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7207发布日期:2018-11-20 20:1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外骨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

背景技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特别是一些生产车间,需要作业工人长时间处于弯腰、半蹲的状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很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下降等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危险性增加,给作业工人带来了许多健康、安全隐患。

目前,已有大量的外骨骼出现在辅助工人作业的领域,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外骨骼是采用有源动力辅助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就会导致整体结构臃肿,不利于穿戴。

专利号为cn20171202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被动式腰部助力外骨骼装置,包括臀带、背带、髋关节助力机构以及枝杆旋转片,背带与臀带连接,髋关节助力机构为两个,分别安装于臀带的两侧;所述髋关节助力机构包括腿垫、腿杆、转轴、发条弹簧以及转轮,腿垫安装于腿杆上,腿杆与转轴固定连接,发条弹簧安装于转轮的弹簧腔中且发条弹簧与转轮固定连接,转轴穿过转轮和发条弹簧后转轴两端分别铰接于臀带上,发条弹簧与转轴固定连接,能将人体上身的重力通过髋关节助力机构储能达到为人体弯腰作业储能的作用。该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1)不同体格的人需要不同的预紧力,而该公开的发条弹簧的预紧力不可调;2)只有工作模式,需要步行时,无法大跨度地迈步,增加了步行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蓄能、预紧力可调节、模式可调、穿戴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

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包括蓄能部、腿部支撑部、胸部支撑部;

所述蓄能部包括壳体、涡轮、蜗杆和卷簧;

所述涡轮具有芯轴,所述涡轮的芯轴和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蜗杆为可调节设置并可用于调节所述卷簧的预紧力,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

所述卷簧卷绕于所述涡轮的芯轴上,所述卷簧具有内勾和外勾,所述内勾与所述涡轮的芯轴连接,所述外勾与所述腿部支撑部连接;

所述胸部支撑部与所述蓄能部的壳体连接,所述胸部支撑部与所述腿部支撑部可带动所述卷簧蓄能。

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通过设置蓄能部,利用腿部支撑部和胸部支撑部带动蓄能部的卷簧进行蓄能,卷簧又能在人弯腰恢复直立时给予胸部支撑,且可通过蜗杆调节卷簧的预紧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格的人群,通用性更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蓄能部还包括卷簧盒;

所述卷簧盒套设于所述卷簧上,且所述外勾与所述卷簧盒连接,所述卷簧盒与所述腿部支撑部连接;

所述蜗杆的螺纹升角≤4°38′39″。

通过在所述卷簧上套设所述卷簧盒,并将所述卷簧的外勾与所述卷簧盒连接,再将所述卷簧盒与所述腿部支撑部连接,使所述卷簧与所述腿部支撑部的连接结构更稳定。将所述蜗杆的螺纹升角设置为小于等于4°38′39″,可以使所述涡轮和所述蜗杆具有自锁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蓄能部还包括蓄能连接件和开关滑块;

所述蓄能连接件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涡轮的芯轴上,所述蓄能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撑部连接;

所述蓄能连接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卷簧盒的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朝向所述蓄能连接件;

所述开关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蓄能连接件的滑槽内,所述开关滑块可嵌设于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内。

通过在所述蓄能连接件上开设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开关滑块,并在所述卷簧盒上开设卡槽,当所述开关滑块滑入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内时,为工作模式,所述蓄能连接件可绕所述卷簧蓄能的方向转动,所述卷簧盒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簧蓄能;而当所述滑块与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分离时,为步行模式,所述卷簧盒将不再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所述卷簧不再蓄能,此时所述蓄能连接件处于低阻力状态,方便走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外骨骼只有工作模式,在人直立行走时负担重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腿部支撑部包括腿部连接件和腿部支撑件;

所述腿部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蓄能连接件和所述腿部支撑件连接。

通过在所述腿部支撑部设置所述腿部连接件和所述腿部支撑件,可以将所述腿部支撑件与腿部绑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腿部支撑件具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和用于与腿部连接的支撑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腿部连接件的下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为弧形,所述支撑部上套设有腿部隔套。

通过将所述支撑部设置为弧形,可以提高所述支撑部与人腿部的匹配度,符合人体工程设计;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所述腿部隔套,可以在所述支撑部与腿部之间形成缓冲,提高舒适度且防止所述支撑部对腿部造成损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胸部支撑部包括胸部挡板和胸部支撑件;

所述胸部支撑件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胸部挡板连接,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蓄能部的壳体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胸部支撑部还包括胸部固定板;

所述胸部固定板与所述胸部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胸部固定板与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上端连接。

通过在所述胸部支撑部设置所述胸部固定板,并将所述胸部固定板与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使所述胸部支撑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对胸部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胸部支撑部还包括胸部挡板隔套和胸部固定板隔套;

所述胸部挡板隔套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分别套设于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上;

所述蓄能部还包括固定套;

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套与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下端固定连接。

通过在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所述胸部挡板隔套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提高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在于胸部接触时的舒适度,并减少对胸部的压迫感;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固定套,使所述胸部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蓄能部和所述腿部支撑部均为两个,所述胸部支撑部的胸部支撑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蓄能部的壳体连接。将所述蓄能部、所述腿部支撑部和所述胸部支撑件均设置为两个,可以提高整个外骨骼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还包括髋关节保护组件;

所述髋关节保护组件包括两个髋关节护罩、前部连接件和后部连接件;

两个所述髋关节护罩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蓄能部的壳体上,所述前部连接件将两个所述髋关节保护罩的前部连接,所述后部连接件将两个所述髋关节保护罩的后部连接;

所述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还包括背部固定部;

所述背部固定部包括两条背带,所述背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髋关节护罩和所述胸部固定部的胸部支撑件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髋关节护罩,可以在穿戴后对髋关节形成保护,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髋关节受损;设置的所述前部连接件和所述后部连接件可以方便穿戴,并可根据体型进行调节,提高其通用性;所述背部固定部设置的两条背带可以增强其可穿戴性。

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蓄能部,利用腿部支撑部和胸部支撑部带动蓄能部的卷簧进行蓄能,卷簧又能在人弯腰恢复直立时给予胸部支撑,且可通过蜗杆调节卷簧的预紧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格的人群,通用性更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问题。

(2)通过在所述蓄能连接件上开设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开关滑块,并在所述卷簧盒上开设卡槽,当所述开关滑块滑入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内时,为工作模式,所述蓄能连接件可绕所述卷簧蓄能的方向转动,所述卷簧盒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簧蓄能;而当所述滑块与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分离时,为步行模式,所述卷簧盒将不再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所述卷簧不再蓄能,此时所述蓄能连接件处于低阻力状态,方便走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外骨骼只有工作模式,在人直立行走时负担重的问题。

(3)通过将所述支撑部设置为弧形,可以提高所述支撑部与人腿部的匹配度,符合人体工程设计;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所述腿部隔套,可以在所述支撑部与腿部之间形成缓冲,提高舒适度且防止所述支撑部对腿部造成损伤。

(4)通过在所述胸部支撑部设置所述胸部固定板,并将所述胸部固定板与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使所述胸部支撑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对胸部的支撑稳定性。

(5)通过在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所述胸部挡板隔套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提高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在于胸部接触时的舒适度,并减少对胸部的压迫感;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固定套,使所述胸部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更牢固。

(6)通过设置所述髋关节护罩,可以在穿戴后对髋关节形成保护,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髋关节受损;设置的所述前部连接件和所述后部连接件可以方便穿戴,并可根据体型进行调节,提高其通用性;所述背部固定部设置的两条背带可以增强其可穿戴性。

(7)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具有可蓄能、预紧力可调节、模式可调、穿戴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优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优选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蓄能部和腿部支撑部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卷簧和卷簧盒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蓄能部优选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胸部支撑部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安装髋关节保护组件及隔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7。图1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优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优选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蓄能部和腿部支撑部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安装髋关节保护组件及隔套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包括蓄能部1、腿部支撑部2、胸部支撑部3和背部固定部4。所述腿部支撑部2和所述胸部支撑部3分别与所述蓄能部1连接,且所述腿部支撑部2和所述胸部支撑部3分别位于所述蓄能部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背部固定部4与所述胸部支撑部3连接。所述蓄能部1可以进行蓄能,在人弯腰后直立的过程中,蓄能部1可以对胸部支撑部3形成作用力以对人体胸部形成支撑。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蓄能部1包括壳体11、涡轮12、蜗杆13、卷簧14、卷簧盒15、蓄能连接件16和开关滑块17。

所述壳体11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半壳体11,两个所述半壳体11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壳体11的下端设置有圆形开口,所述壳体11中间形成四个通圆柱孔,两两相对的所述通圆柱孔在同一条轴线上,从而形成两条轴线,同时,两条轴线异面垂直,该两条轴线分别为所述涡轮12和所述蜗杆13所在轴线。

所述涡轮12具有芯轴120,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和所述蜗杆13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蜗杆13为可调节设置并可用于调节所述卷簧14的预紧力,所述涡轮12与所述蜗杆13啮合连接。可以通过所述蜗杆13调节所述卷簧14的预紧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格的人群,通用性更强。

所述涡轮12和所述蜗杆13具有自锁功能:所述蜗杆13可以带动所述涡轮12转动,而由于自锁,所述涡轮12不能带动所述蜗杆13转动,因此,在所述蜗杆13不转动时,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不能相对所述壳体11转动。

优选地,所述蜗杆13的端面设置有六边形沉孔,从而便于使用内六角扳手调节所述卷簧14的预紧力。所述蜗杆13的螺纹升角≤4°38′39″,从而保证所述蜗杆13和所述涡轮12的自锁。

请进一步参阅图4和图5。图4是蓄能部优选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卷簧和卷簧盒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所述卷簧14卷绕于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上,所述卷簧14具有内勾141和外勾142,所述内勾141与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连接,所述外勾142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连接。所述卷簧盒15套设于所述卷簧14上,且所述外勾142与所述卷簧盒15连接,所述卷簧盒15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连接。另外,所述卷簧盒15可优选地通过铜套设置于所述芯轴120上。通过在所述卷簧14上套设所述卷簧盒15,并将所述卷簧14的外勾142与所述卷簧盒15连接,再将所述卷簧盒15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连接,使所述卷簧14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的连接结构更稳定。

所述芯轴120的一端和所述卷簧盒15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卷簧14的内勾141安装于所述芯轴120的开口槽内,所述卷簧14的外勾142安装于所述卷簧盒15的开口槽151内。优选地,将所述卷簧盒15的开口槽151设置为l形。

优选地,所述蓄能连接件16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上,所述蓄能连接件16的另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连接。优选地,所述蓄能连接件16通过铜套枢接于所述涡轮12的芯轴120上。所述蓄能连接件16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卷簧盒15的外壁开设有卡槽152,所述卡槽152朝向所述蓄能连接件16。所述开关滑块17滑动设置于所述蓄能连接件16的滑槽内,所述开关滑块17可嵌设于所述卷簧盒15的卡槽152内。

通过在所述蓄能连接件16上开设滑槽161,在所述滑槽161内设置开关滑块17,并在所述卷簧盒15上开设卡槽152,当所述开关滑块17滑入所述卷簧盒15的卡槽152内时,为工作模式,所述蓄能连接件16可绕所述卷簧14蓄能的方向转动,所述卷簧盒15随所述蓄能连接件16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簧14蓄能;而当所述滑块与所述卷簧盒15的卡槽152分离时,为步行模式,所述卷簧盒15将不再随所述蓄能连接件16一起转动,所述卷簧14不再蓄能,此时所述蓄能连接件16处于低阻力状态,方便走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外骨骼只有工作模式,在人直立行走时负担重的问题。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蓄能连接件16设置为“之”字形,所述滑槽161为l形,所述开关滑块17为t形。

为了能更好地调节所述开关滑块17,本实施例的所述蓄能部1还优选地设置了开关帽18,所述开关帽18与所述开关滑块17连接。

所述胸部支撑部3与所述蓄能部1的壳体11连接,所述胸部支撑部3与所述腿部支撑部2可带动所述卷簧14蓄能。利用腿部支撑部2和胸部支撑部3带动蓄能部1的卷簧14进行蓄能,卷簧14又能在人弯腰恢复直立时给予胸部支撑。

优选地,所述腿部支撑部2包括腿部连接件21和腿部支撑件22。

所述腿部连接件2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蓄能连接件16和所述腿部支撑件22连接。通过在所述腿部支撑部2设置所述腿部连接件21和所述腿部支撑件22,可以将所述腿部支撑件22与腿部绑定。

优选地,所述腿部连接件21与所述蓄能连接件16通过销轴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腿部连接件21可绕所述销轴旋转。

所述腿部支撑件22具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221和用于与腿部连接的支撑部222。所述连接部221与所述腿部连接件21的下部连接。

所述腿部连接件21的下部开设有条形槽211及沿竖直方向均布的多个圆通孔201,所述腿部支撑件22的连接部221上设置有数量相同的圆通孔201,所述腿部连接件21可以通过多个所述圆通孔201调节其与所述腿部支撑件22的连接位置,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222为弧形,所述支撑部222上套设有腿部隔套23。在所述支撑部222上设置所述腿部隔套23,可以在所述支撑部222与腿部之间形成缓冲,提高舒适度且防止所述支撑部222对腿部造成损伤。另外,所述支撑部222上设置有一腿部绑带,所述腿部绑带用于将所述支撑部222绑定到腿上,实现所述腿部支撑件22与腿部的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的所述腿部支撑件22优选地采用65mn等弹簧钢材制作而成。

请参阅图6,图6是胸部支撑部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所述胸部支撑部3包括胸部挡板31、胸部支撑件32和胸部固定板33。

所述胸部支撑件32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上端与所述胸部挡板31连接,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下端与所述蓄能部1的壳体11连接。所述胸部支撑件32可以对所述胸部挡板31和所述胸部固定板33形成支撑,且在人体弯腰时将力量传递至所述蓄能部1进行蓄能。另外,为了能对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高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的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下端优选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21。

优选地,所述蓄能部1还包括固定套19。所述固定套19固定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固定套19与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1上设置所述固定套19,使所述胸部支撑件32与所述壳体11的连接更牢固。

所述固定套19上设置有一方形开口槽,所述固定套19与所述壳体11通过螺栓连接后形成一封闭的方形通孔,所述胸部支撑件32插入所述方形通孔内,并使用螺栓将所述胸部支撑件32上不同的安装孔321固定,从而实现对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高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优选地将所述胸部支撑件32设置为弧形的胸部支撑片,其弧形为人体工程学设计,以适应人体胸部的体型。另外,所述胸部支撑件32可以优选地采用65mn等弹簧钢板经过钣金、热处理等工艺制作而成,可实现对小部分变形能量的存储。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胸部挡板31的左右上角分别设置有三个贯穿的腰型槽311,所述腰型槽311可用于套入所述背部固定部4的下述背带41。所述胸部固定板33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一贯穿的第一方形槽331,本实施例还优选地设置有一胸部宽带36,所述胸部宽带36穿设于所述第一方形槽331内,实现所述胸部固定板33沿着所述胸部宽带36长度方向上下滑动。另外,所述胸部固定板33的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一第二方形槽332,该第二方形槽332可以用于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上端的套入,实现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与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相对固定。

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与所述胸部挡板31固定连接,且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与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上端连接。通过在所述胸部支撑部3设置所述胸部固定板33,并将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与所述胸部挡板31和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上端连接,使所述胸部支撑部3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对胸部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胸部支撑部3还包括胸部挡板隔套34和胸部固定板隔套35。

所述胸部挡板隔套34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35分别套设于所述胸部挡板31和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上。通过在所述胸部挡板31和所述胸部固定板33上分别设置所述胸部挡板隔套34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35,提高所述胸部挡板31和所述胸部固定板33在于胸部接触时的舒适度,并减少对胸部的压迫感。

本实施例的所述蓄能部1和所述腿部支撑部2均为两个,所述胸部支撑部3的胸部支撑件32为两个,两个所述蓄能部1、腿部支撑部2和胸部支撑件32分设于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胸部支撑件32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蓄能部1的壳体11连接。将所述蓄能部1、所述腿部支撑部2和所述胸部支撑件32均设置为两个,可以提高整个外骨骼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安装髋关节保护组件及隔套的结构示意图。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还优选地设置了髋关节保护组件5。

所述髋关节保护组件5包括两个髋关节护罩51、前部连接件52和后部连接件53。两个所述髋关节护罩51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所述蓄能部1的壳体11上,所述前部连接件52将两个所述髋关节保护罩的前部连接,所述后部连接件53将两个所述髋关节保护罩的后部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前部连接件52为魔术贴,本实施例的所述后部连接件53为两组,且所述后部连接件53为卡扣,魔术贴和卡扣方便解开,便于穿戴。

通过设置所述髋关节护罩51,可以在穿戴后对髋关节形成保护,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髋关节受损;设置的所述前部连接件52和所述后部连接件53可以方便穿戴,并可根据体型进行调节,提高其通用性。

所述背部固定部4包括两条背带41,所述背带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髋关节护罩51和所述胸部固定部的胸部支撑件32连接,两条所述背带41之间通过连接卡扣42连接。所述背部固定部设置的两条背带可以增强其可穿戴性。

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蓄能部,利用腿部支撑部和胸部支撑部带动蓄能部的卷簧进行蓄能,卷簧又能在人弯腰恢复直立时给予胸部支撑,且可通过蜗杆调节卷簧的预紧力,从而适用于不同体格的人群,通用性更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的问题。

(2)通过在所述蓄能连接件上开设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开关滑块,并在所述卷簧盒上开设卡槽,当所述开关滑块滑入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内时,为工作模式,所述蓄能连接件可绕所述卷簧蓄能的方向转动,所述卷簧盒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卷簧蓄能;而当所述滑块与所述卷簧盒的卡槽分离时,为步行模式,所述卷簧盒将不再随所述蓄能连接件一起转动,所述卷簧不再蓄能,此时所述蓄能连接件处于低阻力状态,方便走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外骨骼只有工作模式,在人直立行走时负担重的问题。

(3)通过将所述支撑部设置为弧形,可以提高所述支撑部与人腿部的匹配度,符合人体工程设计;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所述腿部隔套,可以在所述支撑部与腿部之间形成缓冲,提高舒适度且防止所述支撑部对腿部造成损伤。

(4)通过在所述胸部支撑部设置所述胸部固定板,并将所述胸部固定板与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支撑件的上端连接,使所述胸部支撑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对胸部的支撑稳定性。

(5)通过在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所述胸部挡板隔套和所述胸部固定板隔套,提高所述胸部挡板和所述胸部固定板在于胸部接触时的舒适度,并减少对胸部的压迫感;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所述固定套,使所述胸部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更牢固。

(6)通过设置所述髋关节护罩,可以在穿戴后对髋关节形成保护,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髋关节受损;设置的所述前部连接件和所述后部连接件可以方便穿戴,并可根据体型进行调节,提高其通用性;所述背部固定部设置的两条背带可以增强其可穿戴性。

(7)本发明的可调节蓄能助力外骨骼具有可蓄能、预紧力可调节、模式可调、穿戴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