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传统门锁室内锁帽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870发布日期:2018-08-31 20:5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传统门锁室内锁帽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开始出现,如,门锁也开始实现智能化,如,门锁具有智能反锁的功能,但是,实现智能反锁时需要破坏原锁结构,安装不方便,而且,现有的智能门锁往往只能安装在某一特定类型的门锁上,对不同的门锁来说不具有通用性,使用时兼容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传统门锁室内锁帽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传统门锁包括后面板、锁体和锁芯,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锁帽固定板、基座和智能旋转控制装置;

锁帽固定板位于后面板和锁体之间,锁帽固定板替代室内锁帽穿设于锁芯上并通过锁体上的锁帽安装孔与外部锁帽固定连接;

基座位于后面板外侧,并通过后面板的内部锁帽孔与锁帽固定板可调节固定连接;

智能旋转控制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基座上,智能旋转控制装置控制传统门锁室内反锁或开锁。

一种实施例中,锁帽固定板设有用于穿设锁芯的穿孔、与锁帽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及与基座安装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位于穿孔和第一安装孔之间。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设有与内部锁帽孔相配合的通孔。

一种实施例中,通孔纵向镜像对称。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于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与锁帽固定板的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背向于后面板的一面设有卡扣,智能旋转控制装置通过卡扣卡接于基座上。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相向于后面板的一面设有粘性材质。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相向于后面板的一面设有缓冲材质。

一种实施例中,智能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旋转部和驱动部,旋转部具有与所述门锁的钥匙相匹配且套设在钥匙上的转动接口,控制器控制驱动部带动转动接口进行转动以带动钥匙旋转,使传统门锁室内反锁或开锁。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由于通过设计锁帽固定板、基座和智能旋转控制装置,使锁帽固定板替代室内锁帽并通过传统门锁原有的锁帽安装孔与外部锁帽固定连接,基座通过后面板原有的内部锁帽孔与锁帽固定板可调节固定连接,智能旋转控制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基座上,无需破坏门锁原有结构,利用门锁原有结构就能实现将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安装于传统门锁的室内面上,以实现智能控制传统门锁室内反锁或开锁,而且,基座与锁帽固定板之间能兼容安装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后面板,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门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锁帽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帽固定板在现有门锁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锁帽固定板在现有门锁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基座在现有门锁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智能设备固定装置与现有门锁整体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传统门锁1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后面板11、锁体12、锁芯13、内部锁帽14、外部锁帽15和前面板16;其中,锁芯13、内部锁帽14和外部锁帽15的具体结构均为国家标准结构,在不破坏现有传统门锁1中后面板11结构的情况下,为了使传统门锁1能实现室内智能开锁或反锁,本例提供一种适用该传统门锁1后装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其中,后装指的是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与传统门锁1的后面板11配合安装,其中,本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与传统门锁1的后面板11配合安装的主要构思是:巧妙替代传统门锁1的室内锁帽,利用原有的锁帽安装孔与外部锁帽和后面板11配合安装,这样,在不破坏传统门锁1结构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安装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具体结构及实现方式如下文描述。

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包括锁帽固定板21、基座22和智能旋转控制装置23,其中,锁帽固定板21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例的锁帽固定板21设有用于穿设锁芯13的穿孔211、与锁帽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12,及与基座22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孔213,第二安装孔213位于穿孔211和第一安装孔212之间。

锁帽固定板21的安装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先将后面板11、室内锁帽14、外部锁帽15和前面板16取下,如,使用螺丝刀将后面板11上的螺丝拧出,后面板11和前面板16取下,再将室内锁帽14上的螺丝拧出,取下室内锁帽14,然后,将锁帽固定板21替换室内锁帽14,将锁帽固定板21通过穿孔211穿设于锁芯13上,并采用原有的螺丝依次插入第一安装孔212、锁帽安装孔及外部锁帽15,将锁帽固定板21和外部锁帽15拧紧固定连接。最后,将后面板11和前面板16安装至原位并采用原有的螺丝及安装方式使后面板11和前面板16拧紧安装。

如图5所示,本例的基座22设有与内部锁帽孔相配合的通孔221,该通孔221纵向镜像对称,且,基座22于通孔22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与锁帽固定板21的第二安装孔213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222,根据门锁1的实际安装位置,可通过上下调换基座22的安装方向,以适应传统门锁1的不同安装位置。

如图6所示,基座22的安装方式是:将基座22的通孔221与内部锁帽孔对应放置,且,通孔221下方的第三安装孔222与锁帽固定板21的第二安装孔213相对应,采用螺丝依次插入第三安装孔222和第二安装孔213并拧紧,将基座22与后面板11固定连接。

为了加强基座22与门锁1之间的牢固性,本例的第二安装孔213的数量为多个,例如,锁帽固定板21在穿孔211和第一安装孔212之间纵向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213,相应的,第三安装孔222的数量与第二安装孔213相对应。

本例的基座22背向于后面板11的一面设有卡扣223,智能旋转控制装置23通过卡扣223卡接于基座22上,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与门锁1配合安装的完整结构图如图7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基座22相向于后面板11的一面设有粘性材质,使基座22通过粘性材质,如粘胶,粘贴于后面板11上。

另外,为了防止基座22与后面板11紧密接触时,基座22与后面板11产生摩擦,导致损伤后面板11的外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22相向于后面板11的一面设有缓冲材质,通过该缓冲材质避免基座22与后面板11之间产生摩擦,对后面板11的外表面进行保护。

本例的智能旋转控制装置23包括控制器、旋转部和驱动部,旋转部具有与传统门锁1的钥匙相匹配且套设在钥匙3上的转动接口231,控制器控制驱动部带动转动接口231进行转动以带动钥匙3旋转,使传统门锁1室内反锁或开锁。本例的智能旋转控制装置23的具体工作原理请参考申请号201710071082.2,名称为一种智能旋转控制器及装置的发明专利,本例不作具体赘述,本例的重点在于在不破坏后面板11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传统门锁1的原有结构巧妙地安装锁帽固定板21、基座22和智能旋转控制装置23。

本例根据传统门锁1的原有结构,巧妙地设计锁帽固定板21和基座22的结构,在不破坏传统门锁1的原有结构下,就能快速安装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以实现传统门锁1的室内开锁和反锁,另外,由于,将后面板11位于锁帽固定板21和基座22之间,在实际安装中,通过螺丝调节锁帽固定板21和基座22之间的距离,使得,锁帽固定板21和基座22之间可安装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后面板11(如凹凸不平的后面板11),使本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门锁1,提高了智能设备固定装置2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