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256发布日期:2018-09-21 19:4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芯。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普及,自行车的技术改进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自行车锁的结构设计改进最为重要,现在市面上的马蹄形(也叫蟹钳形)自行车锁,包含拉簧、锁梁壳体等,其中,电子智能锁的锁芯基本上都是马达减速直接带动插销,插销直接作用于锁梁,此结构插销移动时收到的阻力大,对马达减速组扭力要求过高大,导致开锁故障频发。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锁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锁芯,且其可有彻底解决当前共享单车智能锁开锁失败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芯,包括:

壳体;

锁销,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

按钮,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锁销联动,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锁销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电动锁,包括主体部和挡止部,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且用于控制所述挡止部限制或允许所述按钮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向件,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转向件与所述锁销联动,所述按钮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件旋转,所述转向件用于在旋转时带动所述锁销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驱动组件;所述挡止部可左右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挡止部联动,用于驱动所述挡止部移动至所述按钮的正下方以限制所述按钮向下移动,或者驱动所述挡止部移动至远离所述按钮的正下方的位置以允许所述按钮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杆和扭簧;所述丝杆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扭簧包括簧圈和分别自所述簧圈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簧臂和第二簧臂,所述第一簧臂和所述第二簧臂均伸入所述丝杆的螺纹间隙中,所述第一簧臂的自由端固接于所述挡止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按钮包括相连接的操作部、抵压部和限位部,所述操作部外漏于所述壳体以供用户按压,所述抵压部向下对准所述转向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止部移动至所述限位部的正下方并与所述限位部的底面接触以限制所述按钮向下移动,或者驱动所述挡止部移动至远离所述限位部的正下方的位置以允许所述按钮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锁销包括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右凸出的止动部,所述止动部凸出于所述壳体以卡入所述智能锁的锁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锁销包括设于所述基部上侧的凹陷部;所述转向件包括轴部、自所述轴部向右延伸的第一臂、以及自所述轴部向下延伸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向上对准所述抵压部,所述第二臂容置于所述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中,所述锁销还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后凸出的触动部;所述锁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锁的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设于所述触动部的移动路径上以感应所述触动部的位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锁芯包括:壳体;锁销,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按钮,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锁销联动,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锁销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电动锁,包括主体部和挡止部,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且用于控制所述挡止部限制或允许所述按钮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锁芯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性能稳定的优点。将所述锁芯应用于共享单车智能锁时,可彻底解决当前共享单车智能锁开锁失败了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按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锁销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锁芯包括壳体1、锁销2、按钮3和电动锁4。所述锁销2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按钮3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与所述锁销2联动,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锁销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动锁4包括主体部和挡止部42,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1且用于控制所述挡止部42限制或允许所述按钮3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另外,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锁心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向件5,所述按钮3通过所述转向件5与所述锁销2联动,所述按钮3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件5旋转,所述转向件5用于在旋转时带动所述锁销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所述上壳体111的前侧设有向上开口的安装空腔111,所述安装空腔111的底腔壁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孔。所述上壳体111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安装空腔111的上盖112。所述下壳体112的前侧设有向上开口的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与所述安装空腔111相对应。

参见图1和图4,所述按钮3包括平板部31、自所述平板部31向上凸起的操作部32、以及自所述平板部31向下凸出的抵压部33和限位部34,所述操作部32凸出于所述上盖112以供用户按压,所述抵压部33与所述让位孔上下对齐,所述限位部34位于所述抵压部33的左后侧。所述平板部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通孔,两个导向柱71分别自上而下的穿插于两个所述贯通孔,两个第一复位弹簧72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导向柱7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2位于所述平板部31与所述安装空腔111的底腔壁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2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平板部31和所述安装空腔111的底腔壁。所述导向柱71的下端插固于所述安装空腔111的底腔壁,所述导向柱71的上端设有径向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尺寸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尺寸且位于所述贯通孔的上侧。如此,使得所述按钮3可上下移动的弹性安装于所述壳体1,两个所述导向柱71可以保证所述按钮3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2给所述按钮3提供向上的回复力,另外,所述导向柱71的上端设置的所述凸环可防止所述按钮3向上回弹时脱离两个所述导向柱71。

参见图1和图5,所述锁销2包括基部21、自所述基部21向右凸伸的止动部22、自所述基部21向左凸伸的定位柱23、以及自所述基部21的上表面凹陷形成的凹陷部24。所述基部21容置于所述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内还容置有一个第二复位弹簧73,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3一端套设于所述定位柱23,相对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121的左槽壁。所述安装槽121的右槽壁设有第一避位缺口1211,所述止动部22自所述第一避位缺口1211伸出于所述安装槽121。如此,使得所述锁销2可左右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3给所述锁销2提供向右的回复力,所述止动部22伸出于所述安装槽121以便于卡入安装有所述锁芯的智能锁的锁梁。

参见图1,所述转向件5包括轴部51、自所述轴部51向右延伸的第一臂52、以及自所述轴部51向下延伸的第二臂53。所述第一臂52与所述第二臂53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安装槽121的前、后槽壁的上沿设有一对耳部122,所述轴部51通过一个销轴安装于一对所述耳部122之间,以使得所述转向件5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臂52向上对准所述抵压部33,以使得所述抵压部33下移时可穿过所述让位孔并作用于所述第一臂52,并推动所述旋转件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臂53容置于所述凹陷部24,以使的当所述转向件5顺时针旋转时可推动所述锁销2向左移动。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后侧,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411和设于所述外壳411内部的驱动组件。所述外壳411由上外壳4111和下外壳4112扣合而成。所述挡止部42可左右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外壳411,所述挡止部42向左伸出于所述外壳411且位于所述限位部34的下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412、丝杆413和扭簧414,所述丝杆413连接于所述电机412的输出轴,所述扭簧414包括簧圈4141和分别自所述簧圈4141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簧臂4142和第二簧臂4143。所述簧圈4141套设于所述外壳411内的立柱4113。所述第一簧臂4142位于所述丝杆413的下侧且伸入所述丝杆413的螺纹间隙中,所述第一簧臂4142的自由端固接于所述挡止部42。所述第二簧臂4143所述簧圈的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位于所述丝杆413的后侧且嵌入所述丝杆413的螺纹间隙中。其中,当所述电机412正转时,带动所述丝杆413顺时针旋转,所述丝杆413则带动所述扭簧414的第一簧臂4142向左摆动,所述第一簧臂4142进而带动所述挡止部42向左移动。同样的,当所述电机412反转时,可带动所述挡止部42向右移动。另外,当所述丝杆413旋转时,所述第二簧臂4143可以起到减速的作用,以使所述挡止部42的运动更加平稳。

如下介绍所述锁芯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销2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向右顶出,所述挡止部42则位于所述抵压部33的正下方以限制所述按钮3被下压。当需要通过按压所述按钮3来带动所述锁销2时,首先所述电机412反转一定角度(可通过与所述电机412电连接的外部控制器控制)以带动所述挡止部42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所述一定距离保证所述挡止部42远离所述限位部34的正下方的位置以允许所述按钮3向下移动。如此,所述按钮3可被顺利的下压,在所述按钮3被下压的过程中,所述抵压部33穿出所述让位孔,并向下抵压所述转向件5的第一臂52,使得所述转向件5顺时针旋转,在所述转向件5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臂53则推动所述锁销2向左移动。

综上所述,所述锁芯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性能稳定的优点。将所述锁芯应用于共享单车智能锁时,所述锁芯的锁销2可与所述共享单车智能锁的锁梁配合,避免了由所述电机412驱动的所述挡止部42与共享单车智能锁的锁梁接触,使得所述挡止部42在移动时几乎无阻力,这样大大降低了所述电机412的成本。另外,所述锁销2的移动由所述按钮3带动,而所述按钮3是通过人力进行操作的,可大幅提高了开锁率。如此,所述锁芯可彻底解决当前共享单车智能锁开锁失败了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锁芯还可以应用于房屋门锁、车门锁等领域。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述锁销2还包括自所述基部21向后凸出的触动部25;所述锁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锁的位置感应器6,所述位置感应器6设于所述触动部25的移动路径上以感应所述触动部2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21的后槽壁上设有第二让位缺口,所述触动部25自所述第二让位缺口伸出于所述安装槽121。所述下壳体112的后侧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让位缺口连通的容置腔123,所述位置感应器6固定于所述容置腔123且位于所述触动部25的右侧,优选的,所述位置感应器6为微动开关,所述位置感应器6的触动片朝向左侧,所述位置感应器6的用于电性连接外部控制单元的引脚朝向右侧。当所述锁芯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销2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向右顶出,此时,所述触动部25恰好抵接所述位置感应器6的触动片。当所述锁销2在所述按钮3的带动下向左移动时,所述触动部25则远离所述位置感应器6的触动片。如此,所述锁芯可以通过所述位置感应器6感应所述锁销2的位置,并将所述锁销2的位置信号发送至与所述位置感应器6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例如,共享单车智能锁的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锁芯包括壳体1、锁销2、按钮3和电动锁4。所述锁销2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按钮3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与所述锁销2联动,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锁销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动锁4包括主体部和挡止部42,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壳体1且用于控制所述挡止部42限制或允许所述按钮3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另外,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锁心还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向件5,所述按钮3通过所述转向件5与所述锁销2联动,所述按钮3用于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件5旋转,所述转向件5用于在旋转时带动所述锁销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锁芯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性能稳定的优点。将所述锁芯应用于共享单车智能锁时,所述锁芯的锁销2可与所述共享单车智能锁的锁梁配合,避免了由所述电机412驱动的所述挡止部42与共享单车智能锁的锁梁接触,使得所述挡止部42在移动时几乎无阻力,这样大大降低了所述电机412的成本。另外,所述锁销2的移动由所述按钮3带动,而所述按钮3是通过人力进行操作的,可大幅提高了开锁率。如此,所述锁芯可彻底解决当前共享单车智能锁开锁失败了高的问题。

2、所述锁销2还包括自所述基部21向后凸出的触动部25;所述锁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用于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锁的位置感应器6,所述位置感应器6设于所述触动部25的移动路径上以感应所述触动部25的位置。如此,所述锁芯可以通过所述位置感应器6感应所述锁销2的位置,并将所述锁销2的位置信号发送至与所述位置感应器6电性连接的控制单元(例如,共享单车智能锁的控制单元)。

3、两个所述导向柱71可以保证所述按钮3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2给所述按钮3提供向上的回复力,另外,所述导向柱71的上端设置的所述凸环可防止所述按钮3向上回弹时脱离两个所述导向柱7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