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式铝合金白车身间隙调节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9783发布日期:2018-09-04 23: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焊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式铝合金白车身间隙调节扳手。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中,铝合金白车身骨架与钣金件焊接结构较多,焊接生产中会出现因产品结构特殊,焊接工装夹具无法达到或压紧效果不好的情况,其将导致白车身骨架与钣金件间出现较大间隙,后期整车总装时由于骨架与钣金件间隙过大会出现漏水现象。

为避免漏水现象的出现,防止车身整体结构发生改变,目前在发生骨架与钣金件件间出现较大间隙时,在不影响正常的焊接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离线式焊缝表面处理工序进行返修,即将焊接好的工件下线,将焊缝刨掉压紧,重新焊接。刨除焊缝对钣金件伤害较大并且极容易造成钣金件报废,因此操作者技能水平要求高,影响此工序生产效率,而且在返修过程中由于无工装夹具固定还极容易出现变形,影响后续车身整体尺寸检验,当整体尺寸不合格时需进行调整,其增加了生产难度并且容易由于尺寸问题造成整车的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式铝合金白车身间隙调节扳手,在焊接生产中出现特殊产品结构,传统焊接工装夹具无法达到或压紧效果不好时,在正常焊接阶段,即能有效的将白车身骨架与钣金件压紧,缩小/消除间隙,避免了后续为防止漏水现象出现而进行的复杂的返修处理工序。没有了返修处理工序,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者高技能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式铝合金白车身间隙调节扳手,包括连接杆及分别组装在其两端的把手杆和扳手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段,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段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把手杆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段适配的第二螺纹孔,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握取头;所述扳手杆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适配的第二螺纹段,另一端开设有凹槽口。

优选的,所述握取头远离把手杆一侧呈弧形状,靠近把手杆并与其连接的一侧呈波浪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把手杆、扳手杆和握取头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的自由组拼,保证了扳手可自由触及焊缝,解决了传统焊接工装夹具无法达到的焊缝位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扳手杆一端开设的凹槽口,可有效的将焊缝压紧,缩小/消除缝隙,避免了后续复杂的返修处理工序,同时降低了对操作者高技能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2、本实用新型中凹槽口的形状设计,还可避开钣金件上原有的焊接豁口,避免接触位置影响骨架与钣金件的焊接。

3、本实用新型中握取头的形状设计,更加符合手掌握取时的力学形态,可使操作人员手持握取头时,即扳手使用过程更加方便省力。

4、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把手杆、扳手杆和握取头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可避免异性金属接触时的交叉腐蚀。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扳手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连接杆1、第一螺纹段11、第一螺纹孔12、把手杆2、第二螺纹孔21、握取头22、扳手杆3、第二螺纹段31、凹槽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连接式铝合金白车身间隙调节扳手,包括连接杆1及分别组装在其两端的把手杆2和扳手杆3;所述连接杆1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段11,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段11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2;所述把手杆2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段11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1,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握取头22;所述扳手杆3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2适配的第二螺纹段31,另一端开设有凹槽口32。

使用时,首先根据白车身骨架与钣金件搭接时的焊缝位置,根据单个连接杆1的长度估算需要的连接杆数量,确定后,基于连接杆1本身的第一螺纹段11与第一螺纹孔12适配,将多个连接杆1首尾螺紧连接,随后在连接杆1的两端螺紧连接把手杆2和扳手杆3。组装好扳手后,手握握取头22,将扳手杆3的凹槽口32伸向焊缝位置,并将焊缝压紧即可。其中,凹槽口的形状设计,还可避开钣金件上原有的焊接豁口,避免接触位置影响骨架与钣金件的焊接。

在铝合金白车身焊接时,通过连接杆的自由组拼,保证了扳手可自由触及焊缝,解决了传统焊接工装夹具无法达到的焊缝位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扳手杆3一端开设的凹槽口32,可有效的将焊缝压紧,缩小/消除缝隙,避免了后续复杂的返修处理工序,同时降低了对操作者高技能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优选的,所述握取头22远离把手杆2一侧呈弧形状,靠近把手杆2并与其连接的一侧呈波浪状。该形状设计更加符合手掌握取时的力学形态,可使操作人员手持握取头时,即扳手使用过程更加方便省力。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1、把手杆2、扳手杆3和握取头22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该设计可避免异性金属接触时的交叉腐蚀。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