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0108发布日期:2019-01-28 14:2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作为把手使用,以达到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升整体强度的功效的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把手通常以塑料射出的方式,或是金属材质拗折的方式所制成,虽可达到易于制作的效果,但是由于所述把手的身部会依据使用的方式而有所不同,因此,以现有的制作方式而言通常需要准备多套的模具,以制作不同型态的身部,进而导致把手的制作成本较高。。

且由于所述把手的身部为塑料射出,或是金属材质拗折而成,常会因为结构过度单薄,而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使身部损坏或断裂,而造成实际使用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使身部以卷绕或折叠方式加以制作,并弯折出所述脚座,而达到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升整体强度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其包括:呈卷状或折状的身部,其具有相对向或非相对向的卷状端或折状端,而各卷状端或折状端之间形成有接合部;以及设于所述身部的至少一个脚座,所述脚座用于与物体组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把手的制造方法,所述把手包括身部及脚座,所述身部卷绕成型或折叠成型,使所述身部形成有相对向或非相对向的卷状端或折状端,且于各卷状端或折状端之间形成有接合部,而所述脚座用于与物体组接。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使身部以卷绕或折叠方式加以制作,并弯折出所述脚座,而达到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升整体强度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身部为片体卷绕或折叠成型,且所述片体至少一侧设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成型为所述脚座。

可选地,所述身部或脚座是用模具于板体上冲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身部被施压先成型为半卷体或半折体后再成型为卷体或折体。

可选地,各卷状端或折状端以适当间距的方式、相接的方式或重叠的方式形成所述接合部。

可选地,所述脚座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用于组接于所述物体。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为穿孔。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铆接、扩接、锁接、焊接、扣接或黏接于所述物体。

可选地,所述脚座被外力施压成型为弯折状。

可选地,所述身部与脚座为可受压后形变的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施压的工具为模具。

可选地,所述模具为分段施压或连续施压。

可选地,可将多个把手置入载体用于搬运或移动。

可选地,所述载体具有封闭各把手的盖体。

可选地,所述身部与所述脚座为一体成型。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板体成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身部成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脚座成型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把手收纳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的把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a、1b、1c、1d、1e、1f把手

10板体

101片体

102延伸段

11、11a、11b、11c、11d、11e、11f身部

111卷状端

112、112c、112d、112e、112f接合部

113d、113e、113f折状端

12、12a、12b、12c、12d、12e、12f脚座

121、121d、121e、121f组接部

2、2a、2b、2c模具

3载体

31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请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创作一种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而所述把手1至少由身部11以及至少一个脚座12所构成,其中所述身部11与所述脚座12为一体成型。

所述身部11呈卷状,其具有相对向或非相对向的卷状端111,而各卷状端111之间形成有接合部112。

所述脚座12设于所述身部11的至少一侧,而所述脚座12具有组接部121,所述组接部121用于组接于物体,而所述组接部121为穿孔,且所述身部11与所述脚座12为可受压后卷状或折状形变的金属材质。

当制作时,于板体10上用模具2冲压成型出一个片体101及两个延伸段102的形状,使各延伸段102分别设于所述片体101两侧(如图1所示),并将所述片体101卷绕成型为身部11,且所述延伸段102则成型为所述脚座12,而于所述身部11成型时用模具2a、2b作为施压的工具,并利用所述模具2a、2b以分段施压或连续施压的方式进行制作;于实际制作时,将所述片体101用模具2a加以施压先成型为半卷体,之后再用模具2b成型为卷体(如图2所示),使所述片体101经模具2a、2b以外力施压后成型为卷状的身部11,使所述身部11具有相对向或非相对向的卷状端111,而各卷状端111之间以适当间距的方式(或相接的方式)形成所述接合部112。

待身部11成型之后,再用另一个模具2c对各延伸段102以外力施压,使各延伸段102同时成型出向外弯折状的脚座12、以及各脚座12上的组接部121(如图3所示),进而完成把手1的制作(如图4所示)。

之后可将多个把手1置入载体3用于搬运或移动,所述载体3具有封闭各把手1的盖体31(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把手1由载体3中取出,并移动放置于物体上(图未示),之后由各脚座12上的组接部121以铆接、扩接、锁接、焊接、扣接或黏接方式与所述物体组接,以使所述把手1与物体组合进行后续的使用。

请参阅图6至图8,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1a、1b、1c的身部11a、11b、11c两侧所设的脚座12a、12b、12c,可依所需为向内弯折(如图6所示),或是未弯折的平整状态(如图7所示);另外,亦可将所述脚座12c往接合部112c的方向出向外弯折(如图8所示),以使本发明能更符合实际实用时的需求。

请参阅图9,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1d用模具(图未示)施压折叠呈折状,使所述身部11d具有相对向的折状端113d,而各折状端113d之间形成有接合部112d,待身部11d成型之后,再用另一个模具(图未示)同时成型出向外弯折状的脚座12d、以及各脚座12d上的组接部121d,进而完成把手1d的制作。

请参阅图10,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1e的身部11e用模具(图未示)施压折叠呈折状,使所述身部11e具有相重叠的折状端113e,而各折状端113e之间形成有接合部112e,并于所述身部11e一侧用另一个模具(图未示)同时成型出向外弯折状的脚座12e、以及各脚座12e上的组接部121e,进而完成把手1e的制作。

请参阅图11,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1f的身部11f用模具(图未示)施压折叠呈折状,使所述身部11f具有相重叠的折状端113f,而各折状端113f之间形成有接合部112f,并于所述身部11f一侧用另一个模具(图未示)同时成型出向内弯折状的脚座12f、以及各脚座12f上的组接部121f,进而完成把手1f的制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把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使身部以卷绕或折叠方式加以制作,并折型出所述脚座,而达到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升整体强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