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1437发布日期:2018-10-30 21: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



背景技术:

目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比如手机、汽车电子钥匙、GPS导航等,但是各个电子产品之间的关联较少,集成度不够,导致用户使用不够方便。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跃发展,汽车智能化给汽车带来了很多便利,传统的机械钥匙正在被智能电子钥匙所取代,智能钥匙一般都具有打开车门并允许启动发动机的功能,智能电子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现有的电子锁由于体积较小,容易丢失,一旦丢失被有心人捡到往往会不利于汽车的安全,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包括电子钥匙主体和车载电子锁装置,所述电子钥匙主体的外部一侧设有操作按钮、状态指示灯和GPS定位芯片,所述车载电子锁装置包括控制器、显示器、报警模块、汽车门锁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发动机锁止模块、车载通信模块和空调设置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于显示器、报警模块、汽车门锁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发动机锁止模块、车载通信模块和空调设置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汽车门锁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VD8、二极管VD9、二极管VD10、二极管VD11、二极管VD12、二极管VD13、二极管VD14、二极管VD15、二极管VD16、发光二极管VL、三极管V1、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0分别于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9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9的负极与开关S1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分别于二极管VD4、和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0的负极与开关S2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3分别于二极管VD5和二极管V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1的负极与开关S3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5分别于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6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2的负极与所述开关S2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6分别于二极管VD7和二极管V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3的负极与开关S4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8分别于二极管VD8和二极管VD1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8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开关S9与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2连接,所述二极管VD14的负极通过与开关S3连接,且所述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和开关S4均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1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1与所述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于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于所述电阻R4和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和接地,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与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3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9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9与所述二极管VD1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1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V2的基机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3的基机连接,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分别于所述二极管VD16和继电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9分别于开关S5、开关S6、开关S7和开关S8 连接,且所述开关S5、开关S6、开关S7和开关S8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的引脚Y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钥匙主体的外部另一侧设有电池凹槽和指纹采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均为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为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的耐压值为16V,且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为铝电解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电子钥匙主体可以对车门进行开锁和关锁,点击电子钥匙主体上的操作按钮,操作指令将信号传给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到指令后将信号传输到汽车门锁模块和发动机锁止模块,可以方便控制车门的开关,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当汽车车门以非正常的方式开启时,报警模块就会发出警报声,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同时当电子钥匙主体丢失时,可以通过GPS定位芯片快速的找到电子钥匙主体,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钥匙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电子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钥匙主体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门锁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

1、电子钥匙主体;2、车载电子锁装置;3、操作按钮;4、状态指示灯;5、GPS定位芯片;6、控制器;7、显示器;8、报警模块;9、汽车门锁模块;10、信号处理模块;11、发动机锁止模块;12、车载通信模块;13、空调设置模块;14、电池凹槽;15、指纹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智能电子锁。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智能电子锁,包括电子钥匙主体1和车载电子锁装置2,所述电子钥匙主体1的外部一侧设有操作按钮3、状态指示灯4和GPS定位芯片5,所述车载电子锁装置2包括控制器6、显示器7、报警模块8、汽车门锁模块9、信号处理模块10、发动机锁止模块11、车载通信模块12和空调设置模块13,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分别于显示器7、报警模块8、汽车门锁模块9、信号处理模块10、发动机锁止模块11、车载通信模块12和空调设置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子钥匙主体1可以对车门进行开锁和关锁,点击电子钥匙主体1上的操作按钮3,操作指令将信号传给信号处理模块10,信号处理模块10接收到指令后将信号传输到汽车门锁模块9和发动机锁止模块11,可以方便控制车门的开关,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当汽车车门以非正常的方式开启时,报警模块8就会发出警报声,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同时当电子钥匙主体1丢失时,可以通过GPS定位芯片5快速的找到电子钥匙主体1,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

此外,汽车门锁模块9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VD8、二极管VD9、二极管VD10、二极管VD11、二极管VD12、二极管VD13、二极管VD14、二极管VD15、二极管VD16、发光二极管VL、三极管V1、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0分别于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9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9的负极与开关S1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分别于二极管VD4、和二极管VD10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0的负极与开关S2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3分别于二极管VD5和二极管V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1的负极与开关S3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5分别于二极管VD6和二极管V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6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2的负极与所述开关S2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6分别于二极管VD7和二极管V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13的负极与开关S4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8分别于二极管VD8和二极管VD1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8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开关S9与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2连接,所述二极管VD14的负极通过与开关S3连接,且所述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和开关S4均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1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1与所述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于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于所述电阻R4和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和接地,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与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3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9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9与所述二极管VD1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15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V2的基机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3的基机连接,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分别于所述二极管VD16和继电器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9分别于开关S5、开关S6、开关S7和开关S8 连接,且所述开关S5、开关S6、开关S7和开关S8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6的引脚Y10连接,通过按动一下开关S1时,控制器6的引脚YO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VD9、开关S1和电阻R2加至三极管V1的基极,使三极管V1饱和导通;松开后,三极管V1截止产生一个触发脉冲开始计数,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各按钮的接线位置,即可更改密码,更加安全和方便。

另外,所述电子钥匙主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有电池凹槽14和指纹采集模块15,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均为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所述电容C1为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的耐压值为16V,且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为铝电解电容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子钥匙主体1可以对车门进行开锁和关锁,点击电子钥匙主体1上的操作按钮3,操作指令将信号传给信号处理模块10,信号处理模块10接收到指令后将信号传输到汽车门锁模块9和发动机锁止模块11,可以方便控制车门的开关,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当汽车车门以非正常的方式开启时,报警模块8就会发出警报声,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同时当电子钥匙主体1丢失时,可以通过GPS定位芯片5快速的找到电子钥匙主体1,更加利于汽车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