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绳裁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27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提绳裁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手提绳裁切机构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手提袋穿绳机的手提绳裁切机构。



背景技术:

手提纸袋主要用于服装、礼品盒的包装,手提袋左、右袋面的上端分别开设两个对应的穿绳孔,而绳子的两端则设置有卡头,这样不仅便于穿绳,而且卡头穿过穿绳孔后卡在袋体内,这样绳子就不会脱离袋体;所述绳子两端的卡头则是通过打头机对绳子进行倒头,即采用塑料片包覆在绳子外,而后由切刀对塑料片的中间位置进行裁切,如此在绳子的端部形成卡头。现有的手提纸袋采用人工取袋、取绳、人工穿绳,生产作业不连续,需要多次取袋、取绳,因而生产效率低,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提绳的裁切机构,省却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手提绳裁切机构,包括有机架、手提绳输送装置及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绳输送装置包括有夹绳部件及带动夹绳部件移动的传动部件,所述裁切机构还包括有在裁切工况时与夹绳部件配合将手提绳固定并在裁切后将手提绳送至穿绳工位的手提绳转送装置。

所述裁切装置包括有切刀、与切刀相配合的刀模以及带动切刀和刀模做裁切运动的动力部件。

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有传动带、传动轮及电机,所述夹绳部件包括有夹绳件,所述夹绳件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夹绳件均匀分布在传动带上。

所述手提绳转送装置包括有取绳部件及带动取绳部件水平转动且左右移动的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有连杆组件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连杆组件与取绳部件连接。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有连杆座、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连杆座铰接,所述取绳部件安装在连杆一的另一端,所述连杆二的一端与连接一铰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动力源的输出轴铰接,所述连杆座上开设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取绳部件旋转角度的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动力源与连杆座之间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推块的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所述推块与输出轴螺纹连接。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杆一复位位置的限位块以及用于控制连杆座复位位置的限位板。

所述取绳部件为将手提绳夹持的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具有两个,分别为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所述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均与传动部件连接,所述传动部件带动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相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所述夹绳件包括有夹座、安装在夹座上的左夹板和右夹板以及带动左夹板或/和右夹板摆动的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绳输送装置将已经完成倒头的手提绳输送至裁切装置处,在裁切工况时,手提绳转送装置的取绳部件和夹绳部件将手提绳夹持,再由裁切装置进行裁切,并且所述手提绳转送装置将裁切后的手提绳送至穿绳工位进行穿绳。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自动送绳、裁切代替人工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提绳转送装置在裁切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提绳转送装置在穿绳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有关细节。参照附图,该种手提绳的裁切机构,包括有机架、手提绳输送装置、裁切装置70以及在裁切工况时与夹绳部件配合将手提绳固定并在裁切后将手提绳送至穿绳工位的手提绳转送装置5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手提绳的输送与袋体的输送平行设置,穿绳方向与手提绳的输送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采用手提绳输送装置将裁切好的手提绳的卡头进行转动,使卡头与穿绳方向一致,继而将卡头插入袋体上的穿绳孔内。

所述手提绳输送装置包括有夹绳部件及带动夹绳部件移动的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有传动带75、传动轮76及电机,所述夹绳部件包括有夹绳件74,所述夹绳件74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夹绳件均匀分布在传动带75上。所述裁切装置包括有切刀72、与切刀相配合的刀模73以及带动切刀和刀模做裁切运动的动力部件71,所述动力部件采用气缸,所述切刀72和刀模73由两个气缸分别独立驱动,裁切工况时,两个气缸71分别带动切刀和刀模相向移动,对手提绳进行裁切。

该种手提绳转送装置包括有取绳部件53、55及带动取绳部件水平转动且左右移动的传动部件54;所述取绳部件为将手提绳夹持的夹持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采用现有技术气动夹指,所述夹持件具有两个,分别为前夹持件53和后夹持件54,用于夹持手提绳两端的卡头,所述前夹持件53和后夹持件均55与传动部件54连接,所述传动部件54带动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相向转动或反向转动;所述传动部件54包括有连杆组件及动力源50,所述动力源可以采用气缸、机械凸轮、液压缸等,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缸,所述气缸50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连杆组件具有两组,分别为前连杆组件和后连杆组件,所述气缸50通过前连杆组件与前夹持件53连接,所述气缸50通过后连杆组件与后夹持件55连接,由一个气缸带动前、后夹持件同步运动;所述前连杆组件和后连杆组件均包括有连杆座45、连杆一52和连杆二51,所述连杆一52的一端与连杆座45铰接,该铰接处为A,所述夹持件安装在连杆一52的另一端,所述连杆二51的一端与连接一52铰接,所述连杆二51的另一端与气缸的输出轴49铰接,所述输出轴即气缸的活塞杆,所述连杆座45上开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46,所述活塞杆49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夹持件旋转角度的推块48,所述推块48设置在气缸50与连杆座45之间的活塞杆49上,且所述推块48的外径大于通孔46的直径,所述推块48靠近连杆座45时,即推块至连杆座的行程短,气缸50带动夹持件水平转动的行程随之变短,那么夹持件转动的角度就小,反之,所述推块48靠近气缸50,那么夹持件转动的角度就大,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调节推块48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转动的角度为90度,所述推块48与活塞杆49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这样调节快速、便捷;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杆一复位位置的限位块以及用于控制连杆座复位位置的限位板47,夹持件处于裁切工况时,要保证夹持件的位置与手提绳在同一直线上,为保证夹持件在规定的位置上,所述气缸50带动连杆座和夹持件复位时,先连杆座移动,连杆座与限位板接触时,连杆座停止移动,气缸50继续带动夹持件复位,连杆一与限位块接触,所述限位块限制连杆一继续摆动,夹持件不再转动,此时夹持件则在规定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作业时,由夹绳件将完成倒头的手提绳的卡头部位夹持,传动带75带动夹绳件74向后移动,参照图2,一夹绳件74将手提绳送至裁切工位,所述后夹持件55将手提绳的始端夹持,所述前夹持件53将手提绳的尾端夹持,所述前夹持件53与夹绳件74将手提绳的裁切部位固定,且两者之间具有用于裁切的空间,所述气缸71带动切刀72和刀模73相向移动进行裁切,裁切后,气缸71带动切刀和刀模复位,所述前夹持件53与卡头的最前端有一定的距离,用于袋体穿绳时,将该段卡头插入穿绳孔内;待裁切完成后,传动带带动该夹绳件向后移动,移动至后夹持件的位置,而下一夹绳件则移动至裁切工位;所述手提绳转送装置则进行手提绳的转送作业,气动的活塞杆49伸出,活塞杆的前端穿过连杆座上的通孔46,此时连杆座45不动,活塞杆带动连杆二51向外侧摆动,并迫使连杆一52以A为中心向穿绳工位摆动,即两个夹持件53、55相向转动,直至活塞杆上的推块48与连杆座45接触,此时夹持件夹持的卡头朝向袋体上的通孔,活塞杆49继续伸出,推动连杆座45向袋体移动,使卡头插入袋体上的通孔内;完成插孔后,活塞杆49回缩,带动连杆座45复位,直至所述连杆座与机架上的限位板47接触,活塞杆49继续回缩,所述连杆座45则不动,连杆二51内侧摆动,迫使连杆一52以A为中心向裁切工位摆动,使得两个夹持件反向转动,直至连杆一与限位块接触,所述夹持件恢复至裁切工位,所述前夹持件53和后夹持件55分别将手提绳的两端夹持,如此反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