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1967发布日期:2019-04-29 14:4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锁的锁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锁多采用门栓控制门的开启及关闭,门栓伸出锁体时,门即关闭,门栓伸入锁体时,门即开启。但仅仅单一通过门栓控制门的开启与关闭给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有些情况下需要门栓伸入锁体时门仍可以保持闭合状态;同时,仅仅通过门栓控制门的开闭其安全系数也较低。

申请人申请过中国专利号为:201810568644.9,发明名称为《一种可限制双锁舌位置移动的智能锁锁体》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限制双锁舌位置移动的智能锁锁体,该锁体外部包括壳体,锁体包括子锁、双锁舌、门栓及把手驱动部,智能锁锁体包括通过子锁的位置移动可限位双锁舌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以壳体的第一导向柱为旋转轴运动、与子锁活动连接的限位组件;及可限位双锁舌的固定件;及与限位组件和固定件连接的推拉杆。

但实际使用时,尤其是由室内开门到室外时、或进门时所拿物品较多时,上述发明专利的限位会使得传动复杂,不能直接通过电机直接将全部锁门部位开启。尤其是双锁舌的开门必须由子锁控制,即必须按动把手才能开门门体,这就使得实际使用过程产生不便。且通过子锁传动控制双锁舌开门时,若子锁发生事故则门体无法开启,也使得开门的过程变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电机直接控制门栓及双锁舌,开门方便,传动简单的智能锁锁体。

发明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智能锁锁体,包括壳体、子锁、双锁舌、门栓、把手驱动部、电机驱动部,

所述壳体包括垂直突出于壳体底面的第一柱体及第三柱体,所述智能锁锁体包括以所述壳体第一柱体为旋转轴运动、与所述子锁活动连接的限位组件,及可限位所述双锁舌的固定件,及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固定件的推拉杆。

所述智能锁锁体还包括受所述电机驱动部带动控制、以第三柱体为旋转轴运动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与限位组件连接的传动杆。

当所述智能锁锁体在所述电机驱动部控制下开门时,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限位组件进而带动推拉杆使得所述固定件解除对所述双锁舌的限位。

进一步,所述传动部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包括齿轮凸起;所述传动杆包括容纳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二固定柱孔及容置所述齿轮凸起的传动滑槽;所述齿轮凸起的远离第一固定柱孔一侧的凸起外径点到所述第一固定柱孔的第一固定柱孔外径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传动滑槽外径的滑槽外径壁到所述第二固定柱孔靠近所述传动滑槽的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柱孔为宽度与所述第三柱体直径相同的长条形,运动时,所述传动杆只能在所述第三柱体的导向作用下直线运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滑槽包括呈圆滑曲面的导入滑槽下侧边和导入滑槽上侧边,所述导入滑槽下侧边与所述导入滑槽上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齿轮凸起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部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从动齿轮反向转动,所述齿轮凸起滑入所述传动滑槽内,所述第三柱体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孔滑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移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部包括带动所述门栓进出所述智能锁锁体的门栓拨片,所述门栓拨片包括容纳所述第三柱体的第三固定柱孔,和容纳所述齿轮凸起的齿轮凸起槽。

进一步,所述传动杆包括连接限位孔,所述推拉杆包括第一推拉杆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两侧分别包括穿过所述连接限位孔的传动连接柱、及穿过所述第一推拉杆孔的第一限位导向柱。

进一步,所述推拉杆包括第二推拉杆孔,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柱及与所述第二推拉杆孔连接的推拉柱;所述推拉杆可带动所述固定件以所述固定柱为轴旋转。

进一步,所述双锁舌包括卡位底面及卡位斜面,所述固定件包括滚柱;所述滚柱位于卡位底面与所述双锁舌形成的夹角时,所述固定件限位所述双锁舌,所述滚柱位于所述卡位斜面处时,所述双锁舌不被限位。

进一步,所述子锁包括子锁头部及子锁弹簧,所述双锁舌包括双锁舌头部及双锁舌弹簧;所述子锁弹簧及所述双锁舌弹簧使得所述子锁的所述子锁头部及所述双锁舌的所述双锁舌头部始终存在伸出所述壳体的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锁锁体,电机可以直接控制门栓及双锁舌,当电机收到开门指令时,全部锁门部位可以在电机的控制下全部解锁,使得开门时锁体内部的传动变的更加简单,使用者由室内向室外出门时或或进门时所拿物品较多时尤为方便。同时,本发明结构极为简单,装配方便,适合批量化生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锁门时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限位组件与壳体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第一限位件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传动部与壳体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传动杆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锁门时的部分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x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预开门时的部分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y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锁体的开门时的部分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中标号

壳体1、第一柱体11、第二柱体12、第三柱体13、第三柱体外径13s、壳体侧边14、子锁2、子锁头部21、子锁肩部22、子锁弹簧23、双锁舌3、双锁舌头部31、双锁舌卡位32、卡位底面321、卡位斜面322、双锁舌弹簧33、限位组件41、限位块411、限位块孔4111、上垫片412、第一上垫片孔4121、第二上垫片孔4123、第一限位件413、第一通孔4131、第一限位槽4133、第一限位弹簧4134、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传动连接柱4136、传动连接柱垫高柱4137、限位体4138、下垫片414、第一下垫片孔4141、第二下垫片孔4143、第二限位件415、第二通孔4151、第二限位槽4152、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第二限位弹簧4154、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底部垫片416、第一底部垫片孔4161、第二底部垫片孔4162、推拉杆42、第一推拉孔421、第二推拉孔422、固定件43、滚柱431、推拉柱432、固定柱433、把手驱动部5、传动部6、从动齿轮61、第一固定柱孔611、第一固定柱孔内径611s、从动齿轮孔612、齿轮凸起62、固定螺丝621、螺丝孔622、凸起侧边623、凸起外径点624、

传动杆63、第二固定柱孔631、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631s、连接限位孔632、传动滑槽633、导入滑槽下侧边634、导入滑槽上侧边635、滑槽外径壁636、门栓拨片64、第三固定柱孔641、齿轮凸起槽642、垫高柱65、第四固定柱孔651、电机驱动部7、驱动齿轮71、门栓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本说明书上的词汇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发明。

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在发明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对于说明本发明的所述的智能锁锁体,为了便利,参照图1规定了大概的上下左右方向标准,以图1所视智能锁锁体的面为正面,以门栓(8)弹出的方向为左侧,以正面观察的方向为准,重力作用的方向为下方,与其他图纸相关的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权利要求书上没有特别的要求时,均按照这种方法确定方向。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部分结构可参考申请人已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568644.9,发明名称为《一种可限制双锁舌位置移动的智能锁锁体》的专利内容。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锁锁体,外部设置有壳体1,用于保护锁体内部结构,锁体内部包括子锁2、双锁舌3、限位组件41、推拉杆42、固定件43、把手驱动部5、传动部6、电机驱动部7、门栓8。电机驱动部7上设有驱动齿轮71。

请参考图1~图3、图5,壳体1包括作为限位组件41的旋转轴的第一柱体11、用于限位限位组件41部分机构的第二柱体12、作为传动部6的旋转轴的第三柱体13、及壳体侧边14。壳体侧边14上设有若干孔位,孔位分别用于使子锁2、双锁舌3、和门栓8的部分结构可以在锁体内外伸缩。

第三柱体13为圆柱体,其柱体的最外圈为第三柱体外径13s,即第三柱体13的最大直径处。

请参考图1及图2,子锁2包括可以伸缩出入壳体1的子锁头部21、与限位组件41活动连接的子锁肩部22、及使子锁2始终存在伸出壳体侧边14的力的子锁弹簧23。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双锁舌3包括可以伸缩出入壳体1的双锁舌头部31、与固定件43接触的双锁舌卡位32、及使双锁舌3始终存在伸出壳体侧边14的力的双锁舌弹簧33。

双锁舌卡位32上设置有与双锁舌3主体接触并形成夹角的卡位底面321,优选的,其夹角度数小于135度。当固定件43位于卡位底面321与双锁舌3主体接触并形成夹角处时,双锁舌3被限位无法移动,当固定件43离开夹角处时,固定件43对双锁舌3的限位消失,双锁舌3可移动。

当然,双锁舌卡位32上还可设置位于卡位底面321另一边、倾斜角度更大的卡位斜面322,这样使得固定件43离开卡位底面321时更加顺畅。

请参考图1~图4,图7、图9、图11,限位组件41自上而下(以壳体1底面、与底部垫片416接触的面为下)设置为限位块411、上垫片412、第一限位件413、下垫片414、第二限位件415、底部垫片416。

底部垫片416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第一底部垫片孔4161、及用于容置第二导向柱12穿过的第二底部垫片孔4162,连接后,底部垫片416的位置无法移动被固定。

第二限位件415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第二通孔4151,及用于容置第二导向柱12穿过的第二限位槽4152,及凸出于第二限位件415上表面的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及容置于第二限位槽4152的第二限位弹簧4154,及边缘成直角、横向凸出于第二限位件415侧面、与单锁舌2接触的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

第二限位槽4152内,由于第二导向柱12位置固定及第二限位弹簧4154的张力,使得第二限位件415始终存在使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与单锁舌2接触的力。

下垫片414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第一下垫片孔4141,及用于容置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的第二下垫片孔4143。

第一限位件413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第一通孔4131,及用于容置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的第一限位槽4133,及容置于第一限位槽4133的第一限位弹簧4134,及与推拉杆42连接的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及与传动部6连接的传动连接柱4136,及位于传动连接柱4136底部、直径大于传动连接柱4136的传动连接柱垫高柱4137,及内部设有容纳传动连接柱4136通孔的限位体4138。

第一限位槽4133内,受第一限位弹簧4134的张力及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的位置影响,使得当第二限位件415旋转时,第一限位件413也随之旋转,故第一限位件413及第二限位件415都随单锁舌2的位置移动而旋转。

上垫片412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第一上垫片孔4121,及用于容置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的第二上垫片孔4123。

限位块411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导向柱11穿过的限位块孔4111。

固定件43上设置有可与双锁舌3接触的滚柱431,及与推拉杆42连接的推拉柱432,及与壳体1连接可旋转的固定柱433,在外力作用下,固定件43可以固定柱433为轴心发生旋转。

推拉杆42包括与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连接的第一推拉孔421,及与推拉柱432连接的第二推拉孔422。本发明中,推拉杆42与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及推拉柱43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当然,可以想象的是,推拉杆42与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及推拉柱43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卡接、粘合的其他本领域人员容易想到的方法,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请参考图1~图2、图5~图11,传动部6自上而下设有与驱动齿轮71啮合的从动齿轮61、及与从动齿轮61固定连接的齿轮凸起62、及分别与第三柱体13及传动连接柱4136连接的传动杆63、及受从动齿轮61带动旋转并控制门栓8移动的门栓拨片64、及垫高柱65。

从动齿轮6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三柱体13的第一固定柱孔611、及用于容置齿轮凸起62的从动齿轮孔612。第一固定柱孔611的内侧壁为第一固定柱孔内径611s。

第一固定柱孔611为圆形孔状,其圆形孔的内壁直径为第一固定柱孔内径611s,即第一固定柱孔内径611s的最大直径处。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固定柱孔611与第三柱体13的直径基本相同,故附图中设定第一固定柱孔内径611s与第三柱体外径13s重合。

齿轮凸起62包括固定螺丝621、容置固定螺丝621的螺丝孔622、及呈半圆柱体的凸起侧边623、凸起外径点624。

连接后,固定螺丝621穿过从动齿轮孔612伸入螺丝孔622内,将齿轮凸起62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61上,此时,齿轮凸起62与从动齿轮61的位置固定,齿轮凸起62距离第一固定柱孔611侧壁最远的一点即为凸起外径点624。

传动杆63包括用于容纳第三柱体13的第二固定柱孔631、与传动连接柱4136连接的连接限位孔632、及用于容纳齿轮凸起62的传动滑槽633。

第二固定柱孔631呈长条形,其宽度与第三柱体13的直径基本相同,其长度大于第三柱体13的直径,使得第三柱体13可以在第二固定柱孔631内滑动,由于两者宽度基本相同,故在单一方向的力的作用下,第三柱体13起导向作用,滑动路线只能为直线运动,其中,靠近传动滑槽633一侧的第二固定柱孔631的圆弧顶点为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631s。

连接限位孔632与传动连接柱4136连接,使得当连接限位孔632随传动杆63移动时,传动连接柱4136会随之移动,带动第一限位件413和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推拉孔421连接的推拉杆42移动,并最终带动固定件43以固定柱433为轴心旋转移动。

传动滑槽633的边缘,为呈圆滑曲面的侧边,包括导入滑槽下侧边634和导入滑槽上侧边635,导入滑槽下侧边634与导入滑槽上侧边635之间距离大于齿轮凸起62的直径,便于从动齿轮61旋转时,齿轮凸起62滑入传动滑槽633内。

传动滑槽633的槽宽约等于齿轮凸起62的直径,传动滑槽633中与第二固定柱孔631较远的滑槽壁即为滑槽外径壁636。

门栓拨片64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三柱体13的第三固定柱孔641、及用于容纳齿轮凸起62的齿轮凸起槽642。连接后,门栓拨片64以第三柱体13为旋转轴可旋转,齿轮凸起62位于齿轮凸起槽642内,当从动齿轮61旋转时,齿轮凸起62在齿轮凸起槽642内移动,当旋转距离大于齿轮凸起槽642时即带动门栓拨片64以第三柱体13为轴心旋转,进而通过门栓拨片64的另一端带动门栓8伸入或伸出锁体壳体1。

垫高柱65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三柱体13的第四固定柱孔651,垫高柱65位于传动部6的最底端,为传动部6其他部件起垫高作用。

请参考图7~图10,由于齿轮凸起62与从动齿轮61固定连接,故凸起外径点624到第一固定柱孔外径611s的距离也为定值,设该定值为a;设滑槽外径壁636到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631s之间的距离为b,本发明中,a>b。故而,当齿轮凸起62逐渐滑入传动滑槽633内时,必然带动传动杆63以第三柱体13为导向发生移动。

请参考图1、图7~图11,本发明中的智能锁锁体,在不考虑电机驱动部7的作用时,锁体的内部开门及锁门时的结构如下:

锁体安装于门体后,锁体位于门内,门框上设置有用于卡住双锁舌3及门栓8的锁眼,当门与门框处于同一平面、双锁舌3及门栓8伸入门框内且位置不可移动时,门即上锁;当门不与门框处于同一平面,双锁舌3及门栓8伸入锁体内或位置可移动时,门可以开启。

由于门框上设置有容置双锁舌3及门栓8的锁眼,并未设置容置单锁舌2的锁眼,故当门上锁时,单锁舌2被门框限位,即一直伸入锁体内部;而门开启时,门与门框不再接触,单锁舌2无门框限制下受到单锁舌弹簧23的张力一直伸出壳体1外。

开门时,单锁舌2在单锁舌弹簧23的张力作用下伸出壳体1,此时,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卡住子锁肩部22,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连接推拉杆42,并带动固定件43远离双锁舌卡位32,位于卡位斜面322处,此时双锁舌3不受固定柱43限位而可移动。

此时,不考虑电机驱动部7的作用下,传动杆63随限位组件41的运动而运动。

限位组件41内部:

底部垫片416在第一导向柱11及第二导向柱12的限位下位置固定;

第二限位件415在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可以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第二导向柱12伸入第二限位槽4152中,此时,第二导向柱12位于第二限位槽4152的左端,右端是第二限位弹簧4154,由于第二限位柱12的位置固定,在第二限位弹簧4154的张力作用下,第二限位件415始终存在第二限位部凸起4155与肩部凸起22边缘卡紧的力;

下垫片414在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及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由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带动进行旋转;

第一限位件413在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可以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伸入第一限位槽4133内,此时,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位于第一限位槽4133的右端,左端是第一限位弹簧4134,在第一限位弹簧4134的张力下,第一限位件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始终位于第一限位槽4133的右端,故当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位置移动时,第一限位件413随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的移动而旋转,;

上垫片412在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及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由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带动进行旋转;

限位块411位于整个限位组件41的最顶端,将整个限位组件41固定压紧于壳体1内部,防止第一限位弹簧4134及第二限位弹簧4154等组件弹出限位组件41外。

当然,可以想象的,第一限位槽4133及第二限位槽4152内也可以设置与第一限位弹簧4134及第二限位弹簧4154相匹配的凸起,或者将第一限位弹簧4134及第二限位弹簧4154粘和与第一限位槽4133及第二限位槽4152内等方式,防止第一限位弹簧4134及第二限位弹簧4154弹出第一限位槽4133及第二限位槽4152。

锁门时,单锁舌2伸入壳体1内部,单锁舌2整体位于壳体1内部,故子锁肩部22向壳体1内部移动。此时,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被子锁肩部22按压位置发生移动,第二限位件415旋转带动第一限位件413旋转,并由此带动推拉杆42向下移动,带动固定件43的滚柱431靠近双锁舌卡位32,并卡入卡位底面321中,此时双锁舌3被滚柱431限位无法移动,一直伸出壳体1外,门被锁住。

此时,不考虑电机驱动部7的作用下,传动杆63同样可随限位组件41的运动而运动。

具体的,限位组件41内部:

底部垫片416在第一导向柱11及第二导向柱12的限位下位置固定;

第二限位件415在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可以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此时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随肩部凸起22向内移动被按压,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顺时针发生旋转,带动第二限位件415整体顺时针旋转,第二限位弹簧4151被挤压,使得第二限位件415的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依然紧贴肩部凸起22表面。

下垫片414在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及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随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带动发生同步顺时针旋转;

第一限位件413在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可以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在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伸入第一限位槽4133内且受第一限位弹簧4134的张力作用下,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的位置移动,按压第一限位弹簧4134,带动第一限位件413随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同步发生旋转,并带动第一限位件413上的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也顺时针发生旋转向下移动;

上垫片412在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及第一导向柱11的限位下,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随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带动发生同步顺时针旋转。

当第一限位件413顺时针旋转时,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随之顺时针旋转向下移动,带动与之连接的推拉杆42也向下移动,同时推动与推拉杆42另一端连接的推拉柱432向下移动,固定件43以固定柱433为旋转轴在推拉柱432的带动下逆时针旋转,滚柱431卡入卡位底面331内,限位双锁舌3位置。

请参考图7~图11,本发明中所述的智能锁锁体,实现了由电机驱动部7可以直接控制门栓8及双锁舌3,即在锁体尚未开启时(预开门时)双锁舌3也已无限位,其中,电机驱动部7如何解除对门栓8的限位并非本发明保护要点,故对此部分仅做效果描述。

以下,主要从锁门时到门体尚未离开门框(预开门时)开门的过程中,电机驱动部7如何解锁对双锁舌3的限位做简要描述。

请参考图1、图7~图8,锁门时,此时单锁舌2伸入壳体1内部,双锁舌3被固定,门栓8及双锁舌3伸入门框的锁眼内。

具体的,由于单锁舌2伸入壳体1内部,限位组件41的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被子锁肩部22按压,第二限位弹簧4154被挤压使得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贴近子锁肩部22不会随意晃动;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由此带动第一限位件413的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和传动连接柱4136位于向下的位置,推拉杆42在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的带动下也处于向下的位置,同时带动固定件43的推拉柱432也处于向下的位置,滚柱431位于卡位底面321及双锁舌3之间,将双锁舌3限位。

此时,从动齿轮61处于初始状态,齿轮凸起62未进入传动滑槽633,第三柱体外径13s与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631s重合。

请参考图9~图10,预开门时,此时门尚未打开,单锁舌2仍然伸入壳体1内部,但双锁舌3解除限位,门栓8已伸入壳体1内部。

具体的,电机驱动部7开始工作,驱动齿轮71带动从动齿轮61随之旋转,齿轮凸起62也开始旋转,随之驱动齿轮71慢慢旋转,齿轮凸起62开始逐渐进入传动滑槽633内,由于a>b,齿轮凸起62带动传动杆63以第三柱体13为导向逐渐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固定柱孔侧边顶点631s远离第一固定柱孔外径611s,由此使得连接限位孔632移动。

进而带动与连接限位孔632连接的传动连接柱4136随之向上移动,第一限位弹簧4134被压缩,第一限位件413以第一柱体11为旋转轴发生旋转,第一限位导向柱4135及与其连接的第一推拉孔421也随之旋转,进而带动推拉杆42向上移动,拉动与推拉杆42上第二推拉孔422连接的推拉柱432,使固定件43以固定柱433为旋转轴旋转,滚柱431离开卡位底面331,双锁舌3的限位解除。

另一方面,齿轮凸起62也带动门栓拨片64以第三柱体13为旋转轴旋转,门栓拨片64拨动门栓8使其伸入锁体内。

请参考图11,当外力推门时,单锁舌2伸出壳体1外,子锁肩部22向外移动,第二限位件凸起4155在第二限位弹簧4154的张力作用下,带动第二限位件415以第一导向柱11为旋转轴逆时针旋转,第二限位件导向柱4153随之旋转,第二限位件415卡于子锁肩部22。

第二限位导向柱4153在第一限位槽体4133内随之旋转移动,第一限位弹簧4134的张力作用使第一限位件413保持向上的状态,带动推拉杆42保持向上的状态,带动固定件43保持与卡位斜面322接触的状态,此时,双锁舌3保持解锁状态,门体始终处于开门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