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546发布日期:2018-08-10 19: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安全防护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家居安全需求的重视程度,使得门锁的新一代产品智能门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智能门锁主要种类有:密码锁、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锁和指纹锁,其中密码锁通过在智能门锁的锁体面板上输入密码的方式开锁,IC卡锁则可以作为门禁系统,通过刷卡方式开锁,指纹锁顾名思义是通过指纹方式开锁。

但是对于上述几种类型的智能门锁来说,不法分子仍可以通过机械破拆的方式来开锁,因此亟需一种具备防撬报警功能的智能门锁,在检测到智能门锁被撬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用于在检测到智能门锁被撬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把手主体、把手盖板、锁体主体和锁体面板,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检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变化的第一检测部件、第二微动开关、检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变化的第二检测部件和控制部件;

所述第一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把手主体内,在所述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所述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把手盖板相接触且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在所述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所述锁体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与所述锁体面板相接触且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部件位于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通信的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把手主体内;

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的第三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所述第三电路板相通信的第四电路板上,所述第四电路板位于所述锁体主体内;

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所述锁体主体的主控电路板上,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通信接口,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一检测部件通过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相通信,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件通过所述第三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相通信。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上的弹性部件,所述开关主体位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上,在所述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所述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包括:可形变导电材料和探针,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位于所述锁体面板的下表面,所述探针位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或者所述第四电路板上,在所述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所述锁体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探针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包括:可形变导电材料和探针,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位于所述把手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探针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在所述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所述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所述探针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可形变导电材料相接触,所述把手盖板和位于所述把手盖板的下表面的第一微动开关中的可形变导电材料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对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恢复对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在所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复位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复位部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报警器解除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智能门锁在通过第一检测部件检测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通过第二检测部件检测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件控制进行报警,而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是在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当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说明把手盖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上,而导致把手盖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上可能是由于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因此在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智能门锁可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同样的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是在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的情况下。当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说明锁体面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上,而导致锁体面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上可能是由于锁体面板被不法分子撬动,因此在锁体面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智能门锁也可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微动开关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两种可选结构,用于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所述智能门锁包括:把手主体11、把手盖板12、锁体主体13、锁体面板14、第一微动开关15、第一检测部件、第二微动开关16、第二检测部件和控制部件。

其中把手主体11包括:把手主体11的固定部分和把手主体11的把手部分,固定部分的至少部分嵌入在锁体主体13内,以将把手主体11固定在锁体主体13上,且把手盖板12的下表面与把手部分的上表面相接触,如把手部分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开口,把手盖板12的下表面的四个边缘与第一开口相接触,以使得把手盖板12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

相对于锁体主体13和锁体面板14来说,锁体面板14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如锁体主体13上具有第二开口,锁体面板14的四个边缘与锁体主体13的第二开口相接触,以使得锁体面板14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

第一检测部件与第一微动开关15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一微动开关15的状态变化,且第一检测部件和第一微动开关15位于把手主体11内,如第一检测部件位于把手主体11的第一电路板上,且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动开关15可以设置在把手主体11内的任意位置,如可以设置在把手主体11的中间位置,或者在把手主体11内设置多个第一微动开关15,这些第一微动开关15可均匀分布在把手主体11内,以在把手盖板12的不同边缘被撬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微动开关15均可以检测到撬动动作;具体的一种可行方式是:第一微动开关15位于第一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第一电路板相通信的第二电路板上,第二电路板位于把手主体内。

在把手盖板12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的情况下,第一微动开关15与把手盖板12相接触且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第一状态,在把手盖板12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说明把手盖板12可能被撬动)的情况下,第一微动开关15与把手盖板12不接触,此时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第二状态。如在把手盖板12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的情况下,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关闭状态;在把手盖板12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的情况下,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部件检测第一微动开关15的状态变化的一种可行方式是:通过电平变化来检测第一微动开关15的状态变化,具体的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的低电平与第一微动开关15的关闭状态对应,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的高电平与第一微动开关15的开启状态对应,在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时,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的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电平变化来检测第一微动开关15的状态变化。

相对于第二检测部件和第二微动开关16来说,第二检测部件与第二微动开关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且第二检测部件和第二微动开关16位于锁体主体13内,如第二检测部件位于锁体主体13的第三电路板上,且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而第二微动开关16位于第三电路板上或者位于与第三电路板相通信的第四电路板上,第四电路板位于锁体主体内,如第二微动开关16位于第三电路板上时,第二微动开关16位于第三电路板的中间位置,这是因为锁体面板14的尺寸相对较小,将第二微动开关16设置在第三电路板的中间位置可提高检测锁体面板14撬动的准确度,且因为锁体面板14的尺寸相对较小,所以本实施例可以在锁体主体13内设置一个第二微动开关16。

在锁体面板14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的情况下,第二微动开关16与锁体面板14相接触且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第一状态,在锁体面板14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说明锁体面板14可能被撬动)的情况下,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第二状态。如在锁体面板14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的情况下,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关闭状态;在锁体面板14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的情况下,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开启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部件检测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的一种可行方式是:通过电平变化来检测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具体的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的低电平与第二微动开关16的关闭状态对应,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的高电平与第二微动开关16的开启状态对应,在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时,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的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电平变化来检测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

控制部件位于锁体主体13内,如控制部件的一种设置方式是:控制部件位于锁体主体13的主控电路板上,且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通信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件用于在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15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在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报警。

其中,控制部件和第一检测部件通过第三通信接口和第一通信接口相通信,控制部件和第二检测部件通过第三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相通信,这样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可以由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传送到第三通信接口,因此控制部件可以通过锁定状态变化由哪个通信接口传送到第三通信接口,以此确定哪个微动开关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进行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件进行报警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种报警方式:一种报警方式是:智能门锁还包括报警器,控制部件用于在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在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实现在智能门锁处进行声音方式等报警,如持续发出高分贝的报警声。

另一种报警方式是:控制部件可以将报警信息发送到远端平台,如通过网关转发到云端平台,由云端平台通过预设报警方式向智能门锁的关联用户所绑定的终端进行报警,其对应的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其中预设报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短信、微信通知或APP(应用程序)推送通知,而智能门锁的关联用户可以是注册在智能门锁的管理平台的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件还可以将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的状态变化发送给远端平台,由远端平台以预设报警方式向智能门锁的关联用户发送报警信号进行报警。在由远端平台以预设报警方式向智能门锁的关联用户发送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时,还可以在智能门锁处进行声音方式等报警,如持续发出高分贝的报警声,即共同采用上述两种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智能门锁在通过第一检测部件检测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或者通过第二检测部件检测第二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件控制进行报警,而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是在把手盖板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上的情况下,当第一微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说明把手盖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上,而导致把手盖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上可能是由于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因此在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智能门锁可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同样的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是在锁体面板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的情况下。当第二微动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说明锁体面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上,而导致锁体面板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上可能是由于锁体面板被不法分子撬动,因此在锁体面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智能门锁也可进行报警,使智能门锁具备防撬报警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的一种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和图5以第一微动开关15为例,阐述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两种示意图,所述第一微动开关15包括:开关主体151和设置在开关主体151上的弹性部件152,开关主体15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或者第二电路板上(具体视第一微动开关15位于第一电路板还是第二电路板上),在把手盖板12全部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52发生形变,在弹性部件152形变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52的动触点和定触点断开,以使得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关闭状态。而在把手盖板12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把手主体11上的情况下,如把手盖体12完全脱离把手主体11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52恢复原状,此时弹性部件152的动触点和定触点接通,以使得第一微动开关15处于开启状态。

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的另一种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和图7以第二微动开关16为例,阐述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两种示意图,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6包括:可形变导电材料161和探针162,可形变导电材料161位于锁体面板14的下表面,探针162位于第三电路板或者第四电路板上(具体视第二微动开关16位于第三电路板还是第四电路板上),在锁体面板14全部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的情况下,探针162的至少部分与可形变导电材料161相接触,如探针162的全部与可形变导电材料161相接触。

在探针162的至少部分与可形变导电材料161相接触的情况下,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关闭状态,而在锁体面板14的至少部分未覆盖在锁体主体13上的情况下,探针162的至少部分与可形变导电材料161相接触,如在锁体面板14完全脱离锁体主体13的情况下,探针162与可形变导电材料161不再接触,此时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开启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导电材料的一种可行方式为导电泡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微动开关15和第二微动开关16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微动开关16采用图4和图5所示第一微动开关的结构时,第二微动开关16优选设置在第四电路板上,且第四电路板和锁体面板14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微动开关16处于关闭状态下第二微动开关的高度。若第一微动开关15采用图6和图7所示第二微动开关的结构时,把手盖板12和位于把手盖板12的下表面的第一微动开关15中的可形变导电材料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防止把手带电。

并且在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件断开对第一电路板的供电;以及在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恢复对第一电路板的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件断开对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的一种可行方式是:控制部件断开第一电路板和智能门锁的供电电源之间的连接,即断开第一电路板和供电电源之间的供电通路,如在第一电路板和供电电源之间的供电通路上设置一开关,在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该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从而断开供电通路断开,使得第一电路板不再有电,这样在把手盖板被不法分子撬动的情况下,实现防撬触发后的供电电源关闭的目的,进而可以杜绝第一电路板被劫持,使得第一电路板不再响应对智能门锁的控制。

而控制部件恢复对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的一种可行方式是:控制部件恢复第一电路板和智能门锁的供电电源之间的连接,即在第一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时,控制部件恢复供电电源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通路,开始对第一电路板供电,如在第一微动开关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位于供电通路上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使得供电通路连通,开始对第一电路板供电,这样第一电路板上电,使得第一电路板可以响应对智能门锁的控制。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还可以包括:复位部件,控制部件用于在检测到复位部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报警器解除报警。其中复位部件的一种可行方式是复位开关,复位开关的第一状态为关闭状态,复位开关的第二状态为开启状态,这样在复位开关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件控制报警器解除报警。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解除报警,如控制部件接收智能门锁的关联用户通过终端发送复位指令,以通过复位指令控制报警器解除报警。

对于前述的各设备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部件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部件组合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部件组合可以采用其他可选结构。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部件组合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