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5902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特别是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门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机械锁和电子锁。所谓的机械锁是指整个锁体内的各部件之间为机械连接,这类门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的缺点是安全性差,主要表现在开启机械锁的钥匙很容易复制,然而用于开启 电子锁的电子钥匙不易仿制。电子锁开锁装置的通常结构是: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驱动离合装置,通过离合装置来实现开锁。

电子锁是使用非机械钥匙如密码、随机码、二维码、指纹设别、磁卡、射频卡、TM卡等作为用户识别ID,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离合装置解除锁定,再通过把手带动离合装置及锁体而开锁。

但是某些电子锁的结构是设定在屋内开锁是不用非机械钥匙的,只需直接转动执手即可开锁,因而有些偷盗者利用该漏洞,采用软钩从猫眼中伸入,然后勾住执手转动而开锁,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来避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能够于壳体内转动的执手连接件、能够于执手连接件内转动的锁体连接件,该锁体连接件上设有锁体连接孔,该执手连接件上设有执手连杆,该执手连杆内设有执手连接孔,所述执手连接孔内设有能够于其内滑动而插入锁体连接孔的插杆及能够使插杆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执手连接孔的孔底设有通孔及能够推顶插杆的按钮杆,该按钮杆与执手上的按钮连接。

所述执手连接孔、锁体连接孔为多边形孔;所述插杆为与其相匹配的多边形杆。

所述执手连接孔、锁体连接孔为正六边形孔;所述插杆为与其相匹配的正六边形杆。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该插杆内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内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孔的孔底接触,且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锁体连接孔的孔底接触。

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执手上增加了按钮,如果在房内开门不按下按钮时,执手转动时只能带动执手连接件空转,不能带动锁体连接件转动,因而就算偷盗者利用该漏洞,采用软钩从猫眼中伸入,然后勾住执手转动也开不了锁,从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更高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3是执手连接件的结构视图;

图4是锁体连接件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能够于壳体1内转动的执手连接件2、能够于执手连接件2内转动的锁体连接件3,该锁体连接件3上设有锁体连接孔4,该执手连接件2上设有执手连杆5,该执手连杆5内设有执手连接孔6且执手连杆5与执手固定连接,所述执手连接孔6内设有能够于其内滑动而插入锁体连接孔4的插杆7,该插杆7内设有安装孔8,该安装孔8内设有复位弹簧9,该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安装孔8的孔底接触,且该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锁体连接孔4的孔底接触,所述执手连接孔6的孔底设有通孔及能够通过该通孔推顶插杆7的按钮杆10,该按钮杆10与执手上的按钮连接,复位弹簧9为压缩弹簧。

如图所示,所述执手连接孔6、锁体连接孔4为正六边形孔;所述插杆7为与其相匹配的正六边形杆,因而当插杆7插入与其相匹配的执手连接孔6、锁体连接孔4时才能够带动上述两者转动。

本结构原理简述为:当需要在房内开门时,先按下按钮,通过按钮推位于执手连接孔6内的插杆7,插杆7压缩复位弹簧9而有一端进入锁体连接件3的锁体连接孔4内,此时转动执手,执手就会通过执手连接件2带动插杆7,插杆7带动锁体连接件3转动,而锁体连接件3是通过方枝与锁体连接,因而锁体连接件3通过方枝带动锁体开锁,上述过程后,松开按钮,插杆7会在复位弹簧9的推动下复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的防猫眼开锁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