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7042发布日期:2018-11-20 20:1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主板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脑维修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板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机箱主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15个扩展插槽,供微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通过更换这些插卡,可以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厂家和用户在配置机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由于处理器、显卡、声卡、硬盘等部件都是安装在主板上的,所以电脑的绝大部分功能均由主板来实现,一旦电脑出现问题,都会对主板进行检查维修。

公布号为cn1074147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脑主板维修台,包括框架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的台面,所述台面的一个侧边上设有第一侧边照明装置,所述台面的另一个侧边上设有第二侧边照明装置,所述第一侧边照明装置和所述第二侧边照明装置相对设置;所述框架在所述台面的下方连接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连接沿所述框架设置的第一吸尘管道,所述第一吸尘管道连接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吸尘管道和吸尘装置,吸收计算机主板维修过程中由于点焊等原因产生的灰尘,达到清洁工作环境的目的。

上述方案采用负压来吸引灰尘,以辅助主板维修,但是其并未公开如何固定主板。主板上的部件十分多,而主板本体呈较薄的板状,部件则较大,所以将主板放置在桌面时,一般是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会导致主板无法保持平衡,同时也容易将部件压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板维修装置,以解决主板放置时无法保持平衡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主板维修装置,包括桌台,所述桌台上设有四个气泵、四根竖直杆和四根“c”字型且中空的固定杆,所述竖直杆设置在桌台上且四个竖直杆围成矩形,竖直杆的侧壁上竖直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固定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呈锥形,且连通管的大径端与固定杆连通,连通管竖直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且连通管的小径端位于滑槽内,连通管内设有滑动珠,滑动珠能够堵塞连通管的小径端,滑动珠上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滑动珠的一端与连通管固接;连通管的内壁上侧嵌入设有上滑轮,连通管的内壁下侧嵌入设有下滑轮,连通管内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上滑轮和下滑轮靠近连通管的一侧,拉绳的两头穿过连通管的管壁伸入到固定杆中;所述固定杆的两个端头均设有开口,开口上连通有气囊,所述拉绳的一头固接在一个气囊的内壁上,拉绳的另一头固接在另一个气囊的内壁上;所述气泵上连通有出气管,出气管上远离气泵的一端穿过竖直杆的外壁伸入到滑槽内,且出气管中滑动密封连接有出气塞,出气塞上远离气泵的一端设有楔面,出气塞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一端位于出气塞上靠近气泵的侧壁上,通孔的另一端位于楔面上,出气塞靠近气泵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靠近气泵的一端与出气管固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将主板的四个角放置到四根固定杆的两个端头中间,并且将四根固定杆向下移动,固定杆带动连通管向下移动,由于出气塞上设有楔面,所以连通管下移时能够推动出气塞,出气塞向出气管中移动,直到连通管与出气管对齐时,出气塞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插入到连通管中,此时出气塞推动滑动珠,使滑动珠无法堵塞连通管,且此时出气塞还能够与拉绳接触。启动气泵,气体依次经过出气管、出气塞上的通孔以及连通管进入到固定杆中,且气体最终会充入到气囊中,上下两个气囊膨胀并将主板的边角处夹紧,气囊膨胀时带动拉绳移动,拉绳在上滑轮和下滑轮上逐渐绷紧,拉绳在绷紧的过程中能够将出气塞向外推动,此时滑动珠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将连通管的小径端堵住,最后关闭气泵,将固定杆向上移动至便于检修的位置即可。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气泵能够向气囊中通入气体,使气囊膨胀,上下两个气囊膨胀时可以将主板固定,同时使主板不会晃动,保持平衡,且气囊具备弹性,所以其不会破坏主板表面的镀层,保证了主板的完整。

2.固定杆可以上下滑动,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不同维修习惯的维修人员。

3.当连通管与出气管分离时,滑动珠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将连通管堵住,防止固定杆中的气体流出,起到了密封的作用,而当连通管与出气管对齐时,出气塞能够将滑动珠向内推动,此时气泵就能够向连通管中充气。且当气囊膨胀后,出气塞会在拉绳的作用下逐渐退出连通管,使滑动珠再次堵住连通管,实现了自动密封的功能。

进一步,位于同侧的两根竖直杆之间水平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直杆固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竖直杆固接,所述桌台上竖直设有两根移动杆,移动杆的高度大于竖直杆,移动杆与连接杆的中心处垂直,移动杆上竖直滑动连接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上铰接有夹块,夹块能够夹持连接杆的中心处。采用本方案,需要翻转主板时,将固定杆向上滑动,直到固定杆上的连通管与竖直杆上的滑槽分离,由于连接杆被夹块夹持,且夹块铰接在铰支座上,所以此时能够转动连接杆,使主板翻转,主板翻转后再将固定杆向下移动,连通管再次插入到滑槽中,固定杆又能够在竖直杆中上下滑动。本方案实现了主板在夹持状态下的翻转,所以翻转时不会改变主板的位置,便于维修人员继续维修,同时,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固定杆固接,所以只需握住连接杆就能够同时上下滑动两根固定杆,便于维修人员操作。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上连通有柔性的支管,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采用本方案,需要对主板进行清灰处理时,打开第一阀门,启动气泵,气体从支管中吹出,维修人员拿起支管对准主板即可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上连通有放气管,放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采用本方案,打开第二阀门就能够将固定杆中的气体排出,气囊恢复原状并松开主板。

进一步,所述气囊靠近主板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片。采用本方案,防滑垫片能够防止打滑,同时还能够防止主板上的部件将气囊刺破。

进一步,桌台上设有电磁铁和存放盒。电磁铁通电后能够吸引螺钉等小零件,避免其掉落,存放盒能够存放显卡、声卡等重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主板维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气管、连通管、竖直杆和固定杆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桌台1、气泵2、出气管3、第二弹簧板4、第二弹簧5、出气塞6、通孔7、竖直杆8、滑槽9、连通管10、限位块11、滑动珠12、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板14、滑轮15、拉绳16、固定杆17、气囊18、连接杆19、移动杆20、铰支座21、夹块22、支管23、放气管24、电磁铁25、储存盒2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板维修装置,包括桌台1,桌台1上设有电磁铁25和储存盒26。桌台1上还设有四根竖直杆8,每根竖直杆8分别靠近桌台1的一个桌角,每根竖直杆8旁设有一个气泵2,气泵2固定设置在桌台1上,气泵2上设有出气管3,出气管3上连通有支管23,支管23上设有第一阀门。

结合图2,位于桌台上左侧的竖直杆8的右侧设有滑槽9,且竖直杆8上竖直排布设有若干销孔。滑槽9内竖直滑动连接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呈锥形且其小径端位于滑槽9内,大径端位于滑槽9外。

连通管10的大径端上设有“c”字型且中空的固定杆17,固定杆17与连通管10的大径端连通,固定杆17的两个端头均设有开口,开口上连通有气囊18,气囊18靠近主板的一侧上设有防滑垫片。固定杆17上还连通设有放气管24,放气管24上设有第二阀门。连通管10的小径端上侧和下侧均固定设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上也设有销孔,销孔中可插入销子。连通管10内竖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板14,第一弹簧板14的左侧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左端固定设有滑动珠12,滑动珠12的外径等于小径端的内径,且滑动珠12能够将小径端堵塞密封。连通管10的小径端的上侧壁开有球形的上凹槽,上凹槽连通有上通槽,上通槽的右端延伸至连通管10的右端侧壁,上凹槽内转动连接有上滑轮15,连通管10的小径端的下侧壁开有球形的下凹槽,下凹槽连通有下通槽,下通槽的右端延伸至连通管10的右端侧壁,下凹槽内转动连接有下滑轮,连通管10内设有拉绳16,拉绳16绕过上滑轮15和下滑轮的左侧,且拉绳16的上端穿过上通槽伸入到固定杆17内,且拉绳16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气囊18的内壁固接,拉绳16的下端穿过下通槽伸入到固定杆17内,拉绳16的下端与位于下方的气囊18的内壁固接。上通槽和下通槽的右端均设有弹性的密封垫,密封垫中设有供拉绳16穿过的小孔,且小孔的直径小于拉绳16的直径。

出气管3的右端穿过竖直杆8的左侧壁伸入到滑槽9内,出气管3中滑动密封连接有出气塞6,出气塞6的右端设有楔面,出气塞6上设有通孔7,通孔7的左端位于出气塞6的左侧壁上,通孔7的右端位于楔面上。出气管3中竖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板4,第二弹簧板4的右端固设有第二弹簧5,第二弹簧5的右端与出气塞6的左端固接。

位于同侧的两根竖直杆8之间设有连接杆19,结合图3,连接杆19的右端与右侧的竖直杆8固接,连接杆19的左端与左侧的竖直杆8固接。桌台1上竖直设有两根移动杆20,移动杆20的高度大于竖直杆8,移动杆20与连接杆19的中心处垂直,移动杆20上竖直滑动连接有铰支座21,铰支座21上铰接有弹性的夹块22,夹块22能够夹持连接杆19的中心处。

具体实施时,向下推动连接杆19,连接杆19带动与其固定的两个固定杆17向下移动,连通管10向下移动并与出气塞6接触,且连通管10能够将出气塞6向出气管3内推动,直到连通管10与出气管3对齐,此时出气塞6在第二弹簧5的作用下插入到连通管10中,同时,出气塞6能够将滑动珠12向连通管10的大径端推动,出气塞6还能够与拉绳16接触。再将主板的四个角分别放入到相应的两个气囊18之间,启动气泵2,气体依次经过出气管3、出气塞6上的通孔7以及连通管10进入到固定杆17中,且气体最终会充入到气囊18中,上下两个气囊18膨胀并将主板的边角处夹紧。气囊18膨胀时带动拉绳16移动,拉绳16在上滑轮15和下滑轮之间逐渐绷紧,拉绳16在绷紧的过程中能够将出气塞6向外推动,此时滑动珠12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将连通管10的小径端堵住,最后关闭气泵2,将固定杆17向上移动至便于检修的位置,然后将销子插入到竖直杆8和限位块11的销孔中,固定限位块11、连通管10和固定杆17。需要翻转主板时,拔出销子,将连接杆19向上推动,直到连通管10滑出滑槽9,此时即可翻转主板,翻转完成后再将连通管10重新放入到滑槽9中,再调节位置插入销子即可。需要松开主板时,打开第二阀门,固定杆17中的气体能够从放气管24中放出。需要清理主板时,打开第一阀门,启动气泵2,气体能够从支管23中流出,此时拿起支管23对准主板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