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1981发布日期:2019-01-05 10:0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扣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箱存在缺点,例如快递箱,主要是纸箱结构,纸箱平时呈展开状态,当需要打包时折叠成箱体结构并由胶带封装,而粘有胶带的纸箱不利于回收利用,使得箱体通常都是一次性使用,造成了纸箱、胶带的资源浪费,不利于环保。另一方面包装箱在到达用户手中前有被提前打开的风险,如果被提前打开,他人仅需重新用胶带封装箱体即可,并不容易被用户发现,增加了箱盒的不安全性。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一些用于箱盒的锁扣,但要么结构复杂、需要专用钥匙才能打开,成本很高;要么是一次性锁具,在开锁时锁具的卡爪被破坏,整个锁具无法重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卡爪易变形、断裂,使得其保持力差,容易在包装箱运输、搬运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解锁,影响安全性。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点,目前需要一种环保性好、锁定和解锁方便、安全性高的锁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扣组件,用于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扣组件,包括:公扣、内锁和母扣;所述公扣包括连为一体的公扣本体、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公扣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两侧的第一通孔;所述内锁包括连为一体的手柄部和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爪;所述母扣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之间具有预设倾角,用于在锁定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锁杆、第二锁杆能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锁槽,且所述第二锁杆将所述凸起部挤入并锁定在所述第二锁槽内;所述第一锁槽具有阻挡所述卡爪的台阶,用于在解锁状态下,所述卡爪能受力断裂使第二锁杆从所述第一锁槽内移出,以释放所述第一锁杆使所述凸起部能离开所述第二锁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公扣本体的外侧具有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手柄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手柄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用于在所述手柄部容纳在所述容纳擦内时限位所述手柄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槽连通所述母扣的前侧表面,使所述凸起部能露出所述母扣的前侧表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卡爪分别被所述第一锁槽的台阶阻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卡爪分布在所述第二锁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卡爪和所述第二锁杆的前后两侧平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母扣在所述第一锁槽的能同时容纳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的区域的外形呈向内外两侧凸出的隆起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槽贯穿所述母扣的两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一卡环,所述公扣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公扣本体内侧的第一卡接座,所述第一卡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座上,以在所述第一卡环和所述公扣本体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第一被夹持物的第一夹持间隙;

和/或,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卡环,所述母扣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座,所述第二卡环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座上,以在所述第二卡环和所述母扣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第二被夹持物的第二夹持间隙。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部具有能容纳指示一个手指的第二通孔或者凹槽。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锁扣组件,包括:公扣、内锁和母扣;公扣包括连为一体的公扣本体、第一锁杆,第一锁杆上设置有凸起部,公扣本体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两侧的第一通孔;内锁包括连为一体的手柄部和第二锁杆,第二锁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爪;母扣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之间具有预设倾角,用于在锁定状态下,使第一锁杆、第二锁杆能分别穿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锁槽,且第二锁杆将凸起部挤入并锁定在第二锁槽内;第一锁槽具有阻挡卡爪的台阶,用于在解锁状态下,卡爪能受力断裂使第二锁杆从第一锁槽内移出,以释放第一锁杆使凸起部能离开第二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锁扣组件具有多重有益效果。首先,可将该锁扣组件用于箱盒等产品的锁定,减少胶带的使用,也便于箱盒的回收利用,促进环保。其次,当打开箱盒时,需要撕裂内锁的卡爪,由此用户可根据内锁的状态判断箱盒之前是否被打开过,增加了安全性。而且,在锁定状态下,不但卡爪与第一锁槽的台阶相互作用形成锁定作用,第一锁杆上的凸起部被锁定在第二锁槽内也形成锁定作用,即第一锁杆上的凸起部、第二锁杆上的卡爪形成双重卡扣,由此增加了锁紧力,使锁扣组件不易发生不必要的解锁,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定前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公扣装入母扣、内锁未装入母扣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定后的前斜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定后的后斜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定后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中锁扣组件锁定后的左视图;

图8是图7的b-b向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公扣;20-母扣;30-内锁;101-公扣本体;102-凸起部;103-容纳槽;104-限位柱;105-第一锁杆;106-第一卡接座;107-第一通孔;201-平板部;202-第一锁槽;203-第二锁槽;204-第二卡接座;205-台阶;206-隆起部;301-手柄部;302-第二锁杆;303-卡爪;304-限位孔;30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发明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扣组件,该锁扣组件可用于锁合箱盒、门等结构。具体地,该锁扣组件包括公扣10、内锁30和母扣20。优选地,公扣本体101、内锁30和母扣20为塑胶材质。

如图1-图3、图5所示,公扣10包括连为一体的公扣本体101、第一锁杆105。其中,公扣本体101是公扣10的主体结构,公扣本体101呈圆板形结构。优选地,公扣本体101内具有中空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且节省了材料、降低了重量。本实施例中,公扣本体101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两侧的第一通孔107。

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杆105上设置有凸起部102,示例性,如图1所示,凸起部102为垂直于第一锁杆105的圆柱形凸起。优选地,第一锁杆105垂直于公扣本体101,或者第一锁杆105与公扣本体101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内锁30包括连为一体的手柄部301和第二锁杆302,第二锁杆3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爪303。优选地,卡爪30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分布在第二锁杆30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母扣2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锁槽202和第二锁槽203,第一锁槽202和第二锁槽203之间具有预设倾角,用于在锁定状态下,使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302能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07进入第一锁槽202,且第二锁杆302将凸起部102挤入并锁定在第二锁槽203内。具体地,当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302能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07进入第一锁槽202内时,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302占满第一锁槽202内的空间,使得第一锁杆105不能在第一锁槽202内移动,凸起部102被限制在第二锁槽203内,由于第二锁槽203的槽壁的作用,无法将第一锁杆105从第一锁槽202拉出。

如图8所示,第一锁槽202具有阻挡卡爪303的台阶205,用于在解锁状态下,卡爪303能受力断裂使第二锁杆302从第一锁槽202内移出,以释放第一锁杆105使凸起部102能离开第二锁槽203。具体地,当第二锁杆302完全插入第一锁槽202内后,第一卡爪、第二卡爪抵接在台阶205上阻止第二锁杆302后退,如需解锁,需要用力拉扯手柄部301,使卡爪303受力断裂,由于失去台阶205对卡爪303的阻挡,第二锁杆302可被拉出第一锁槽202。第二锁杆302被拉出第一锁槽202后,腾出供第一锁杆105活动的空间,使凸起部102能够离开第二锁槽203,然后可以使第一锁杆105从第一锁槽202中解锁,达到解锁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锁扣组件具有多重有益效果。首先,可将该锁扣组件用于箱盒等产品的锁定,减少胶带的使用,也便于箱盒的回收利用,促进环保。其次,当打开箱盒时,需要撕裂内锁30的卡爪303,由此用户可根据内锁30的状态判断箱盒之前是否被打开过,增加了安全性。而且,在锁定状态下,不但卡爪303与第一锁槽202的台阶205相互作用形成锁定作用,第一锁杆105上的凸起部102被锁定在第二锁槽203内也形成锁定作用,即第一锁杆105上的凸起部102、第二锁杆302上的卡爪303形成双重卡扣,由此增加了锁紧力,使锁扣组件不易发生不必要的解锁,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公扣本体101、母扣20的内侧、外侧是指,用户在使用锁扣组件,朝向用户视角的一侧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换而言之,公扣本体101、母扣20面向用户供用户做锁定及解锁操作的一侧外侧,公扣本体101、母扣20与被夹持物连接的一侧为内侧。

优选地,公扣本体101的外侧具有容纳槽103,用于容纳手柄部301。由于手柄部301可放置在容纳槽103内,一方面可避免运输、搬运过程中误碰手柄部301发生误操作,另一方面使锁扣组件的外表面更整齐,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容纳槽103内设置有限位柱104,手柄部301设置有与限位柱104匹配的限位孔304,用于在手柄部301容纳在容纳擦内时限位手柄部301。限位柱104与限位孔304的配合,可进一步定位手柄部301,避免运输、搬运过程中误碰手柄部301发生误操作。

优选地,第二锁槽203连通母扣20的前侧表面,使凸起部102能露出母扣20的前侧表面。由此,可减小母扣20的整体厚度,具有减少用料、降低厚度、提升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导热有益效果。

优选地,且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和第二锁杆302的前后两侧平齐。由此,可减少第二锁杆302、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的最大厚度,便于缩小第一锁槽202的厚度,具有减少用料、降低厚度、提升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导热有益效果。

优选地,母扣20在第一锁槽202的能同时容纳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302的区域的外形呈向内外两侧凸出的隆起部206。相应地,母扣20的未形成隆起部206的部位为平板部201。由此,母扣20仅局部区域厚度变大,具有减少用料、降低厚度、提升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导热有益效果。

优选地,第一锁槽202贯穿母扣20的两端。由此,既可以减少用料、降低重量,还能提升母扣20的弹性变形能力。

优选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一卡环,公扣1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公扣本体101内侧的第一卡接座106,第一卡环卡接在第一卡接座106上,以在第一卡环和公扣本体101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第一被夹持物的第一夹持间隙。具体地,第一卡接座106为阶梯式结构,头部的尺寸大于颈部的尺寸,第一卡环具有开口且第一卡环具有弹性变形特性,以便于打开开口后穿过头部后卡合在颈部。

优选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卡环,母扣20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接座204,第二卡环卡接在第二卡接座204上,以在第二卡环和母扣20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第二被夹持物的第二夹持间隙。具体地,第二卡接座204为阶梯式结构,头部的尺寸大于颈部的尺寸,第二卡环具有开口且第二卡环具有弹性变形特性,以便于打开开口后穿过头部后卡合在颈部。

优选地,手柄部301具有能容纳指示一个手指的第二通孔305或者凹槽。

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锁扣组件,包括:公扣10、内锁30和母扣20;公扣10包括连为一体的公扣本体101、第一锁杆105,第一锁杆105上设置有凸起部102,公扣本体101上设置有贯穿其内外两侧的第一通孔107;内锁30包括连为一体的手柄部301和第二锁杆302,第二锁杆3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爪303;母扣2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锁槽202和第二锁槽203,第一锁槽202和第二锁槽203之间具有预设倾角,用于在锁定状态下,使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302能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07进入第一锁槽202,且第二锁杆302将凸起部102挤入并锁定在第二锁槽203内;第一锁槽202具有阻挡卡爪303的台阶205,用于在解锁状态下,卡爪303能受力断裂使第二锁杆302从第一锁槽202内移出,以释放第一锁杆105使凸起部102能离开第二锁槽203。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锁扣组件具有多重有益效果。首先,可将该锁扣组件用于箱盒等产品的锁定,减少胶带的使用,也便于箱盒的回收利用,促进环保。其次,当打开箱盒时,需要撕裂内锁30的卡爪303,由此用户可根据内锁30的状态判断箱盒之前是否被打开过,增加了安全性。而且,在锁定状态下,不但卡爪303与第一锁槽202的台阶205相互作用形成锁定作用,第一锁杆105上的凸起部102被锁定在第二锁槽203内也形成锁定作用,由此增加了锁紧力,使锁扣组件不易发生不必要的解锁,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