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及解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7139发布日期:2019-01-18 23:2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及解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结构及配合该锁具的钥匙,以及一种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锁具中具有一壳体、一锁心、及多个滑块。壳体具有多个推抵块及多个弹簧,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推抵块呈一直线排列并能沿另一直线移动,且推抵块的一端选择性地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分别连接其中一弹簧,由此推抵块被推向该容置空间。锁心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形成有多个穿孔及一供钥匙插入的通道。穿孔分别与其中一推抵块呈一直线,因此推抵块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内时是穿入锁心的穿孔内,且此时使锁心无法转动。穿孔与通道连通,而滑块分别可移动地位于一穿孔内,且滑块的一端选择性地位于通道内,另一端选择性地被推抵块抵靠。

当钥匙未插入时,滑块被推抵块推至一端位于通道内,而推抵块两端分别位于锁心的穿孔内及壳体内,由此能防止锁心转动;当钥匙插入通道时,滑块及推抵块被钥匙推向弹簧,且滑块及推抵块的交界恰好位于壳体及锁心的交界,因此能使锁心转动。

然而,上述推抵块排列成一直线的线性结构,造成有心人士能将锁具打开。具体而言,由于锁具的加工过程中难免会有误差,因此有的推抵块与穿孔壁面的间距较小。若滑块及推抵块在不正确的位置时转动锁心,该推抵块即会推靠于穿孔壁面而防止锁心转动,因此受力是集中在与穿孔壁面间距最小的推抵块上。拨动该推抵块移出穿孔后,锁心即能略微转动,且由于其他该推抵块仍未移出穿孔,因此换成间距次小的推抵块推靠于穿孔壁面而防止锁心转动。同时,现有的锁具中滑块及推抵块仅能于一维方向线性地移动,因此推动过程必然有机会使滑块与推抵块交界切齐壳体及锁心的交界。据此,多次重复上述转动推拨动过程即能开锁。

这种开锁方法不仅是每个锁匠都学过的基本技能,甚至是许多非业界人士也熟悉的技能。因此,这种传统的锁具难以达到保护的效果。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轴控制侧滑块锁,其滑动块能于轴向上移动且能相对轴向转动,因此滑动块上的凹陷部能于一二维区域上设置,使得没有钥匙时开锁的难度增加。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具有:

一外壳体,其形成有相连通的一容置空间及一凹槽;

一锁心,其可转动地穿设于该外壳体,并具有:

一内壳体,其可转动地穿设于该外壳体的该容置空间,并具有一通道及至少一穿孔,各该至少一穿孔的一端与该通道相连通;

至少一滑动块,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至少一穿孔,且能沿该至少一穿孔的延伸方向为转动轴相对该至少一穿孔转动;各该至少一滑动块具有:

一滑动块本体,其形成有一凹陷部;及

一定位部,其固设于该滑动块本体的一端,并位于该通道内;该定位部的截面非圆形;

至少一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内壳体内,并分别连接其中一该至少一滑动块,由此使该滑动块倾向往该通道移动;

至少一卡掣块,其可移动地穿设该内壳体;各该至少一卡掣块具有:

一卡掣块本体,其一部分选择性地容置于该外壳体的该凹槽内;及

至少一凸出部,其选择性容置于其中一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凹陷部;

至少一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该内壳体内,并连接于该至少一卡掣块,由此使该至少一卡掣块倾向往该外壳体的该凹槽移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钥匙能配合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并能选择性地穿设于该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一通道,该钥匙具有至少一定位槽,各该至少一定位槽位置分别对应该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至少一滑动块的一定位部,且各该至少一定位槽的截面大小及形状与所对应的该定位部相同;当该钥匙容置于该通道内时,各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定位部分别位于所对应的该定位槽内,且该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至少一卡掣块的至少一凸出部分别正对于该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至少一滑动块的至少一凹陷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解锁方法依序包含下列步骤:

一外壳体的一锁心的至少一滑动块的一凹陷部相对于该锁心的一卡掣块的至少一凸出部相错位;此时该凸出部无法移入该凹陷部,而该卡掣块嵌合于该外壳体的一凹槽内,以使该锁心无法相对于该外壳体转动;

插入一钥匙于该锁心内,且该钥匙上的至少一定位槽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滑动块的一定位部,并且该钥匙通过该至少一定位槽及该定位部相配合而转动及移动该至少一滑动块,而使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凹陷部正对于该锁心的该卡掣块的该至少一凸出部,此时该至少一凸出部能移入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凹陷部,且同时该卡掣块能移出该外壳体的该凹槽;

转动该钥匙使该锁心能被相对于该外壳体转动,而该卡掣块移出该外壳体的该,同时凹槽该至少一凸出部移入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凹陷部。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于不同的钥匙上设计不同数量的定位槽,且各定位槽能于角度及深度上变化,因此能做出更多不同编码的钥匙。而锁心相应于钥匙的定位槽,能设置不同数量的滑动块,且滑动块的凹陷部能设置在滑动块本体轴向上及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因此凹陷部的位置具有二维方向上的变化。由此,钥匙与锁心的组合更多变。另一方面,若不具有钥匙的人想要开锁,无法通过传统方式使锁心转动时公差较小的滑动块会先抵靠于外壳体而逐一使滑动块移至开锁位置。具体而言,在正确的钥匙未插入通道的情况下,施力转动锁心时,外壳体与锁心间会有一作用力,而该作用力通过卡掣块的斜面推动卡掣块向滑动块移动,因此卡掣块的其中一凸出部即抵靠于滑动本体的外表面。而为了使滑动块的凹陷部正对于凸出部,必须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置皆正确才能达成,且若非有工具机械式地调整滑动块的位置及角度,人工操作无法系统化的逐一测试所有位置及角度,更使开锁的难度增加。

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中:

该内壳体形成有至少一开口,各该至少一开口连通于其中一该至少一穿孔相对于该通道的另一端;且

各该至少一滑动块还具有一限位部,各该限位部自所对应的该滑动块本体的外侧面凸出,并位于所对应的该开口内,由此限制该滑动块能转动的角度。

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中,该内壳体还形成有至少一放置槽,其一端连通于该通道,且各该至少一放置槽侧向连通于其中一该至少一穿孔,而各该至少一放置槽的另一端连通于其中一该至少一开口的端部。

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中,该开口的两侧壁的间夹40至60度角;且各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限位部位于该开口的两侧壁之间,由此限制该滑动块所能转动的角度。

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中,各该至少一滑动块的该定位部向远离滑动块本体的方向对称渐缩。

如前所述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中,具有一该卡掣块,且该卡掣块具有多个该凸出部;该锁心具有多个该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数量等于所述凸出部的数量。

如前所述的钥匙中,各该至少一定位槽的截面为长方形,且该长方形的长边方向与该钥匙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锁心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锁心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钥匙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插入前于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插入后于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插入前于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插入后于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体11容置空间

12凹槽20锁心

21内壳体211通道

212穿孔213开口

214放置槽215凸耳

22滑动块221滑动块本体

2210凹陷部222定位部

223限位部23第一弹性件

24卡掣块241卡掣块本体

242凸出部25第二弹性件

30钥匙300定位槽

θ1第一夹角θ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3及图10。本发明提出一种两轴控制侧滑块锁,其具有一外壳体10及一锁心20。本发明还提出能配合该两轴控制侧滑块锁的一钥匙30。外壳体10形成有相连通的一容置空间11及一凹槽12。锁心20可转动地穿设于外壳体10,并具有一内壳体21、至少一滑动块22、至少一第一弹性件23、至少一卡掣块24、至少一第二弹性件25。本实施例中,滑动块22有三个,且相应地第一弹性件23的数量等于滑动块22。而卡掣块24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弹性件25的数量为二个。但上述元件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

接着参考图2及图6。内壳体21可转动地穿设于外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并形成有一通道211、至少一穿孔212、至少一开口213、及至少一放置槽214。通道211可供钥匙30选择性地穿设。本实施例中,穿孔212、开口213、及放置槽214的数量皆等同于滑动块22的数量。各穿孔212的一端连通于通道211,相对的另一端连通于其中一开口213。放置槽214的一端连通于通道211,另一端连通于其中一开口213的端部,且放置槽214侧向连通于其中一穿孔212。换句话说,就开口213的观点而言,整个开口213都与穿孔212连通,但只有开口213的端部与放置槽214连通。因此,开口213与放置槽214间具有一凸耳215,由此使开口213仅有端部与放置槽214连通。本实施例中,开口213两侧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θ1,第一夹角θ1可为40度至60度之间,例如为50度。开口213两侧壁的延伸面可相交于穿孔212的中心轴线上。

接着请参考图3、图4、及图5。各滑动块22可移动地穿设于内壳体21的其中一穿孔212,且能沿该穿孔212的延伸方向为转动轴相对该穿孔212转动。各滑动块22具有一滑动块本体221、一定位部222、及一限位部223。滑动块本体221可移动且可转动地穿设于穿孔212,并形成有一凹陷部2210。凹陷部2210位于滑动块本体221的外侧面。凹陷部2210的横向截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定位部222固设于滑动块本体221的一端,并位于通道211内。定位部222向远离滑动块本体221的方向对称渐缩,且定位部222的截面非圆形,例如可为多边形、楕圆形等。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2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限位部223自滑动块本体221的外侧面凸出,并位于所对应的开口213内。由此,当滑动块22转动时,限位部223仅能在开口213的范围内移动,因此限制了滑动块22所能转动的角度。换句话说,限位部223仅能位于开口213的两侧壁间移动。

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内壳体21内,并分别连接其中一滑动块22,由此使滑动块22倾向往通道211移动。换句话说,滑动块本体221的定位部222能保持位于通道211内。

接着请参考图3及图6。在将滑动块22安装于锁心20内时,首先使滑动块本体221对齐锁心20的穿孔212,且限位部223对齐锁心20的放置槽214,因此滑动块22能进入锁心20。当滑动块本体221移至穿孔212最深处时,限位部223也位于放置槽214的最深处,且放置槽214的最深处与锁心20的开口213的端部连通,因此转动滑动块22能使限位部223进入开口213内。此时通过第一弹性件23的推抵,操作者释放滑动块22后,滑动块22将会向通道211的方向移动,因此限位部223会被限制于开口213中,并被凸耳215阻挡而无法再次由放置槽214移出。

接着请参考图3及图10。卡掣块24可移动地穿设内壳体21,并具有一卡掣块本体241及多个凸出部242。凸出部242的数量等于滑动块22的数量,因此本实施例中也为三个。卡掣块本体241的一部分能选择性地容置于外壳体10的凹槽12内,例如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侧边容置于凹槽12内而使卡掣块本体241与外壳体10嵌合,且该侧边的两旁为斜面。凸出部242固设于卡掣块本体241上相对于凹槽12的另一侧边,凸出部242的横向截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等,且凸出部242的截面形状可与凹陷部2210相同,以使各凸出部242选择性容置于其中一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然而,凸出部242的截面形状也可与凹陷部2210不相同,只要凸出部242能进入凹陷部2210即可。第二弹性件25设置于内壳体21内,并连接于卡掣块24,由此使卡掣块24倾向往外壳体10的凹槽12移动。于其他实施例中,卡掣块24及第二弹性件25的数量可等于滑动块22的数量。

此外,通过滑动块22能沿其中心轴的方向移动,并以其中心轴为转轴转动,而滑动块22经过所述移动及/或转动后即能与凸出部242相错位或相正对。因此,凹陷部2210设置于滑动块本体221上的位置,可以是任何在滑动块22移动过程中凸出部242所正对的位置,也可以是任何在滑动块22转动过程中凸出部242所正对的位置,位置凹陷部2210所能设置的位置具有二维变化。

接着请参考图3、图4及图7。钥匙30选择性地穿设于通道211,并具有至少一定位槽300。本实施例中,定位槽300位于钥匙30上宽度方向的侧面上。定位槽300的数量等于滑动块22的数量,因此本实施例中也为三个,但同样不以此为限。各定位槽300的位置分别对应滑动块22的定位部222,且各定位槽300的截面大小及形状与所对应的定位部222相同。因此,定位槽300可呈锥状地凹陷,且截面也为长方形。定位槽300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与钥匙3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θ2,第二夹角θ2可小于或等于45度。

于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槽300也可位于钥匙30上厚度方向的侧面上,且各定位槽300的仅具有底壁及前后两侧壁,而前后两侧壁对应于滑动块22的定位部222倾斜。本实施例中,定位槽300的中心沿平行于钥匙30延伸方向排列,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槽300的中心也可不排列成一直线。

接着请参考图8至图11。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解锁方法,其主要包含了起始状态、插入钥匙、及转动钥匙三步骤。起始状态时,锁心20的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相对于锁心20的卡掣块24的凸出部242相错位,因此该凸出部242暂时无法移入凹陷部2210,使卡掣块24保持嵌合于外壳体10的一凹槽12内,而锁心20无法相对于外壳体10转动。换句话说,此时在一锁固的状态。

接着,插入钥匙后,钥匙30的定位槽300分别对应于一滑动块22的一定位部222,并且钥匙30通过定位槽300及该定位部222相配合而转动及移动滑动块22,而使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正对于锁心20的卡掣块24的一凸出部242,此时凸出部242能移入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且同时卡掣块24能移出外壳体10的凹槽12。然而,此时凸出部242并不主动移入凹陷部2210,且卡掣块24也不主动移出凹槽12。

具体而言,可通过将钥匙30插入通道211内,使滑动块22的定位部222能相应于钥匙30的定位槽300转动,且能依定位槽300的深度相应移动,使得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能正对于卡掣块24的凸出部242。当所有的凹陷部2210皆分别正对于凸出部242,使凸出部242分别移入凹陷部2210,并使卡掣块24能向滑动块22移动,而移出外壳体10的凹槽12。

转动钥匙30后,卡掣块24上容置于凹槽12内的侧边两旁的斜面为引导面,使转动锁心20时斜面能引导卡掣块24移出凹槽12且凸出部242移入凹陷部2210。

另一方面,当钥匙30被转回原位并从通道211被抽出后,滑动块22会被第一弹性件23推向通道211,且在抽出钥匙30及滑动块22被推向通道211的过程会产生的振动,而该振能即能使滑动块22随机转动,因此再次回复成锁固状态。

本发明的解锁方法并不限于通过上述两轴控制侧滑块锁及钥匙30来执行,只要锁具的外壳体10具有凹槽12,以及锁心20具有可移动且可转动的滑动块22及能选择性嵌合凹槽12并能选择性移入或移出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的卡掣块24即可。

通过上述结构,能于不同的钥匙30上设计不同数量的定位槽300,且各定位槽300能于角度及深度上变化,因此能做出更多不同编码的钥匙30。而锁心20相应于钥匙30的定位槽300,能设置不同数量的滑动块22,且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能设置在滑动块本体221轴向上及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因此凹陷部2210的位置具有二维方向上的变化。

具体而言,若本实施例中滑动块22于穿孔212内的移动行程有2公厘,而凹陷部2210在每偏离0.2公厘凸出部242则无法进入凹陷部2210,因此凹陷部2210于滑动块22的移动行程方向上有十种的位置变化。类似地,滑动块22能转动的范围为50度,而凹陷部2210在每偏离5度时凸出部242则无法进入凹陷部2210,因此凹陷部2210于滑动块22的转动方向上有十种的位置变化。因此,本发明中凹陷部2210能于滑动块22的移动行程方向上及转动方向上二维变化,使得一滑动块22能有一百种配置凹陷部2210的可能性,则三个滑动块22即能组合出一百万种配置可能性,而四个滑动块22即能组合出一亿种配置可能性。上述行程长短、转动范围、及各个间距的大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若不具有钥匙30的人想要开锁,无法通过传统方式使锁心20转动时公差较小的滑动块22会先抵靠于外壳体10而逐一使滑动块22移至开锁位置。具体而言,在正确的钥匙30未插入通道211的情况下,施力转动锁心20时,外壳体10与锁心20间会有一作用力,而该作用力通过卡掣块24的斜面推动卡掣块24向滑动块22移动,因此卡掣块24的其中一凸出部242即抵靠于滑动块本体221的外表面。而为了使滑动块22的凹陷部2210正对于凸出部242,必须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置皆正确才能达成,且若非有工具机械式地调整滑动块22的位置及角度,人工操作无法系统化的逐一测试所有位置及角度,更使开锁的难度增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