一高度调整马达、一高度调整螺杆及一立板,该底板设有该平移单元的平移驱动源,该高度调整马达设于该顶板的顶面,该高度调整螺杆的一端连接该高度调整马达,该立板位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且螺接该高度调整螺杆,并设有该刀具单元的刀具驱动源,使得该立板能通过该高度调整螺杆的驱动而相对该底板上下位移,如此即能同步调整该刀具相对于该线材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刀具单元的刀具驱动源具有一刀具安装座,该刀具安装座具有一左右调整架与一角度调整架,该左右调整架可左右水平位移地设于该工作台的立板,该角度调整架可转动地设于该左右调整架背对于该工作台的一侧面,该刀具滑台设于该角度调整架背对于该左右调整架的一侧面。由此,作业人员可以配合该刀具相对于该线材的高度来进一步调整该刀具相对于该线材的左右水平位置及该刀具相对于该线材的倾斜角度,进而对该线材的表面切削出不同翘曲角度的倒勾。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工作台还具有二相对的第一滑轮、二第一缆索及一第一配重块,该二第一滑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工作台的顶板的顶面,该二第一缆索分别绕经一该第一滑轮,该二第一缆索的一端连接该工作台的立板的前侧面,该二第一缆索的另一端共同连接该第一配重块,该第一配重块位于该工作台的立板的后方。通过前述配重设计,可以让该工作台维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刀具单元还具有二相对的第二滑轮、一第二缆索及一第二配重块,该二第二滑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工作台的顶板的顶面,该第二缆索绕经该第二滑轮,该第二缆索的一端连接该角度调整架,该第二缆索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配重块,该第二配重块位于该工作台的立板的后方。通过前述配重设计,可以让该刀具单元维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采用自动化作业,以符合大量生产的需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刻线设备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主要显示线材固定单元的细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的部分前视图,主要显示线材相对刀具移动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的部分前视图,主要显示刀具在调整位置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所制造出来的羽毛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倒勾位于同一轴在线。

图8类同于图7,主要显示倒勾非位于同一轴在线。

图9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倒勾具有不同的翘曲角度。

图10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倒勾具有不同的翘曲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10包含有一工作台20、一线材固定单元30、一刀具单元50,以及一监控单元70。

如图3及图4所示,工作台20具有一顶板21、一底板22、一高度调整马达23、一高度调整螺杆24及一立板25。高度调整马达23设于顶板 21的顶面,高度调整螺杆24的顶端穿经顶板21且连接高度调整马达23,高度调整螺杆24的底端可转动地穿接于一第一导柱座242,第一导柱座 242固定于底板22的顶面,立板25位于顶板21与底板22之间,立板25 的前侧面具有两条呈水平延伸的固定滑轨252,立板25的后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上、下两个穿接块254,立板25的后侧面的中间位置具有一螺接块256,立板25通过螺接块256螺接于高度调整螺杆24,使得立板 25能通过高度调整螺杆24的驱动而上下位移。此外,工作台20还具有两相对的导柱26,两导柱26位于高度调整螺杆24的左、右两侧且穿接于立板25的后侧面的穿接块254,导柱26的顶端连接顶板21,导柱26的底端穿设于一第二导柱座262,第二导柱座262固定于底板22的顶面,使得两导柱26能在立板25上升及下降的过程中让立板25保持良好的作动稳定性。

请再参阅图1、图3及图4,工作台20还具有两对第一滑轮27、两条第一缆索28及一第一配重块29,第一滑轮27设于顶板21的顶面的左、右两端,两条第一缆索28分别绕经其中一对第一滑轮27,两条第一缆索 28的一端连接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的前侧面,两条第一缆索28的另一端共同连接第一配重块29,第一配重块29位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的后方。通过前述配重设计,可以让工作台20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线材固定单元30具有一平移驱动源31,如图2及图3所示,平移驱动源31具有一平移马达固定座32、一平移马达33、一平移驱动螺杆34 及一平移滑台35。平移马达固定座32设于工作台20的底板22的顶面,平移马达33设于平移马达固定座32的一端,平移驱动螺杆34设于平移马达固定座32内且连接平移马达33,平移滑台35螺接平移驱动螺杆34,使得平移滑台35能通过平移驱动螺杆34的驱动而沿着平移驱动螺杆34 的轴向相对工作台20水平位移。

线材固定单元30还具有一支撑架36、一第一线材固定管37及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8,如图2所示,支撑架36具有一连接壁362、两相对的第一支撑壁364及两相对的第二支撑壁366,连接壁362连接于平移滑台35,两第一支撑壁364设于连接壁362的顶面的两端,两第二支撑壁366设于连接壁362的顶面且位于两第一支撑壁364之间,使得支撑架36能跟着平移滑台35一起移动。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可转动地穿设于支撑架36的第一、第二支撑壁364、366之间,使得一待加工线材12可以从第一线材固定管37的外侧端穿进第一线材固定管37,再从第一线材固定管37的内侧端穿出的后再穿进第二线材固定管38内而完成固定,换言的,待加工线材12会被固定在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之间,使得待加工线材12能跟着支撑架36一起移动。

此外,再如图2所示,线材固定单元30还具有一旋转驱动马达39、两相对的主动齿轮40、一连接轴41及两相对的从动齿轮42。旋转驱动马达39设于支撑架36的其中一第一支撑壁364的外端面,两个主动齿轮40 分别位于支撑架36的第一支撑壁364的内端面,而且其中一个主动齿轮 40连接旋转驱动马达39,连接轴41连接在两个主动齿轮40之间,使两个主动齿轮40能同步转动,两个从动齿轮42分别套接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且分别啮接于一个主动齿轮40。由此,当旋转驱动马达39 启动时,两个主动齿轮40会通过连接轴41同步转动,在主动齿轮40转动的过程中再通过与从动齿轮42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从动齿轮42一起转动,此时的从动齿轮42会再带动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一起旋转一预定角度。

如图3及图4所示,刀具单元50具有一刀具驱动源51,刀具驱动源 51具有一刀具安装座52,刀具安装座52具有一左右调整架53、一角度调整架54、一左右调整马达55、一左右调整螺杆56、一角度调整马达57 及一角度调整螺杆58,其中:左右调整架53架设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 的固定滑轨252且具有一弧形导槽532,角度调整架54可转动地接设于左右调整架53的前侧面且通过一轴件542嵌设于左右调整架53的弧形导槽 532内,左右调整马达55设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的右侧边,左右调整螺杆56螺接于左右调整架53的后侧面且连接左右调整马达55,左右调整螺杆56的轴向平行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的轴向,使得左右调整螺杆56能通过左右调整马达55来驱动左右调整架53相对于工作台20左右水平位移,角度调整马达57设于左右调整架53的后侧面,角度调整螺杆58的一端连接角度调整马达57,角度调整螺杆58的另一端穿经左右调整架53且连接角度调整架54,使得角度调整螺杆58能通过角度调整马达 57来驱动角度调整架54相对左右调整架53旋转。

刀具驱动源51还具有一刀具马达59、一刀具驱动螺杆60及一刀具滑台61。刀具马达59设于刀具安装座52的角度调整架54的顶端,刀具驱动螺杆60设于刀具安装座52的角度调整架54内且连接刀具马达59,刀具驱动螺杆60的轴向相对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的轴向(亦即跟待加工线材12)具有一小于90度的倾斜角,刀具滑台61可滑移地设于刀具安装座52的角度调整架54且螺接于刀具驱动螺杆60且与刀具62组装在一起。由此,刀具滑台61能通过刀具驱动螺杆60的驱动而沿着刀具驱动螺杆60的轴向带动刀具62相对线材固定单元30位移,使得刀具62 的移动方向相对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的轴向(亦即跟待加工线材12)具有前述小于90度的倾斜角。此外,刀具62会通过刀具安装座52 的左右调整架53相对线材12左右水平位移,同时还会通过刀具安装座52 的角度调整架54相对线材12旋转一预定角度。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刀具单元50还具有两对第二滑轮63、两条第二缆索64及两个第二配重块65。第二滑轮63设于工作台20的顶板 21的顶面,第二缆索64绕经第二滑轮63,第二缆索64的一端连接刀具安装座52的角度调整架54的轴件542,第二缆索6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配重块65,第二配重块65位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的后方。通过前述配重设计,可以让刀具单元50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以保持良好的加工精度。

如图1所示,监控单元70具有一影像撷取器71、一承架72及一屏幕 73。影像撷取器71设于工作台20的立板25的前侧面且位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之间,承架72的顶端位于影像撷取器71的正下方,承架72的底端固定于工作台20的底板22,使得刀具62的一切削端622 位于影像撷取器71与承架72之间,让影像撷取器71能够撷取刀具62的切削端622对线材12进行切削时的影像,屏幕73电性连接影像撷取器71,用以显示影像撷取器71所撷取的影像,让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屏幕73随时掌控刀具62的切削状况。

在实际操作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线材12穿设固定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之间,接着启动平移驱动源31,平移驱动源31会通过支撑架36带动线材12相对刀具62水平移动,的后再启动刀具驱动源51,使刀具62在线材12每次移动一预定距离时对线材12的表面进行一次切削,也就是线材12移动一段距离,刀具62就切削一次,如此反复的操作即能让线材12的表面在同一轴在线形成多个呈间隔排列的倒勾14(如图7 所示)。相邻两个倒勾14之间之间隔可以通过控制线材12的移动距离的长短而加以调整。在完成对线材12的加工的后,关闭平移驱动源31及刀具驱动源51,再将加工好的线材12从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取下并裁切成适当的长度,此时即完成羽毛线的制造。

此外,线材12的倒勾14不限于只能分布在同一轴在线。在线材12 移动一预定距离的后,启动刀具驱动源51,使刀具62对线材12的表面进行一次切削,接着启动旋转驱动马达39,使旋转驱动马达39通过主动齿轮40与从动齿轮42来带动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旋转一预定角度,在第一、第二线材固定管37、38旋转的过程中会同步带动线材12一起旋转,接着再次启动刀具驱动源51,使刀具62对线材12的表面进行一次切削。也就是说,线材12移动一段距离,刀具62切削一次,接着线材 12朝同方向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且同时旋转一预定角度,刀具62再切削一次,如此反复的操作即能让线材12的表面所切削出的倒勾14以不同轴线位置的方式呈现(如图8所示)。

更进一步来说,刀具62的切削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使线材12的倒勾14具有不同的翘曲角度(如图9所示)。由于刀具62的切削端622必须要保持在影像撷取器71与承架72之间,才能让影像撷取器71撷取到切削过程的影像,所以在调整刀具62的切削角度时必须要一次调整刀具62的高度、左右及倾斜角度,调整的先后顺序可以视情况而定,如图6所示:

假如要调整刀具62的高度位置时,启动高度调整马达23,使高度调整螺杆24驱动工作台20的立板25上下位移,在立板25上下位移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整组刀具单元50一起升降。

假如要调整刀具62的左右位置时,启动左右调整马达55,使左右调整螺杆56驱动左右调整架53左右水平位移,在左右调整架53位移的过程中会通过角度调整架54带动刀具62一起左右移动。

假如要调整刀具62的倾斜角度时,启动角度调整马达57,使角度调整螺杆58驱动角度调整架54旋转一预定角度,在角度调整架54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与刀具62之间的组装关系带动刀具62一起旋转。

另一方面,刀具单元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组,两组刀具单元50以影像撷取器71为中心且位于影像撷取器的两侧。由此,在线材12每前进一预定距离时,可以先操作其中一组刀具62对线材12的表面进行切削,在线材12每后退一预定距离时,可以操作另外一组刀具62对线材12的表面进行切削,使两组刀具62在线材12的表面所切削出的倒勾14会以不同翘曲方向的方式呈现(如图10所示),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配合对线材12进行旋转或是对两组刀具62进行切削角度方面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刻线设备10采用自动化的设计,让刀具62可以快速且精确地在线材12的表面加工出各种不同态样的倒勾14,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制作,本实用新型可以符合大量生产的需求,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产品的不良率,进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