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3024发布日期:2018-11-09 18: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布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布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布料在装饰陈列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常常是整个销售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大量运用布料进行墙面面饰、隔断、以及背景处理,同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空间展示风格。

布料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布料的后续裁剪,需要在布料上打下撕裂缝。当需要裁剪布料时,通过对布料进行拉扯,即可使布料在撕裂缝处断开,从而便于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无需使用剪刀即可实现布料的裁剪,操作简单方便。

目前,撕裂缝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布料卷在卷辊上,使用插针沿卷辊的径向方向插入到缠绕的布料中,从而一次性在布料上打下若干撕裂缝,由于缠绕在卷辊上的布料到卷辊轴心的距离不同,因此布料展开以后,相邻的撕裂缝的距离也会不同,从而使断开的布料大小不一,影响布料的质量。另一种是先将布料在加工台上展开,再由插针加工撕裂缝,虽然这种方法使得布料上的撕裂缝的距离相同,但是需要使布料的移动和插针的移动相互交替进行,因此布料的撕裂缝加工速度较慢,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以提高撕裂缝的加工速度,保证布料上相邻的撕裂缝的距离相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包括第一竖板,第一竖板上设有弯曲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包括若干第一弯折部和若干第一横直部,若干第一横直部在第一竖板上自上而下竖直分布,第一弯折部位于第一横直部的两端,第一横直部位于相邻的第一弯折部之间,第一竖板上设有两列固定杆,固定杆位于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第一通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卷辊,支撑杆上连接有使支撑杆沿第一通槽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竖板的上方设有气缸,气缸上连接有插针,插针到两侧的固定杆的距离相等,第一竖板上设有夹子。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卷辊上卷有布料。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杆在第一通槽内移动,支撑杆在第一通槽内移动时,支撑杆带动卷辊一同移动。夹子用于夹住卷辊上的布料的自由端,从而使卷辊移动时,卷辊上的布料在夹子的夹持拉扯下而展开。固定杆用于挂住展开的布料,由于固定杆位于第一通槽的第一弯折部的内侧,故布料跟随卷辊移动展开的同时,布料被挂在固定杆上,从而便于卷辊从第一竖板的底部向顶部沿第一通槽移动时,展开的布料在固定杆的支撑下而相互堆叠在一起,防止展开的布料呈竖直状态。当布料堆叠完毕后,气缸带动插针向下移动,从而使插针在堆叠的布料上打下撕裂缝,由于布料相互堆叠在一起,故插针向下移动一次就可以在布料上打下若干撕裂缝,无需多次往复移动,从而提高了撕裂缝的加工速度。当撕裂缝加工完毕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杆从第一通槽的顶部向底部沿第一通槽移动,支撑杆带动卷辊将展开的打好撕裂缝的布料重新卷起来,从而实现了布料的收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卷辊上的布料被展开打上撕裂缝,相比直接在卷辊上打上撕裂缝,撕裂缝在布料上分布的比较均匀。卷辊在第一通槽内自下而上沿第一通槽移动时,卷辊上的布料被固定杆挂住,布料被展开而堆叠在一起,从而使得插针一次性可在布料上打下若干的撕裂缝,相比现有技术中布料展开加工撕裂缝的方法,无需使布料的移动和插针的往复移动交替进行,从而提高了撕裂缝的加工速度。由于展开的布料被固定杆挂住,每列的固定杆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故堆叠的布料具有一定间隙,因此插针向下移动打撕裂缝时,布料不会太厚,从而使插针移动的阻力较小,使得插针能够正常向下移动打下撕裂缝。打完撕裂缝后,卷辊从第一通槽的顶部向底部移动,卷辊将打完撕裂缝的布料自动收集起来,从而实现了布料的自动收集,无需人工收集,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竖板和电机,第二竖板位于第一竖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相对,第二竖板上设有弯曲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相对,第二通槽包括若干第二横直部和若干第二弯折部,若干第二横直部沿第二竖板自上而下竖直分布,第二弯折部位于第二横直部的两端,第二横直部位于相邻的第二弯折部之间;第一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啮合齿,第一通槽内啮合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和支撑杆连接,电机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电机远离输出轴的侧部转动连接有轴承,轴承滑动连接在第二通槽内。电机启动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驱动齿轮与第一通槽内壁上的啮合齿啮合,故驱动齿轮转动时,驱动齿轮在第一通槽内滚动,驱动齿轮沿第一通槽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沿第一通槽移动。由于轴承滑动连接在第二通槽内,轴承与电机远离输出轴的侧部转动连接,故电机被轴承和驱动齿轮进行支撑,驱动齿轮在第一通槽内移动时,驱动齿轮通过电机带动轴承在第二通槽内移动,从而使得电机跟随驱动齿轮的移动而移动,保证电机与驱动齿轮之间相对静止,使得驱动齿轮带动支撑杆能够稳定的在第一通槽内移动。由此,通过上述机构实现了支撑杆在第一通槽内的移动,结构简单方便。

进一步,卷辊上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上啮合有换向齿轮,换向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上连接有打气筒,第一竖板的下方设有与打气筒连通的活塞缸,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固定针。当卷辊从第一通槽的底部向顶部移动时,卷辊上的布料展开,同时卷辊通过伸缩杆带动第一齿条向上移动,第一齿条通过换向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下移动,第二齿条带动打气筒的打气杆向下移动,从而使打气筒给活塞缸内打气,活塞缸内的气压变大,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下沿活塞缸向上移动,活塞带动固定针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针跟随布料的堆叠而插在布料上对布料进行固定,防止布料移动,使布料堆叠的更加稳定。由此,布料在固定杆和固定针的共同作用下被稳定,实现了多角度固定,布料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可横向伸缩,第一通槽可跟随第一竖板的横向伸缩而伸缩,第二通槽可跟随第二竖板的横向伸缩而伸缩。由此,通过改变第二竖板和第二通槽的横向长度,以及第一竖板的长度和第一通槽的长度,从而改变固定杆横向之间的距离,以及电机横向的移动幅度,从而使得布料的展开的长度不同,从而使得布料上打下的相邻撕裂缝的距离不同,实现了相邻撕裂缝的距离的调节,从而可加工不同规格布料。

进一步,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均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固定块上连接有两个斜轨,两个斜轨之间设有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的丝杠,斜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块上,滑块上均固定有竖杆。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横向长度。通过转动丝杠,丝杠带动移动块在丝杠上移动。由于移动块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杆,故移动块在丝杠上移动时,移动块通过滑杆带动滑块在斜轨上滑动,由于斜杆为倾斜的,因此滑块沿斜轨滑动时,两个滑块的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滑块通过竖杆实现对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横向长度的调节。

进一步,丝杠上固定连接有螺栓头。由此,通过转动螺栓头实现丝杠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竖板上第一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竖板上第二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块1、滑块2、斜轨3、滑杆4、竖杆5、第一竖板6、气缸11、插针12、第一通槽13、固定杆14、卷辊15、夹子16、伸缩杆17、第一齿条18、第二齿条19、换向齿轮20、打气筒21、活塞缸22、固定针23、螺栓头24、丝杠25、移动块26、电机27、驱动齿轮28、第二通槽29、轴承3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4所示:用于加工布料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第一竖板6和位于第一竖板6后方的第二竖板(图中未示出),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6相对。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均可横向左、右伸缩,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可横向左、右伸缩的具体方式为: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上均包括左滑板和右滑板,右滑板位于相应的左滑板的右侧,左滑板的右侧部和右滑板的左侧部相互重叠相贴,左滑板位于右滑板的后方,且左滑板与右滑板滑动连接,由此通过左滑板和右滑板之间的滑动,实现第一竖板6或者第二竖板的横向的左、右伸缩。其中,第一竖板6上设有弯曲的第一通槽13,第一通槽13包括若干第一弯折部和若干第一横直部,若干第一横直部在第一竖板6上竖直分布,第一弯折部位于第一横直部的两端,第一横直部位于相邻的第一弯折部之间,由于第一竖板6可左、右伸缩,故第一通槽13的第一横直部也可左、右伸缩,从而可改变第一通槽13上第一横直部的横向长度。第二竖板上设有弯曲的第二通槽29,第二通槽29与第一通槽13相对,第二通槽29包括若干第二横直部和若干第二弯折部,若干第二横直部竖直设置,第二弯折部位于第二横直部的两端,第二横直部位于相邻的第二弯折部之间,由于第二竖板可左、右伸缩,故第二通槽29的第二横直部也可左、右伸缩,从而可改变第二通槽29上第二横直部的横向长度。

第一竖板6上设有两列固定杆14,固定杆14位于第一通槽13的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第一通槽13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螺纹连接有卷辊15,卷辊15与支撑杆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卷辊15的端部的中间位置上设有螺纹孔,支撑杆上设有螺纹,从而实现支撑杆与卷辊15的螺纹连接。卷辊15上卷有布料。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竖板6上的第一通槽13的内壁上设有啮合齿,第一通槽13内啮合有驱动齿轮28,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之间设有电机27,电机27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28焊接,电机27远离输出轴的侧部转动连接有轴承30,轴承30滑动连接在第二竖板的第二通槽29内。驱动齿轮28与支撑杆焊接。第一竖板6的上方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气缸11,气缸11上连接有若干用于打撕裂缝的插针12,插针12到两侧的固定杆14的距离相等,从而使插针12打下的撕裂缝正好位于堆叠的布料正中间。第一竖板6的左下角设有夹子16。卷辊15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左端焊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上啮合有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换向齿轮20,换向齿轮20上啮合有第二齿条19,第二齿条19上连接有打气筒21,第二齿条19与打气筒21的打气杆连接,第一竖板6的下方设有与打气筒21连通的活塞缸22,活塞缸22和打气筒21通过进气管连通。活塞缸2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焊接有固定针23。

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结合图2所示,以第一调节机构为例,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1,固定块1上焊接有两个斜轨3,两个斜轨3之间设有转动连接在固定块1上的丝杠25,斜轨3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丝杠25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6,移动块26上滑动连接有滑杆4,滑杆4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块2上,滑块2上均焊接有竖杆5。丝杠25上焊接有螺栓头24。其中,第一调节机构上的两个竖杆5分别与第一竖板6的左、右侧部焊接。第二调节机构上的两个竖杆分别与第二竖板上的左、右侧部焊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卷有布料的卷辊15固定到支撑杆上,使卷辊15上的布料的自由端被夹子16夹持,启动电机27,电机27带动驱动齿轮28转动,驱动齿轮通过支撑杆带动卷辊15转动。由于驱动齿轮28与第一通槽13内的啮合齿啮合,故驱动齿轮28转动时,驱动齿轮28在第一通槽13内的啮合齿的啮合下沿第一通槽13自下而上滚动。同时,电机27在驱动齿轮28的带动下也自下而上向上滚动,电机27后方的轴承30在第二竖板的第二通槽29内滑动。并且,卷辊15跟随电机27和驱动齿轮28沿第一通槽13自下而上移动,且卷辊15在电机27的带动下自转。卷辊15在移动过程中,卷辊15上的布料被展开,展开的布料被固定杆14挂住,从而对展开的布料进行固定,使展开的布料相互堆叠在一起,使展开的布料更加稳定。卷辊15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卷辊15通过伸缩杆17带动第一齿条18向上移动,第一齿条18通过换向齿轮20带动第二齿条19向下移动,第二齿条19使打气筒21的打气杆向下移动,打气筒21给活塞缸22内进行充气,活塞缸22内的气压变大,活塞缸22内的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活塞带动固定针23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针23跟随布料的逐渐堆叠而向上移动,固定针23插在堆叠的布料上,布料在固定针23和固定杆14的双重固定下堆叠的更加稳定。

当卷辊15移动到最上方时,人工启动气缸11,气缸11带动插针12向下移动,插针12穿过层层布料,从而在堆叠的布料上打下若干撕裂缝。打完撕裂缝之后,使插针12向上移动,插针12从布料上抽出,从而一次性在布料上打下若干撕裂缝,提高了撕裂缝的加工效率。

然后使电机27反向转动,电机27带动驱动齿轮28反向转动,驱动齿轮28在第一通槽13内反向滚动,驱动齿轮28带动卷辊15反向移动和转动,卷辊15将展开的布料重新卷起来,从而实现了布料的自动收集,无需人工收集,操作简单方便。卷辊15向下移动时,卷辊15通过伸缩杆17带动第一齿条18向下移动,第一齿条18通过换向齿轮20带动第二齿条19向上移动,第二齿条19带动打气筒21将活塞缸22内的气体抽出,活塞缸22内的气压减小,活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活塞缸22内向下移动,从而使活塞上的固定针23逐渐向下移动,由此,使固定针23对布料逐渐释放,不再对布料进行固定,保证卷辊15的正常收卷。

当需要改变布料上的相邻撕裂缝的距离时,通过转动螺栓头24,螺栓头24带动丝杠25转动,丝杠25带动移动块26移动,移动块26通过滑杆4带动滑块2在斜轨3上滑动,由于斜轨3倾斜设置,故斜轨3上滑块2的距离发生变化,滑块2通过竖杆5带动第一竖板6或者第二竖板横向变长或者变短,从而可改变固定杆14的横向的距离,以及第一通槽13和第二通槽的横向长度,从而可改变布料横向的展开长度,从而可在布料上加工出不同距离的撕裂缝,从而加工不同规格的布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