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钉扶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53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砸钉扶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砸钉扶持器,用于砸钉子过程中扶持钉子使其直立。



背景技术:

用锤子砸钉子的过程中,需要用手将钉子扶住使其直立,如果直接用手扶住钉子,不小心容易砸着手指。镊子等辅助工具虽然也能夹持钉子,但由于接触面积小,很难使钉子保持垂直,容易砸偏、砸歪,成功率低,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的砸钉扶持器,用于砸钉子过程中扶持钉子使其直立,避免砸伤手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砸钉扶持器包括套管、插装在套管内的转接钉、铰接在套管侧壁上的上铰臂和下铰臂,所述套管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挂耳,挂耳上安装有铰轴,上铰臂和下铰臂均安装在铰轴上,所述上铰臂的前端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延伸杆,所述下铰臂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延伸杆;在挂耳上方的套管的侧壁上带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套管的侧壁,贯穿孔中插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外端固定连接在上延伸杆上;在挂耳下方的套管的侧壁上带有半圆环状的缺口,使套管下端呈半圆管状,半圆管状的套管下端口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定夹头,所述下延伸杆上固定连接有匹配定夹头的动夹头。

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带有轴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转接钉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砸钉扶持器用于砸钉子过程中扶持钉子使其直立,避免砸伤手指,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砸钉子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砸钉扶持器包括套管1、插装在套管1内的转接钉2、铰接在套管1侧壁上的上铰臂3和下铰臂4,转接钉2的下端是直径匹配套管1内径的圆柱体、上端是直径较大的圆柱体状的钉头,转接钉2的下端可以在套管1内自由移动的同时两者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直径较大的钉头可以承受锤子的大力击打,并将锤子打击的冲击力通过转接钉2的下端的圆柱体传递到下方的钉子8上。

所述套管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挂耳5,挂耳5上安装有铰轴6,挂耳5是由两片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构成,铰轴6安装在两支撑板之间。上铰臂3和下铰臂4均安装在铰轴6上,上铰臂3位于下铰臂4的上方,两者呈剪刀状,使用时操作者可以用手操作控制并改变上铰臂3与下铰臂4之间的间隙。所述上铰臂3的前端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延伸杆31,所述下铰臂4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延伸杆41。如图2所示,当上铰臂3或者下铰臂4移动的时候,下延伸杆31和上延伸杆41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挂耳5上方的套管1的侧壁上带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套管1的侧壁,贯穿孔中插装有顶杆42,所述顶杆42的外端固定连接在上延伸杆41上,当下铰臂4向上移动时,连接在下铰臂4上的上延伸杆41推动顶杆42向前移动,使顶杆42的前端顶在转接钉2上,固定转接钉2的位置,使其不能随意移动,但由于转接钉2的侧面是光滑的圆弧面,因此顶杆42的固定作用并不妨碍锤子敲击转接钉2的时候转接钉2向下移动;反之,松开下铰臂4以后,顶杆42的前端脱离转接钉2,转接钉2又可以自由移动。

在挂耳5下方的套管1的侧壁上带有半圆环状的缺口,使套管1的下端呈半圆管状,缺少的半圆环状缺口位于贯穿孔的正下方,半圆管状的套管1下端口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定夹头7,所述下延伸杆31上固定连接有匹配定夹头7的动夹头32。动夹头32是与定夹头7对称的半圆形,两者对接在一起即可构成完整的圆盘状。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钉子8的头部从下面插进套管1中,钉子8的下部经过定夹头7延伸到外面,下压上铰臂3、同时上抬下铰臂4,与上铰臂3连接的下延伸杆31推动动夹头32前行,动夹头32与定夹头7咬合在一起,将钉子8夹持住,此时操作者即可手握上铰臂3和下铰臂4调整钉子8的垂直状态,随后用锤子敲击转接钉2即可将钉子8钉进去。

为避免转接钉2从套管中脱落,可以在转接钉2上设置防脱卡机构,该防脱卡机构可以如图2所示,在套管1的内壁上带有轴向设置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中滑动安装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固定连接在转接钉2上,这样,转接钉2的轴向移动的极限距离就是滑槽11的长度,并且转接钉2只能轴向移动,不能旋转。作为防脱卡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也可以在套管1的内壁上设置较宽的环槽,在转接钉2的圆柱体上设置较窄的凸环,凸环安装在环槽中。这样,转接钉2的轴向移动的极限距离就是环槽与凸环的宽度差,并且转接钉2既能轴向移动,也可以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