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以及具备该把手的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8976发布日期:2018-07-10 17:1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以及具备该把手的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住宅或大厦用窗具有能够将窗全开或半开的功能。这样的窗具备仅能够进行将窗打开或关闭(锁定)的开闭操作的把手、以及具有操作部的全半开机构,全半开机构的操作部与把手分开设置,通过用户操作操作部而使与操作部连接的全半开机构动作,在全半开机构切换至半开状态时,仅能够将窗打开至半开状态,在全半开机构切换至全开状态时,能够将窗打开至全开状态。

然而,在这样的窗中,由于全半开机构的操作部与把手分开设置,因此,用户需要分开进行开闭窗的操作和控制窗半开或全开的操作,无法同时进行窗的开闭和全半开状态的切换,也无法用一只手进行窗的开闭和全半开状态的切换,从而存在操作比较繁琐等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使用把手来操作全半开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操作把手而能够使窗在关闭、半开以及全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把手安装于底座上并且经由联动杆将该把手与全半开机构以及锁部件连接,并且在把手转动到各个角度时,能够使窗在关闭、半开以及全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但是,在一些高层住宅或者大厦上安装上述窗时,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等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员的安全问题,有时需要将窗一直保持于半开状态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悉心研究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同时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把手以及具备该把手的窗。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开闭窗并且控制所述窗全开或半开的把手,所述把手具备基座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转动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内的锁止部,所述转动部能够自由地转动而在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锁止部能够沿着第一方向自由地滑动而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转动部仅能够转动至所述半开位置,所述锁止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对转动至所述半开位置的所述转动部进行止挡而阻止所述转动部向所述全开位置转动。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由于把手兼备开闭窗和控制窗全开或半开的功能,因而用户能够通过操作该把手而仅用一只手同时完成窗的打开或关闭(锁定)以及窗的全开或半开状态的切换,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的方便性。而且,由于在基座部内设置有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锁止部,且在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的状态下,转动部仅能够转动至半开位置,锁止部对转动至半开位置的转动部进行止挡而阻止转动部向全开位置转动,因此,通过预先将设置于基座部内的锁止部切换至锁止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转动部锁止于半开位置以防止儿童等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员误操作把手而将窗全开,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转动部具备第一凸部,所述锁止部具备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面的第一止挡部,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面与转动至所述半开位置的所述转动部的所述第一凸部抵接的方式。这样,通过第一凸部与第一止挡部的配合,从而能够由简单的结构实现锁止部对转动部的锁止,而且,由于锁止部的第一止挡部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面,因此,在转动部的第一凸部抵接于锁止部的第一止挡部的第一止挡面时,转动部的第一凸部对锁止部的第一止挡部仅作用与第一方向交叉或垂直的方向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不会使锁止部发生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转动部锁止于半开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解除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转动部能够转动至所述全开位置,在所述转动部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时,所述转动部带动所述锁止部而使所述锁止部从所述锁止解除位置滑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方式。这样,在用户关闭(锁定)窗时,即,在用户操作把手使转动部向关闭位置转动时,转动部带动锁止部而能够使锁止部自动地从锁止解除位置复位至锁止位置,因此,用户在关闭(锁定)窗时不需要特别留意是否已经将锁止部复位至锁止位置,从而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实现窗的关闭和向半开状态的切换,进而也能够防止关闭后的窗由于儿童等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员的误操作而全开,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转动部具备第二凸部,所述锁止部具备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面的第二止挡部,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转动部向所述关闭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转动部的所述第二凸部抵接的方式。这样,在转动部向关闭位置转动时,转动部的第二凸部与锁止部的第二止挡部的第二止挡面抵接而带动锁止部向锁止位置复位,因此,通过第二凸部和第二止挡部的配合,从而能够由简单的结构实现锁止部向锁止位置的自动复位,而且,由于锁止部的第二止挡部具有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面,因此,在转动部的第二凸部抵接于锁止部的第二止挡部的第二止挡面时,转动部的第二凸部对锁止部的第二止挡部作用与第二方向交叉或垂直的方向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带动锁止部发生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实现锁止部向锁止位置的自动复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角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止挡面交叉的倾斜面的方式。这样,通过形成有这样的倾斜面,从而在转动部的第二凸部带动锁止部滑动至锁止位置之后,转动部能够沿着该倾斜面脱离锁止部,从而能够防止转动部与锁止部干涉而无法转动至关闭状态。另外,不限于倾斜面,也可以在第二止挡部的角部形成与转动部的凸部的形状配合的曲面。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转动部具备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表面的手柄、一端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轴、设置有与所述轴配合的第一轴孔的转动体、以及设置有与所述轴配合的第二轴孔且容纳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体容纳体的方式。这样,通过用户操作手柄而使手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轴转动,进一步通过轴转动而带动转动体以及转动体容纳体转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构成把手的转动部。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转动体和所述转动体容纳体一体地形成的方式。这样,通过一体成形来形成转动体和转动体容纳体,能够减少把手的构成部件,并且能够使把手的结构简单。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锁止部具备在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状态下对转动至所述半开位置的所述转动部进行止挡的锁止片、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滑槽内的滑块,所述锁止片和所述滑块互相咬合或者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这样,利用互相咬合或者形成为一体的锁止片和滑块,锁止部由简单的结构而能够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自由地滑动,例如,在用户扳动滑块时,滑块带动锁止片而使锁止片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锁止片通过转动部的作用力而滑动时,锁止片带动滑块而使滑块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把手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手还具备与所述转动部弹性连接且分别将所述转动部定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半开位置和所述全开位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具备弹簧和插入于所述弹簧的滑头,在所述转动部,设置有与所述滑头嵌合的多个凹部的方式。这样,由于定位部与转动部弹性连接,因此,在转动转动部时,转动部压缩弹簧使滑头脱离凹部而能够平滑地进行转动,在转动部转动至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的任一位置时,滑头重新与位于该位置的转动部的凹部嵌合而能够将转动部定位于该位置,由此,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转动转动部并且将转动部定位于关闭位置、半开位置或全开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把手、以及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全半开机构和窗关闭锁定机构。

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中,在将把手转动至关闭状态时,即,在将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至关闭位置时,与把手连接的全半开机构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被控制于锁定状态,从而窗不能够打开。在将把手转动至半开状态时,即,在将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至半开位置时,与把手连接的全半开机构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半开。在将把手转动至全开状态时,即,在将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至全开位置时,与把手连接的全半开机构被控制于全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全开。由此,能够仅通过操作把手来实现窗的开闭和全半开状态的切换,从而能够同时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同时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把手以及具备该把手的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的半开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的全开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关闭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半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半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全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从全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的中途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从全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的中途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说明基于图面中所示的位置关系。而且,图面的尺寸比率除了绘制图以外,不限于图示的比率。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把手的基座的长度方向作为X方向,将把手的基座的宽度方向作为Y方向来进行表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的半开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的全开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窗1具备固定于墙体等的窗框10、通过铰链等可转动地安装于窗框10的窗扇20、安装于窗扇20且用于开闭窗扇20并且控制窗扇20全开或半开的把手30、以及与把手30连接的全半开机构40和窗关闭锁定机构50。

另外,把手30具备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能够在窗扇20所处的平面内自由地转动的手柄301、以及安装于窗扇20的基座302。在图1以及图2中,基座30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窗扇20的长度方向,基座30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窗扇20的宽度方向。另外,在安装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窗1的情况下,基座302的长度方向X为铅垂方向,基座302的长度方向Y为水平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把手30而使全半开机构40以及窗关闭锁定机构50动作。在把手30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即,在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铅垂状态)时,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锁定状态,从而窗不能够打开。在把手30处于半开状态时,即,在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状态(水平状态)时,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半开。在把手30处于全开状态时,即,在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150度的状态时,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全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全开。由此,能够仅通过操作把手来实现窗的开闭和全半开状态的切换,从而能够同时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的大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关闭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半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半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处于全开状态且锁止部位于锁止解除位置时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从全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的中途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从全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的中途的情况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把手30具备大致L字形的手柄301、基座302、轴303、转动体304、转动体容纳体305、挡板306、锁止片307、滑块308、一对弹簧309、以及一对滑头310。手柄301经由垫片311而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基座302的表面302S。转动体304被容纳于转动体容纳体305的凹槽305b中,转动体304和转动体容纳体305经由金属片312和垫片313而被安装于基座302内。滑头310插入到弹簧309中,滑头310和弹簧309一起被安装于基座302内。锁止片307与滑块308互相咬合而一起被安装于基座302内。挡板306覆盖基座302的与表面302S相反侧的开口。轴303经由挡板306的孔306a、转动体容纳体305的配合孔305a、转动体304的配合孔304a、金属片312的孔312a、垫片313的孔313a、基座302的孔302a、以及垫片311的孔311a而被安装于手柄301,即,轴303的一端303a被设置于手柄301,另一端303b经由未图示的联动杆而连接于全半开机构40和窗关闭锁定机构50。转动体容纳体305的配合孔305a以及转动体304的配合孔304a具有与轴303相配合的尺寸,从而轴303能够带动转动体304以及转动体容纳体305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手柄301、轴303、转动体304以及转动体容纳体305统称为转动部,将基座302和挡板306统称为基座部,将锁止片307和滑块308统称为锁止部,将弹簧309和滑头310统称为定位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通过螺丝紧固等而安装于窗扇20并通过螺丝盖314覆盖螺丝孔302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操作手柄301来使手柄301转动,并由手柄301的转动带动轴303、以及与轴303配合的转动体304和转动体容纳体305转动,从而由手柄301、轴303、转动体304以及转动体容纳体305构成的转动部能够自由地转动而在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在此,所谓转动部的关闭位置,是指如上所述把手30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的位置,即,是指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铅垂状态)时的位置。所谓转动部的半开位置,是指如上所述把手30处于半开状态时的位置,即,是指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状态(水平状态)时的位置。所谓转动部的全开位置,是指如上所述把手30处于全开状态时的位置,即,是指把手30的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150度的状态时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与转动部弹性连接且分别将转动部定位于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具体来说,在转动体容纳体305的侧面,以90度的间隔等间隔地设置有与滑头310嵌合的多个凹部305c,通过弹簧309的收缩或伸长,能够带动滑头310嵌合到凹部305c中或从凹部305c脱离。这样,由于定位部与转动部弹性连接,因此,在转动转动部时,转动部压缩弹簧使滑头脱离凹部而能够平滑地进行转动,在转动部转动至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的任一位置时,滑头重新与位于该位置的转动部的凹部嵌合而能够将转动部定位于该位置,由此,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转动转动部并且将转动部定位于关闭位置、半开位置或全开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308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302的滑槽内,并且具有露出于基座302的扳动部308a、以及嵌入到锁止片307的缺口307a的突起308b。通过用户扳动扳动部308a,从而滑块308能够沿着X方向自由地滑动而在锁止位置L1和锁止解除位置L2之间进行切换。在此,在X方向上,锁止位置L1位于锁止解除位置L2的下方。

另外,通过滑块308的突起308b嵌入到锁止片307的缺口307a,从而滑块308和锁止片307相互咬合,因此,在滑块308沿着X方向滑动时,滑块308带动锁止片307沿着X方向滑动。这样,利用互相咬合的锁止片和滑块,锁止部由简单的结构而能够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自由地滑动,例如,在用户扳动滑块时,滑块带动锁止片而使锁止片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锁止片通过转动部的作用力而滑动时,锁止片带动滑块而使滑块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体304具有凸部304b、凸部304c、以及连接于凸部304b和凸部304c之间的弧形部304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片307具备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止挡面307b的止挡部307c、以及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止挡面307d的止挡部307e。

以下,对通过转动手柄301而将转动部分别切换至关闭位置、半开位置和全开位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手柄301处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铅垂状态),把手30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滑块308位于锁止位置L1。此时,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锁定状态,从而窗不能够打开。

接着,如图5所示,将手柄301从图4所示的状态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至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状态(水平状态),滑块308位于锁止位置L1。此时,止挡部307c的止挡面307b与转动至半开位置的转动体304的凸部304c抵接。即,锁止部沿着与方向X垂直的方向、即方向Y对转动至半开位置的转动部进行止挡而阻止转动部向全开位置转动。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转动部仅能够转动至半开位置,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L1。在此状态下,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半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半开。

这样,由于把手兼备开闭窗和控制窗全开或半开的功能,因而用户能够通过操作该把手而仅用一只手同时完成窗的打开或关闭(锁定)以及窗的全开或半开状态的切换,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的方便性。而且,由于在基座部内设置有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锁止解除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锁止部,且在锁止部位于锁止位置的状态下,转动部仅能够转动至半开位置,锁止部对转动至半开位置的转动部进行止挡而阻止转动部向全开位置转动,因此,通过预先将设置于基座部内的锁止部切换至锁止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转动部锁止于半开位置以防止儿童等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员误操作把手而将窗全开,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安全性。而且,通过凸部304c与止挡部307c的配合,从而能够由简单的结构实现锁止部对转动部的锁止,而且,由于锁止部的止挡部307c具有沿着方向X延伸的止挡面307b,因此,在转动体304的凸部304c抵接于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c的止挡面307b时,转动体304的凸部304c对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c仅作用与方向X垂直的方向、即方向Y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不会使锁止部发生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转动部锁止于半开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接着,如图7所示,将滑块308滑动至锁止解除位置L2,从而滑块308带动锁止片307沿着方向X向上移动。在此状态下,转动体304的凸部304c与止挡部307c不再干涉,从而转动部能够转动至全开位置。

接着,如图8所示,将手柄301从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状态(水平状态)沿着顺时针方向继续转动至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150度的状态,从而将转动部转动至全开位置。在转动部能够转动至全开位置的状态下,全半开机构40被控制于全开状态,窗关闭锁定机构50被控制于解锁状态,从而窗能够全开。

接着,如图9所示,将手柄301从图8所示的状态沿着逆时针方向向图4所示的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转动,在转动的中途,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与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e抵接。具体来说,在转动的中途,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与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e的止挡面307d抵接。这样,由于止挡面307d沿着方向Y延伸,因此,在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与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e的止挡面307d抵接时,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对锁止片307的止挡部307e作用与方向Y垂直的方向、即X方向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带动锁止部发生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实现锁止部向锁止位置的自动复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接着,如图10所示,将手柄301从图9所示的状态沿着逆时针方向继续向图4所示的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状态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带动锁止片307而使锁止部从锁止解除位置L2滑动至锁止位置L1。这样,在用户关闭(锁定)窗时,即,在用户操作把手使转动部向关闭位置转动时,转动部带动锁止部而能够使锁止部自动地从锁止解除位置复位至锁止位置,因此,用户在关闭(锁定)窗时不需要特别留意是否已经将锁止部复位至锁止位置,从而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实现窗的关闭和向半开状态的切换,进而也能够防止关闭后的窗由于儿童等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员的误操作而全开,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接着,如图4所示,将手柄301从图10所示的状态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至图4所示的状态。从而,完成了转动部的一个循环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止挡部307e的角部,形成有与止挡面307d交叉的倾斜面307f。这样,通过形成有这样的倾斜面,从而在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带动锁止片307滑动至锁止位置L1之后,转动体304能够沿着该倾斜面307f脱离锁止片307,从而能够防止转动部与锁止部干涉而无法转动至关闭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止挡部307e的角部形成有大致平面状的倾斜面307f,但是,不限于大致平面状的倾斜面,也可以在止挡部307e的角部形成与转动体304的凸部304b的形状配合的曲面状的倾斜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体304和转动体容纳体305分开地形成,但是,不限于此,转动体304和转动体容纳体305也可以一体地形成。这样,通过一体成形来形成转动体和转动体容纳体,能够减少把手的构成部件,并且能够使把手的结构简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止片307和滑块308互相咬合,但是,不限于此,锁止片307和滑块308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与X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90度和150度这3个定位角度来分别对应于关闭状态、半开状态和全开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通过变更定位部以及定位部所嵌合的凹部的具体的结构或位置,可以任意地设定定位角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X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Y方向作为第二方向,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方向也可以从X方向偏移,第二方向也可以从Y方向偏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二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方向交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