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闩构造及其限位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4074发布日期:2018-11-02 21: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锁闩构造及其限位筒,特别是限位筒是由板材经卷圆而成的锁闩构造,以及锁舌是由板材经深抽而成的锁闩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的锁闩构造的限位筒是由金属件经抽拉制造过程而形成为圆形筒体,之后再以冲压、钻孔、铣孔制造过程在该筒体上形成凹槽或穿孔,由于该筒体为圆形,因此不利于后续的冲压、钻孔、铣孔制造过程加工,且该筒体在冲压、钻孔、铣孔制造过程加工后容易造成该筒体变形,而使得该筒体无法与该锁闩构造的其他元件组合,此外由于该锁闩构造的锁舌是由金属合金(例如:锌合金)压铸或由缎打而成,因此其重量较重,且其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构造及其限位筒,该锁闩构造的限位筒是由板材经卷圆而成,在该板材卷圆之前可先进行必要的加工(如冲压、钻孔、铣孔制造过程加工),之后再将该板材卷圆以形成该限位筒,该限位筒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阶梯状搭接部,以及该限位筒的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阶梯状搭接部,借由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及该第二阶梯状搭接部相互堆叠以增加该限位筒的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构造及其锁舌,该锁闩构造的锁舌是由板材经深抽而成,因此可降低该锁舌的重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闩构造包含壳体、锁舌、传动件以及限位筒,该壳体具有容置空间及开口,该锁舌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传动件用以带动该锁舌凸出该开口或隐入该容置空间中,该限位筒套设于该壳体,该限位筒是由板材经卷圆而成,该限位筒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阶梯状搭接部,该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阶梯状搭接部,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及该第二阶梯状搭接部相互堆叠搭接。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限位槽,该限位筒具有限位凸部,该限位槽用以供该限位凸部卡制。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中该壳体包含第一半壳体及第二半壳体,该限位槽位于第一半壳体与该第二半壳体之间。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中该限位筒具有螺旋导引槽,该壳体具有导引凸块,该导引凸块被限位于该螺旋导引槽中,该导引凸块可以选择性地在该螺旋导引槽中移动。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中该锁舌是由板材经深抽而成,该锁舌具有舱室,该舱室设有插销,该插销用以结合该锁舌及该传动件。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中该锁舌具有至少一个孔,该插销固定于该孔,该传动件包含有传动筒及传动杆,该传动筒具有轨道,该插销穿设于该轨道。

前述的锁闩构造,其另包含驱动件,该驱动件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该驱动件用以驱动该传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闩构造的限位筒,该限位筒由板材经卷圆而成。

前述的锁闩构造的限位筒,其中该限位筒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阶梯状搭接部,该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阶梯状搭接部,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及该第二阶梯状搭接部相互堆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锁闩构造的锁舌,该锁舌是由板材经深抽而成且该锁舌具有舱室、开口、圆孔、第一侧平面及第二侧平面,该开口及该圆孔分别位于该锁舌的二端,该舱室连通该开口及圆孔,该第一侧平面及该第二侧平面分别设有孔,该孔用以结合插销。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阶梯状搭接部及第二阶梯状搭接部相互堆叠能够增加限位筒的抗压强度;锁闩构造的锁舌是由板材经深抽而成,因此可降低该锁舌的重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的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作动后的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锁闩构造作动后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锁闩构造 110:壳体

110a:第一半壳体 110b:第二半壳体

111:容置空间 112:开口

113:限位槽 114:导引凸块

120:锁舌 120a:第一侧平面

120b:第二侧平面 121:舱室

122:开口 123:圆孔

124:孔 130:传动件

131:传动筒 131a:轨道

132:传动杆 140:限位筒

141:第一端部 141a:第一阶梯状搭接部

142:第二端部 142a:第二阶梯状搭接部

143:限位凸部 144:螺旋导引槽

144a:第一端 144b:第二端

150:插销 160: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锁闩构造100其用以装设于门(图未绘出),并选择性地形成上锁状态与解锁状态。

请参阅图2及图3,该锁闩构造100包含壳体110、锁舌120、传动件130 以及限位筒140,该壳体110具有容置空间111及开口112,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10包含第一半壳体110a及第二半壳体110b,该容置空间111及该开口112是组合该第一半壳体110a及该第二半壳体110b后所形成,该第一半壳体110a及该第二半壳体110b可由板材(图未绘出)经冲压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该锁舌120及该传动件130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1中,该传动件130用以带动该锁舌120凸出该开口112或隐入该容置空间111中,该锁舌120是由板材(图未绘出)经深抽而成,请参阅图4及图5,该锁舌120具有舱室121、开口122及圆孔123,该开口122及该圆孔123分别位于该锁舌120的二端,该舱室121连通该开口122及圆孔123,插销150设置于该插销150用以结合该锁舌120及该传动件130,以使该传动件130带动该锁舌120在该壳体110的该容置空间111中往复移动。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该锁舌120具有至少一个孔124,该插销150固定于该孔124,该锁舌120以该插销150结合于该传动件130,在本实施例中,该锁舌120具有第一侧平面120a及第二侧平面120b,在该第一侧平面120a及该第二侧平面120b分别设有该孔124,该插销150的二端分别结合于各该孔 124。

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该传动件130包含有传动筒131及传动杆 132,该传动筒131具有轨道131a,该插销150穿设于该轨道131a,借由该插销150限制于该轨道131a中,使该传动件130可带动该锁舌120移动。

请参阅图2及图3,该锁闩构造100另包含驱动件160,该驱动件160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110,该驱动件160用以驱动该传动件130,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160结合于该传动杆132,当转动该驱动件160时,该驱动件160驱动该传动件130以带动该锁舌120位移。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该限位筒140套设于该壳体110,该限位筒140 是由板材(图未绘出)经卷圆而成,在卷圆制造过程之前可先以冲压、钻孔、铣孔等制造过程在该板材上形成必要的凹槽或穿孔,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卷圆制造过程之前可以冲压、钻孔、铣孔等制造过程该板材上形成斜穿孔,在卷圆制造过程之后,使该板材形成为该限位筒140,且使该斜穿孔形成为螺旋导引槽144。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该限位筒140具有第一端部141及第二端部142,该第一端部141形成有第一阶梯状搭接部141a,该第二端部142形成有第二阶梯状搭接部142a,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141a及第二阶梯状搭接部142a可在该板材卷圆之前,以冲压方式形成,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141a可为该板材经冲压薄化所产生的凹槽,该第二阶梯状搭接部142a则可为该板材经冲压延伸所形成的凸部,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当该限位筒140被卷圆成型时,该第一阶梯状搭接部141a 及该第二阶梯状搭接部142a相互堆叠,以增加该第一端部141及该第二端部 142的结合强度,相对地也增加了该限位筒140的抗压强度。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5,该壳体110具有导引凸块114,该导引凸块114被限位于该限位筒140的该螺旋导引槽144中,当转动该壳体110时,该导引凸块114可以选择性地在该螺旋导引槽144中移动,该螺旋导引槽144 具有第一端144a及第二端144b,在本实施例中,该锁闩构造100为一种可调整结合长度的锁闩构造,其用以配合不同门板的厚度,请参阅图1及图6,旋转该壳体110,使该导引凸块114在该螺旋导引槽144中位移至该第一端 144a或该第二端144b,以改变该锁闩构造100的长度,以结合于不同厚度的门板。

请参阅图3及图4,该壳体110具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13,该限位筒140具有限位凸部143,该限位槽113用以供该限位凸部143卡制,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槽113位于第一半壳体110a与该第二半壳体110b之间。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10具有二限位槽113,各该限位槽113分别位于该壳体110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请参阅图3及图4,当旋转该壳体110或该限位筒140使该导引凸块114位移至该第一端部144a 时,该限位凸部143嵌入于该限位槽113中,以使该壳体110定位无法继续转动,请参阅图6及图7,相同地,当旋转该壳体110或该限位筒140使该导引凸块114位移至该第二端部144b时,该限位凸部143嵌入于另一该限位槽113 中,使该壳体110定位无法继续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