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理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753发布日期:2018-11-13 22:0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理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式的电动理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使用在剪头上的电动式理发器的定刀与动刀为上下重叠两排带刃的齿,使用过程中定刀静止,动刀快速来作左右往复式运动来剪切头发。这种理发器在马达回转的驱动轴上设置偏心轴形成的凸轮与动刀连接。在马达的高速运转中,偏心轴形成的凸轮与刀头凹槽相互配合,使动刀头刀齿在定刀上往复式运动,该驱动连接机构使马达的回转运动变换为往复式运动,不但驱动损失大,偏心轴与凸轮的连接出现噪音,而且动刀的频繁运动产生的震动,使得切断毛发的使用感下降,长期使用时会出现疲劳或手酸感等问题。马达使用整流子,即使为提高毛发切断性而调高马达的旋转速度,马达的寿命就会缩短,因此马达的旋转速度也不能调的太高。

参阅附图1,韩国许可公布的第《10-0883962》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式理发器,该理发器具有斜线型的动刀(20)与马达(12)的驱动轴(11)配合,在定刀(18)上往复式运动来切断毛发。上述马达(12)设置在口袋状的本体(10)内,其前端与马达(12)的驱动轴(11)平行设置的定刀(18)及其重叠在定刀(18)上的动刀(20),所述马达(12)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与驱动轴(11)为斜向交叉,且与驱动轴(11)为一体设置的圆形状斜盘(22),上述动刀(20)上设有容纳斜盘(22)外圆的塑料块(23),塑料块(23)上设有腔室(24)与斜盘(22)配合,将斜盘(22)回转运动转变为动刀(20)的往复运动来切断毛发。上述本体(10)里的定刀(18)和动刀(20)以及马达(12)和电池(14)为直线式配置,圆形状的斜盘(22)设置在马达(12)的驱动轴(11)上与腔室(24)配合的连接结构,将斜盘(22)的回转运动由转变为动刀(20)的前进与后退的往复运动,由于斜盘(22)与腔室(24)的配合间隙导致马达(12)的驱动力没有完全传递到动刀(20)上,造成驱动力的损失以及震动和噪音的产生。另外,直线型口袋式的本体(10)上部的侧面配有定刀(18)及动刀(20),相邻定刀(18)与动刀(20)的本体(10)会把持不住发生后退,切断毛发时使用者利用手腕按钮时,不能与剪刀一起同时处理毛发边,定刀(18)及动刀(20)与毛发接近时,因震动造成本体(10)晃动,导致无法精确的剪头,如果与定刀(18)及动刀(20)保持一定距离后长时间使用本体(10)时手腕会很酸痛。

现有技术的电动理发器不但动力损失大,而且震动和噪音都比较大,握感与把持力较差,因而不能稳定的长时间完成理发工作,影响精确的剪头,大大降低了剪发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电动理发器,采用马达与动刀为轴向垂直设置,且轴向侧前方由曲柄连杆与动刀连接的驱动机构,将曲柄的回转运动通过连杆转变为动刀的直线往复运动,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驱动力损失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震动和噪音,马达卧式设置在机体上端的侧后方形成直角型凸出机体的握部,大大提高了握感与把持力,同时也减少手腕的疲劳,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精确剪发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理发器,包括设置在盒体内的定刀、动刀、马达以及充电电池,其特点是定刀与动刀重叠设置在盒体上部,其一侧为横向设置马达所形成直角型凸出的握部,盒体下部为设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的机体,所述马达由曲柄驱动机构与动刀连接,将马达的回转运动转换为动刀在定刀上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动刀上设有一对上、下设置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盒体上,其另一端将动刀紧贴在定刀上;所述曲柄驱动机构由曲柄臂与设有杆针的连杆组成;所述曲柄臂设置在马达的转轴上,其连杆由杆针与动刀连接:所述控制器由电路板与手腕按钮组成,且与马达和充电电池连接。

所述充电电池上设有充电端子。

所述盒体由机体与握部注塑成一体,且为左、右盒盖的嵌合结构。

所述机体上部的一侧设有更换及清扫定刀和动刀的盖盘,机体下部设有防滑条。

所述握部后端设有封闭左、右盒盖结构的罩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动力损失小,进一步降低了震动和噪音,

马达卧式设置在机体上端的侧后方形成直角型凸出机体的握部,大大提高了握感与把持力,同时也减少手腕的疲劳,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精确剪发工作,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附图2~图3,本实用新型由设置在盒体50内的定刀56、动刀58、马达62以及充电电池52、充电端子54和控制器66组成,所述定刀56与动刀58重叠设置在盒体50上部,其一侧为横向设置马达62所形成直角型凸出的握部50b,盒体50下部为设置控制器66和充电电池52的机体50a;所述马达62由曲柄驱动机构64与动刀58连接,将马达62的回转运动转换为动刀58在定刀56上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动刀58上设有一对上、下设置的扭簧68;所述扭簧68一端固定在盒体50上,其另一端将动刀58紧贴在定刀56上;所述曲柄驱动机构64由曲柄臂64a与设有杆针64c的连杆64b组成;所述曲柄臂64a设置在马达62的转轴62a上,其连杆64b由杆针64c与动刀58连接:所述充电电池52设有充电端子54;所述控制器66由电路板66a与手腕按钮66b组成,且与马达62和充电电池52连接;所述充电电池52上设有充电端子54;所述盒体50由机体50a与握部50b为注塑成一体的左、右盒盖结构嵌合而成;所述机体50a上部的一侧设有更换及清扫定刀56和动刀58的盖盘50e,机体50a下部设有防滑条50c;所述握部50b后端设有封闭左、右盒盖结构的罩壳50d。

参阅附图4~图5,所述盒体50由上部设置马达62所形成直角型凸出的握部50b与下部设置充电电池52、充电端子54和控制器66的机体50a组成,所述机体50a上设有手腕按钮66b以及防滑条50c;所述握部50b后端设有封闭左、右盒盖结构机体50a的罩壳50d;所述盒体50上端部设有更换及清扫定刀56和动刀58的盖盘50e,盒体50包括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住的机体50a,及其可以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的握部50b;所述握部50b是机体50a的上端侧面前方而在设置在切断刀部60下端高度上,且向机体50a上端侧面后方以直角型凸出;所述机体50a内中部设置控制器66和充电电池52以及下部连接的充电端子54,机体50a内侧上端的侧前方能切断毛发的定刀56与动刀58所构成的切断刀部60;所述握部50b内设置与充电电池52电性连接的马达62,以及将马达62回转运动转变为动刀58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曲柄驱动机构64。上述机体50a与握部50b为注塑成一体,且以左、右盒盖嵌合构成的盒体50,在机体50a垂直时,握部50b是机体50a上端侧面后方的垂直凸出,其后端设有封闭左、右盒盖结构的罩壳50d,握部50b配上与机体50a不同颜色的罩壳50d看起来更精致,机体50a上配设与其非常吻合的橡皮或硅胶材质的防滑条50c,使得手握机体50a更有抓力和舒适感;机体50a上端一侧上设有方便更换和清扫定刀56与动刀58的盖盘50e。上述充电端子54设置在机体50a下端且外部露出来较好,可方便与外部电源连接;上述马达62卧式配置在握部50b内,其转轴62a向侧前方与曲柄驱动部64连接;所述切断刀部60由左、右叠加的斜线型定刀56与动刀58构成;所述扭簧68为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动刀58的上端和下端,使得动刀58紧贴在定刀56作上、下往复运动;上述曲柄驱动机构64由连接转轴62a的曲柄臂64a,以及与曲柄臂64a偏心连接把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连杆64b和上述连杆64b上端与动刀58连接的杆针64c构成;所述控制器66电性连接充电电池52、充电端子54和马达62以及电路板66a,并通过设置在机体50a上的手腕按钮66b控制马达62进行理发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完成充电的状态下按动手腕按钮66b,接通与电路板66a电性连接的马达62和充电电池52,使得马达62接受电源驱动连接在转轴62a的曲柄臂64a进行回转运动,使曲柄臂64a一侧偏心连接的连杆64b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连杆64b由杆针64c与动刀58连接,使动刀58进行上、下直线往复运动,此时,动刀58被上、下设置的一对扭簧68的弹力下,将其与定刀56紧贴在一起作上、下直线往复运动,切断进入到定刀56与动刀58的前方斜线型的切断刀部60的毛发。此时,设置在机体50a上侧前方的定刀56与动刀58构成的切断刀部60,在减少驱动力损失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震动和噪音,在使用握部50b进行精确的剪发的同时提高握感与把持力,减少手腕的疲劳等优点。上述盒体50的机体50a内设置的定刀56、动刀58以及充电电池52、充电端子54和控制器66为直线型配置,且与机体50a成直角的握部50b内横卧设置的马达62连接,马达62的驱动力以曲柄驱动机构64与动刀58连接,大大改善了转轴62与动刀58连接的驱动力损失,同时也减少了震动和噪音。另外,设置在机体50a上端侧前方的切断刀部60而相邻,且与机体50a成直角的握部50b为一体凸出的构造,使用者可以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抓住机体50a的同时,利用大拇指与食指抓住握部50b,理发时使用手腕按钮66b进行精确的剪发的同时提高握感与把持力,大大减少了手腕的疲劳。

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