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7870发布日期:2019-01-28 12:4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耦合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旋转驱动力的传输的耦合单元,该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设有相互接合的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其使得第二耦合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个人护理装置的功能附件,该功能附件设有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并且还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功能附件的个人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个人护理装置(诸如脱毛机、剃须刀或者胼胝去除装置)包括致动器单元和功能附件,致动器单元包括致动器,功能附件具有由致动器驱动的个人护理单元。功能附件可以可释放地耦合至致动器单元,以便使得使用者能够使用与致动器单元进行组合的不同功能附件。为了将致动器的旋转驱动力从致动器单元传输至功能附件,已知的是使致动器单元设有由致动器驱动的驱动构件并且使功能附件设有旋转耦合单元,当功能附件耦合至致动器单元时,旋转耦合单元与驱动构件接合。

us2017/0120466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耦合单元的毛发切割设备,旋转耦合单元包括由电动马达的驱动轴驱动的凸形驱动耦合元件以及连接至传输轴的凹形可驱动耦合元件。驱动耦合元件和可驱动耦合元件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并且容许驱动轴和传输轴不对齐,同时提供对旋转驱动力的传输。驱动耦合元件和可驱动耦合元件在使用中在由于将刀头组装在壳体上(旋转耦合单元设置在其间)而引起的轴向接触力下被保持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如在开头段落中提到的那种用于旋转驱动力的传输的耦合单元,该耦合单元具有简单结构并且容易组装,同时容许耦合单元与待由耦合单元接合的外部驱动构件之间的非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旋转驱动力的传输的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耦合构件,具有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第二耦合构件,具有主要耦合体和与第一支承表面接合的弯曲的第二支承表面,因而使得第二耦合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其中第二支承表面布置为与主要耦合体相隔一定距离并且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承表面接合的至少两个弯曲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其中第二耦合构件包括至少两个承载元件和至少两个连接元件,该至少两个承载元件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该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分别使至少两个承载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承载元件与主要耦合体连接,其中第一耦合构件包括布置在第一支承表面与主要耦合体之间的阻塞元件,其中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该可弹性变形材料在第一变形状态下提供第一偏置力从而迫使至少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与第一支承表面接触,其中阻塞元件被配置为防止至少两个承载元件至少在可弹性变形材料的第一变形状态下沿着阻塞元件经过,并且其中可弹性变形材料被提供为使得在可弹性变形材料的第二变形状态下,可弹性变形材料提供大于第一偏置力的第二偏置力,并且至少两个承载元件能够沿着阻塞元件经过。阻塞元件可以被配置为还防止至少两个承载元件在可弹性变形材料的未变形状态下沿着阻塞元件经过,其中可弹性变形材料没有提供偏置力。未变形状态可以对应于连接元件在耦合单元的拆卸配置中的状态。

从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的拆卸状态开始,根据本发明对耦合单元的组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简单地完成:使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朝着彼此移动并且同时地使可弹性变形材料变形至第二变形状态,以便容许第二耦合构件的承载元件沿着第一耦合构件的阻塞元件经过以及随后容许第二耦合构件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在可弹性变形材料的第一变形状态下与第一耦合构件的第一支承表面接合。当组装时,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的拆卸受到阻塞元件的防止。相应地,防止了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的无意拆卸,并且第二耦合构件在不存在外力的情况下(例如当耦合单元被保持在个人护理装置的功能附件中时)保持附接至第一耦合构件。

在连接元件处于第一变形状态下时,当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与第一支承表面接合时,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的(例如由于振动引起的)分离可以在使用期间受到抑制。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阻塞元件包括在面朝主要耦合体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倾斜表面,该至少一个倾斜表面面朝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的至少一个。在耦合单元的组装期间,当使第二耦合构件朝着第一耦合构件移动时,倾斜表面可以通过与相应承载元件接合来促进相应连接元件的可弹性变形材料变形至第二变形状态,以便使得可以简单地通过使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朝着彼此移动来组装耦合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承表面包括至少两个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该至少两个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接合。相应地,第一支承表面可以配置作为由至少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中的每一个接合的单个连续支承表面。至少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可以分别是球形的并且具有共同中心点。具有共同中心点的球形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可以容许第二耦合构件绕着延伸通过中心点的任何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包括第一中心轴线,第一支承表面包括两个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该两个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布置为关于第一中心轴线沿直径彼此相对并且背对彼此,第二耦合构件包括第二中心轴线,并且第二支承表面包括两个弯曲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该两个弯曲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布置为关于第二中心轴线沿直径彼此相对并且面向彼此。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中的每一个与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接合,以便使得其在第二耦合构件关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或者枢转时保持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接合。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允许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对齐,并且允许第二耦合构件绕着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枢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包括至少一个邻接元件,该至少一个邻接元件布置为在施加在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上的旋转驱动力的影响下邻接抵靠至少两个承载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应地,可以通过相应承载元件与邻接元件的邻接来在第一耦合构件与第二耦合构件之间传输旋转驱动力。邻接元件使得耦合单元能够有简单结构。至少一个邻接元件可以布置为邻近至少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相对于其突出。相应地,邻接元件可以有效地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共同定位,这可以使得耦合单元能够有尤其紧凑的结构,从而容许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和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在旋转期间的接合并且还容许承载元件和邻接元件的接合以传输旋转驱动力。第一耦合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邻接元件,该至少两个邻接元件布置为在旋转驱动力的影响下邻接抵靠至少两个承载元件的相应的一个承载元件。提供两个邻接元件可以提高扭矩传递并且缓和在传输旋转驱动力时的不平衡负载。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包括两个邻接元件,该两个邻接元件分别布置为分别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施加在第一耦合构件或者第二耦合构件上的第一旋转驱动力或者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施加在第一耦合构件或者第二耦合构件上的第二旋转驱动力的影响下邻接抵靠至少两个承载元件中的一个。耦合单元的该尤其简单的布置和结构容许经由耦合单元在两个相反旋转方向上传输旋转驱动力。至少两个承载元件中的所述一个可以在所述两个邻接元件之间布置有间隙。耦合单元的该尤其简单的布置和结构容许第二耦合构件绕着第一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在有限旋转范围内旋转,以便使得可以在第一耦合构件与第二耦合构件之间具有关于其中心轴线的一定程度的机械游隙,其在制造期间可以促进耦合单元的组装并且可以在耦合单元的使用期间简化耦合单元与外部驱动构件的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的至少一个具有长形臂的形状。这可以使得耦合单元能够在径向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有尤其紧凑的布置,并且可以容许连接元件的容易弹性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特定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承载元件上,两个承载元件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连接元件的端部部分上,其中两个连接元件分别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分别具有长形臂的形状,以及布置为关于第二中心轴线沿直径彼此相对,并且其中阻塞元件包括在面朝主要耦合体的端部处的两个倾斜表面,该两个倾斜表面布置为关于第一中心轴线沿直径彼此相对并且分别面朝两个连接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连接元件。耦合单元的该布置可以允许尤其紧凑的结构,因为连接元件的最大弹性变形将是朝着连接元件的端部部分。设置在阻塞元件上的两个倾斜表面分别使得两个连接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连接元件能够在耦合单元的组装期间变形,这使得两个连接元件能够在耦合单元的组装期间对称变形从而简化组装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中的一个设有接纳衬套,该接纳衬套具有用于接纳外部驱动构件的内部多边形表面,外部驱动构件具有对应的外部多边形表面并且提供旋转驱动力,并且接纳衬套包括至少三个倒圆的突出部,该至少三个倒圆的突出部分别设置在内部多边形表面的至少三个不同部分中的相应的一个部分上。倒圆的突出部可以使得耦合单元的接纳衬套能够与外部驱动构件进行稳定接合,外部驱动构件具有与接纳衬套在几何上相似的结构,但在大小上设置为使得在外部多边形表面与内部多边形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允许接纳衬套与外部驱动构件的轴向非对齐。当使耦合单元耦合至外部驱动构件时,该间隙还可以简化在接纳衬套中对外部驱动构件的接纳。三个倒圆的突出部允许在接纳衬套与被接纳在接纳衬套中的外部驱动构件之间的在几何上限定的接触,这会防止接纳衬套中的外部驱动构件在旋转期间的振动,同时允许外部驱动构件相对于接纳衬套轻微非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个人护理装置的功能附件,该功能附件包括附件壳体、可相对于附件壳体旋转的个人护理单元、以及耦合单元,该耦合单元用于接纳来自外部驱动构件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输至个人护理单元,其中耦合单元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耦合单元。当功能附件耦合至外部驱动构件时,当外部驱动构件与个人护理单元的受驱构件之间存在非对齐时,耦合单元也允许外部驱动构件耦合至个人护理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的功能附件的特定实施例中,个人护理单元借助弹性悬置构件被安装至附件壳体。在使用期间,弹性悬置构件可以减少或者防止将机械振动从旋转个人护理单元传输至附件壳体,以便使得减小功能附件的噪声产生以及附件壳体的机械振动。然而,弹性悬置构件可以增加外部驱动构件与个人护理单元的受驱构件之间的非对齐。耦合单元容许功能附件的部件(诸如齿轮箱的受驱构件)与个人护理装置的与功能附件耦合或者附接的外部驱动构件的该非对齐。

在根据本发明的功能附件的实施例中,个人护理单元包括可旋转脱毛系统、可旋转毛发切割系统、或者可旋转胼胝去除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护理装置,该个人护理装置包括致动器单元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功能附件,其中致动器单元容纳致动器和第一耦合结构,致动器连接至可旋转驱动构件以便给驱动构件提供旋转驱动力,其中功能附件具有第二耦合结构,第二耦合结构可以耦合至第一耦合结构并且从其上被释放,并且其中功能附件的耦合单元被配置为当第二耦合结构耦合至第一耦合结构时承受来自可旋转驱动构件的旋转驱动力。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个人护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图1的个人护理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个人护理装置的耦合单元在孤立时在组装配置中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拆卸配置中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的轴向截面;

图6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在邻接状态下的轴向截面;

图7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的截面;

图8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在枢转状态下的截面;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例在组装配置中的轴向截面;

图10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的截面;

图11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连接配置中的截面;

图12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的接纳衬套在其中接纳有外部驱动构件的情况下的轴向截面;以及

图13示出了图3的耦合单元在组装配置中与外部驱动构件一起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个人护理装置10,在该示例中,个人护理装置10是胼胝去除装置。个人护理装置包括呈把手的形式的致动器单元12以及功能附件14(或者“头部”),在该示例中,功能附件14包括胼胝去除单元,胼胝去除单元包括可旋转胼胝去除圆盘16。

在该示例中,胼胝去除单元经由弹性悬置构件安装在功能附件14的附件壳体28内。尤其,胼胝去除单元的旋转部件(其驱动和支撑可旋转胼胝去除圆盘16,诸如齿轮箱50)通过作用在附件壳体28与齿轮箱50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弹性悬置构件52安装在附件壳体28内。弹性悬置构件52在图1中仅仅示意性地被图示为机械弹簧,但可以呈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形式。弹性悬置构件52防止将机械振动从胼胝去除单元传输至附件壳体28并且还传输到致动器单元12中。

功能附件14可拆卸地附接至致动器单元12。尤其,致动器单元12包括第一耦合结构,并且功能附件14包括协作的第二耦合结构。例如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可以包括滑入配合协作的闩锁,这些滑入配合协作的闩锁设有可以由使用者操作的释放构件(诸如用于与闩锁断开接合的释放按钮)。相应地,在该示例中,功能附件14在使用中通过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的协作被保持在致动器单元12上。通过从致动器单元上拆卸功能附件14,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功能附件(例如脱毛附件)来更换功能附件14。

图2示出了个人护理装置10的部分截面侧视图。如所示出的,致动器单元12包括主要壳体18和被容纳在主要壳体18中的致动器20。在该示例中,致动器是旋转马达,例如由可移除电源(诸如被接纳在致动器单元12的电池盒中的电池)供电的电动旋转马达。致动器20包括被配置为围绕中心致动器轴线24旋转的旋转驱动轴22。

旋转驱动轴22轴向地延伸超过致动器20的主体,并且可旋转驱动构件26安装在驱动轴22的端部部分上。可旋转驱动构件26安装在旋转驱动轴22上以便与旋转驱动轴22一起旋转。在该特定示例中,可旋转驱动构件26与旋转驱动轴22键合,但在其它示例中,其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安装,例如通过机械紧固件、粘合剂,或者其可以与驱动轴22集成地形成在一起。下文将参照图12对可旋转驱动构件26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2还示出了功能附件14的部件。功能附件14包括附件壳体28,附件壳体28可拆卸地附接至主要壳体18。在该特定示例中,致动器单元12的主要壳体18包括呈延伸到致动器单元12中的闩锁部分的形式的第一耦合结构34,并且附件壳体28包括呈延伸到功能附件14中的闩锁部分的形式的协作第二耦合结构32。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耦合结构34和第二耦合结构32与闩锁元件36协作,以便使得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可以耦合至彼此。在该特定示例中,闩锁元件36附接至释放按钮并且进行偏置以便接合第一耦合结构34和第二耦合结构32以防止功能附件14从致动器单元12上移除。释放按钮可以由使用者按下以便使得第一耦合结构34和第二耦合结构3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能够从闩锁元件36上断开接合,以便容许从致动器单元12上手动地移除功能附件14。在其它示例中,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可以协作以便通过例如滑入配合组装直接地接合彼此。

如在图2中示出的,功能附件14还包括耦合单元100,耦合单元100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从致动器单元12的可旋转驱动构件26传输至功能附件14的可旋转部件(诸如齿轮箱)。耦合单元100包括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第一耦合构件110耦合至功能附件14的所述可旋转部件(诸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齿轮箱50),第二耦合构件150耦合至第一耦合构件110并且被配置为接纳致动器单元12的可旋转驱动构件26。

在功能附件14附接至致动器单元12的情况下,如在图2中示出的,耦合单元100配置和布置为使得第二耦合构件150可以接纳来自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传输至第一耦合构件110以便因而驱动功能附件14的所述可旋转部件,如将在下文详细的描述的。

在该示例中,第一耦合构件110安装在功能附件14中以便使得防止其相对于齿轮箱进行任何实质枢转或者平移移动,并且仅仅容许其绕着第一耦合构件110的第一中心轴线112旋转。换言之,第一耦合构件110相对于齿轮箱50具有一个(在该示例中,仅仅一个)自由度,即是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旋转。

在该示例中,第二耦合构件150可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移动,以便使得可以适应第一中心轴线112与中心致动器轴线24之间的非对齐。在该特定示例中,第二耦合构件150附接至第一耦合构件110以用于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在非常有限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并且用于绕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正交的轴线进行枢转移动。

图3和图4示出了耦合单元100在与功能附件14的其它部件(诸如齿轮箱50和附件壳体28)隔离时分别在组装配置和拆卸配置中与致动器单元12的可旋转驱动构件25一起的透视图,如将在下文详细的描述的。

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分别可绕着相应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旋转并且具有协作的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被配置为在组装配置中相互接合以便容许第二耦合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移动(尤其是枢转和旋转移动),如上文简略地陈述的。要注意的是,在图3中,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被示出为处于相互位置中,在该相互位置中,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相一致。

在不影响其协作功能性能的情况下,协作的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的特定形状和配置可以发生变化。如下描述涉及这种协作的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的特定示例。

第一耦合构件110通常沿着第一中心轴线112朝着第二耦合构件150从近端端部延伸至远端端部,在近端端部处,第一耦合构件110安装至功能附件14的其它可旋转部件,诸如未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齿轮箱50。在该特定示例中,近端端部包括用于与功能附件14的其它可旋转部件接合的齿轮114。

在该示例中,第一耦合构件110包括沿着第一中心轴线112延伸的用于接纳旋转销30的孔115,第一耦合构件110通过旋转销30安装在功能附件14中,尤其是关于齿轮箱50轴接,但在其它示例中,旋转销可以与第一耦合构件110集成地设置在一起。

在该示例中,第一耦合构件110具有围绕第一中心轴线112延伸的大体上圆柱形的外轮廓,具有成角度间隔开的凹槽,第一耦合构件110在该凹槽中具有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的部段。尤其,第一耦合构件110包括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包括两个凸状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是球形的,即,其构成相应球形部段的弯曲的表面,具有与第一中心轴线110对齐的共同球面半径和中心。在该示例中,具有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其关于第一中心轴线112沿直径彼此相对以便背对彼此。要注意的是,在图4中,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中的仅仅一个是可见的。

第一耦合构件110包括两个邻接元件118,两个邻接元件118成角度地隔开相应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尤其,邻接元件118邻近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并且相对于其突出。在该示例中,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布置在第一耦合构件110的凹槽内,以便使得邻接元件118径向地延伸超过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并且部分地由相应凹槽的壁限定。尤其,邻接元件118包括第一耦合构件110的布置在相应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之间的非凹陷部分,其相对于相应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突出。

第一耦合构件110还包括朝着其远端端部的阻塞元件120,如下文将参照图10和图11在其与第二耦合构件150协作的语境下详细描述的。

第二耦合构件150包括主要耦合体154,主要耦合体154是大体上圆柱形的并且可绕着第二中心轴线152旋转。主要耦合体154包括用于接纳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接纳衬套162。在该示例中,接纳衬套162具有内部多边形表面,即,六面表面,并且可旋转驱动构件26具有对应的在几何上相似的外部多边形表面。下文将参照图12对接纳衬套162和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协作特征进行描述。

第二耦合构件150还包括从主要耦合体154延伸出去的多个连接元件156,每个连接元件156支撑相应承载元件158,相应承载元件158包括第二耦合构件150的相应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相应地,由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限定出的第二支承表面与主要耦合体154相隔一定距离。多个连接元件158可以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连接元件158,例如两个连接元件或者四个连接元件。在该示例中,具有两个连接元件158,其关于第二中心轴线152沿直径彼此相对。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具有多于两个连接元件,诸如关于第二中心轴线152处于90°的相等角度间隔下的四个连接元件。连接元件的数量可以与承载元件和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和第一支承表面部段)的数量相对应,如将从如下描述中显而易见的。

在该示例中,由于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诸如弹性聚合物(例如聚甲醛(“pom”)或者聚四氟乙烯(“ptfe”)),所以连接元件158分别可弹性地变形(即,有弹性的)。在其它示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可以是可弹性地变形的。

在该示例中,连接元件156分别呈大体上长形臂的形式,该长形臂沿着与第二中心轴线152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布置在远离第二中心轴线152的成角度间隔开的径向位置中。更加具体地,在该示例中,连接元件156从主要耦合体154的外围区域延伸出去。

被支撑在连接元件156中的相应的一个连接元件上的每个承载元件158关于相关联连接元件156径向地向内延伸以便将相应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定位在相应承载元件158的径向内端处,以便使得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是凹状的并且面向彼此和面向第二中心轴线152。在该示例中,具有两个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其关于第二中心轴线152沿直径彼此相对并且被配置为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接合。

在该示例中,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是球形的并且对应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是圆柱形的,即,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与圆柱形壁的一部分相对应。尤其,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围绕横向轴线成圆柱形,横向轴线在组装配置中与第二中心轴线152相交和正交。相应地,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被配置为沿着围绕所述横向轴线延伸的弓形线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在其它示例中,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其可以是球形的以便与球形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相对应,以便使得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在球面面积上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

图5和图6在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的截面中示出了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其中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设置在承载元件158上,承载元件158在组装配置中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承载元件158朝着相应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延伸到第一耦合构件110的凹槽中,以便使得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与相应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并且使得每个承载元件158成角度地设置在两个邻接元件118之间,两个邻接元件118布置在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的两侧上。在组装配置中,在每个承载元件158与邻近的邻接元件118之间具有角度间隙,以便使得第二耦合构件150可以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旋转与所述角度间隙相对应的量。例如当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同轴地布置时,在承载元件158的任一侧上的角度间隙可以为大约5°。

图5示出了围绕第一中心轴线112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处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第二耦合构件150,其中每个承载元件158定位为相对于每个邻近的邻近表面118具有间隙。图6示出了围绕第一中心轴线112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处于第二旋转位置中的第二耦合构件150,其中第二耦合构件150已经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进行了旋转以便使得每个承载元件158与邻接元件118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元件邻接。在该第二旋转位置中,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被配置为通过承载元件158与相应邻接元件118的邻接来传输其间的旋转驱动力。如将理解的,当第二耦合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即,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在围绕第一中心轴线112的第一旋转方向和在围绕第一中心轴线112的相反第二旋转方向上进行了旋转时,每个承载元件158将会与邻接元件118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元件邻接。尽管在该示例中两个承载元件158均与相应邻接元件118接合,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能仅仅具有单个邻接元件。

当处于组装配置中时,第二耦合构件150也可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枢转。尤其,第二耦合构件150可绕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正交的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枢转。由于在该示例中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是球形的,所以第二耦合构件150可绕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正交的任何枢转轴线枢转。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可以以不同方式弯曲以便限制枢转轴线的数量,第二耦合构件可绕着这些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例如当第一支承表面部段是圆柱形的时,第二耦合构件将可绕着仅仅单个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枢转,该单个枢转轴线与圆筒的轴线相对应。

如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邻接元件118是锥形的以便容许第二耦合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的所述枢转移动。通过承载元件158与邻接元件118之间的角度间隙允许的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之间的绕着第一中心轴线112的相对旋转移动的范围可以在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同轴时处于最大,并且可以在第二耦合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枢转时减小。

图7和图8示出了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沿着在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之间延伸的包括第一中心轴线112和正交横向轴线164的平面的截面图。图7示出了处于组装配置中且关于彼此对齐的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以便使得第一中心轴线112和第二中心轴线152同轴。图8示出了处于枢转状态下的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其中第二耦合构件150绕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正交和与横向轴线164正交的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枢转。

图9在与图5和图6中示出的截面相对应的截面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括第一耦合构件210和第二耦合构件250的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例。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例的第一耦合构件210和第二耦合构件250与上文针对在图2至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相对应,只是第二支承表面部段260是球形的以便在球形接触面积上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图9示出了处于组装配置中的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例,其中第二耦合构件250绕着第一耦合构件210的第一中心轴线212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210旋转,以便使得第二耦合构件250的连接元件258与第一耦合构件210的邻接元件218邻接。进一步地,第二耦合构件250绕着与第一中心轴线212正交的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210枢转,以便使得第一耦合构件210和第二耦合构件250相对于彼此倾斜。

如上文所描述的,连接元件156包括可弹性变形材料。在该示例中,如在图4中示出的,在耦合单元100的拆卸配置中,连接元件156偏置至未变形状态,其中设置在连接元件156上的承载元件158比在耦合单元100的组装配置中更接近第二中心轴线152。在该示例中,当其折曲远离第二中心轴线152时,连接元件156偏置为朝着未变形状态接近。如从如下描述中明显的是,在该示例中,仅仅当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被拆卸时(图4)才容许连接元件156返回至未变形状态。

现在将参照图10和图11对连接元件156的第一变形状态和第二变形状态进行描述,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耦合单元100的组装配置和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的连接配置。

图10示出了处于组装配置中的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并且是图7的再现,以用于与图11的连接配置进行并排比较。在图10中示出的耦合单元100的组装配置中,连接元件156弹性地变形至第一变形状态,以便使得连接元件156的可弹性变形材料提供第一偏置力f1从而迫使承载元件158和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与对应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第一偏置力f1可以缓和在使用期间由于振动引起的噪声。当耦合单元100处于组装配置中时,通过第一耦合构件110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防止连接元件156达到未变形状态。

进一步地,在组装配置中,在第一耦合构件110的远端端部处的阻塞元件120设置在承载元件158与主要耦合体154之间,如在图3中示出的。阻塞元件120呈头部的形式,该头部具有锥形远端端部和近端肩部。在该示例中,头部具有呈箭头的形式的在两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之间延伸的大体上恒定的截面,该箭头沿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正交和与横向轴线正交的轴线。当第二耦合构件150沿着与第一中心轴线112平行且远离第一耦合构件110的断开接合方向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轴向地移动时,近端肩部被配置为与承载元件158接合和邻接。尤其,近端肩部被配置为与承载元件158邻接和使其停止,并且呈现出不会促进承载元件158跨过肩部(即,通过伸展连接元件156的长形臂)的平坦表面。相应地,阻塞元件120会抑制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的拆卸。

在连接元件156在组装配置中处于变形状态下时,所产生的第一偏置力f1可以促进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和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的恒定相互接合,这可以用于在耦合单元100的操作期间减小噪声。

图11示出了在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的拆卸配置(如在图4中示出的)和组装配置(如在图10中示出的)之间处于连接配置中的耦合单元100。阻塞元件120的锥形远端端部包括倾斜表面166,倾斜表面166在耦合单元110的组装配置中面朝第二耦合构件150的主要耦合体154。当第二耦合构件150的连接元件156处于如在图4中示出的未变形状态下时,倾斜表面166配置和布置为使得其能够与承载元件158接合。因此,当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在沿着第一中心轴线112的方向上从耦合单元100的拆卸配置开始朝着彼此移动时,利用阻塞元件120的相应倾斜表面166使承载元件158进行邻接。通过推动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还朝着彼此,承载元件158将与阻塞元件120的倾斜表面166接合以便使得承载元件158在阻塞元件120的倾斜表面166上滑动,因而使得连接元件156从未变形状态变形至第二变形状态,在第二变形状态下,连接元件156的可弹性变形材料提供第二偏置力f2,如在图11中示出的,第二偏置力f2大于在第一变形状态下提供的第一偏置力f1。在所述第二变形状态下,连接元件156充分地移动远离彼此以便将阻塞元件120接纳在承载元件158之间,以便容许承载元件158在第一耦合构件110的远端端部处沿着阻塞元件120经过(在该实施例中,是围绕其经过)。在连接元件156的第二变形状态下,作用在连接元件156上的第二偏置力f2大于在连接元件156的第一变形状态下作用在连接元件156上的第一偏置力f1,即,在第二变形状态下,连接元件156相对于其未变形状态弹性地变形比在第一变形状态下更大的程度。要注意的是,如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该语境下,术语“弹性地变形”意味着通过分别在第一变形状态和第二变形状态下移走抵消第一偏置力f1和第二偏置力f2的任何力,连接元件156将在没有任何实质性永久的(即,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大体上返回未变形状态。

相应地,如在图11中示出的,在连接元件156的第二变形状态下,容许承载元件158沿着阻塞元件120经过,以便使得第二支承表面部段160可以移动至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接合以便使耦合单元100进入组装配置。如将理解的,在承载元件158经过阻塞元件120和经过第一支承表面部段116的各部分以达到组装配置时,连接元件156会采取一系列变形状态。阻塞元件120的倾斜表面166因此被配置为在耦合单元100的组装期间与承载元件158接合,诸如以便使连接元件156折曲远离彼此并且因而容许组装。阻塞元件120还被配置为在施加拆卸力(即,在沿着其中心轴线112、152的方向上将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拉分开的力)时与承载元件158邻接,使承载元件158停止,以及因而阻塞承载元件158,以便防止连接元件156折曲远离彼此,因而抑制耦合单元100的拆卸。为了拆卸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将会需要例如手动地使一个或者两个连接元件156变形以便容许承载元件158经过阻塞元件120。

在其它示例中,阻塞元件可以具有更少或者更多的倾斜表面。例如阻塞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倾斜表面,该至少一个倾斜表面被配置为与承载元件中的相应的一个承载元件接合以便使得其在组装期间移动至连接配置。

上文描述的耦合单元100的特定布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耦合单元的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配置。尤其,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可以包括凹状第一支承表面部段,该凹状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布置在第一耦合构件的共同凹腔内并且被配置为接纳具有相应凸状第二支承表面部段的第二耦合构件的协作承载元件。在该替代实施例中,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可以布置为在共同凹腔中面朝彼此,而第二支承表面部段可以布置为背对彼此。第一耦合构件可以包括邻接表面,该邻接表面延伸超过第一支承表面部段以便与承载元件邻接。在该替代实施例中,在耦合单元的拆卸配置中,第二耦合构件的连接元件可以偏置至未变形配置,在未变形配置中,承载元件间隔开以便使得其不能沿着共同凹腔的开口经过且进一步进入共同凹腔中。在该替代实施例中,当被接纳在第一耦合构件的共同凹腔中时(即,在耦合单元的组装配置中),连接元件可以采取第一变形状态,以便使得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与第一支承表面部段接合,在该第一变形状态下,其可以抵抗第一偏置力朝着彼此折曲第一程度。进一步地,为了从拆卸配置开始达到组装配置,连接元件可以通过与被布置为邻近共同凹腔的开口的阻塞元件接合来进一步朝着彼此折曲至第二变形配置,在第二变形配置中,连接元件可以抵抗大于所述第一偏置力的第二偏置力朝着彼此折曲大于所述第一程度的第二程度。邻近共同凹腔的开口的阻塞元件可以呈现为止动件以用于防止承载元件从凹腔中撤退。

图12在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152截取的截面中连同被接纳在主要耦合体154的接纳衬套162中的可旋转驱动构件26一起示出了第二耦合构件150的主要耦合体154。如所示出的,接纳衬套162限定出具有六个侧边的内部多边形表面165,以便使得接纳衬套162在截面中具有六边形开口。可旋转驱动构件26具有对应的具有六个侧边的在几何上相似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如在图12中示出的,在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与接纳衬套162的内部多边形表面165之间具有间隙163。

接纳衬套162包括三个倒圆的突出部170,该三个倒圆的突出部170朝着第二中心轴线152径向地向内延伸与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与接纳衬套162的内部多边形表面165之间的间隙163相对应的量。三个倒圆的突出部170被配置为与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相对应。在该示例中,三个倒圆的突出部170有规律地成角度间隔开,即,围绕第二中心轴线152为120°的角度间隔。通过每个倒圆的突出部170的圆弧的最小角度展度超过180°,以便使得倒圆的突出部可以进行协作以便保持可旋转驱动构件26。在该示例中,通过各个倒圆的突出部170的圆弧的角度展度围绕第二中心轴线152为240°,因为倒圆的突出部170以120°的间隔均匀地成角度间隔开。

在该示例中,倒圆的突出部170位于接纳衬套162的与接纳衬套162的轴向展度的中点相对应的轴向位置处。突出使得接纳衬套162能够与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接合,同时维持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与接纳衬套162的内部多边形表面165之间的间隙163。间隙163可以容许第二耦合构件150容易地接纳和接合可旋转驱动构件26,并且允许可旋转驱动构件26与接纳衬套162之间的轻微非对齐。

尤其,由于间隙163,所以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27不需要在将功能附件14耦合到致动器单元12上期间与接纳衬套162的内部多边形表面165完美地成角度地对齐。进一步地,由于间隙163,所以第二中心轴线152不需要与致动器轴线24完美地同轴。一旦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第一端被接纳在接纳衬套162中,接纳衬套162就可以用作引导件,以便使得在可旋转驱动构件26轴向地进一步移动到接纳衬套162中时,接纳衬套162和/或可旋转驱动构件26移动至关于相对角度定向(即,围绕致动器轴向24)以及/或者关于轴向对齐(即,无论第二中心轴线152是关于致动器轴线24倾斜还是同轴)相互对齐。当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第一端与倒圆的突出部170邻接时,其进行协作以便使可旋转驱动构件26和接纳衬套162成角度地对齐。

在该示例中,接纳衬套162的开口具有倒角边缘168(也在图3和图4中示出)以便将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第一端引导到接纳衬套162中。

图13在截面中示出了耦合单元100,其中可旋转驱动构件26被接纳在接纳衬套162中并且第一耦合构件110和第二耦合构件150处于组装配置中。如在图13中示出的,可旋转驱动构件26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侧向地偏移。该偏移可能是例如由于当如在此前讨论的和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经由弹性悬置构件52将功能附件14的旋转部件安装至附件壳体28时第一耦合构件110在功能附件14内的位移引起的。

在图13的示例中,第二耦合构件150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110枢转以便使得第二中心轴线152关于第一中心轴线112成角度地偏移。在该特定示例中,通过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致动器轴线24大体上与第一中心轴线112平行并且因此关于第二中心轴线152成角度地偏移。由于在接纳衬套162的内部多边形表面与可旋转驱动构件26的外部多边形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以容许有限范围的角度偏移(例如5°),同时接纳衬套162的三个倒圆的突出部170与可旋转驱动构件26接合以用于传输旋转驱动力。倒圆的突出部170可以包括弹性(可弹性地变形的)材料。

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可以在制造上简单,因为在耦合单元的制造和组装期间,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可以简单地滑入配合在一起并且防止其断开接合。

当被组装且用于在个人护理装置中传输旋转驱动力时,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可以使得使用者能够简单地和方便地将个人护理装置的功能附件附接到个人护理装置的致动器单元上。耦合单元可以容许使用者简单地和方便地将致动器单元中的旋转传输装置的驱动构件(例如致动器的可旋转驱动构件)附接至功能附件中的受驱部件(例如功能附件的接纳衬套)。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可以是功能附件的一部分,该功能附件可以可释放地附接至个人护理装置的致动器单元,如在此前描述的示例中公开的。可替代地,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可以是个人护理装置的致动器单元的一部分,一个或多个功能附件可以选择性地和可释放地附接到其上。在这些替代例中的每一个中,如此前描述的第一耦合构件或者第二耦合构件中的任一个可以直接地附接至功能附件或者致动器单元各自的可旋转部件。对于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如此前描述的第二耦合构件附接至所述可旋转部件的实施例中,如此前描述的接纳衬套将是第一耦合构件的一部分。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可以即使在第一中心轴线与致动器轴线非对齐时也容许容易地使个人护理装置的功能附件和致动器单元相互附接。尤其,如本文所公开的耦合单元包括具有第二中心轴线的第二耦合构件,第二中心轴线可以关于第一中心轴线和/或致动器轴线枢转,同时使得能够将旋转驱动力从致动器单元传输至第一耦合构件。

进一步地,当耦合单元容许第一耦合构件与第二耦合构件之间的相对径向移动时,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使用者容易将功能附件附接到致动器单元上。尤其,第二耦合构件可以绕着第一中心轴线相对于第一耦合构件旋转以便容许容易将致动器单元的可旋转驱动构件插入到第二耦合构件的接纳衬套中。

尽管已经对示例进行了描述,其中第一耦合构件具有两个弯曲的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并且第二耦合构件具有设置在相应连接臂的相应承载元件上的两个对应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但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具有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支承表面部段和对应数量的第二支承表面部段。

尽管已经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中第二耦合构件的承载元件配合在第一耦合构件的相应凹槽中,但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构件可以不具有凹陷轮廓。

如本文所描述的耦合单元可以设置在用于各种个人护理装置(诸如可旋转脱毛系统、可旋转毛发切割系统、以及可旋转胼胝去除系统)的致动器单元或者功能附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