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546发布日期:2018-12-22 08:2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扭力梁是汽车后悬挂中的重要部件,一般汽车悬挂通过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因此扭力梁的加工质量对汽车后悬挂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扭力梁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和加工孔进行检测,以确定扭力梁是否合格才能进行后续工序内容,但是,车间内仍采用人工进行检测,劳动强度高,人为检测误差大,检测精度低、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提高扭力梁的产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机器人和支架,所述机器人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有3d位移传感器,所述支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个装夹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相连的横板和夹紧气缸,所述横板向上延伸且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面固连有定位销,所述夹紧气缸呈竖直设置且输出端连接有压条。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装夹机构中的一个固定在支架上且另一个连接有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固定在支架上且输出端与对应装夹机构上的固定座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为工业六轴机器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合2d和3d视觉系统能够实现对扭力梁的表面和加工孔作自动化检测,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促进扭力梁产量提高,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ii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扭力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机器人2和支架3,所述机器人2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上固定有3d位移传感器5,所述支架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个装夹机构6;

所述装夹机构6包括固定座61、与固定座61相连的横板62和夹紧气缸63,所述横板62向上延伸且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支板64,所述支板64的上端面固连有定位销65,所述夹紧气缸63呈竖直设置且输出端连接有压条66。

所述两个装夹机构6中的一个固定在支架3上且另一个连接有直线滑轨7,所述直线滑轨7固定在支架3上且输出端与对应装夹机构6上的固定座61固连。

所述机器人2为工业六轴机器人。

使用时,取扭力梁放置在支板64上并与定位销65配合实现定位,在夹紧气缸63的作用下带动压条66实现夹紧,然后机器人2在自身的机器人系统控制下,将3d位移传感器5移动至扭力梁的两端,对加工孔进行2d视觉拍照,检测加工孔精度是否合格;接着机器人2驱动3d位移传感器5沿扭力梁的长度方向通过3d位移传感器5进行3d扫描,检测扭力梁表面成型的加工质量是否合格,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梁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机器人和支架,机器人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3D位移传感器,支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个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座、与固定座相连的横板和夹紧气缸,横板向上延伸且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支板,支板的上端面固连有定位销,夹紧气缸呈竖直设置且输出端连接有压条。本发明结合2D和3D视觉系统能够实现对扭力梁的表面和加工孔作自动化检测,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促进扭力梁产量提高,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龙;陈效;管大运;张壮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4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